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对运城市环境风险形势和环境应急管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推动流域(区域)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区域环境监管与应急联动机制、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等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长期积累的环境风险隐患凸显,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对人类生活环境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运城市位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而相望,区域地理位置特殊敏感,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处置不当,有可能发展成跨省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因此,分析本区域环境风险形势,梳理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环境应急管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准格尔煤田位于库布齐沙漠南缘,处于晋陕蒙接壤的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气候干燥,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相似文献   

3.
黄河中游地区土壤背景值与八个城市土壤元素富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中游是指太行山以西,青海湖以东,大青山以南,秦岭以北地区。包括陕、甘、宁、晋、蒙、青、豫7省区的一部或大部,面积约7×10~5km~2,海拔多在1000km以上,且多属干旱、半干旱区,绝大部分地区为黄土或黄土冲积物所覆盖,是一个大的自然区域单元。这里工农业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常被视为落后地区而对其环境问题未予足够重视。随着本  相似文献   

4.
从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方面分析了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生态环境现状,总结出本区域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虽然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但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生态环境的现状不容乐观,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水蚀风蚀交错带是黄土高原侵蚀最严重的地区和黄河下游河床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其生态环境脆弱、治理难度大,加之晋陕蒙能源基地的大规模开发,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鉴于治黄和煤田开发及生态环境整治的紧迫需要,以水蚀风蚀交错带六道沟小流域为试区,分析研究了该区水蚀风蚀时空分布规律及脆弱生态环境特征,提出以防治水蚀和风蚀为中心,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防蚀固沙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用,结果表明,预测效果较好,并与投影寻踪回归模型(PpR)进行了对比。图1表4参8x32 2(X)2(X)8胆小浪底工程对黄河下游湿地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武洪涛…(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资源研究所一2(X)1,(3)一53一55环图N一59 湿地是具有高度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必须加以保护。当前,因工农业采水、排污、围垦、破坏水土、引黄淤地、过度狩猎和捕鱼等造成黄河下游湿地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小浪底工程将对豫北大天鹅保护区产生复杂的影响,还对黄河河滩及背河洼地生态环境、古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改良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神府东胜矿区主要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府东胜矿区是晋陕蒙能源基地的核心,矿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本文通过新构造运动、地面塌陷、水土流失、滑坡、崩塌、泥石流、水环境的演化、土地资源的变化、堆放的废弃物等方面系统的分析了神府东胜矿区存在的主要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并探讨了它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8.
以乌梁素海湿地生态修复为目标,在分析区域经济结构、流域生态环境与乌粱素海物理形态演变的基础上,明确了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提出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的措施.结果显示:巴彦淖尔市第二产业中一些污染较重的行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例;黄河过境可支配取水量不足;乌梁素海水体面积呈现溃缩状态且水质较差;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修复应从区域产业结构转型、生态补水、区域农业、工业污染源削减及加强流域生态管理五个角度考虑.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特征及下游生态修复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黄河流域地势、地貌和气候、水文、植被等特点,将流域划分为3个生态区和10个生态亚区,在分析各生态分区特点的基础上,初步识别了黄河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针对黄河下游存在的频繁断流、水环境恶化、河槽淤积萎缩以及河口三角洲湿地面积萎缩等诸多生态问题,分析了黄河水量调度、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河道生态修复的作用,介绍了河口生态修复工程实践,并提出了黄河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的方向与目标。  相似文献   

10.
晋陕蒙接壤地区生态危机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陕蒙接壤地区内蒙古境内近几年由于资源开发步伐加快,原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环境恶化已到了危机的程度。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始的战略转移,即将开始的大规模资源开发,如不注意保护环境,将会导致更为的生态环境恶化。本文依该区域的环境现状和过去资源开发的后果对此提出预警。  相似文献   

11.
《世界环境》2003,(4):92-92
山西振兴集团有限公司座落在晋陕黄河峡谷“禹门口”所在地的河津市干涧村。这里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西临山西铝厂,北靠河东煤田,东依交通枢纽候马市,南濒候西铁路,108国道与209国道交叉延伸,通达祖国的四面八方。优越的自然、地理、物矿、人文环境为该集团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薛鹏程 《陕西环境》1997,4(2):25-27
府谷县位于陕西省最北端,是榆林地区矿产资源富集区,煤、铭矾土、高岭土、耐火土、铁矿石、石灰石等均有一定诸量。进入80年代以来,府谷县建材、冶炼等乡镇企业发展迅猛,然而同时府谷县也成为榆林地区乃至陕西省大气汽染最为严重的县城。所以,改善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已成为群众的迫切愿望。对此,榆林地区监测站对府谷县城区大气污染进行了调查和研究。1.府谷概况及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府谷县城地处晋陕黄河大峡谷北端,和山西保德县城隔河相望。县城座座落在黄河沿岸及附近山坡上。工业区沿黄河岸边及其支沟分布。县城建成区面积2.5平方…  相似文献   

