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反渗透技术在海水淡化领域的应用,将广博的海水资源转化为紧缺的淡水资源,为解决水资源的紧缺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该技术有着经济环保的优点,在海水淡化领域的发展极为迅速。本文着重探讨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发展,反渗透膜法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纯水制备技术已正在被逐步推广,海水淡化是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典型实际应用。在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分离实际应用过程中,膜污染问题是影响反渗透膜分离技术可靠的决定因素,只有更好的进行化学清洗方可保障海水淡化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本文介绍了反渗透膜法分离技术海水淡化的实际应用与反渗透膜的化学清洗,并较为详细的分析了海水淡化反渗透膜污染的因素、清洗条件、清洗方案、清洗技术建议与改进。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和能耗,对海水淡化的集成工艺进行相应研究。海水淡化集成技术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不同海水淡化工艺的集成,二是能源和海水淡化的集成。首先介绍了海水淡化工艺的相关集成技术,包括热法与热法集成、膜法与膜法集成、热法与膜法集成、预处理工艺与海水淡化的集成工艺;其次介绍了各种新能源与海水淡化耦合方式、代表工程及研究现状,最后对海水淡化集成技术的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预处理对于反渗透海水淡化的重要性,介绍了目前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的主要技术,特别是新型的膜法预处理技术,提出了今后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低温多效蒸馏法、蒸汽压缩蒸馏法、多级闪蒸法等海水淡化技术复杂的缺点,面向家用和船用海水淡化市场,结合涡流管制冷技术和喷雾蒸发海水淡化技术,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小型涡流管喷雾海水淡化装置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海水淡化是缓解我国水资源匮乏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国内外主要关注海水淡化技术的成本和水质,缺乏对海水淡化水资源效益的量化评价。根据ISO水足迹理论,划定海水淡化量化边界,进行典型海水淡化工艺生产阶段清单分析,建立了海水淡化水足迹量化及评价方法。结果表明:低温多效蒸馏水稀缺足迹比反渗透水稀缺足迹高出3~4倍,2种工艺的海水淡化水稀缺足迹的关键影响因素均为电耗;反渗透工艺的水劣化足迹均低于低温多效蒸馏工艺海水淡化。因此,在样本范围内,反渗透工艺的水资源效益整体优于低温多效蒸馏工艺。水足迹评价研究结果揭示,海水淡化生产阶段的水资源消耗和水质影响,有助于引导海水淡化技术向提高水资源效益和降低能耗、消除水污染的方向发展,以期为海水资源科学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淡水资源日趋匮乏以及节能减排压力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海水淡化和风力发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以江苏大丰的风能海水淡化工程为例,重点从制水生命周期成本、二氧化碳排放以及知识产权市场等角度对风电海水淡化技术的环境经济效益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拟算的大丰市风电海水淡化装置的风电成本为0.75元/kW,制水成本为3.65元/m3;(2)考虑到二氧化碳的环境价值(80元/t),风电驱动的反渗透膜海水淡化法(WE-RO法)具有较为突出的环境经济效益;(3)中国的风电海水淡化技术方兴未艾,涌现出一批以风能为唯一驱动力的海水淡化技术专利。可以得出,在沿海缺水地区,风能海水淡化技术将具有较好的环境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据悉到2010年,天津市海水日淡化量将达到50万t,海水淡化年生产能力达1.5亿t以上,年海水直接利用量达40亿t以上。滨海新区形成了一批实力强、机制新的海洋科技型企业.海水淡化作为新兴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海水淡化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和产业优势。天津要创建国家级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城市,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天津缺水的现状,介绍了国内海水淡化技术,海水淡化是缓解天津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当前天津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但面对未来产业发展需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本文立足天津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现状、特点及发展需求,提出了促进天津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水淡化技术评述与成本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我国海水淡化概况和各种淡化方法及工作原理,并对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评述,对海水淡化的成本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海水淡化今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典型不锈钢在淡化海水中的耐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316L和2205在淡化海水中的耐腐蚀性能,并研究水处理药剂对不锈钢耐蚀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化学试验、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扫描电镜等方法。结果在淡化海水中,316L临界点蚀温度为42.7℃,加入药剂后为70.2℃;2205的临界点蚀温度大于85℃。2205耐缝隙腐蚀性能明显好于316L,药剂对2205也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316L和2205在50℃淡化海水中具有高应力腐蚀抗力。结论 316L不适合直接在淡化海水中应用,但适合在加入药剂的淡化海水中使用;2205适合在淡化海水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杨伟利 《环境》2007,(11):74-77
在水资源紧缺的背景下,所有改善水质和扩大水源的方法,均为世人所推崇,其中,海水淡化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经历起步期之后,我国海水淡化领域正向产业化方向迈进,并取得了长足进步.2006年底,我国日淡化海水能力接近15万吨,比上一年翻了一番.这些淡化过的海水在作为工业用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电渗析法     
一、绪言随着离子交换树脂制造技术的发展,旨在揭示生物膜现象秘密的膜过程研究,于五十年代更趋深入和正规化,并开始了对离子交换膜的研制和应用。离子交换膜的研制在欧美以海水淡化为主要对象,而在日本则是把海水浓缩以实现食盐自给为目的。现在,欧美及中近东地区的海水淡化工厂已实用化。在日  相似文献   

14.
