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物早期警报系统在水和废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监测是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生物早期警报系统根据活生物对污染物的灵敏反应,快速确认污染事件,本文对生物早期警报系统的发展,设计与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恶臭气体的生物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各种生物脱臭的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以及提高生物脱臭效率的途径,同时还介绍了一些生物脱臭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及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系统,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启动后影响其正常运行的各种因素(温度、pH值、挥发酸、毒物或抑制物、碱度等)。  相似文献   

4.
摇蚊幼虫的水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综述了国外对摇蚊幼虫的水生态毒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生物检测、生物积累和遗传毒理研究等几方面.国外的研究表明摇蚊幼虫可以作为常用试验生物(鱼类和蚤类)的补充,用于有毒化学品的急、慢性毒性生物检测和遗传毒性研究,以及生物积累试验,以评价化学品的生态效应,并对污染物进行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5.
生物强化技术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生物强化技术的基础与分类、应用、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等方面讨论了生物强化技术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情况。生物强化技术以生物修复工程为技术支撑,利用高效的降解微生物治理目标污染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生物标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彤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2):102-104
生物标志物技术是常规生物检测方法的必要补充,其在环境管理,风险性评价和生态恢复方面有着较广泛的应用,该文主要介绍了相对于常规生物检定方法而言,生物标志物所具备的优点,以及常用生物标志物的类型,生物标志物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7.
污染物的原位生物处理—生物清消技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生物汪消技术是一种迅速发展的污染物处理的生物技术,用于处理分散在土壤,地下水,海洋和湖泊中的污染物。生物清消技术通过向环境供给营养物,共作基质和供氧,并依靠有机污染物自身的碳源促进天然微生物群体的生长繁殖。也可进一步向污染环境中补充在实验中筛选和增殖珠微生物(强化技术)稳定和加速生物降解过程。本文介绍了生物清消的几种方法:生物促进法,生物耕作法,固相清消法,土壤堆制法,生物泥浆法,还介绍了强化技术  相似文献   

8.
浑河中、上游水生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浑河中、上游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变化态势进行了评述,分析了水生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认为水体环境污染、围河筑堤、乱捕、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和不合理开发荒山等是造成水生生物减少的主要威胁,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生物监测的特色及工作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物监测是利用群落、种群或生物个体对环境污染所产生的反应,以生物学方法对环境污染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的。生物监测方法大体上是,测量活体生物对人为压力反应的灵敏度。其中包括细胞的生物化学、生理、生长和健康状况的变化;个体及系统发育与繁殖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变化等形式。1生物监测的灵敏度从本世纪初德国学者Kolkwitz和Marsson提出:“污染生物系统”以来,生物监测就以其能客观反映环境质量状况而得到发展和广泛应用。本世纪80年代初Calms和Scllalil提出了“生物监测革命”的口号,指出它与农业的“绿…  相似文献   

10.
生物过滤技术在大气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年国内外生物过滤技术(生物滤器、生物滴滤器)处理废气的使用范围、操作的基本原理和目前的应用情况作了综述,并且预测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静态清灰袋式除尘技术,并从该技术自身的技术经济优势以及趋严的工业烟尘排放标准两个方面分析得出静态清灰袋式除尘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基础,进而结合该专利技术拥有企业自身的情况,探讨了4种可能的产业化推广模式,并对相应的市场效果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对该技术实施产业化推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实用的脱墨废水三级处理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并重点探讨了在各级处理过程中的控制参数和影响因素。应用该工艺建造的某大型造纸厂的脱墨废水处理工程,处理出水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二级标准。针对该处理系统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保护野骆驼及栖息环境是我们保护区人共同的责任,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担负起这份光荣的使命,一旦这个物种灭绝了,我们的子孙们只能从教科书中了解它、看到它,这是我们这一代野骆驼保护区工作者的失职,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犯下的罪过。  相似文献   