13.
人工温地的建设比较简单,而且基本不需要耗能,因此其造价和运行管理费要比传统的处理工艺低。同时,湿地生态系统是水生植物、微生物、动物的栖息地,具有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产出量最大的系统之一,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同时,湿地系统如建设得好,还可以改善环境,调节局部小气候,对降解污染物和净化空气有一定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价值。本文以位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刁口乡为例,全面解析了以人工湿地建设来恢复黄河故道生态湿地。  相似文献   

14.
包头市三类湿地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生物富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昆都仑水库桃儿湾湿地、小白河黄河湿地以及尾矿库南侧湿地为研究样地,以底泥、藻类、昆虫和花背蟾蜍(Bufo raddei)为研究对象,评价了湿地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以及重金属沿两栖类食物链(网)的富集与放大作用。结果显示:昆都仑水库桃儿湾湿地底泥中重金属未超出背景值,而小白河黄河湿地与尾矿库南侧湿地除Mn以外,其他金属含量均不同程度地超出背景值。昆都仑水库桃儿湾湿地、小白河黄河湿地和尾矿库南侧湿地底泥的污染负荷指数分别为0.35、1.56和2.54。Cu和Cr在花背蟾蜍肝脏中富集程度显著高于肌肉组织(P小白河黄河湿地>昆都仑水库桃儿湾湿地。重金属Cu和Cr易在花背蟾蜍肝脏中富集。研究成果可为当地湿地重金属污染评价及两栖类的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频繁的人类活动使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逐渐减退,面临着入淀水量减少,干淀频繁、泥沙淤积、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加剧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大大降低了其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体的功能。针对目前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现状,结合湿地环境监测现状,探讨了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以此来推动白洋淀生态环境监测的进一步发展。针对目前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现状,结合湿地环境监测现状,探讨了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以此来推动白洋淀生态环境监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衡量晋陕蒙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重心空间格局的演变,文章利用2006年IPCC公布的碳排放计算方法,测算晋陕蒙地区2000-2016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使用时间序列曲线估计演化晋陕蒙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重心的变化趋势,计算其重心的移动距离,最后利用相关分析法分析能源消费碳排放重心空间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晋陕蒙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在逐年上升,能源消费碳排放重心在不断地移动,重心大致位于陕西省与山西省的中部接壤地带,2008年之前重心在陕西省,2008年之后转向山西省,总体呈现由西南向东北的变化趋势。通过时间序列的曲线估计2016年之后纬度方向上出现拐点,重心转而向东南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镜头     
《世界环境》2014,(2):10-11
<正>山西黄河湿地天鹅飞翔2014年1月13日发布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近10年间,我国湿地保护面积增加了525.94万公顷,湿地保护率由30.49%提高到43.51%。图为三只天鹅在山西省平陆黄河湿地上空飞翔。  相似文献   

18.
黄河源区湿地萎缩驱动力的定量辨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04年黄河源区湿地卫星遥感监测解译资料和1962年以来玛多气象站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湿地和气候变化特征,定量判别了造成湿地减少的人为因素和气候因素的贡献率,揭示了气候因子与湿地减少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表明:1990年以来黄河源区湿地动态变化特征呈现出河流、湖泊、沼泽湿地面积的萎缩和湖泊斑块数的减少,以及河流、湖泊、沼泽湿地向滩涂湿地转化的退化特征;1962~2004年间黄河源区气候变化存在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差异,特别是1990年以来呈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微弱减少和蒸发量增大的干旱化趋势;人类活动对湿地退化的贡献率要大于气候变化的贡献率,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对湿地退化起到了主导作用;不同类型的湿地面积变化与自然因子的关联序尽管不尽一致,但近15年来黄河源区气候干旱化对于湿地的退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各类湿地面积随气温的升高、降水量的减少、蒸发量的增大、土壤冻结日数的减少和径流量的减少而萎缩,沼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为显著,而蒸发量对湿地面积的退化有着更为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湿地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建立,是维护湿地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针对目前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现状,结合湿地环境监测现状,初步构建了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以期推动白洋淀生态监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将包头市黄河湿地作为研究对象,以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为准绳,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指导下,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为路径,在综合应用结构式访谈、实地调查、资料收集、定性分析等方法的基础上,从生态空间、湿地资源、生态修复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梳理了现阶段包头市黄河湿地保护和利用方面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并针对性地探讨了加强黄河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