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叶》2000,(6)
池州地区位于安徽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总面积8391平方公里,总人口152.71万人。全区有林地403160公顷,森林覆盖率54.5%,拥有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全国四大佛教圣地、重要的国际性佛教道场——九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珍禽保护区——升金湖;省级风景名胜区大历山、齐山——秋浦仙境等。1996年12月26日,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池州地区为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一、示范区建设的宏观管理对策及具体做法建设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既是池州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获得的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这一系统工程的艰巨性、复杂性,是对池州人民毅力与信心的考验。地委、行署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按技术原则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在微观上指  相似文献   

2.
池州生态经济示范区的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文海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2):147-148,158
池州市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具有丰富的高品位的生态旅游资源,成为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地区.首先对池州发展生态旅游进行了SWOT分析,然后对池州生态旅游开发项目与旅游线路进行了初步设计,最后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姜堰市(原泰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行政区域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总人口92万人,属中等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该市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大力开展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1990年沈高镇河横村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全球500佳”称号;1996年完成国家“八五”期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建设任务;同年,经国家环保总局环然[1996]179号文件批准,被列为首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几年来,姜堰市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着力建设生态市,现已…  相似文献   

4.
如一颗绿色明珠镶嵌在长江南岸的池州,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这里林木葱郁,森林覆盖率高达58%;这里水秀山青,七河二湖网织如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华山、牯牛降、升金湖点缀其间,众多人文古迹、风景名胜异彩纷呈。1999年,池州被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2004年被安徽省政府确定为首批生态省建设综合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5.
利用Mark·T·Brown的自然资本能值法和Costanza的生态系统效益价值法,从经济角度分别计算了池州生态经济示范区的生态系统的资本价值和效益价值,得出该示范区生态资本可达7899亿美元,其中缓慢可更新生态资本和不可更新资本分别占24 8%和75 2%,是2001年本地区GDP值的1000倍;生态效益价值达192 3亿元人民币,是2001年本地区GDP的3 1倍,生态系统对环境贡献率大。通过价值计算进一步论证了池州生态经济示范区的生态示范作用,为充分合理地发挥生态系统效益促进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区域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在池州地区工作期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其目的是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池州的优势,尝试在保护并优化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即走具有池州特色的生态经济之路。现在,从国内外发展态势看,生态经济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世界潮流,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因此,我认为,在这种大环境下,我省结合省情,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步伐,这样,对外,坚持顺应时代潮流;对上,符合国家战略;对内,便于发挥安徽的优势。当然,发展生态经济,应坚持以发展经济为目标,以改善和保护环境为基本出发点,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水环境污染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但农村环境保护一直不受重视;农村水环境的污染属于非点源污染,治理难、管理难,水环境前景不容乐观。池州市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要维持良好的生态优势,对池州市农村水环境的保护不容忽视。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池州市农村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接着从推行农业循环经济,加强对畜禽养殖废水的控制,对农村进行切实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主体的环保意识等方面提出对池州市农村水污染进行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边陲、长白山南麓,隔鸭绿江与朝鲜相望.境内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四季分明,生态资源丰富,素有"吉林小江南"之美誉.2000年,集安市被国家环保局确定为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  相似文献   

9.
<正>皖江城市带是安徽省经济、社会、科技、文化、资源最发达、最集中的地区,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和泛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辐射的前沿地区。根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结合《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池州市提出了"(1)开发沿江一线、保护腹地一片,以沿江一线为发展轴,推进东部经济区组团、前江组团、大渡口组团、香隅组团沿  相似文献   

10.
《绿叶》2000,(6)
扬中市位于江苏省中南部,是扬子江中的一个岛市,全市由长江主航道以南的4个岛屿组成,总面积332平方公里,人口27.8万。扬中自然条件优越,境内地势平坦,河渠纵横,绿树成荫,风景秀丽,宛如天然公园。扬中经济较为发达,1993、1995年两度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1994年成为全国首批80家小康市之一,1996年成为全国首批电话小康市,199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3.2亿元,人均1.92万元,财政收入3.08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4.4亿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扬中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寻求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最佳结合点。早在1993年,我们就根据扬中实际,提出了建设生态县、把扬中建成“繁荣、富裕、文明、优美”的花城绿岛的奋斗目标,这一设想得到了江苏省和国家环保总局的大力支持。1995年6月,国家环保总局将我市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随后,我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生态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意见》,本着边规划  相似文献   

