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丰江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是为了监测和研究河源市新丰江水库区地震活动而建立的区域地震台网,由于在台网数字化改造期间缺少了对台网定位精度的校验,采用人工爆破记录分析对比的方法,对新丰江台网的定位精度进行系统的校验。  相似文献   

2.
采用sPn震相确定陕西宁强M≥4.0级地震震源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震中距大于170km范围内,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可记录到较清晰的sPn震相.本文给出了精度较高的采用sPn和Pn确定地震深度的方法,并将其用于西安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陕西宁强M≥4.0地震序列的sPn震相,得到较为精确的地震震源深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安徽测震台网的系统构成、子台分布、地震设备情况、传输信道、台网的技术系统功能进行了介绍。安徽测震台网部的建成,使得地震监控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在安徽省地震应急中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安徽测震台网的系统构成、子台分布、地震设备情况、传输信道、台网的技术系统功能进行了介绍.安徽测震台网部的建成,使得地震监控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在安徽省地震应急中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讯控制软件"是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站、前兆中心的核心软件.在天津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建设与运行中,与"通讯控制软件"有关的重要技术问题,主要包括前兆中心无法收取台站仪器数据、<通讯控制软件>自动收数、DFG-B型智能测汞仪原始数据接收与转换等问题,在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逐一加以解决.本文着重对这些技术问题加以总结提炼.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虚拟测震台网技术在蚌埠市地震局的应用,从监控能力、快速响应、定位结果可靠性、优缺点等方面反应了其应用情况。虚拟测震台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蚌埠市地震局的地震监测能力和地震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7.
地震应急信息发送端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地震遥测台网数字化的实现,地震速报结果的发布以及应急救援工作的展开对短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大。天津市地震局整合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开发出一套基于MySQL数据库的单一设备短信息发送软件。由于采用该软件,天津市地震局的地震应急信息能够准确、快速、高效的发送到每一位应急人员手中,提高了地震应急多部门的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8.
选用福建地震台网"十五"观测系统正式运行以来记录的台湾地区M L≥3.0地震资料,计算了福建与台湾地震台网测定震级平均偏差、相关系数及拟合方程,并分析了震级差异形成原因。结果表明,福建地震台网测定台湾及其邻近海域的震级偏低,3.0≤M L<4.5,偏差量为0.80,M L≥4.5,偏差量为0.46;量规函数偏小是造成震级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期间天津地震前兆台网运行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发生后,天津市地震局迅速进入应急体制,高效应对突发事件.监测中心、预报中心全体人员坚守岗位,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汶川地震期间天津地震前兆台网运行监控、数据管理、台站综合评比、数据服务、总结评估等项工作,以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型测震软件的开发和新全国一维速度模型的应用,为上海地震监测台网对区域地震的定位精度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利用JOPENS6.0系统模块内搭载的新型定位方法,对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所发生的不同震中距、不同类型地震进行重新定位,找出处理各种地震的最优定位方法,从而提高了上海地震台网地震定位精度。研究认为:处理网缘地震时,使用Hypo2000法和自适应演化法定位;处理爆破地震时,选取HypoSAT法及ISCloc法等方法;对于网外地震的处理,建议使用自适应演化法和LocSAT法进行定位;而处理网内近震时单纯型定位法为最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被普遍记录的最小震级是表征地震检测能力的重要标志。基于地震频度-震级关系统计了地震观测系统的检测率。引进了相应于70.7%检测率的系统震级下限参量Mr以定量表征地震实际观测能力。以1970-2009年40年来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观测目录为基础数据,分三个时间段客观统计了地震台网的观测水平,展示了中国大陆地震检测能力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2.
震相识别与分析是地震预报与速报的基础.为识别赣南地区的震相,用震例统计和实例说明了不同距离,不同方位,不同类型的地震震相特征、地震震相与爆破波形的区别,并阐述了如何快速、准确地对有感地震进行速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974年4月22日和1979年7月9日在江南水乡溧阳先后发生的两次中强地震的灾情进行回顾以及地方地震部门在抗震救灾中应发挥的作用进行总结,同时,对这两次中强震前的相关异常进行分析,这样可为我们今后的地震预报提供参考,也可为我们以后的抗震设防和抗震救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974年4月22日和1979年7月9日在江南水乡溧阳先后发生的两次中强地震的灾情进行回顾以及地方地震部门在抗震救灾中应发挥的作用进行总结,同时,对这两次中强震前的相关异常进行分析,这样可为我们今后的地震预报提供参考,也可为我们以后的抗震设防和抗震救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利用山东省枣庄市陶庄煤矿区鲁15井水位观测资料,采用多道Weiner滤波方法研究其中所隐含的孕震信息,结论是没有明显的矿震中期前兆异常,临震前兆异常明显,每次矿震前都有水位的短临变化。  相似文献   

16.
震前小震调制比空间异常消失的映震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小震调制比方法的时空异常进行跟踪分析,通过对比发现,近几年震前小震调制比的空间异常变化与有感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认为,利用震前小震调制比的空间异常消失可进行有感地震甚至中强地震的地点预测.  相似文献   

17.
汞的地球化学行为取决于汞的物理化学性质.汞在地震活动过程中的异常变化十分明显,映震效能较好。通过分析主要震例发现,汞异常特征普遍表现为高值或正脉冲及其脉冲群。异常分布范围与震级大小有关。一般来说是在异常结束后发震,但也有的是在高值段或异常恢复段发震。异常一般出现于震前几天到几个月不等。  相似文献   

18.
利用现有地震目录,在假定我国大陆地区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震活动区,巨大地震的孕育不受其它地区地震的影响的前提下,分析了巨大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大陆地区巨大地震活动具有成组性和阶段性特点。由此对本世纪巨大地震发生进行了估计:本世纪我国大陆地区尚可发生6次左右巨大地震,下次巨大地震最早可在2019年前后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