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通常用来测定微量元素,目前常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试液中ppb级或更低的痕量和超痕量元素,因此对实验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阐述了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微量元素的过程中,实验环境、水和试剂的纯度、器皿清洁度、气体(包括燃气、助燃气和惰性保护气体)的纯度以及原子化器等诸多因素均会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对以上影响因素逐一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减少分析误差提高测试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降低总氮测定空白的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B11894—89《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水质总氮测定方法,发现空白值有增高现象,通过研究证明,氧化时间的长短、蒸馏水纯度的高低、碱性过硫酸钾存储时间的长短以及实验室环境等都会对总氮空白测定值有影响,文章对以上因素进行逐一分析和实验对比,明确了影响因素,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时常出现空白值偏高、样品平行性较差、实验准确度不高等现象.为此,从总氮的测定过程出发,探讨了影响总氮测定的主要因素,有利于提高水质总氮测定的准确度.结果表明,分析试剂纯度、实验用水水质、器皿的清洗程度等对总氮的测定均有一定影响,适当延长消解时间与提高消解温度也有利于降低总氮的空白值.因此可通过优化各实验条件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保证实验室的设备仪器、检测人员和环境等条件满足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提高水质总氮测定结果准确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B11894-89水质总氮测定的方法为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过程发现,波长定位的准确性,恒温加热时间,空白测定的方法,水样的浑浊程度及标准试剂的选用都会影响总氮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本文对以上因素进行逐一分析和实验对比,明确了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测定水中总氮时,经常会出现空白值偏高的情况.通过分析碱性过硫酸钾本身纯度的影响、消解量、消解温度和时间、实验用水纯度、玻璃器皿的洁净度、碱性过硫酸钾存储时间、实验室环境因素等影响因素.找出了实验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进行了校正.  相似文献   

6.
影响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的三个主要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高锰酸盐指数测定准确性的三个主要因素是空白值、水浴加热时间和滴定时间。本文通过环境标准样品 的测定,考察这三个因素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对提高水中矿物油测定结果准确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提高水中矿物油测定结果准确度的探讨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矿物油,存在着标准油品、石油醚纯度、石油醚萃取液体积定容等因素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本文对上述因素进行实验对比,明确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活性炭吸附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系物的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影响因素主要为活性炭粒度、活性炭吸附容量、采样流量及采集时间、活性炭空白、样品放置时间、二硫化碳纯度、进样方式和仪器的校准。  相似文献   

9.
在挥发酚的测定过程中,样品的采集、保存、预蒸馏、试剂的质量以及操作过程都会对挥发酚测定值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幸梅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1):105-107
本文叙述了湿法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水中总有机碳(TOC)的原理和分析条件,对影响测定结果的电源电压、仪器通电预热时间、试剂纯度、加入量、反应时间、仪器清洗、水样放置时间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总有机碳分析仪通电预热时间与基线的稳定性有很大关系,预热时间应在6h以上,可保持基线的稳定。TOC水样以不加保存剂,尽快分析为好,在室温较低时,有效保存时间以7d为限。夏天水样可加酸低温避光保存,但亦应尽快测定以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分解损失。  相似文献   

11.
数据是环境检测实验室的成果,而数据质量是进行实验室成果检验的唯一要求。标准溶液是分析检测实验室最基本的量值溯源载体。标准溶液配置质量的判定工作是检测实验室最重要的质控工作之一。本文以a-六六六标准溶液配制为例,对标准溶液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合理评定,充分估计分析a-六六六标准储备液(母液)及标准工作溶液在配制、稀释过程不确定度的来源,评定了不同浓度标准溶液的不确定度及其扩展不确定度。分别对储备液100 mg/L、工作液10 mg/L、使用液1 mg/L的配置不确定度进行评定,考虑了影响配置质量的几个重要因素:天平称量准确度、标准物质纯度、容量瓶及移液管体积。通过评定结果可以看出,天平称量的准确性是决定标准溶液配置的最关键因素,其次是移液管体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总氮是水体中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等无机氮和有机氮的总和,是反映水体所受污染程度和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碱性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时,该方法操作步骤简单,易于操作和掌握,但在实际操作中影响因素较多,其准确度难以掌握。本文通过对总氮测定中试剂的纯度、配制的方法及水浴温度、储存时间、消解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因素的总结、探讨和分析,确定适合的测定条件,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离子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氟化物的影响因素:水质样品的采集保存;水质样品所含成份;实验用水、试剂纯度、实验器皿的影响;使用离子色谱仪测定过程中对氟化物的影响。认为应切实采取措施,消除干扰。  相似文献   

14.
海洋围隔实验技术应用于温排水生态影响研究具有开创性。为此,将2011年7月在象山港电厂附近水域(显增温区、弱增温区和自然温度区)设置的3组现场围隔控制实验和其数据分析方法混合效应线性模型进行介绍。该技术可对影响浮游生物生长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能识别控制因素及交互作用因素,并建立它们与浮游生物丰度之间的响应关系,探讨温升区设置的合理性问题。该技术可作为温排水环境影响研究的技术指南之一,为环评、温排水相关的技术标准及方法制定、温排效应监测方法的优化,温排对生态环境损害的补偿估算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环境样品的理化分析过程中,一切测量结果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的不确定度,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监测的最终结果,如:基准物质的称量、纯度、所用玻璃器皿、取样体积、实验温度等等。以测定水中硒的含量为例,分析和评价影响水中硒的测量的不确定度,建立数学模型,对在分析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度进行识别和计算,从而对原子荧光法测量硒的不确定度分析评定。掌握水中硒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能帮助分析人员确定测定结果的可靠程度,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过硫酸钾溶液对测定总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丽 《环境》2007,(10):92-93
通过对过硫酸钾的配制方法,加热时的水浴温度,反应介质条件及其纯度等因素对总氮测定结果影响的讨论,提出了过硫酸钾有效的配制方法及其纯度要求,以进一步提高总氮测定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一切测量结果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不确定度。合理的分析评定不确定度是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评价检测质量非常重要的程序之一,也是环境监测实验室必须重视的问题。作为环境监测部门,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掌握相关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可信。文章通过测量水中的总氮含量为例,通过总氮测定过程,分析了影响总氮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给出了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并具体阐明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得出测量扩展不确定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例对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水中硒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根据(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对测量和评定不确定度的要求评估了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的产生包括标准溶液的逐级稀释、工作曲线的非线性和原子荧光光度计的测量性能及取样体积。结果表明取样体积是导致该方法不确定度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测定时应加强这方面的控制,从而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当海水中硒的含量为1.99μg/L时,硒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40μg/L,置信水平为95%。  相似文献   

19.
广东地热水资源农用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广东是我国地热资源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论文通过从相关文献查询和采样的方法,共收集到广东10个不同区域的15个不同地热水的理化性质指标。重点对其pH值、离子含量、矿化度、氟含量、重金属含量、砷含量等进行分析,并结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对其尾水的农用适宜性进行了初评,结果表明:氟含量是限制其农用性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其次是氯化物,矿化度是第三限制因子。广东大部分地区地热水不适宜直接农用,适当稀释后可用作农田灌溉水。为了更好地补给地热水,减缓地热水资源衰减趋势,建议建立科学合理的回灌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