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性化"不拒"得罪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企业都在安全工作中推行人性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有的在这方面陷入了误区.企业加强安全制度管理,严格考核,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就有人认为太死板,不近人情,违背了人性化管理.在这些论调面前,有的干部唯恐"得罪人",该说的话不说,该管的事也不管了.茂名石化大乙烯安全环保部副部长杜丕祥不是那样,他经常说的话是:"宁可罚得你哭爹叫娘,也不愿看到你家破人亡".为了秉公执法,他没少得罪人,其自行车轮胎甚至被人刺破扎坏,但他仍然一如既往坚守安全监管的职责.一名年轻职工在施工中所戴的安全帽帽绳不紧,被他毫不客气地开出了50元罚单.  相似文献   

2.
一提起安全员张世柱,在新胜公司里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兢兢业业,敢抓敢管,人称"铁面包公". 张世柱虽然才50岁,但已经是进厂37年的老师傅了,曾是齐鲁石化公司胜利炼油厂事故调查委员会的成员之一,1995年从胜利炼油厂安全处调到齐胜公司,2002年起担任新胜分公司的总安全员.  相似文献   

3.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一个人倘若没有健康的体魄 ,在某种程度上世间所有的一切事物对于他都是一种奢望 ,因为他没有能力去追求和享受。笔者认为“安全生产”就好比是一个企业健康的身体 :无论你有多大的规模 ,能创造出多大的社会财富 ,一旦你身体内部系统出了问题 ,或者说安全上出了大的漏洞 ,那么它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一个企业在安全工作方面存在麻痹思想 ,主要就是忽视了安全的潜在价值。安全所创造的价值 ,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容易被直接体现出来 ,因而很容易被人忽视。在这里 ,我们不妨打一个小小的比方。假如一个健…  相似文献   

4.
周末,在一次工友聚会上,不知谁说起了"违章操作"这个话题. 有人说:"违章操作肯定要出问题!" 有人反驳说:"违章操作不一定会出问题,我上次巡检时开错了一个阀门,不也没事?"他还举了班里另外一个例子,说违章操作只要及时纠正,照样不会出事情.  相似文献   

5.
因为太熟悉了就好象看不见一样 ,这叫作熟视无睹 ,这是安全工作的大忌。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枯燥的事。每天往返于家里和厂里 ,每天对着那二三平方米的仪表盘 ,每天面对的还是那几个工作伙伴…… ,一切再熟悉不过了。有的职工曾戏言 :闭着眼睛我都能把车开好。对于一些违章现象 ,大家也就不太计较 ,被问起来 ,就说习惯了 ,以前不也这么干的吗 ?没事。于是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老毛病、坏习惯一直就这么“坚持”下来了 ,一旦发生事故才追悔莫急。常言道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有人形象地比喻 :事故就象是弹簧 ,你弱他就强。如果我们在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6.
13年中,齐鲁石化橡胶厂厚厚的动火证上都签有王春芬的名字,这三个字对负责掌管安全的她来说,是至高的荣誉和信任,也是她对于生命、对于爱的一种诠释。"爱"要勇敢说出口"我对他大声喊,你现在必须停下来,如果再这样干下去,我是不会走的!只见他从5米高的脚手架上哧溜就下来了,一下子站在我的面前,比我足足高了快两头,满脸怒火的瞪着我,我们就那样大概僵持了有5秒钟……"王春芬说。  相似文献   

7.
<正>不要忘记职业安全!关于事故一位《工艺安全警示灯》的读者最近给我们发来了一份事故的详细描述,并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工艺安全警示灯》主题。内容是一家工厂的安全规定中,有一项是禁止佩戴首饰。然而,有一名工人手指上始终带着戒指。当他从一辆卡车上下来的时候,戒指挂住了某样东西,手指因此被切断了。尽管事故很严重,也将影响这名工人今后的生活,但这类事故并  相似文献   

8.
小幽默     
<正>关掉当西瑞尔到他最不喜欢的侄子家做客时,他不得不听他侄子演奏钢琴。一曲终了,他侄子问:"您觉得怎么样?"西瑞尔答道:"你应该上电视。"他侄子高兴地说:"您认为我弹得很好吗?""不,"西瑞尔说,"你要是上了电视,我就可以把它关掉了。"作弊高招考场上,考试进行中。突然,一同学举手高喊:"老师,我24题看不清。"没过一分钟,另一同学举手高喊:"老师,我24题的C选项看不清。"  相似文献   

