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光光度同时测定铜、铁、锌的新方法.在弱酸性介质及抗坏血酸和乳化剂OP存在下,以5-Br-PADAP为显色剂,根据形成的配合物光谱特征,选择545,566和760nm为测定波长,按系数倍率法和两波长标准加入法原理处理测量数据,直接测定了人发中铜、铁、锌的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土壤铜铅锌复合污染对水稻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4水平3因子正交试验设计,通过盆栽试验,用添加法研究了铜、铅、锌及其复合污染的红壤性水稻土对水稻生长、产量、品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受铜、铅、锌单一污染时,三元素对水稻的危害作用依次为锌>铜>铅;当土壤中铜、铅、锌都存在时,三元素之间具有协同危害作用,其危害作用依次为铜-铅>铅-锌>铜-锌。为使生态环境中食物链不受污染,提出了铜、铅、锌复合污染情况下红壤性水稻土中铜、铅、锌的临界限值为53、305和165mg/kg。  相似文献   

3.
土壤铜铅锌复合污染对水稻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4水平3因子正交试验设计,通过盆栽试验,用添加法研究了铜、铅、锌及其复合污染的红壤性水稻土对水稻生长、产量、品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受铜、铅、锌单一污染时,三元素对水稻的危害作用依次为锌〉铜〉铅,当土壤中铜、铅、锌都存在时,三元素之间具有协同危害作用,其危害作用依次为铜-铅〉铅-锌〉铜-锌。为使生态环境中食物链不受污染,提出了铜、铅、锌复合污染情况下红壤性水稻土中铜、铅、锌的临界限值为  相似文献   

4.
金谷  程彬 《环境化学》1999,18(2):183-187
本文报道了2,4-二羟基-5-安替比林偶氮苯甲醛及DAP与聚乙烯醇的缩合物产的合成。并利用PV.DAP做萃取剂,析相萃取和光度测定了铝合金和环境水样中的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27Al-NMR法对PASC和PAC中铝的形态分布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的讨论。结果表明。在PAC中,Al13和Albh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Al13/Alb比值为1.0左右。但对PASC而言,情况有所不同,在低碱化度(B)和低Al/Si摩尔比情况下,Al13和Alb之间的不存在对应关系,Al13和Alb比值远远小于1.0,随着B值和Al/Si摩尔比的升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铜试剂)水相光度法测定微量铜(Ⅱ)的条件.在乳化剂OP(聚乙二醇辛基本基醚)存在的情况下.在pH8.5的缓冲介质中,铜(Ⅱ)与铜试剂形成棕黄色的配合物,显色体系在454nm处有最大吸收,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3×104L/mol·cm,铜(Ⅱ)含量在0-6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简便、快速,应用于土壤有效铜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耕地土壤中交换态钙镁铁锰铜锌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沈阳市郊区1994个耕地土壤样本(0-20cm)的交换态钙、镁、铁、锰、铜、锌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钙与镁、铁与锰、铜与锌分布的主因子分别在相同的主成份组中,钙与镁、铁与锰、铜与锌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大,铁、锰、铜、锌之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钙与铁、锰、铜、锌均为负相关关系,说明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属性对其地理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正常和佝偻病儿童发样中锌,钙,铜和铁元素,并用Fisher统计方法对测得结果进行了分析,其结果与临床诊断相一致.因此,本统计分析能为佝偻病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邻苯二甲酸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颜文红  叶常明 《环境化学》1995,14(2):145-150
本文用双波长等吸收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邻苯二甲酸(PA)和邻苯二甲酸二酯(DMP)的含量,实验表明,DMP和PA在1mg/l到50mg/l的浓度范围内,对于波长为216,237.6,266,292nm的吸收均满足比尔吸收定律,迭加性令人满足,分析方法的回收率在DMP与PA含量比例相差较小时,其值接近100%。在相差超过9倍时,通过合理的校正,回收率也能达到90%-110%,回收率受Na^+  相似文献   

10.
ICP-AES法测定大气颗粒物中的金属元素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谢华林 《环境化学》2002,21(1):103-104
颗粒物质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 ,由于颗粒组分复杂 ,往往要进行多种项目的测定 .采用玻璃纤维滤膜或过氯乙烯滤膜收集样品 ,对于金属元素样品的收集并不理想 .本文使用微孔滤膜收集环境空气中的金属元素 ,样品消化后用ICP AES法进行测定 ,分析了环境空气中的铬、铜、锰、锌、镍、铁 ,并对其分析条件进行了探讨 .1 主要仪器与试剂KB 1 2 0TSP大气采样器 ;岛津ICPS 1 0 0 0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 ,Czerny Turner单色器 ,1m焦距 ,光栅刻线 3 6 0 0条·mm- 1 ;微孔滤膜 (孔径 0 2 2 μm、直径 9cm) ;所有玻…  相似文献   

