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达标保证率法评价了青岛市某市政污水处理厂出水的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达标情况,研究水质提升至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Ⅱ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厂全年进、出水各指标稳定,处理工艺可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设计标准。但经处理后的出水每年仍向接纳海域排放COD 770 t,BOD576 t,SS 209 t,NH3-N 41 t,TN 255 t,TP 54 t,给环境带来较大负担。为了保护环境并考虑出水再生回用,分别以GB 3838—2002Ⅳ类、GB 3097—1997Ⅱ类作为提标改造目标,对6种污染物进行等标污染负荷计算及排序。结果表明:以GB 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评价,TN、SS和NH3-N三者为主要污染物,总污染负荷比为80. 64%。以GB 3097—1997Ⅱ类水质标准评价,则TN、COD和TP为主要污染物,三者总污染负荷比为87. 39%。不论执行何种标准都应重点加强TN的去除。成本分析表明,提标改造成本增加主要为碳源。ρ(TN)从目前出水的9. 37 mg/L,分别下降到1. 5,0. 3 mg/L,单位运行成本提高分别为0. 13,0. 15元/m3。  相似文献   

2.
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工程污染物削减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深圳河流域及新洲河流域为主要研究区域,调查统计了深圳河流域和新洲河流域1995-2019年已实施的水环境治理工程并对其进行分类,估算了点源污染治理工程与河网综合治理工程对水体主要污染物(NH_4~+-N、COD、TP)的削减量,并利用空间插值法揭示了污染物削减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共调查统计到水环境治理工程256项,总投资238.8亿元,共计9大类,其中点源污染治理工程86项(投资139.15亿元),河网综合治理工程101项(投资88.58亿元),这2类工程的投资额占到总工程投资数额的95.36%。(2)流域内点源污染治理工程与河网综合治理工程对NH_4~+-N、COD和TP的削减量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布吉河中游地区与深圳水库周围的交错区域内污染物削减量在整个流域内达到峰值。点源污染治理工程对污染物削减量高于河网综合治理工程。投资数额最高的点源污染治理工程对NH_4~+-N、COD和TP的估算削减量可达1 231.70、8 357.96、100.30 t/a。投资数额最高的河网综合整治工程对NH_4~+-N、COD和TP的削减量分别为16.01、20.29、288.24 t/a。  相似文献   

3.
对澄江县凤麓镇典型降雨事件地表径流污染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气象数据和下垫面面积等资料,运用SCS模型对降雨径流污染负荷进行了精确估算,结果表明:(1)澄江县凤麓镇径流主要污染物为SS、COD、TP及TN,均超出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水标准,氮营养盐NH3-N、NO3-N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降雨过程中主要污染物均表现为径流产生初期浓度较高,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以及径流量的减少,各污染物浓度也随之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强度较大的降雨主要表现出稀释作用,即雨强越大,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2)2016年凤麓镇全年径流总量为157.58×104m3,2016年污染物排放负荷以SS和COD为主,分别达到261.85 t/a及166.34 t/a,氮营养盐污染负荷中以NO3-N为主。  相似文献   