14.
工业污水回用是缓解工业甩水紧张的有效途径.作者针对某药厂现行中水回用系统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实验,处理后的水可达到该厂循环冷却水标准,既减少了一次水消耗,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预期的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微波辐照活性炭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状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微波辐照活性炭烟气脱硫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均表明该技术不但可以消除烟气中SO2的污染,而且还可以回收硫资源,从而将SO2的污染控制和资源回收相结合。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微波辐照活性炭烟气脱硫技术的机理和发展现状,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道路工程建设与环境因子对紫茎泽兰入侵的生态效应,在滇缅国际通道沿线选取34个样点采集了107个样方,分析了通道沿线紫茎泽兰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公路所在路段、公路类型、公路建设年限、公路工程用地类型及样点与公路的距离等道路因子显著影响紫茎泽兰的存在度(p<0.01或P<0.05),但这些因子不影响紫茎泽兰的丰富度(p>O.05);工程用地类型及离公路的远近显著影响紫茎泽兰的优势度(p<0.05).②大理-丽江段紫茎泽兰的存在度明显低于保山-大理、芒市一保山和瑞丽.芒段(p<0.05),省道沿线紫茎泽兰的存在度明显低于高速公路、国道和乡村公路(P<0.05);弃土场和高架桥用地的紫茎泽兰存在度和优势度明显高于其它工程用地类型(p<0.05);紫茎泽兰的优势度随着与公路垂直距离的增加而明显下降(p<0.05).③紫茎泽兰的分布受经度、纬度的限制,但与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无关;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总磷与紫茎泽兰的存在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表明紫茎泽兰容易在贫瘠的土壤环境中生存和扩展.④植被类型与紫茎泽兰的丰富度和优势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1).迹地次生灌丛或草地、弃土场荒地等受人类干扰较大的植被或生态系统容易受到紫茎泽兰入侵的影响;灌木盖度与紫茎泽兰的丰富度和优势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自然灌丛覆盖较好的植物群落能够较好地抑制紫茎泽兰的入侵和扩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铝粉煤灰碱石灰烧结多资源利用工艺过程中重金属元素迁移规律和潜在环境影响量化问题,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分析该工艺中重金属元素的边界输入输出和内部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输入端54%的铅元素由工业过程废弃物即高铝粉煤灰带入,其余来自工业原材料.输出端64%的铅元素进入产品,其余部分进入废弃物.该工艺主要环境排放节点在烧结和水泥生产环节.通过定义相对环境排放指数(REEI),比较分析该工艺与拜耳法工艺重金属排放情况.结果表明,该工艺单位氧化铝产量铅元素净排放显著降低,铬元素环境排放量与拜耳法基本持平,说明高铝粉煤灰碱石灰烧结多资源利用工艺不仅可以实现高铝粉煤灰的综合利用,也可以显著降低氧化铝产品的重金属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海洋化学调查技术规程>的海水总氮测定方法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法进行了改进,减少水样转移次数与定量移取步骤,对改进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和空白值等指标与<规程>法进行了比较,并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机氮氧化率、加标氧化率和海水加标回收率.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和空白值均符合总氮测定要求,有机氮加标氧化率和加标回收率符合<规程>的要求,说明了改进方法可靠,简化了步骤、缩短了时间,节省了试剂用量和器皿,更适于船上现场测定.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江苏省各个城市面临的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水稻、小麦、油菜等秸秆的组分构成特点,结合政府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规划,利用秸秆的编织技术和可降解特性,针对不同河岸的土壤和植被状况,采取单层、多层、立体等秸秆护岸方式进行覆盖,从生态护岸技术现状出发,探索新的河流护岸应用技术,采用新的设计工艺进行护岸工程施工,尝试对河流护岸进行生态修复运用,同时对比其它相关河流护岸修复工程的特点,加强对秸秆的实用性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技术进步和政策的推动下,煤粉工业锅炉的应用正在形成高潮,但存在技术上的不实宣传和推广政策偏向问题。为使该技术能健康和可持续地发展,本文针对该锅炉的效率、污染物排放、制粉配送、风险和经济效益以及推广政策等方面,做了较深入的研究。研究认为该锅炉有高效节煤、SO2和NOx排放总量下降、集中配送煤粉和锅炉房干净等优点,值得推广;但因粉尘排放总量和浓度上升,综合环保效果处于劣势,同时存在电耗较大、煤源要求苛刻、煤粉储运和使用有风险,及经济效益不确定等问题,因此必须根据全面的技术、环境和经济评价,因地制宜地推广。建议政府采取具体措施,如资助布局优质煤粉供应点,以节能减排实效为资助的依据,鼓励专业锅炉制造厂参与研发和竞争,制定地方和国家有关煤粉工业锅炉的制造、用煤和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使该技术不断完善,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