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王凯  周怀兰 《环境科学导刊》2013,(5):98-100,104
根据临沧市入河排污口监测成果,评价分析临沧市省级划分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的分布及超标情况,计算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等超标污染负荷,分析入河排污口对水功能区水质的影响,提出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详细介绍了珠江流域云南片区点源及非点源污染负荷排放量及入河量的计算方法,并根据污染控制区的计算结果分析了珠江流域云南片区点源及非点源排放量及入河量分布特征,认为非点源污染物排放量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点源,而点源污染物入河量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点源。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入河排污口监测监管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和缺位的现象,机构改革后,亟待重构入河排污口监测体系。构建入河排污口监测体系的关键是实现入河排污口监测与污染源监测制度的融合,厘清相关责任主体的职责分工,明确企业排污口和入河排污口的关系,并按照衔接融合的思路进行监测技术要求的整合。基于对关键问题的分析,按照污染源监测与入河排污口监测管理制度、技术整合的总体原则,分别从入河排污口自行监测和监督性监测2个维度,对监测范围、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监测技术、监测信息报送等重点内容进行研究,形成入河排污口监测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4.
以辽河流域4条河流中浑河2004--2008年入河总量监测数据为基础,统计浑河COD和氨氮入河总量变化及特征,分析污染物主要来源及所占比重,统计抚顺和沈阳两城市河段的比例。由此得出,2007年和2008年浑河COD和氨氮入河总量较前3a有所下降,但仍居于辽河流域4条河流前列,浑河COD和氨氮入河量主要来源于支流和直排市政排污口,重点污染源对总量贡献率较小,沈阳城市段由于城市污水排放量大,COD和氨氮入河总量明显高于抚顺,特别是氨氮入河量占总量的90%左右,是浑河氨氮污染的主要来源,2008年抚顺段COD入河量所占比重增加。  相似文献   

5.
开展城市新区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目的在于为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水资源、维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城市建设合理设置入河排污口、以及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提供科学依据。以丹江口市右岸新城区污水处理厂项目为例,对城市新区新建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设置进行论证,论证的主要内容有:入河排污口所在水功能区管理要求和取排水状况分析,入河排污口设置后污水排放对水功能区的影响范围,对水功能区水质和水生态的影响分析、对有利害关系的第三者权益的影响分析,入河排污口设置合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河流域汛期降雨淋溶和冲刷作用使沿岸垃圾中氨氮大量入河现象,选择滏阳河典型河段牛尾河、北澧河作为研究对象,对沿岸垃圾存量及堆放位置、垃圾种类进行实地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厨余垃圾和秸秆垃圾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模拟降雨实验,研究沿河垃圾氨氮入河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牛尾河、北澧河沿河垃圾分布与沿河村落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牛尾河郊区段、牛尾河任县段及北澧河段上游,牛尾河郊区段垃圾分布呈现量大且分布集中的特点,占研究区域垃圾总量的60.9%,北澧河段垃圾存量较小且分布松散,占垃圾总量的18.1%,垃圾类型以生活垃圾为主,堆放在沿河两岸;模拟30°岸坡厨余垃圾较夯实土壤情况和模拟15°岸坡厨余垃圾较夯实土壤情况垃圾氨氮入河通量接近,分别为0.233 mg·mm-1·m-3和0.236 mg·mm-1·m-3,说明河岸角度对垃圾氨氮入河通量影响较小.模拟30°河岸厨余垃圾着重夯实土壤垃圾氨氮入河通量为0.196 mg·mm-1·m-3,说明土壤密实度通过影响下渗流量和下渗浓度对垃圾氨氮入河量有一定影响.模拟30°河岸秸秆垃圾较夯实土壤情况垃圾氨氮入河通量最小,为0.0533 mg·mm-1·m-3,说明秸秆垃圾氨氮入河贡献量小于厨余垃圾.本研究首次通过室内模拟的方式定量分析了傍河垃圾氨氮入河通量,为北方河网区域傍河垃圾氨氮入河通量的精确定量计算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太湖流域漕桥河污染物来源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基于对太湖流域漕桥河小流域主要污染物来源构成和污染特征的分析,对污染物入河量进行了计算和修正. 结果表明:漕桥河的CODCr入河总量为1 639.9 t/a,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染;氨氮入河总量为174.6 t/a,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工业污染;总氮和总磷入河总量分别为491.0和34.7 t/a,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城镇生活污染. 同时,针对河网地区水系错综复杂的特性,将客水污染纳入污染源范畴,核定客水量,为有效改善河流水环境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茅岭江流域入河污染源问题诊断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收集与调查2012年茅岭江流域范围内各类污染源排污及其污染物处理处置情况的基础数据,依据排污系数法和入河系数法核算污染物排放量及入河量.结果表明,城镇生活污染源污染物入河量最大,占总入河污染物量的36.3%;其次为畜禽养殖,占27.6%;第三为农村生活污染源,占13.9%;其它污染源排入的污染物入河量较少,占22.1%.文章还分析了流域内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上述三种污染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略谈奎河的水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炬 《环境科技》2001,14(3):28-29,35
依据奎河水污染的现状和国家对奎河水质要求达到的目标以及奎河流域的经济状况,提出了整治奎河河道及沿岸环境、开发利用奎河水资源,引奎河水入徐沙河,既用于航运又供农田灌溉的奎河水污染综合治及奎河水资源利用方案。除雨季和特大洪灾,奎河污水将不再进入安徽省,较好地解决了奎河的跨省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不同降雨条件下非点源污染氮负荷入河系数研究   总被引:35,自引:8,他引:27  
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1998年河道实测径流量、泥沙负荷和非点源污染调查资料,对所建的非点源污染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坡面-入河过程,提出了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流域损失系数-入河系数"的概念;利用研究区的资料,对不同降水条件下农田、城镇、草地、灌木及森林等土地利用类型的各亚流域氮的入河系数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2种计算方法(SWAT模型方法和输出系数法)所得到的氮的入河系数.结果表明,2种方法所计算的氮的入河系数均较为合理,其计算结果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4722(p<0.05).此外,研究还表明,不同的降水条件和土地利用类型下氮的入河系数存在差异.对于吸附态氮,入河系数的大小排列依次为农田>城镇>草地>灌木>森林;对于溶解态氮,其入河系数的大小排列次序为农田>草地>灌木>森林>城镇.  相似文献   