4.
1980—2010年温榆河的水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温榆河流域的主要超标污染物 COD 和氨氮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数据和现场调查,系统研究了1980—2010年间温榆河的水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温榆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经历了清洁-污染-重度污染-污染遏制的过程,但水质现状均不达标;温榆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好坏依次是上段>下段,温榆河>坝河>清河,并且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温榆河下段COD和NH+4-N浓度主要受清河影响;温榆河流域COD污染逐步遏制(超标倍数<1)、NH+4-N污染凸显(超标倍数8~20),耗氧物质处于从COD为主向NH+4-N为主转换的阶段;支流清河和坝河不仅是温榆河干流入河污染负荷的首要输入途径,而且支流上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排水是温榆河干流的首要补给来源(70.1%),其运行状况与升级改造对改善温榆河水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渭河陕西段主要监控断面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0—2008年渭河陕西段13个水质监控断面的监测资料,采用图解法和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COD、NH3-N的浓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渭河自林家村断面以后水质污染情况明显加重,直至潼关吊桥断面(渭河陕西省出省断面)COD、NH3-N的监测浓度仍然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限值要求;从空间变化情况看,COD监测浓度自咸阳市兴平断面明显增加,沿渭河流向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时间变化情况看,渭河陕西段水质总体呈现好转的趋势,这可能与入河污染物总量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道路积雪污染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9~2012年对北京市区道路旁积雪的取样,分析了积雪中污染物的浓度和特性,并对国内外普遍关注的融雪剂污染问题及其控制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道路积雪中+NH 4-N、TN、TP、COD、SS、Cd等污染物主要来自交通活动,氯化物主要来自氯盐融雪剂;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相比,道路积雪中主要污染物为NH+4-N、TN、COD、BOD和氯化物,Cu、Zn、Pb、Cd等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不高,可达到Ⅴ类水体标准;相同地点近似降水量条件下,积雪中TP、COD、SS的平均浓度高于降雨径流;北京市交通主干道及人行道上喷撒氯盐融雪剂的量高于国外道路,控制其污染主要通过源头减少使用量、使用替代融雪剂、严格融雪剂标准和使用方法、严肃责任追究、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达标保证率的昆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将水质分级评价法和达标保证率法相结合,评价了昆明市7座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以《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限值为达标基准,7座污水处理厂出水COD达标保证率均为100%、出水BOD5和SS达标保证率分别在94%和95%以上,不同污水处理厂出水TP、NH3-N和TN的达标保证率表现出较大差异,多维标度分析表明,出水TP的达标保证率与其他指标的偏离程度最大.将污染指标的达标保证率进行分级,建立污水处理厂污染指标达标满意程度评价规则,并制定出水水质的达标控制指标清单.结果表明,TP是第二和第七污水处理厂的重点控制指标,是第三污水处理厂的Ⅰ级控制指标;TN是第三和第七污水处理厂的Ⅰ级控制指标;NH3-N是第一和第三污水处理厂的Ⅰ级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8.
大沽河干流青岛段纳污能力及排污总量控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大沽河干流青岛段水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该研究区域的主要污染物为COD、NH3-N。根据其水域功能类别的水质标准,并且根据大沽河在枯水期没有流量的具体情况,在此时段把大沽河概化为多个坝上水库组成.利用水库水质模型计算水体纳污能力;在丰水期和平水期,利用河流水质模型计算水体纳污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沽河干流青岛段COD(化学需氧量)、NH3-N(氨氮)的总量控制方案,对超过允许纳污量的河段要进行削减,使削减后的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最后针对大沽河污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保证总量控制目标实施的具体措施以及污染物防治的对策和建议,为该水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解酸化-二段生物接触氧化及水生植物进行截污试验,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容积负荷、水生植物等对生活污水截污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RT为6 h时,水解酸化-二段生物接触氧化对COD、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6%、60.52%、53.37%;COD、NH+4-N和TP的最佳容积负荷率分别为216,11.57,1.52 g/(m3·h);加入凤眼莲后(HRT=4 h),NH+4-N、TP去除率分别可达81.39%及53.78%,比加植物前分别提高28.94%及10%,出水水质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分析了南京市浦口区城南河污染治理期间污染物含量的时间演变特征,得出了以下结论:城南河的整治工程开展以后,试点地区的水质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黑臭现象得到了控制,河道周围环境明显好转,晨起锻炼的人也越来越多。以污染物CODcr、NH3-N为例,这两种污染物自2013年1月之后下降趋势非常的明显,CODcr在2013年6月至9月期间已达到地表水Ⅳ类水体标准,NH3-N在2013年6月至7月期间也达到Ⅳ类水体标准,可见污染整治工程的效果是较为明显的。但是,在2013年8月以后污染情况又呈现出轻微的加重趋势,这表明我们要加大污染整治的力度,推进城南河污染治理工程的进一步实施。  相似文献   

11.
河道曝气提升河流水质的WASP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朱文博  王洪秀  柳翠  张建  梁爽 《环境科学》2015,36(4):1326-1331
曝气充氧是修复受污染河道的重要技术,数学模型是预测、评估环境污染状况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应用WASP水质模型评价不同时段河道曝气对河流水质的提升作用.初期模型验证结果表明,WASP水质模型拟合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基本吻合,可为水污染治理工程提供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曝气条件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河道曝气能够有效降低河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4-N)浓度,改善水质;随着曝气河段内溶解氧(DO)水平的提升,水质虽不断改善,但改善幅度逐渐减小;全年不同月份曝气效果差异显著,5~9月曝气效果较好.结合经济投入和环境效益,最终确定夏季提升DO水平达到4 mg·L-1为河道曝气最优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东湖水污染经济损失研究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多种污染物并存时湖泊水污染经济损失与湖泊水质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东湖水污染经济损失的实例分析,为东湖饮水、养殖能否兼顾;污养、污灌是否利大于弊等问题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8~2016年湘江流域内40个监测站点10项参数的月观测资料,运用水质指数法分析流域水质时空分异特征,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识别影响流域水环境演变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将水质、水量与水资源价值结合起来,利用改进的污染损失率法和模糊数学法,构建污染价值损失模型,定量估算流域水污染经济损失.结果表明,湘江流域水质总体以优为主,2008~2011年水质变差,2011年后水质逐渐改善,2015~2016年改善状况较为明显.在季节尺度上,枯水期水质最差,丰水期和平水期接近.流域主要污染物是Hg、Pb、TP、NH4+-N和CODMn.经济发展是影响流域水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污染价值损失结果表明,长沙和郴州损失量最大,湘潭、株洲和衡阳次之,娄底损失最小.在年际尺度上,2013年污染损失最高(297.04亿元),2008年最低(66.53亿元),总体上2008~2016年污染损失在波动中增加.  相似文献   

