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实施排污许可制是落实十九大精神,全面深化环境治理基础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部署,是提高环境管理效能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排污许可制度作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基础制度,对于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排污许可制度在环境管理方面的成效和问题及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
《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的颁布,标志着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进入法治化发展的新阶段。当前应以《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的实施为契机,在抓好排污许可证数量的基础上狠抓质量提高,坚持走好精细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发展道路;在建立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建成核心制度,推动排污许可制与环评、总量控制、生态环境统计、监督执法等相关生态环境监管制度的系统联动,扩大排污单位、环境要素覆盖面,强化固定污染源"一证式"执法监管和贯穿全周期监管,全面服务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3.
实施排污许可制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深化环境治理基础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部署,是提高环境管理效能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推进排污许可制改革,完成了《国务院办公厅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提出的阶段目标。在总结近年来改革实践经验、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2021年1月24日,国务院公布了《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我国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规范制度、加强监管、强化责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排污许可制度通过改革要成为固定点源污染治理的核心制度,离不开政策、法律的推动,也需要研究者对该制度改革的法治蕴涵予以解读。由此提出3项改革建议:公开、公平、公正地设定和实施排污许可,将环境管理转型为环境治理;落实预防为主原则,确立固定污染源环境治理的核心制度;遵循比例原则,逐步推进"一证式"排污许可制。建议立法上建立针对固定污染源治理改革需要的新型责任体系,执法上加强排放许可制的执行力度及其与相关制度配合实施的"合力",实现多元合作共治。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创新及与排污许可制的关系,探索我国未来水环境总量控制制度的发展方向,对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水污染控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的根本措施,排污许可制是水环境管理的核心手段.②我国水污染总量控制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容量总量控制研究,先后经历了理论探索、应用探索和理论深化3个阶段,在管理上则经历了排污许可制试行阶段、制度探索阶段、总量控制目标责任制阶段.③我国目前实施的总量控制仍然是目标总量控制,难以与地表水质直接挂钩.对我国水环境保护形势和相关法律政策的研究表明,我国从污染源达标排放控制1.0时代、目标总量控制2.0时代,逐步进入容量总量控制3.0时代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建议以排污许可制作为推进总量控制3.0的重要抓手,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严格问责机制,确保容量总量控制的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6.
排污许可再细化:监管将深入到每个排放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排污许可制是排污管理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制度,有利于形成系统完整、权责清晰、监管有效的污染源管理新格局,深度契合了当前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要求。"十三五"时期是中国治污减排、改革环境监管体制的重要时期,国家出台《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等政策文件,全力推动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改革后的排污许可证将是每个排污单位必须持有的"身份  相似文献   

7.
排污许可证制度将成为我国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当前的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管理体系尚难以与之匹配。本文基于我国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其法律边界界定、管理体制优化及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衔接等角度提出了建议,并引入了"岩土环境"和"环境风险许可"的概念,以期为我国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管理引入排污许可证制度管理提供参考,从而完善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制是我国环境治理基础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排污许可制度落实需要一套系统、完备的技术支撑体系。本研究提出了排污许可技术体系构建思路,指出应重点解决精细化管理要求下合理规定许可排放量、根据行业污染物排放特征实行分类管理、规范实际排放量计算和考核等问题;提出了排污许可制技术体系框架,并对技术体系和其他固定源管理制度的衔接进行了论述,以推动固定污染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9.
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作为污染源事前预防和事中事后监管的核心,两者有机衔接是完善污染源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排污许可制衔接整合相关环境管理制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分析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基本内容和管理要求、技术规范、时间节点、管理平台几个方面提出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衔接的对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同时输出排污许可证相关的基本内容和管理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排污许可证技术规范同步编制、统一要求;设定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过渡期,明确不同时期衔接要求;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平台和排污许可证核发平台,并建立数据对接。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难以适应我国污染物排放日益复杂多样的需要。新的一轮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将排污许可制度作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研究总量控制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是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有待学界探索和实践。有效整合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融入排污许可制度,将会极大提升环境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推进海南省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对于全国的环境管理改革工作也有借鉴作用。基于海南省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实际情况,结合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的相关关系,本文研究提出海南省排污许可制度融合总量控制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为推动排污许可制与各项环境管理制度衔接融合及各项法规制度的协同执法指明了作战的方向。本文在剖析排污许可制与环境保护税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基础上,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协同作战机制、建立核算复核机制、建立大数据共享机制四个方面构建排污许可制与环境保护税衔接耦合机制,使排污许可制与环境保护税叠加在协同作战中发挥出最大效能,给企事业单位明确稳定的污染排放管控要求和预期、推动形成公平规范的环境执法守法秩序,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强化绿色体制保障,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正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各地陆续试点实施排污许可制,取得初步成效。但总体看,排污许可制由于缺乏有效制度衔接、"重证轻管",未能有效覆盖大部分污染源,未成为点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在推动企事业单位落实治污主体责任方面的作用发挥不突出。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着眼于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环境保护责任和企事业排污单位污染治理主体责任两大主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相似文献   

