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2004—2013年降水和环境空气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了玉溪市中心城区降水p H值的年变化、季节变化和月变化,结果表明:10年来玉溪市中心城区酸雨频率为1.14%,降水p H最低值4.96,最高值8.66。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检验分析,降水p H年均值呈平稳偏升趋势,降水p H维持在6.36~7.42,但降水电导率、SO2-4、NO-3、Ca2+、K+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出现酸雨的频率按春、夏、秋递减,集中分布在3月、4月、7月、8月。降水酸型为燃煤型,降水阴离子的影响来源主要为工业、生活燃煤、石化燃料的燃烧及机动车排放的尾气;阳离子影响的主要来源为城市工地扬尘和裸露地表土壤尘埃。  相似文献   

2.
对杭州市2006-2015年大气降水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降水p H年均值及酸雨率整体呈好转趋势,p H年均值2015年最高,为4.91;酸雨率2014年最低,为56.5%。表明杭州市依然属重酸雨区。降水主要离子平均当量浓度所占比例SO_4~(2-)>NH_4~+>Ca~(2+)>NO_3~->CI~->Na~+>K~+>Mg~(2+)>F~-。其中SO_4~(2-)、NH_4~+、Ca~(2+)、NO_3~-4种主导离子平均当量浓度所占比例总和为81.3%。四季中冬、春季节降水中各种离子的浓度较高,降水酸度也大,酸雨率也高;秋季次之;夏季各种离子的浓度最低,降水酸度也最小,酸雨率最低。SO_4~(2-)/NO_3~-呈稳定下降趋势,SO_4~(2-)浓度下降,NO_3~-浓度略有上升但变化不大,表明杭州市酸雨类型经历了从硫酸型或燃煤型到混合型的过渡过程,氮氧化物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正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3.
依据沈阳气象观测站2005-2012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别统计四季酸雨频数,p H年均值,四季p H均值和p H月均值,分析其分布特征。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降水p H值与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沈阳地区的酸雨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酸雨发生频次最高,秋季次之,而采暖季的春季和冬季最低;沈阳地区当阳离子含量也较高时,很可能不表现为酸雨,甚至可能呈碱性降水;从月p H均值变化趋势看,进入夏秋p H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05-2012年沈阳地区降水p H值年平均均未超过5.6;沈阳的p H值年平均低值主要集中在2007-2010年,降水p H值8 a大致的趋势是逐渐升高;沈阳降水p H值与降雨量及降水持续时间呈反相关,降水量越多,酸碱度越趋于酸性;降水p H值和每分钟降水量成正比,每分钟降水越多,p H值就越趋于碱性。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2008年酸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湖北省1999~2008年酸雨监测资料及相关气象环境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湖北省2008年酸雨特征、历史变化趋势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有助于掌握湖北省酸雨发展形势及防治工作的开展。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2008年大部为强酸雨区,年均降水pH值为4.17,年酸雨发生频率为78.9%,年强酸雨发生频率为42.1%,年均降水K值为50.9μs/cm,并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以武汉和宜昌为代表站的酸雨历史比较发现,自1999年以来,酸雨强度和发生频率均有大幅上升。结合相关气象环境要素进行成因分析,发现大气SO2浓度与酸雨强度相关性较大,降水强度为中雨时酸雨强度和发生频率较大,降水前出现逆温有利于酸雨强度及发生频率的升高,850hPa风向对酸雨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酸雨严重损害农业和森林,利用气候倾向率及相关系数方法统计分析佳木斯站酸雨形成以及风向、风速、降水对酸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月平均H值与电导率呈明显正相关,为0.707;当SW为主导风向时,酸雨发生频率最大为17%;不同等级降水酸雨发生频率差异大,在降水量510 mm时,酸雨发生的频率最大,超过22%;月平均H最小值出现在8月,为6.13,酸雨发生的频率在8月也最高,为17.61%,酸雨发生次数占降水总数在10月最高,为23.01%,降水酸性在夏季最强,夏季和秋季酸雨发生频率最高;酸雨年平均H值具有明显的升高趋势,升幅为0.311℃/10 a,佳木斯酸雨整体呈下降趋势,受污染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6.
