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AnalysisonreasonsfortheYelowRiver’sdryupanditsecoenvironmentalimpactsGaoYanchunInstituteofGeography,ChineseAcademyofScien...  相似文献   

2.
The Yellow River, or Huangh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iver in China. It is the major water resources for north and northwest China. Since 1972, the Yellow River's dry-up has occurred frequently and become even more year by year. Except the huge loss to social lif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Yellow River's dry-up brings about great impacts to eco-environmen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asons and impacts from multi-aspect: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impacts to delta's eco-environment, aquatic life resources, agricultural eco- environment, water pollution and flood prevention as well.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化进程中所导致的河流干涸、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研究了我国北方典型城干涸河流生态恢复与环境整治模式。借助遥感、GIS技术、环境监测等手段,对研究区域--滹沱河石家庄市区段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提出了“以绿代水”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在对河流进行生态输水、水资源合理管理与调度的同时,选择适宜的研究尺度,提出了恢复流域内自然植被的“绿色滹沱”模式,即:河道中心区--乡土草本滞洪补潜;缓冲区----灌木束水导流、杨柳护堤造岸;过渡区-林果防风固沙。最后,还提出了滹沱河区域环境与资源管--理的建议。论文为城市干涸河流的生态环境整治与区域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理念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河道最小环境需水量确定方法及其应用研究(Ⅱ)--应用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河支流渭河为例,概算了河河4个断面及其干流现状及不同水文年的河道最小环境需水量,结果表明,在多年平均状况下,渭河最小环境需水量为19.8亿m^3/a,占年轻流量的12.9%,占基流量的64.9%,考虑河道环境用水后渭河的水资源利用率应为14.2%,比未考虑环境用水的利用率降低约14%,为满足最小环境需水量的要求,渭河废污水排放量必须低于1998年水平。  相似文献   

5.
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洪泽湖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湿地生态系统对淮河下游以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环境质量有重要的调节功能,由于受过境客水和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5种湿地类型,且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文章在分析洪泽湖湿地生态多样性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洪泽湖湿地存在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功能减退、水质下降等多种生态环境问题,认为洪泽湖湿地水位剧变、水质恶化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是导致洪泽湖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长江黄河源区冰川变化及其对河川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5  
以位于青藏高原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地区和黄河源区的阿尼玛卿山地区冰川为例,利用两期遥感影像资料(长江源为1969年和2000年,黄河源为1966年和2000年),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分析研究区典型冰川作用区小冰期(LIA)、1969年(1966年)和2000年的冰川范围变化、冰川进退情况,在此基础上,运用由点到面的研究方法,外推整个长江和黄河源区近几十年来的冰川变化情况,并以沱沱河流域为例,分析了冰川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1969~2000年冰川总面积减少了1.7%,而黄河源阿尼玛卿山地区冰川面积减少是长江源区的10倍,同期,长江源区冰川末端的最大退缩速率为每年41.5m,而黄河源区每年为57.4m,与黄河源区相比,长江源区冰川退缩速度不是太大,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且有前进冰川存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江河源区冰川虽呈长期退缩的总趋势,但也出现过明显的前进,长江源区在1969年~1995年,黄河源区在1966年至1981年,大多数冰川处于前进状态或稳定。长江源区冰川转入退缩阶段的时间要比黄河源区晚约10a左右。冰川退缩使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年均各自损失冰川水资源约0.7×108m3。由于长江源区冰川变化幅度小,虽冰川退缩使冰川融水径流量有所增加,但对径流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水文变异条件下的黄河干流生态径流特征及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流域地表水文过程受气候变化与如水库拦蓄等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发生显著变化,多次出现断流现象。深入理解水文变异条件下的径流特征及生态效应,对于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及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论文利用多水文指标研究水文变异过程,结合基于流量历时曲线(FDC)的生态剩余和生态赤字等生态径流指标以及水文变异总体评价指标Do和DHRAM(Dundee Hydrological Regime Alteration Method)来描述黄河干流大中型水利工程对下游河道水文情势的改变程度,并根据多样性指标SI和IHA(Indicators of Hydrologic Alteration)的拟合关系,进一步分析水文变异的生态效应。研究表明:1)水文情势变异后,FDC整体下移,低于25% FDC流量部分大幅增加,产生生态赤字;2)从上游到下游,降水对各站生态径流指标的影响逐步减小,水库对生态径流指标的影响愈益增大;3)各生态径流指标与大部分IHA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能够体现IHA参数的主要信息,可作为衡量黄河流域年和季节径流变化的生态径流指标;4)综合Do和DHRAM的评价结果,径流过程变异对各站生态风险的影响为:花园口、孙口和利津站为高风险,头道拐和兰州为中等风险,唐乃亥和龙门为低风险;各水文站SI值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均出现下降趋势,其中花园口、孙口和利津3个站的下降幅度较大,生物多样性锐减。  相似文献   