11.
走进池州青阳县陵阳镇梅山村施德宝家,一尘不染的前庭后院让人眼前一亮。这是一户典型的农业“循环”人家:养猪—沼气—茶叶,环环相扣,既节节生财,又生态和谐。从施德宝家背后山冈远眺,清新的空气、满眼的葱绿,又让人精神一振。其实,施德宝家只是安徽池州市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撤地建市以来,池州本着“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市建设作为立市之本,把生态理念充分融合到农业、工业、旅游和城市化建设等方面,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使池州处处山清水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政策低门槛,环保高门槛,是池州招商引资的…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2006,(6):I0003-I0003
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原潍坊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潍坊市西北部,渤海菜州湾南畔,面积283平方公里,人1:37万,是全国重要的生态海洋化工生产和出1:3创口汇基地,被确定为”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区”和”全国科技兴海十大基地”之一。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相似文献   

13.
王刚 《环境教育》2007,(3):42-43
2001年6月,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成为河北省首家、全国第6家“ISO14000国家示范区”。2002年5月被河北省政府授予“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称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的验收评比工作也近尾声。在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秦皇岛开发区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耸立在开发区国家示范区纪  相似文献   

14.
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是国家、省实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创建工作。地处万里长江入海口,位于江苏梯度经济交接的苏中经济带的海门市素有“滨江乐土、粮棉故里”之称。新世纪之初,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郑重提出“尽早将海门建成国家生态示范市”的目标,自2001年6月海门市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确定为国家生态示范区试点地区后,全市上下积极行动,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态建设。海门市曾开展很多创建活动,争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含金量很高的“绿色名片”。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是从全新角度出发的创建,它是适应时代要求的重要举措,是优化生态环境,倡导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带动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增进招商引资实力,使海门成为苏北地区最适宜人类居住和创业的城市之一的需要。通过生态示范市的建设,进  相似文献   

15.
1994年以来,湖北省钟祥市结合建设全国效益农业试点市建设,狠抓了生态环境建设。1997年5月,钟祥市被国家环保局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试点。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钟祥市扎实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仲万琪  张强 《青海环境》2012,23(2):82-85
2005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批准青海省柴达木地区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从国家层面拉开了柴达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及试验区建设的序幕。通过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法律保障制度的研究来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和试验区健康有序发展已迫在眉睫。文章针对目前柴达木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对柴达木循环经济如何在法制保障下更好地发展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17.
老河口市自1996年被确定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以来,全市上下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合理利用资源,积极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与农业生态环境,巩固和推广生态农业建设,促进了城市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编制生态建设规划,保证生态建设目标的实现 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国家生态示范区,必须要有一个立足实际,科学、合理、可行的生态建设规划作保证。为此,我市组织专门班子,先后完成了《老河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第四次修编、《老河口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于1999年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海南为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以后,相继又有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山东、安徽被批准为生态省建设试点省。还有一批如广东、湖南等省在自行开展生态省建设,有一批市、县、乡甚至村在开展生态县、市、乡、村的建设。正如媒体所描述的:“(生态省建设)其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地方决策者所接受,开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这种区域发展新理念正成为一股浪潮,席卷着神州大地。”这些或是被批准或是自愿的行政生态区域建设,似乎有主宰我国生态建设的潮流之势。笔者却认为,生态省建设模糊了生态建设的宗旨,混淆了生态…  相似文献   

19.
朱霖 《绿色视野》2008,(8):36-40
2008年是池州市"工业发展攻坚年","推进工业化,实现新跨越"是振兴池州的重大举措,服务全市工业发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环保系统干部职工的首要任务。解放思想,正确认识新型工业化与环境友好之间的关系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加速工业化是池州跨越  相似文献   

20.
生态足迹理论是一种定量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有效方法。以皖南丘陵山区池州市为例,对其1996-2004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池州市历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加,9年时间增加了37.85%,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却减少了5.49%。该地区历年人均生态足迹均出现赤字,而且呈增长的趋势;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以及自然资源供需的非均衡性增长导致生态赤字的出现和持续增长;目前池州市的发展模式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处在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