14.
水环境退化经济损失的计量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环境退化较难以市场价格方式体现,是绿色GDP核算的一大难点.分析了影响水环境退化的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水环境退化的计量模型,并将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水资源供需矛盾、降水补给变异特征和水质状况纳入模型中,采用不同参数进行描述,以保证模型的逻辑完备性和计算的简洁性.在湖州市绿色GDP核算过程中,采用该模型分别计算各县区2001-2004年水环境退化的经济损失.这些损失与当地水资源供需矛盾、水污染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变化状况相符,准确反映了湖州市水环境退化的实际状况.结果表明,水环境退化的经济损失,除水污染程度外,还受到社会经济因素和降水补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应用费用效益比的方法分析了工业节水带来的综合效益,并根据大量实际数据研究了节水设施的投资与经济效益之间的规律,建立了节约单位水量的投资与万元产值取水量间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光伏发电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发展战略,也是资产收益扶贫的重要方式.为了探讨光伏发电项目对政策的依赖性及其在经济上的可持续性,采用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模型开展研究,并开发出平准化度电净现值(LNPVE)模型用于研究光伏发电项目的长期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将上网电价与补贴作为效益指标引入LCOE模型,即得到LNPVE,LNPVE为折现度电收入和折现度电成本之差.LNPVE模型不仅能将政策因素引入经济效益分析中,同时还能考虑效益变动,从而分析光伏发电项目的经济可持续性.以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为案例的分析表明,从LCOE模型结果来看,案例项目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然而从LNPVE模型结果来看,现行补贴上网电价下案例项目的长期经济效益仍存在不确定性,且这种不确定性随着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补贴“退坡”政策的出台而有所强化.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案例项目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是技术因素,其次是政策因素,再者是经济因素.若案例项目以无补贴标杆电价平价上网,则需将单位造价降低19.3%或者年利用小时数提高14.8%;若要进一步实现以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平价上网,则需将单位造价降低97.0%或者年利用小时数提高182.1%.因此,应当针对光伏发电特别是村级光伏扶贫项目实施必要的电价补贴,将补贴“退坡”与提高光伏发电效率相结合,并将有针对性地提高补贴效率作为光伏电价补贴的重点,同时高度重视技术改进及推广应用和运营维护的成本降低及质量提高,以持续实现光伏发电项目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基于污染物的环境污染损失机理性模型,Logistic方程及环境价值的相关理论,建立了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模型。利用此模型估算了2003—2007年某市2条主要河流J河和G河的水污染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并计算了2007年度5种污染物浓度单独增加10%造成的污染损失值。结果表明:近5a来,2条主要河流由于水环境污染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8.
用土壤改良技术、表层岩溶水开发技术和生物恢复重建技术等对广西平果县果化示范区的土壤和植被等进行了恢复重建,结果是:果化示范区的植被覆盖率由2000年重建前的10%提高到2005年的50%~70%,水土流失也得到了较明显的控制,土壤侵蚀模数下降到了510.92 kg/(km2.a)。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恢复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示范区新增的间接利用价值达10186873元,间接利用价值是直接利用价值的12倍。新增的生态效益为8002053元,社会效益为2184820元。扣除治理期间实际投入的科研费用,增加的总生态服务净价值为8869308元。  相似文献   

19.
曝气生物流化床在铝氧化废水回用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曝气生物流化床(ABFT)工艺,对某铝氧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ABFT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流程简单等优点,出水水质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 48-1999)的相应要求,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风暴潮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析了风暴潮对工业、农业等的危害,统计了天津市100多a来较大的风暴潮灾害.并利用"最小二乘法"的思想,根据历次风暴潮最高潮位、增水强度及经济损失等资料,建立了评估风暴潮直接经济损失的数学模型y=123.9-47.25x 4.78x2.依据此模型,估算得在不考虑物价因素的情况下,天津市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总计达14.34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