11.
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高宝玉  王秀芬 《环境化学》1994,13(5):415-420
煤矸石是采煤过程之废料。本文利用煤矸石制备出了聚合氯化铝铁(PAFC):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探讨了Fe^3+的稳定性与溶液离子强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溶液的离子强度越大,则产生Fe(OH)3沉淀时的PH越高。研究了PAFC水解产物的ζ电位及絮凝效果随PH的变化情况,比较了PAFC、PAC和PFS的除浊性能,PAFC在PH为7.0-8.2范围内除浊效果最佳,PAFC的除浊效果优于PAC。  相似文献   

12.
激光—时间分辨技术在Zn,Al,Cd荧光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水  王功鹏 《环境化学》1998,17(3):297-303
本文报道了以7-碘-8羟基喹啉-5-磺酸作荧光增强剂,采用激光-时间分辨技术对Zn,Al,Cd进行荧光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铁催化聚丙烯腈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珍平  崔洪 《环境化学》1996,15(4):301-306
应用热天平研究了载铁聚丙烯腈的脱氮碳化行为,负载铁对PAN的稳定化和脱氮碳化均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并在580-760℃范围内明显增加了N2形成速率。XPS和XRD对碳化过程中铁和氮化学形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铁催化反应机理可能是负载铁与吡啶氮作用形成中间体铁氮化物,后者进而分解释放出N2。  相似文献   

14.
用^32P后标记方法测定典型有毒污染物的DNA加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芬  尹秀琴 《环境化学》1996,15(4):320-331
^32P后标记方法测定生物样品里的有毒污染物-DNA加合物的过程是用小球菌核酸酶和脾核酸酶将DNA及加合物酶解成为2‘-脱氧核苷3’-单磷酸,以它为底物,在T4多核到激酶的催化下,与γ^32PATP进行文笔磷的转移反应,形成带放射磷的2‘-脱氧核苷3’,5‘-二磷酸酯ODS-TLC吸附薄层板和PEI-TLC阴离子交换薄层板将标记过的带放射磷的^*3’,5‘-二磷酸酯分离分辨,然后用自显影技术制成加  相似文献   

15.
成熟蕃茄匀浆后,经硫酸铵盐析,DEAE-SephadexA-50离子交换层析,SepadexG-100凝胶过滤和Melibiose-Agarose亲和层析,获得了α-D-半乳糖苷酶(C.E.3.2.1.11)。酶制剂经PAGE检测为一条带;SDS-G-PAGE测得酶M,为34000;比活力52.9U/mg.;提纯倍数为5290;产率为45%。酶专一催化以α-D-半乳糖为末端a-(1,3)连接的糖苷  相似文献   

16.
城市植物叶片金属元素含量与大气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采样分析了株洲清水塘工业区两上厂及圣贤区七种植物叶片中甲、钙、镁、锰、铁、铜、铅、锌和砷十种元素的含量,按照IP含污量指标,对测定区的大气质量做了分析评价,由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植物叶片中锌、铅、镉和砷的含量,可以判定测定区的大气污染等级。  相似文献   

17.
孙新熙  黎先春 《环境化学》1999,18(6):573-578
本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负离子化学电离源质谱法(GC-NICIMS)测定了空气颗粒物中的硝基多环芳烃(NO2-PAH),通过与标准的保留时间和质谱图的比较,确定了空气颗粒物中含有四种NO2-PAH,它们是29-硝基芴,9-硝基蒽,1-硝基芘和2-硝基萤蒽。用同一样品进行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正离子电子轰击源质谱分析,并与GC-NICIMS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昆明市西山土壤-菊科植物系统铜、锌分布特征。利用统计分析及吸收系数等参数,定量描述了植物、土壤中铜、锌含量水平,描述了植物对土壤中铜、锌的吸收及富集能力。结果表明:昆明西山受试菊科植物中除风毛菊外,其余13种植物对铜表现出相对于铁的稀释作用。斑鸠菊、棉毛挖耳草、风毛菊和滇川还阳参等4种植物对锌表现出富集作用,其余10种表现出稀释作用。  相似文献   

19.
PACS的结构特征及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宝玉  于慧 《环境化学》1994,13(2):113-118
制备了碱化度及Al^3+/SO^2-4摩尔比不同的系列PACS,分别进行常压(干燥温度105℃)及真空干燥(真空度为-0.098MPa、干燥温度65℃)制备固体产品。用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谱研究了碱化度、Al^3+/SO^2-4摩尔比、干燥温度对PACS的结构影响,比较了干燥温度不同对PACS固体样品的溶解度及絮凝效果的影响,借助于显微电泳测定技术研究不同碱化度及不同Al^3+/SO^2-4摩尔  相似文献   

20.
多聚磷酸盐的离子色谱法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美国DIONEX公司Omni Pac PAX-100为分离柱,氢氧化钠为淋洗液,甲醇为有机改进剂,梯度淋洗分离多聚磷酸盐(正磷酸盐PO^3-4,焦磷酸盐P2O^4-7,三聚磷酸盐P3O^5-10)。研究了分离机理和流动相的选择、色谱条件的最佳化、降低基线噪音的方法和多聚磷酸盐的稳定性。建立了同时测定ppb级(μg/l)多聚磷酸盐的离子色谱新方法。对样品的测定结果回收率均在97.49%—1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