据估计,未来20年内,人均清洁水供应量将平均减少三分之一.海水淡化是从世界多个地区的微咸水和海水中生产可饮用水的一种选择,但大多数海水淡化技术高耗能且高费用.目前采用的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是反渗透、电渗析和蒸馏.海水淡化过程的不断改进,特别是在过去的10年里,已经使得这些系统更加可靠,减少资金成本,但高能源需求  相似文献   

15.
海水淡化在中国沿海城市地区获得了广泛应用,海水淡化用海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根据海水淡化工程用海的特点,建立基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框架的指标体系,给出了评价指标量化方法.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海水淡化用海适宜性评价模型,形成具有科学化、定量化等特征的海水淡化用海适宜性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可为海水淡化的开发与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淡化海水是重要的淡水补充水,其水质好,但pH、碱度、硬度都很低。这种特质的水极具侵蚀性,若不加处理直接纳入城市供水系统会造成管网的腐蚀。因此,本文从管道优选、管材防腐和淡化水厂后处理(投加药剂法、溶解矿石法、掺混法、添加镁法)等3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目前淡化海水风险防控技术的原理、适用条件和发展现状,可为今后实现淡化海水的规模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205双相不锈钢在淡化海水中的点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2205双相不锈钢在一级反渗透(RO)淡化海水、海水及浓缩海水中的点蚀行为。方法运用开路电位、交流阻抗、阳极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频率调制技术研究2205双相不锈钢在不同温度(60~90℃)及不同海水(一级反渗透淡化海水、天然海水、1.6倍浓缩海水)中的点蚀行为。结果 2205双相不锈钢在一级RO淡化海水中,随温度升高,自腐蚀电位逐渐负移。在80℃的一级RO淡化海水中,在浸泡1 d时即有发生点蚀的倾向,在第28 d时已经发生了稳态蚀点。浸泡初期不锈钢的扰动电流为2μA/cm~2之内,浸泡41 d的扰动电流接近12μA/cm~2,且其值波动幅度更大。结论随着温度的升高钝化膜稳定性降低,2205不锈钢耐蚀性降低。钝化状态下,其在一级RO淡化海水中比在海水中腐蚀严重,点蚀敏感性随Cl–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海水淡化意义重大,有助于促进水源多样化、改善生态环境、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12年,为指导推动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了《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当前,海水淡化产业在我国已具备可行性,并且其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强化絮凝、污泥浓缩、污泥回流、运用变频技术,高密度沉淀池能适应海水水质、水量的变化,出水水质好,占地省,处理效率高,在沿海电厂海水淡化预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正>天津:膜技术新突破攻克海水淡化和卤水精制难题天津工业大学膜技术研究又有新突破,该校膜天公司在山东海化集团成功建成1万吨/日精制卤水示范工程,实现精制卤水在制碱工业中的直接应用。这是国内首次将超滤膜过滤技术引入浓海水(卤水)精制化盐制碱领域。该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可提高膜法海水淡化关键设备国产化率,打破国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