8.
久效磷在黄河水体沉积物中的吸附特征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黄河水体沉积物对有机磷农药久效磷的吸附特性及机理 ,结果表明 ,沉积物对黄河水中久效磷的吸附符合 L angmuir和 Freundlich等温式 ,是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在沉积物吸附久效磷中的相对贡献率进行了定量描述 :它们均为浓度的函数 ,吸附作用以分配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9.
雅砻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在统一量纲下,实现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可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根据雅砻江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评价了雅砻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结果表明:雅砻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所带来的直接环境效益包括水产养殖、旅游、调蓄洪水和调节小气候,价值为7.52×108元/a;能源替代的间接环境效益为36.50×108元/a;生态环境成本包括水库蓄水后淹没土地资源造成的经济损失、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移民搬迁及环境保护费用等,其总成本为3.72×108元/a。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技术与方法尚未成熟,评价内容的完整性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本研究的初步探索可为综合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深化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科学认识,围绕长江水生态环境安全的主要问题及形势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在水环境质量方面,磷污染成为制约水质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农业源排放量占比高,但工业源入河对水体的影响更直接,水库群运行带来的水沙条件变化对磷污染沿程演变有明显影响;在水生态健康方面,长江水生生物资源衰退、湖库富营养化格局发生改变、湿地生态功能退化问题突出;在水环境风险方面,化工围江、航运污染风险引起广泛关注.当前长江流域面临着源头区水资源战略储备减少、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压力仍较大、水环境质量仍存问题隐患、水生态系统退化态势未得到根本遏制等复杂且严峻的形势,未来长江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仍有诸多挑战.建议统筹长江全流域“一盘棋”,推进区域绿色协调发展,强化磷污染点面源综合管控,着力提升水生态健康水平,同时加快水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强化科技创新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1.
河道生态环境分区需水量的计算方法与实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为真实反映流域各区间的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差异 ,同时解决流域上下游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的重复计算问题 ,提出了河道生态环境分区需水量的概念 ,对流域分区、河道功能确定和河道生态环境分区需水量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 .以黄河流域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黄河流域的河道需水分区需水量差异显著 ,黄河下游区间的河道分区需水量最大 ,为 14 8 93× 10 8m3·a- 1 ,上游兰州—河口干流区间最小 ,为-5 0 12× 10 8m3·a- 1 ,龙羊峡—兰州干流区间和黄河下游区间河道分区需水量超过区间的自产水资源量 ,需要其它区间的水量补充 ,才能维持其河道的生态环境功能 .黄河流域的河道分区需水量之和为 2 3 0 6× 10 8m3·a- 1 ,约为流域地表水资源量的 3 9% ,说明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最大利用率应低于 61% .  相似文献   

12.
敦煌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合评价敦煌市水资源数量与质量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指出自然条件对敦煌水环境影响较小,而导致近期水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特别是水利工程建设活动,造成了河水断流、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土地荒漠化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为保证敦煌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等生态型低耗水产业;②强化水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③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④重视生态用水,确保生态环境建设;⑤尽快实施引哈济党工程,优化配置水资源。  相似文献   

13.
黄河兰州段水环境风险容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河水流量变化大这一特点,采用以对数正态分布理论为指导的随机计算模式,以近十年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为设计流量,确定黄河兰州段主要污染物的容许排污量,即水环境风险容量。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50  
基于定性分析结果初步建立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有32个指标,分别反映水资源可再生性的天然、天然-人为复合及社会三大特性。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19个流域二级分区的所有32个指标值进行了获取工作,获取了其中大部分指标值。针对黄河流域的实际资料,利用灰色关联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定性分析所得的指标体系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19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同时,探讨了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标准的建立问题,建立了以黄河流域资料为基准及以全国资料为基准的两个评价标准,认为在进行实际评价时,应利用以全国资料为基准的评价标准。利用主成分赋权法进行了19个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工作。最后利用灰关联分析方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19个流域二级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性进行了评价,总的结论为黄河流域水资源总体上可再生能力较弱,不同行政分区与流域二级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在弱-中等之间。  相似文献   

