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庄镇地处豫北平原,位于新乡市和辉县市交界处,辖27个行政村,面积35.5km2,人口54834,耕地2232.6hm2。改革开放以来,孟庄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1998年(按照新统计口径计算)全镇社会总产值12.8亿元,贡献国家税金29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66元。先后荣获“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中国乡镇管理先进单位”和“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等称号。一、实验区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孟庄镇自1995年1…  相似文献   

2.
泽州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 ,总面积 2 0 2 3km2 ,总人口 51万 ,辖 2 6个乡镇、62 9个行政村。近年来 ,县委、县政府以建设中西部经济强县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着力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 ,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 1999年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 4 6.53亿元 ,连续 4年全省第一 ;乡镇企业总产值 94 .1亿元 ,连续 8年全省第一 ;财政收入 2 .38亿元 ,比上年增长 10 .9% ;农民人均纯收入 2 975元 ,比上年增长 2 5元。 1997年泽州县先后成为全国首批达小康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国家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实施“强县带动战略”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1年“海上山东”战略实施以来,山东海洋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1993年山东省海洋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比1990年翻了一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1%。但从总体发展水平来看,海洋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使辽阔的海域、丰富的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实力转化为强大的海洋经济优势,笔者提出“海洋经济强县带动战略”(以下简称“强县战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特点一:开发投资高速增长。1992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31亿元,比1991年增长117%,占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9.64%。其中增长较快的为海南省增长216%、广东省211%、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山东、河南、广西等地也超过或接近100%。特点二:开发集中。房地产投资热集中在沿海地区,其次是东北三省。海南、广东、  相似文献   

5.
1995年,江岸开始申报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我们在深入调查、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编写了《江岸区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并全面启动了经济、社会、环保等六大行动计划及28个项目。区委、区政府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全区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有力地推动了江岸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几年来,江岸先后获得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省级文明城区、全省双拥模范区、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一、构建社区经济,合理利用社区资源经济持续、快速、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传统铁路发展远不能满足各行业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需求,中国政府正加大对高铁行业的规划与投资。现有高铁网络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推动了产业的空间布局,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就业率,提升了区域间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配置效率,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中国政府大力建设高铁网络的当下,综合评估中国高铁建设投资给国民经济和环境带来的影响具有必要性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2012年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和计量经济学模型,通过重新刻画投入产出模型中农村居民、城镇居民部门"收入-消费"内生关系,区分高铁与传统铁路在生产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差异,构建基于居民消费局部内生化的高铁投资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评估中国高铁建设投资对经济、就业和能源环境的短期效应。结果表明:12012年中国高铁投资每亿元拉动总产出增加3.72亿元,GDP增长1.21亿元,投资总量给国民经济共带来总产出增长19 373.44亿元、GDP增长6 296.04亿元;2在拉动经济增长同时,高铁建设投资对就业拉动显著,每亿元高铁投资创造1 084个就业岗位,2012年因高铁投资新增就业岗位高达565.23万人。这意味着,在短期内,中国高铁建设投资会在发展社会经济、促进居民就业等方面注入强大的动力;3在环境层面,2012年高铁前期基础建设共带来83.42 Mt CO2排放,略大于传统铁路投资,但考虑到建成运营后,高铁具有清洁、稳定、高速等特点,高铁建设投资在环境层面优势会慢慢显现。  相似文献   

