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海洋沉积物中的天然气水合物与海底滑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由天然气和水形成的类似冰状的固体物质 ,主要存在于在低温高压背景下的海底沉积物和陆地永久冻土地带中。赋存于海底沉积物中的天然气水合物虽然本身能作为准稳定的胶结物对海底有建造作用 ,但由于其稳定性对特定温度和压力的严格依赖 ,海平面的下降、海底的连续沉积、地震等自然因素以及海洋钻探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海底温压条件的改变会引起其分解 ,从而使海底沉积物失稳甚至导致海底滑坡。本文详细介绍了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导致滑坡的机制、实例以及该种海底滑坡体的特征 ,并对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全球增暖对自然灾害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气候对环境的影响已受到全球科学家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是一个有11亿人口的大国,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全球变暖将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与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初步研究了全球变暖对自然灾害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气CO2含量加倍的情况下,全球变暖将可能导致暴雨频度和洪涝风险增加,西北干旱趋势仍将延续;森林火灾、台风、滑坡与泥石泫灾害可能加剧;农林病虫害危害增加,范围扩大。同时,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  相似文献   

3.
赋存于海底沉积物中的天然气水合物与固体颗粒相互胶结,增加了沉积物的强度,一旦水合物分解,会引起沉积物剪切强度降低,如果在含有水合物层上面或附近存在桩基础,必然影响其稳定性.本文采用应力释放法,通过数值计算,分别讨论了桩基础底部位于含水合物地层不同深度时,水合物分解对桩基础应力和变形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水合物分...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在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产业化进程,海域水合物大规模开采可能影响临近深水设施的基础承载性能,进而诱发工程事故和环境风险。采用室内缩尺物理模型试验,模拟海域水合物的开采分解以及临近锚板基础的承载性能变化过程,测试了基础在不同水合物分解程度下的抗拔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邻近锚板基础的抗拔性能在水合物分解过程中变化显著,随着分解阵面的扩展,分解程度提高,基础的抗拔承载力急剧降低;水合物完全分解后抗拔力下降为未分解时的 2.89‰,水合物分解中抗拔力折减程度与分解锋面相对距离之间拟合呈现正相关函数关系,拉拔破坏由脆性转为塑性破坏。  相似文献   

5.
新一代南海可燃冰开采、固碳和地质修复三联技术采用 CO2水合物置换开采法,将 CO2注入开采完后的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并在低温高压条件下以水合物形态进行长期地质封存。此方法既可实现能源开采,又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但目前对于海底沉积层内 CO2水合物长期储存的海底边坡稳定性问题研究较少。基于流固耦合方法和强度折减法,模拟得到海底边坡在不同位置、不同时期的应力、应变、位移变化情况,分析边坡在水合物全分解过程中的稳定性。依据南海可燃冰储藏区域的地形条件和土体参数,设计不同真实环境下的工况,探究各项参数的改变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 CO2水合物分解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即可施行长期海底碳封存。 在水合物分解程度到一定程度后,斜坡的塑性应变值开始急剧增加,并逐渐形成了向上连通的塑性贯通区,此刻斜坡开始发生破坏。地形条件对斜坡稳定性的改变大于土体参数,影响程度排序为斜坡坡角>水合物层厚度>水合物层埋深,摩擦角>黏聚力>弹性模量,其中关键因素为坡角和摩擦角。  相似文献   

6.
威威 《防灾博览》2014,(1):78-79
正近些年来,一个名词频频出现在报纸、电视、电脑等媒体上.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这就是——"可燃冰"。"可燃冰"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其价值与探索研究它的意义何在?"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主要成分为水和天然气,是甲烷和水在海底等高压低温下形成的固体燃料。纯净的天然气水合物呈  相似文献   