9.
"四个一样"是石油工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几十年来,一代代石油工人正是凭借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和艰巨的工作,继承和发扬"四个一样"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于企业实现长治久安仍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日前,有年轻工人对笔者说,某安全监督人员是"攻击型人才",专门挑工人毛病,而且生怕那嘴闲着了,事情还没有看明白就唠唠叨叨,指责个没完没了,我们都生怕他站在旁边;有时候看见他来了,活不是很急,我们就干脆休息,等他走了再干.这话让我联想到了<劳动保护>杂志记者在<吉化事故暴露了什么>文章中披露的事实:吉化厂工人每天上班脑子里想的是如何应付随时到来的检查人员,神经高度紧张,经常处于惶恐之中,压力极大,发生爆炸事故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1.
<正>在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网络媒体融入生活的今天,小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他们比以前更"聪明"了,知道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养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从小就在赞扬声中长大,所以表现欲很强。在课堂上常常发言踊跃,无所顾忌。面对这样的孩子,怎样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对新时代的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一、描述学生小H是个活泼外向的小男孩,数学成绩很不错,而且十分稳定。一年级刚进来的时候就引起了我们老师的注意,因为他常常滔滔不绝地和老师、同学分享他在书上或长辈那里看到或听到的内容,这个男孩子很聪明,很有灵气,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喜欢他。开始注意他是因为不管是上课还是课后他总围着我问问题:"老师,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五花八门的问题常常从他嘴里脱口而出。有的时候我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他答案,有的时候我会假装糊涂故意问他:"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你知道吗?"而他会非常乐意地、滔滔不绝地把他了解的讲给我听。有的时候我不能确定答案我会直接告诉他:"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是很清楚,需要回家查一查,明天把答案告诉你吧。"他第二天一碰到我总会追着我问正确  相似文献   

12.
<正>阿笨:给侄女讲小红帽的故事,当讲到猎人成功地把外婆和小红帽从大灰狼的肚子里救出来时,我问她:"你从中领悟了什么道理?"她说:"吃东西时,一定要嚼碎了再咽……"吹总:公交车上,侄女拿着棒棒糖对一个陌生男子说:"我要把你变丑,把你变丑……"那陌生男子转过头对着侄女笑了笑,结果侄女愣了一下,接着对他说:"对不起,我会想办法把你变回去的。"  相似文献   

13.
HSE管理体系已经在石油石化行业推行了几年时间,从各方面反映情况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不严格按照体系文件要求的时间和频率进行检查、监督、考核和应急预案演练,不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程序化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不落实安全绳、不进行氧含量测试,重要情况不做记录等.这些都表现出HSE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之间、体系文件和实际操作之间、各种体系之间存在着"两张皮"现象.  相似文献   

14.
在青岛石化,一提起李海城,几乎无人不晓,这名催化车间生产一班的普通职工,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授予了2007年度"百名安全卫士"和安全生产先进职工等称号,为自己和企业赢得了荣誉."安全卫士"的称号形象地诠释了李海城为安全工作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在安全管理中,抓"三违"是指抓违章指挥、抓违反劳动纪律、抓违章操作;治隐患是指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状态进行治理和整改.然而,虽然违章天天抓、隐患日日治,违章隐患仍然频繁出现,导致安全管理呈现起伏性,在此就如何开展好班组"抓违章、治隐患"工作谈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16.
<正>首拜莫扎特约翰一直想把贝多芬培养成一个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不仅光宗耀祖,还能风光门庭,所以,在贝多芬的耳朵里早就灌满了莫扎特的大名。1787年的一天,贝多芬还没起床,就被兴致勃勃的聂费叫了起来。他一把拉起还在睡梦中的贝多芬说:"快起来,有好消息告诉你!"贝多芬揉揉惺忪的眼睛,他昨晚练琴到深夜,一夜都没睡好,看到老师在叫他,极不情愿地起来了。聂费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大声喊道:"你就要见到莫扎特了。""真的吗?"  相似文献   

17.
<正>只听张春阳欢天喜地地吹道:"啊!宝贝!"妈妈的一声尖叫把我给吵醒了。我迷迷糊糊地说:"老妈,今天是星期六,不用那么早叫我起床吧?"妈妈不理会我,继续说:"宝贝,你……你头上长出了什么?好像是四叶草。"我吓了一大跳,赶紧跑去照镜子,哈,原来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中慢羊羊村长头上的聪明草!这下,我可高兴了。星期一,我去学校。今天的数学课学的是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法则,在做课后习题时,我一不小心,把整本书上的课后习题全  相似文献   

18.
"环保法庭成立了,好好干,我们等你胜利的消息!" "嗯,我去了!" "怎么无精打采地回来了?官司打输了吗?" "倒也没有输,因为我根本没去告."  相似文献   

19.
"小李,你去把这个阀门关一下,记住,关之前要想三秒……""小赵,这个流程你去改一下,改之前要想三秒……"1月18日早上上班才一个小时,河南油田精蜡厂储一车间的班长宋万里,类似这样的"唠叨"已经重复了五六次.  相似文献   

20.
在万丈高空振翅飞翔,突然一个俯冲,箭一般射向乱草中一只奔窜的野兔.此种景象,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苍鹰那双明察秋毫的锐利的眼睛.河南油田精蜡厂一联合车间有个人也有这样一双"鹰眼",这个人用他那双"鹰眼"发现了许多起安全隐患,他就是酮苯冷冻岗位上的操作工张军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