11.
在大量野外调查和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评价了雁栖河流域内主要污染负荷产生量与入河污染负荷量。结果表明:雁栖河流域内主要有鱼场、餐饮企业及民俗接待较为集中的自然村等3类主要的污染源,其中鱼场排水携带的污染负荷对河道水质的影响程度最大,是流域最主要的污染源,TP、TN入河污染负荷量分别为836.6kg/a、6693.1kg/a,分别占长园河流域入河总量的79.1%、79.1%。  相似文献   

12.
依据对临沧入河排污口实测资料,按入河排污口类型对入河排污口、排放污水量进行评价。在监测的33个入河排污口中,达标排污口24个,达标率72.7%;监测污水排放量合计4520.2万m~3,达标污水量2622.8万m~3,达标率58.0%;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_(Cr)、总磷、BOD_5、氨氮;不达标污水主要为城市生活污水和制糖业生产污水。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管力度,应研究改善和治理乡镇生活污水散、乱、排现象形成的面污染源,要加大建设城市污水管网的配套措施,加强对排污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和效率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入河排污口是连接陆域污染源和受纳环境水体的枢纽,入河排污口管理是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量、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关键环节。实施排污许可制,建立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是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环境管理效能、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系统梳理了排污许可制改革有关入河排污口监管的制度建设现状,重点分析了衔接排污许可制、做好入河排污口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理顺体制机制、完善技术支撑、摸清底数关系、实施分类整治、建立长效机制、深化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结合排污许可制改革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切实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资料收集、调研座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素材,对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执法能力建设、三项基本制度执行情况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近10年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议,为更好地开展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流域水质与点源污染关系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点源污染物排放与流域水质目标的关系是当前环境管理亟待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之一。笔者通过点源排放口—入河排污口—目标河流断面三位一体监测系统运行机制探讨,利用点源排放口与入河排污口同步监测结果分析入河系数,利用入河排污口与目标河流断面同步监测分析影响系数,从而能够得到每个点源污染物排放对相应目标河流控制断面水质的贡献系数,这是确保水质达标而对点污染源进行动态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城市水环境控制单元污染物入河量估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资料不全且无法进行试验的地区,为了估算污染物进入目标水体的负荷,需要充分利用易获得的数据.使用污染源普查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同时考虑距离对污染物入河过程的影响,来估算水环境控制单元内的污染物入河量.大辽河水环境控制单元营口段是以城区污染为主的城市水环境控制单元,以大辽河水环境控制单元营口段为例估算控制单元内污染物入河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污染源普查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在根据距离考虑入河系数的情况下能够较准确的估算出污染物入河量,可以为后期进行水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城市规划管理者提供制定减排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商丘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和入河排污口分析评价,合理确定水质模型和水质目标,运用水质一维模型,计算商丘市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确定污染物入河削减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乌龙河是滇池入湖河流之一,入滇河流污染是造成滇池污染的重要因素。采用"十一五""十二五"监测数据,分析和总结了乌龙河的水质变化、综合整治效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研究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及主要污染物,对于区域水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嘉兴市各类污染物入河量,以及污染物等标排放量的计算,得出了嘉兴市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结果表明,嘉兴市面源污染物的入河量大于点源,畜禽养殖是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总磷的主要来源。点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城镇生活,其中,桐乡市污染物入河量最大,各区县的污染物入河量总体服从桐乡市﹥南湖区﹥嘉善县﹥平湖市﹥海宁市﹥秀洲区﹥海盐县的分布。等标污染负荷的方法显示:嘉兴市的主要污染源是畜禽养殖、城镇生活和农田;总氮、氨氮和总磷为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20.
白洋淀流域府河干流村落非点源负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村落非点源污染是白洋淀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场调查府河干流临河村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排放情况及相应污染物含量,研究了其非点源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临河村落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的人均排放量分别为26.3 L/d和0.41 kg/d;临河村落非点源氮、磷污染中,生活垃圾贡献极大,在TN、TP年潜在入河负荷和年入河负荷中所占比例均接近70%;生活污水中的氮、磷以可溶态为主;生活污水与人粪尿的CODCr年入河负荷分别为10.9和2.30 t,生活垃圾的TOC年入河负荷为26.9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