7.
山东21世纪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山东2l世纪初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形势,从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和政策框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工程等方面,提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8.
三峡工程拉动湖北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建设的巨额投资及由此产生的巨大市场需求,犹如核极的巨大能量,成圈层状由三峡地区扩展至宜昌、恩施等鄂西地区,辐射到武汉、荆州、荆门、襄樊、黄石、鄂州等鄂中、鄂北、鄂东地区,拉动了湖北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湖北省内四大市场的发育和壮大,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2002年,包括秭归、兴山、巴东、夷陵四县区的湖北三峡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0.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1992年增长7.36倍,年均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7.31亿元,增长10.42倍,年均增长26.4%;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37.41亿元,增长4.67倍,年均增长16.7%;工业总产值达到102.93亿元,增长6.31倍,年均增长20.2%;农业总产值达到34.48亿元,增长1.45倍,年均增长3.8%;财政收入6.47亿元,增长3.61倍,年均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1 965元,增长3.64倍,年均增长13.8%。三峡工程坝区、库区所在地的宜昌市、恩施州,在枢纽工程建设和移民工程投资拉动下,经济发展迅速。2002年,宜昌市、恩施州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比1992年增长5.87倍、4.1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9倍、8.14倍;工农业总产值增长4.78倍、4.6倍;财政收入增长2.26倍、1.5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51倍、3.05倍。湖北企业积极参加三峡工程竞标与建设,对湖北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经统计测算, 湖北省企业承接三峡工程项目年均合同金额为35.85亿元,最高年份的1997年达到86.57亿元,最低年份的1993年为21.4亿元;对湖北国内生产总值绝对增加值增长的影响最高年份达18.07%,最低年份为6.22%,10年平均值为8.59%。  相似文献   

9.
长岛县是山东的一个以渔业为主的海岛县。全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91年达 10 469元,为全国首富县;1992年为1.55万元;1993年再上台阶,达到l.8万元。有10项人均占有的经济指标居全国12个海岛县之冠。按国家统计局的全国农村小康16项指标考核,我县总体分,高出达标20个百分点,在人均收入上则高出3.4倍。在全国海洋渔业不够景气的状态下,长岛县的渔业经济却是一派生机,自1982年以来已连续11个年头保持了超高速增长。11年来产量增长了2.9倍,收入增长了16.7倍。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4.5%与170%,这种增长势头至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产业咨询网专家撰写的《2005年中国原木进口分析报告》2006年3月25日正式发布。 1999—2005年中国的原木进口数量连续7年增长,2005年,中国原木进口数量达到2935.21万立方米,比2004年增长11.57%,进口金额达到32.37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5.44%。  相似文献   

11.
国家统计局有关专家通过宏观经济模型进行模拟预测,并结合考虑94年经济发展的各种有利、不利因素,得出以下几组数字: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0%;工业总产值增长15%;农业总产值增长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000亿元,增长25%;消费品零售额13500亿元,增长20%;零售物价上涨9.6%,居民生活费用价格上涨10%。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1982~2016年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非线性平滑转换回归模型探讨了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以滞后两阶的经济增长作为转换变量建立非单调类转换函数模型最为恰当;(2)当转换变量介于临界值30 542.404 43亿元和37 595.594 26亿元之间时,转换函数为0,模型完全表现为线性形式,当转换变量等于临界值时,转换函数为0.5,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线性机制转换为非线性机制的速度一般;(3)当转换变量小于30 542.404 43亿元或者大于37 595.594 26亿元时,转换函数值迅速向1转换,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就会显现,此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动1%,将会引起当期经济增长1.829 03%的变动。  相似文献   

