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西芹硝酸盐积累状况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WHO/FAO规定的日允许摄入量换算得到的评价标准,调查评价了坝上地区西芹硝酸盐的积累状况。分析结果表明,西芹的品种及不同部位间硝酸盐含量差异较大,不同部位的积累量为:茎>叶。另外,同一部位不同部分的含量也有较大差异,一般外叶>内叶,茎下部>茎上部。从农产品安全卫生学的评价标准表明,坝上高施肥老菜区西芹硝酸盐含量相当一部分超标。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小城镇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于人类的生存,因而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评价环境质量必须有一个充分而全面和可靠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生态环境自身的复杂性,从而在不同的条件下,其环境质量就会有所不同。本文就资源型小城镇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一个初步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可为资源型小城镇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高密度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分布的特点,从噪声接受点评价的观点出发,以香港地区为例,研究不同建筑形态道路交通噪声的典型分布。基于方法是采用简化的DoT模型计算道路交通噪声,以基于GIS的道路交通噪声评价预测系统为工具计算不同建筑类型各单元的噪声级,再统计出各型建筑的噪声分布。通过Kolmogorov-Smirnov检验证实这些分布来自于不同总体,具有显著的差异。将上述计算结果运用于香港新界西北地区道路交通噪声的战略环境评价。  相似文献   

4.
模糊数学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体质量的综合评价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因此,水环境质量评价可以引用模糊评价法。本文采用此种方法对锦州市小凌河环境质量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小凌河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结论符合实际情况,说明模糊综合评价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湖泊富营养化综合评价的坡度加权评分法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通过对地表水富营养化评价标准的分析,发现对于同一评价指标10个区间的坡度不同,表明同一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应随其测定值的大小而动态改变.基于该思想,在插值评分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湖泊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方法--坡度加权评分法.对评价标准中各评价指标和营养状态分值的界值数据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利用处理后的界值数据可以计算得到各评价指标在不同分级区间的坡度.应用该方法评价湖泊营养状态时,首先根据各评价指标测定值在评价标准中所处的区间,通过线性插值方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营养状态分值,并记录各指标测定值所处区间的坡度;再根据各指标对应的区间坡度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然后根据各指标的权重和营养状态分值,加权平均得到综合营养状态分值.该方法利用评价标准中各评价指标的区间坡度信息,实现了各评价指标权重的动态分配,符合富营养化综合评价问题的非线性特征.该方法对巢湖富营养化的综合评价结果与插值评分法有显著差异,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方差分析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榕  徐淑霞 《环境科技》2002,15(4):19-20,22
应用方差分析法研究不同时间、不同采样地点的环境监测数据,从数理统计的角度区分采样点和时间因素造成的差异,判断误差的来源,从而正确评价该区域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7.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ComparisonStudyonEnvironmentalQualityIntegralAsesments洪峪森(云南省丽江地区环境监测站674100)环境质量由多因素决定,评价环境质量的方法有多种,一般都基于反映环境...  相似文献   

8.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主要评价量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俊峰  蔡良才 《交通环保》2004,25(5):18-20,44
简要阐述了现有机场飞机噪声主要评价量的优缺点,并通过对连续感觉噪声级LWECPN与昼夜等效声级LDN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存关系的比较分析,推导了两者的差值计算公式,并用实例进行了计算,根据基于两个评价量的不同标准限值,得到分别以LWECPN与LDP。进行飞机噪声影响评价相差8dB以上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评价方法不同产生优劣矛盾,其实真正决定飞机噪声评价结果是否合理在于评价标准的限值大小。最后,提出了使飞机噪声影响评价更趋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水质评价的模糊综合——灰色分析复合模型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依据模糊集理论,运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长江马鞍山段水持进行初次评价,并在此结果的基础上,引入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其水持进一步评价,结论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长江马鞍山段水质较好。文章提出了环境质量分级与评价的模糊综合--灰色分析复合模型,它既克服了一级模糊评价时,因素过多,权重难以反映因素不同层次,导致仅重分配的问题。又避免了二级模糊评价时,对于最大隶属度同为一个级别的样点,其间的环  相似文献   