7.
中国热带气旋灾害及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可能趋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在分析中国热带气旋灾害影响及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计算得出近40年西北太平洋年平均热带气旋发生总数和其中台风发生数与海表温度,以及与年平均登陆中国热带气旋总数和其中台风登陆数长趋势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据此估算了全球变暖后中国热带气旋灾害的可能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若至2050年前后全球变暖引起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升高1℃,则在中国登陆热带气旋总数年平均将比现状增加65%,其中年平均登陆台风数将可能增加58%左右。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艳丽 《灾害学》2004,19(2):87-91
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二战以后,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多和社会的现代化,环境污染与全球变暖的趋势不断加重.为了人类生存的需要,必须加强对气候变暖的了解和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阻止或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海底滑坡大大影响水下生产系统、海底管道和其他海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即使倾斜角小于1°滑坡也可以发生。目前陆上滑坡的研究较多,但海底滑坡的研究很少。本文比较分析了CEL和SPH方法在海底滑坡上的应用。可以看出,采用SPH方法和CEL方法进行海底滑坡的计算都是可行的。CEL方法在某些方面的结果更为准确。当SPH和CEL的单元数量较少时,SPH的计算时间比CEL短,但是随着单元数量的增加,CEL方法计算速度比较快。如果需要拉格朗日结构的应力值,最好选择CEL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暖成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论述了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表状况是形成气候的3个基本因素.此外,还有人类活动、太阳活动、火山活动等影响气候变化的第4类因子.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导致近百年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即自19世纪末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使大气中CO2等“温室效应“气体持续增加,而森林植被遭到大量砍伐和破坏,全球森林植被覆盖率持续下降,平衡大气中CO2与O2的生态功能不断下降,结果导致全球“温室效应“持续增强,使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自然因素太阳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是周期性而不是持续性的.太阳活动增强期(高峰期)有增温作用,减弱期(低谷期)有降温作用,对全球气候变暖有影响,但比起人类活动造成的CO2等气体“温室效应“持续增强对气候持续变暖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Environmental Hazards》2013,12(2):45-46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long-term recovery outcomes of businesses impacted by major natural disasters. Data were collected via two large-scale mail surveys—one administered to Santa Cruz County, California businesses 8 years after the Loma Prieta earthquake and the other administered to businesses in South Dade County, Florida, 6 years after Hurricane Andrew.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OLS regression models, we argue that long-term recovery experiences of businesses are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including the economic sector in which a business operates, its age and financial condition, and the scope of its primary market; direct and indirect disaster impacts, including physical damage, forced closure, and disruption of operations; and owner perceptions of the broader economic climate. Previous disaster experience, level of disaster preparedness, and use of external sources of aid were not found to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long-term economic viability of businesses in the two study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2.
Community response to hazard inform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cKay JM 《Disasters》1984,8(2):118-123
The impact of flood hazard information on public acceptance of a selected flood mitigation strategy was assessed by an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of newspaper reports of community reaction and letters to the editor. The impact of personal delivery of a flood hazard map on individual perception of risk and attitude to such information was assessed using personal interview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edia coverage of the flood hazard information reduced public criticism of the works. This result must be partially attributable to the dramatic style of media coverage and the fact that the media only emphasized the positive value of the works. The interview demonstrated that personal delivery of the information raised perception of risk, improved comprehension of flood risk, had no impact on acceptability of risk but discouraged some respondents from seeking such information in the future. Factors to explain the last negative change were identified to be the format of the map sheet and low salience of flood hazard. On the basis of all results, methods to improve community response to hazard information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3.
小天体撞击灾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晻 《自然灾害学报》2001,10(3):119-125
由小天体与地球相撞而造成的撞击灾害是发生在太阳系尺度上的特大自然灾害:所谓小天体,是指那些可能与地球相撞的近地小行星、短周期彗星和长周期彗星,撞击灾害比洪水、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更少发生,可是撞击灾害的后果却严重得多,甚至严重到可以引起地球生物大规模绝来的程度,并非所有撞击地球的小天体都能造成撞击灾害,能量低于10Mt的小天体就不能形成撞击灾害,而能量接近全球撞击灾害阈值(10^5-10^6Mt)的撞击灾害风险最大,全球撞击灾害是目前我们唯一知道能够造成世界上当大部分死亡的自然灾害,并且它的风险水平与我们熟悉的许多自然灾害相当。  相似文献   

14.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回顾了我国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发展与现状,介绍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内容、方法和步骤,探讨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5.
河流泥沙灾害损失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河流泥沙灾害有河道,水库淤积、土地沙化、湖泊、城市或建筑物淤积及工程设施被冲刷破坏等表现形式。中国是河流泥沙灾害最严重的国家,每年河流泥沙造成的损失在100亿元量级,其中因河道泥沙淤积造成的损失约20亿元,土地沙化损失在10亿元左右,河流泥沙造成的其它灾害也很严重。  相似文献   

16.
17.
在提出“积雪单元”概念的基础上,将雪崩危险度评价分为区域雪崩危险度评价和点位雪崩危险度评价。从发生学角度,论证、筛选出发生危险度评价的4个主导因素,即气候、积雪厚度、坡度和植被类型与覆盖度,并提出了明确的指标体系。详细论证了两类评价各自的特征、操作性评价程序和方法。区域雪崩危险度评价是在划分积雪单元的基础上,评定各单元的等级高低并进行制图;点位雪崩危险度评价则涉及到雪崩发生点位和可能的承灾点位,分为发生危险度评价和到达危险度评价,可根据已有的统计资料来预测其概率。  相似文献   

18.
Parker A 《Disasters》1986,10(1):65-69
Methane derived from the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erial contained within a landfill may escape beyond the site boundary where it can pose an explosion or fire hazard. Methods are described to prevent die occurrence of such lateral gas migration. Problems du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gas in buildings, erected on landfill sites, have occurred and techniques are now available to overcome these at some sites. However, it is recognized that at other sites, redevelopment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take place on die grounds of safety.  相似文献   

19.
台风灾害的模糊风险评估模型   总被引:31,自引:10,他引:31  
台风灾害的致灾因子具有多重性,这使得台风灾害的风险评估相对于其它灾害来说更加复杂。本文以广东省14个市辖区为例,分别从台风暴雨和台风大风的角度分析了台风致灾因子的时、空、强规律;结合进行研究区承灾体的易损性分析,即选择研究区人口密度、人均GDP和农业占GDP的比重等3个指标综合反映研究区台风灾害的潜在损失风险。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评估了研究区台风灾害所造成的风险水平的地区差异。结果表明,阳江、深圳、汕尾、珠海、湛江是广东省14个市辖区中受台风灾害影响风险最高的5个区域。  相似文献   

20.
泥石流灾情评估指标体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泥石流灾情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应满足适用性、完备性、可比性、综合性和系统性原则,而指标的选取还应在一定的要求下确定。依据上述原则,在泥石流灾情网络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的结构层次模型,进而对各类灾情评估指标进行了分析,确定出评估泥石流灾情的具体指标和因子。最后建立了以成灾度为目标层,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环境损害为准则层。评估指标和评估因子为指标层的泥石流灾情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