13.
连云港市大气、水环境污染经济损失初步估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行环境核算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措施。本文对连云港市的大气、水环境污染损失进行估算并将其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结果显示:1996—2000年连云港市大气、水污染损失年均分别为51623.4万元和135215.7万元,占GDP比重的2.2%和5.2%。合计高达7.4%。这表明大气和水污染损失的严重性。以GDP为主要衡量指标的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过高地估计了连云港市的经济增长水平。掩饰了环境的退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决策和环境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贵阳市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策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当前形势下,如何实现贵阳市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是当地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阐述了贵阳市环境经济系统的特征,在引入和结合系统动力学、情景分析和协调度分析三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贵阳市协调发展策略分析的研究框架。遵循框架中的思路和方法,构建了贵阳市环境经济系统仿真模拟模型,围绕GDP增长、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环保设施建设方面进行了5个情景的情景预测和协调度分析,通过反复模拟、反馈、调整及分析,识别出情景5为较理想的一种发展模式,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基本策略方向。研究结果是贵阳市未来发展的科学参考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考虑到唯GDP论考核中存在的缺陷,以及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本文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视角,联合考虑水资源的水质、水量问题,以全国各省(自治区、市)为参照构建全国平均用水水平、先进用水水平的计算标准,开展水资源资产的价值量计算。以产值与用水的关联为依据划分农业、工业、建筑与服务业和虚拟生态业,以综合用水效率系数判断用水效率高低,以综合水质系数判别水质状况的好坏,结合区域拥有的水资源量,构建了完整、全面、可适用于全国的水资源资产与负债计算体系,并以山东省济南市为研究对象,计算用水效率与水质作用下的相应系数,得到资产与负债综合系数,并以此为基础对济南市的水资源总资产与负债以及人均资产与负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2005—2015年,济南市的综合用水效率不断提高,均高于全国平均用水水平,但与全国先进用水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整体的水质状况正在逐年改善;基于全国不同用水水平的水资源总资产与人均资产变化情况趋于一致,资产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波动。以全国平均用水水平为计算标准时,2006年水资源总资产以及人均资产最低,分别为55. 25亿元、924. 85元; 2013年水资源总资产以及人均资产最高,分别为171. 99亿元、2 878. 75元。以全国先进用水水平为计算标准时,2006年水资源总资产以及人均资产最低,分别为47. 96亿元、802. 76元; 2013年水资源总资产以及人均资产最高,分别为143. 82亿元、2 407. 27元; 2014年水资源总负债以及人均负债最低,分别为40亿元、669. 51元; 2005年水资源总负债以及人均负债最高,分别为168. 20亿元、2 815. 34元。  相似文献   

16.
安庆市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是长江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战略任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分析了安庆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安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平低于全国和安徽省,对安庆市未来经济增长趋势以及差距进行了趋势拟合,结果显示在目前国家和区域的增长方式下,安庆市将继续处于经济低谷地位,应用系统的观点,对安庆市生态经济系统中主要矛盾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围湖造田,工业化和城市化,区域发展机制与生态环境恶化有直接的关系,评价了安庆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7年方面的发展战略,以实现生态经济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生态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资源保护战略,生态建设战略,消除贫困战略,解决“三农”问题战略,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和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外商直接投资正在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1992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投入额呈现出逐季增长的良好势头。前三季累计达到58.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倍,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49.5%,比去年同期提高14.8个百分点。——利用外资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形成沿海与内地遥相呼应的发展局面。1992年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含资源与环境项目的社会会计矩阵”(简写为SAMRE)分析1991-1999年福建省资源净产值、环境净产值和真实储蓄值。计算结果显示,福建省资源净产值与环境净产值各年损失幅度为11.17-62.05亿元,平均占全省GDP的2.1%。真实国民储蓄比传统国民核算体系的净储蓄减少1.48-69.4亿元,占净储蓄的1.11%-12.0%。分析表明自然资源损失与环境污染成为福建省经济总量增长的重大代价。其发展呈弱可持续性特征。此外,分析结果也显示,近年来资源与环境净产值损失占全省GDP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真实储蓄比重趋向上升。  相似文献   

19.
林州市位于中西部结合地带的太行山东麓,河南省西北部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总面积2046km2,其中山坡、丘陵占86%,耕地5.29万hm2,人口100万。改革开放以来,林州市发扬红旗渠精神,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林州市先后被确定为河南省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县(市)、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还被命名为全国“双基”教育工作先进县(市)、全国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县、全国文化模范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全国绿化造林百佳县(市)、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扬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扬州市1996—2004各年份土地利用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分析了8年中土地变化的特点及主要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①8年来全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表现出耕地、园地的面积大幅下降,建设用地的面积普遍增长;②选择11项指标构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得出:影响该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是人口和经济的增长;③运用Eviews 3.1软件对土地利用变化中经济因素的驱动作用做回归分析得出:全市GDP每增长1亿元,需要新增建设用地约15.36hm^2.减少耕地约17.53hm^2;城镇化水平每增加1个百分点.需要减少耕地面积389.3hm^2,同时扩展城镇用地266.17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