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对南京市现有的国控环境空气监测网络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环境空气监测网络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
3.
4.
对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数采平台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省控中心统一软件采集中心站数据平台,省控中心统一软件采集子站数据平台,以及省控中心统一子站数采软、硬件平台方案进行了比较,指出为实现对全省各子站数据的有效质量管理,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平台的集成必须实现从子站直接采集原始分析数据,而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空气监测子站广域网连接,应由目前的省控中心统一软件采集子站数据的平台向省控制中心统一子站数采软、硬件平台过渡。 相似文献
5.
在对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中,有些城市存在着人工采样实验室测定和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监测并行的情况。为考察这两种方法监测结果的异同,于夏季连续20d和冬季连续15d进行了对比监测。监测项目为SO2,NO2和PM10。在对比监测中采取了质量控制措施。对人工采样实验室测定进行了综合采样器流量校正,现场空白样和全程序平行样测定;在自动监测系统中,对SO2,NO2监测仪器作零点,标点校正,PM10监测仪作K0校正。对所测得的209个日均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O2,PM10两方面测定结果方差相同,NO2两种方法在冬夏两季方差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夏季SO2,PM10,冬季NO2两种方法监测结果一致;冬季SO2,PM10,夏季NO2两种方法监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样品浓度水平及天气状况对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差异亦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疆环境监测中心站加快生态环境监测“天地一体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新疆环境监谢中心站着重从遥感监测技术入手.以“说清新疆宏观生态环境现状”为目的,开展新疆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工作。为满足环境保护和管理的要求,新疆环境监测中心站从2004年起着手准备建设“天地一体化”的生态监测网络。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和论证,新疆环境监测中心站从2005年开始将逐步推进生态监测“天地一体化”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
8.
范元中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1,14(2):94-95
从ESC省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系统的各测子站采集原始数据,经FoxPro语言编写的程序设计,计算出“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周报”报需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运用神经网络方法,将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与大气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损害程度相关联,采用了\"基于大气污染损害率的API法\"评价概念,模拟发布长春市空气质量日报,同时公布次要污染物,并与API法进行同时段比对实验与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为独立评估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维质量,掌握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准确性等信息,我国开展了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性能审核工作,通过分析影响审核结果的相关因素,提出,性能审核标准气体浓度应接近实际监测空气中的气体浓度,性能审核时间的选择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性能审核气体压力应保持恒定并接近实际采样时的气压,标准气体进样方式应通过日常采样管路等,从而进一步提高性能审核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生态环境管理部门了解环境空气数据质量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DASIBI 1000系列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系统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已成为我国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我国已有百余个城市拥有这类监测系统。针对美国DASIBI 1000系列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日常运行中的一些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和改进建议,以期与同类机型性能进行可比性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An air quality monitoring network (AQMN) usually performs the basic function of assessment of regional air quality and demonstration of compliance with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s in an urban area. Different pollutants, however, may present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variabilities due to their specific emission patterns, rates of diffusion, and transport and transformation behaviors. But the costs of siting in a pollutant-specific monitoring network would be higher than that for a common network with respect to several pollutants monitored simultaneously. This paper presents a survey of multi-pollutant design principles and optimal searches for siting patterns of an AQMN using both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models as a combined tool. While conservative, quasi-stable, and reactive pollutants are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principles, cost, coverage effectiveness, and spatial correl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included in the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 a series of technical settings and two types of objectives were examined in the case study for the city of Kaohsiung in Taiwa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