13.
全面实施排污许可制度,是强化排污者责任、提高固定污染源管理效能,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本研究基于对全国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两级排污许可证核发和监管部门及多家已申领排污许可证企业的广泛调研,深入分析了基层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推进情况、实践经验及存在的困难,从完善法规政策、加强证后监管、优化许可证设计、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探索优化排污许可制度改革顶层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排污许可制是我国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为落实《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要求,环保部组织制定了《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石化工业》,作为排污许可管理的配套文件,为石化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提供技术支持。本文重点介绍石化行业排污许可管理思路,有组织废气、无组织废气和废水排放管理要点,有利于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石化企业更好地理解排污许可管理要求,推动石化工业排污许可管理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的目标之一在于建立固定污染源全覆盖的综合许可制度,这是践行综合治理理念的具体尝试。本文分析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理念下排污许可的定位及综合许可管理所需的制度支撑,基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理念检视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成效与不足,进而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建议,即实现“综合许可”管理的进一步拓展、“一证式”管理的全面落实以及排污许可审批裁量合理性的提升,以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排污许可制是我国当前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中的一项核心制度,也是依法规范企事业单位排污行为的基础性环境管理制度。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参加的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工作的梳理,初步总结剖析了排污许可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参与实际工作的心得体会,从加快实施立法工作、加快制定标准体系、逐步完善许可内容、加强执法监督力度、提高公众参与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依据对临沧入河排污口实测资料,按入河排污口类型对入河排污口、排放污水量进行评价。在监测的33个入河排污口中,达标排污口24个,达标率72.7%;监测污水排放量合计4520.2万m~3,达标污水量2622.8万m~3,达标率58.0%;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_(Cr)、总磷、BOD_5、氨氮;不达标污水主要为城市生活污水和制糖业生产污水。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管力度,应研究改善和治理乡镇生活污水散、乱、排现象形成的面污染源,要加大建设城市污水管网的配套措施,加强对排污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和效率的监管。  相似文献   

18.
排污许可制是我国正在逐步建立的一种新型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是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作为国家重点行业之一、同时集中度较低的造纸企业,在这一轮排污许可证发放的过程中,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不能达标排放的散乱污企业无法获得排污许可证,被要求关停。排污许可制作为企业守法、部门执法、社会监督的依据,为提高环境管理效能和改善环境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工业企业等固定污染源的污染排放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固定污染源的监管是我国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长期以来,企业主体责任未能充分发挥、各项环境管理制度之间衔接不畅等,导致管理效能不高。ENV全面实施排污许可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出发,全IRONM面深化环境治理基础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部署,是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强化排污ENTA  相似文献   

20.
入海排污口监管制度,是当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短板和弱项,既有陆源污染物排放监管体制未理顺的原因,也有入海排污口监管缺乏体系化设计、监管手段未聚焦入海排污口"着力点"的局限。陆海统筹视域下入海排污口监管,需在区分技术类型和管理类型的前提下,改变传统"备案+禁限规定"监管要求,衔接入海排污口与陆源污染源监管,确立入海排污口分类监管与环评制度、排污许可制度有效关联的精细化监管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