15.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西北农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化发展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西北地区农业资源有5个优势和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区位偏僻、社会资源贫瘠四大制约因素。在资源约束下,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3个主导方向是强化农牧结合,大力发展食草性畜牧业;发展高附加值、创汇型园艺植物;扩大农业空间,稳步发展沙漠农业。同时强调农业产业化,一要扩大产业化门路,二要延长产业链,三要提高档次。并提出改善、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型农业等5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通过对西北干旱区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节水途径的分析,定量计算了2020水平年的节水潜力;根据工业和城镇用水情况,定量描述了远景污水处理回用水量;以水资源可利用量作为潜在能力,从水利工程对水资源实际调控角度,进行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供水量预测,给出了定量分析结果。认识到:要在整体上维持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现状并使局部区域有所改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远景向黄河中上游补水,并通过换水支持河西走廊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廖雅  侯晓姝  任哓红 《环境科学》2022,43(4):1853-1862
明确京津冀地区水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与策略,对于实现京津冀水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协同发展,以及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三水”统筹视角下,面向京津冀地区水生态环境管理问题和需求,以重点城市作为基本分析单元,从“三水”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污染物排放量和环境治理力度这6个维度研究构建水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分析体系,为量化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提供逻辑框架.在设立理想值的基础上应用PROMETHEE-GAIA方法分析京津冀各城市水生态环境现状与理想值之间的差距,因地制宜制定各个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结果显示水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北京市>天津市>秦皇岛市>衡水市>张家口市>廊坊市>净流(Phi)均值>邯郸市>承德市>沧州市>保定市>唐山市>石家庄市>邢台市,各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平距离理想值仍有不小的差距;分别从单维度和单指标层次分析得到各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区域城市未来水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助力京津冀地区水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8.
黄河是西北-华北地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资源。如何结合流域内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农业需水规律,适应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对黄河水从时间、空间、数量上进行调节性利用,达到河水与降水互补,对于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研究,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的方法对黄河流域不同年型和主要作物发育期的降水时空分布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济南段水资源特点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黄河济南段多年平均来水量359×108m3,来水年际、年内变化大,最大年径流量是最小年径流量的21.8倍,且主要集中在汛期的7~10月份,占多年平均值的60.7%。近年来黄河济南段径流量逐年下降,断流日益加剧,1997年泺口站全年断流132天。与此同时,济南黄河水含沙量高,多年平均含沙量24.9kg/m3,且呈逐年上升之势。近年因上游来水量减小,用水量增加,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质存在一定污染,引黄工程能力不足,水资源缺乏持续利用的调度和管理,极大地影响了济南黄河水的可持续利用。黄河济南段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有: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原则,统筹规划、统一管理、集中调度;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枢纽作用,保证生态用水;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建立节水型生产体系和社会,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合理调整水价,促进节水意识的增强和节水措施的落实;淤背加固黄河干堤,植树治沙防汛凌,实现黄河济南段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重要水源,了解其径流变化特征及成因有着重要意义。论文基于趋势性分析、广义可加模型(GAMLSS)等方法,采用黄河流域近60 a来流量、降水、主要农业种植面积及大型水库资料等数据,通过细化农业小麦生长期与玉米和大豆生长期以及假定不同降水情景,在季节尺度上深入分析了1960—2005年黄河流域气候、农业种植面积等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5个水文站点小麦生长期与玉米和大豆生长期径流变异点均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且除花园口站小麦生长期间径流有少部分呈上升趋势外,黄河流域径流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唐乃亥、兰州的小麦生长期、玉米和大豆生长期及龙门、花园口的玉米和大豆生长期趋势均达到了0.05的显著性水平,呈显著下降趋势;2)对比两种降水假设状态,暴雨年的径流始终高于小雨年的径流,因此,降水仍是影响径流的主要因子之一,而农业种植面积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程度,不仅与降水量的多少有关,还与流量分位数的大小有关,对于唐乃亥站小麦生长期的暴雨年时期,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在低流量分位数时可以增加径流,而在高于0.75分位数时会减小径流,小雨年时期规律相反。该研究结果对变化环境下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优化配置具有一定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