10.
矿区“生态重建”效益的阶段性及其定量评价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区生态重建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准确分析重建投资效果应该以价值形式为基础定量评价生态重建效益。本文阐述了生态重建目标及生态经济系列演变对重建效益配置的作用,分析重建效益的三个阶段及其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土地利用结构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探讨定量分析和评价生态重建效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区域石漠化评价方法研究-以盘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面积和权重的石漠化综合评价指数,定量研究了贵州省盘县不同行政单元、不同石漠化分区、不同坡度范围内和不同地貌类型的石漠化严重程度。研究结果发现,石漠化综合指数与石漠化评价单元的划分存在一定关系。以行政区域为单元评价区域石漠化严重程度时,要注意区分该区域碳酸盐岩分布区的石漠化严重程度和该区域整个幅员面积上的石漠化严重程度。而根据石漠化的集中分布程度和自然条件的相似性,以石漠化分区划分、地貌类型和坡度范围作为评价单元,可以克服这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将三角模糊数理论引入环境评价领域,构建了量化表征不同重金属自身生物毒性及同一重金属不同化学存在形态生物毒性的土壤重金属生物毒性双权重评价体系,并结合地累积指数评价模型,建立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采用该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寺庄顶典型污灌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寺庄顶典型污灌区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综合污染评价值差异较大,各重金属的综合污染程度排序为:Cd>Ni>Cu>Zn>Cr,Cd、Ni、Cu应成为今后该地区土壤污染治理的主要控制因子.与确定性模型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综合评价模型较好地弥补了确定性评价的不足,并能更全面、真实地综合表征评价区域土壤重金属富集污染和潜在生物毒性风险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对地下水的污染防治区划及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际上最具代表性的评价体系包括UN体系和WP体系.两种体系基础要素均包括地下水固有防污性能、含水层富水性、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源保护区和污染负荷,但是5个基础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为探讨两种体系评价结果的差异性及造成差异性的原因,对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分别采用UN体系和WP体系进行污染风险评价,将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UN体系和WP体系存在明显差异,2种体系的评价等级空间分布趋势相似,均符合实际情况,但是同等级覆盖范围差异较大;并且评价体系构成的层次问题、评价要素的叠加规则及评价过程中运用的分级方法都可能对UN体系和WP体系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造成影响.UN体系和WP体系评价方法都适用于平原区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但是2种评价体系考虑的侧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环评的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项目环评的发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逐渐兴起,区域环评是对区域开发项目环境影响的一种反应性评估,更加突出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但是中国区域环评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与规划环评的重叠。所以工作起来常常会出现混乱。如城市中的工业园有用规划环评去做的,也有按区域环评去做的,有的环评名义上是规划环评,实质是按区域环评导则去评的。为此,本文介绍了区域环评的发展及特点,并与项目环评及规划环评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对今后区域环评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噪声评价量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噪声评价量的发展历史,分析了不同噪声评价量的优缺点,阐述了我国对噪声评价量的选择以及采用这些噪声评价量在监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我国噪声监测较理想的噪声评价量。  相似文献   

16.
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风险评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对于如何开展安全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未见有具体和详细的指导性建议。在许多的建设项目报告中,两类评价混淆严重,不利于突出两类评价各自的重点,也不利于风险评价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从基本概念入手,对两类风险评价在评价内容、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上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同时阐述了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风险评价间的相关性和相异性。为环境风险评价和安全风险评价在实践评价过程中指明了各自具体的内容和重点,促进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的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具有安全风险和具有环境风险的建设项目,要求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目前,对于如何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未见有具体的指导性建议,许多评价报告中,两者往往雷同,不利于突出各自的重点和评价工作的深入。笔者依据自身对两类风险评价的认识,从两者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两者间的相关性问题,简述了风险评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e trophic status assessment of lakes in different lake regions may provide important and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for lake trophic state classification and eutrophication control. In this study, a region-specific lake eutrophication assessment standard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a frequency distribution method based on 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 The assessment standards under the oligotrophic state for lakes in the Eastern plain, Yungui Plateau, Northeast Plain and Mountain Mongolia-Xinjiang regions are total phosphorus of 0.068, 0.005, 0.011, 0.005 mg/L; total nitrogen of 1.00, 0.16, 0.37, 0.60 mg/L; Secchi depth of 0.60, 8.00, 1.55, 3.00 m; and CODMn of 2.24, 1.00, 5.1 l, 4.00 mg/L, respectively. Moreover, a region-specific comprehensive trophic level index was developed to provide an understandable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public.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analysis based on chlorophyll-a combined with trophic level index provided a useful metric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lake trophic status. In addition, the difference of eutrophication assessment standards in different lake regions was analyzed,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sensitivities of algae to nutrients and the assessment standard of trophic status possessed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for the four lake ecoregions. Lake eutrophication assessment standards would contribute to maximiz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future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control and minimize lake eutrophication problems.  相似文献   

19.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福州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属性识别法,介绍了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和属性权重的确定方法,并根据GB3095-1996《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对福州市2001年至2006年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州市的大气环境质量2001年是Ⅱ级,2002至2006福州的大气环境质量均为Ⅰ级。属性识别理论概念清晰,计算简单,评价结果比较客观。使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地下车库汽车尾气污染源强计算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地下车库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因为所采用的源强计算公式不同而导致不同的评价结果;所以就三种源强计算经验公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公式二更适合地下车库污染源强的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