邵武市降水酸雨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邵武市20072013年大气降水监测数据,对酸雨现状、酸雨污染特征、酸雨变化趋势及酸雨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邵武市区的降水以酸性居多,酸雨污染较为严重。降水p H值大小随季节变化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且随降水时间的增加,p H保持低值,可以连续数天出现酸雨;酸雨频率大小随季节变化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同时研究分析我市酸性土壤也是促使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邵武市降水中的离子组分分析,发现SO42-、NO3-、Ca2+和NH4+是决定邵武市区降水酸度的关键因素,雨水中SO42-和NO3-主要来自工业和交通污染,虽然降水酸雨的主要成分硫酸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转化而成,但它们可以使当地排放,也可以从远距离迁移而来,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对酸雨形成也有一定的贡献。最后对酸雨防治提出几点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沧州市大气降水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沧州大气降水化学特征,于2009年4-11月采集了沧州大气降水样品,测定了pH值、电导率和主要离子(Na+、NH4+、K+、Mg2+、Ca2+、F-、Cl-、NO3-和SO42-)浓度。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降水pH值为4.18~7.30,降水量加权平均pH值为5.23,降水酸化频率为34%;电导率值为18.5~245.0μS/cm,降水量加权平均电导率值为39.2μS/cm;降水主要离子加权平均浓度为641.36μeq/L;降水中主要阳离子成分是NH4+和Ca2+,降水量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191.06和96.81μeq/L,分别占到阳离子总量的53%和27%;阴离子主要成分是SO42-和NO3-,降水量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175.05和58.19μeq/L,分别占到阳离子总量的63%和21%。降水中[SO42-]/[NO3-]值为3.01,仍属于硫酸型降水,但酸雨类型逐渐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过渡;[NH4+]/[Ca2+]值为1.97,NH4+对降水酸度的中和作用要大于Ca2+;NH4+、SO42-和NO3-等二次组分占到降水中主要离子总量的66%,表明二次污染比较严重。降水离子相关分析表明,SO42-、NO3-、Ca2+、NH4+的相关性较好,SO42-和NO3-的相关系数为0.732,NH4+与SO42-(R=0.540)、NO3-(R=0.628)的相关系数分别大于Ca2+与SO42-(R=0.532)、NO3-(R=0.410)相关系数。气流轨迹分析表明,研究区降水主要受到5类气团影响,不同气团影响下,降水pH值、电导率和离子组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掌握合肥市酸雨的变化情况,文章利用合肥气象站1992-2018年的酸雨监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7年来合肥市酸雨的年变化特征,并利用曼-肯德尔法对年降水pH值等要素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1992年以来,合肥市年降水pH值一直处于酸雨量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最低值出现在2003年;年酸雨出现频率与降水pH值变化趋势相反,最小值出现在1998年,最高值出现在2012年。突变检验也显示年降水p H值和酸雨出现频率分别在2008-2014年、2006-2014年达到趋势变化显著水平,其中,年降水pH值在2000年发生突变,酸雨出现频率的突变则滞后一年;大气降水电导率和有效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平稳。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6-2015年遂宁市大气降水监测数据,研究了大气降水中离子组成特征和变化趋势,分析了离子来源和酸雨成因。结果表明,近年来遂宁市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8.0%;降雨pH范围为5.60~7.03,雨量加权平均pH为6.59;降雨电导率分布在4.40~33.1μS/cm之间,降水量加权平均电导率为14.8μS/cm,且遂宁市大气降水污染呈现出较好态势。SO_4~(2-)和Ca~(2+)是降水中主要阴、阳离子,共占离子总当量的60.8%;SO_4~(2-)是主要致酸物质,Ca~(2+)是主要中和因子,但分析近10年来它们的变化趋势,发现主要致酸物质组成在发生着变化,而且酸雨类型呈现出由硫酸型逐渐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过渡的趋势。降水pH与5种碱性组分均具有较高相关度,其范围为0.791~0.936;降雨中各组分间相关性较好,化学组分主要来源于人为源和地壳源,部分来源于海盐粒子。得出了区域性污染物排放是影响降水酸性的主要因素的结论,同时也发现降水中SO_4~(2-)的致酸作用和Ca~(2+)的中和作用在下降,Cl~-的致酸作用在上升。  相似文献   

10.
根据遂宁市2006—2013年降水监测数据,对该地区的酸雨特征和降水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并与周边地区降水监测结果进行了横向比较。结果表明:遂宁市2011年和2012年存在酸雨污染现象,其年均p H值分别为5.60和5.62,达到和接近轻酸雨区等级划分标准;遂宁市降水中p H的变化趋势与周边地区一致,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污染特征;降雨成分中的SO42-是主要的致酸物质;遂宁市降水中的主要致酸物质有硫酸盐型向硝酸盐型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佛山市禅城区大气降水化学特征,该研究于2018年1~12月采集禅城区大气降水样品,测定降雨量、pH值、电导率和SO4^2?、NO3^?、NO^2?、F^?、Cl^?、Ca2^+、Mg2^+、K^+、Na^+和NH4^+等阴阳离子。结果表明,2018年佛山市禅城区降雨量为2058.6 mm,主要集中在5~9月份;pH值在3.95~6.47之间,年均值为5.35,pH值春、夏季较低,秋、冬季较高,酸雨频率为46.0%;电导率在3.51~100.40μS/cm之间,年均值为22.48μS/cm;降水离子浓度所占比例大小顺序为:NO3^?>SO4^2?>Cl^?>NH4^+>Ca2^+>NO2^?>K^+>Na^+>Mg2^+>F^?,其中NO3^?和SO4^2?是降水中主要的阴离子,NH4^+和Ca2^+是主要的阳离子,这4种离子占总离子的76.0%;除个别离子外,春季和冬季各离子浓度较秋季高,而夏季最低,阴阳离子之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1992~2012年福州市和厦门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秋萍  王宏  陈彬彬  隋平  林文 《环境科学》2014,35(10):3644-3650
利用1992~2012年福州市和厦门市的酸雨观测资料、天气形势和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分析酸雨变化特征及酸雨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福州市非酸雨和酸雨频率分别为38.1%和61.9%,厦门市分别为40.6%和59.4%;福州市年均降水pH值在4.1~5.5之间,2007年之后酸雨污染减轻,厦门市2006年之后酸雨污染减轻;冬、春季节酸雨污染重,夏、秋季节酸雨污染轻.降水强度能改变降水的酸性程度;福州市在东南(SE)、西南(SW)、西(W)、西北(NW)风向下酸雨污染较严重,厦门市在东北(NE)、SW、W、NW风向下酸雨污染较重;变性冷高压下酸雨污染最重,台风(热带辐合带)及其外围的天气形势下酸雨污染最轻;福州市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与降水pH值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北京夏季降水分段采样酸度和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王跃思  李雪  姚利  赵亚南  潘月鹏 《环境科学》2009,30(9):2715-2721
为掌握降水酸度和污染性化学成分随降水持续时间的变化规律,对北京2007年夏季5次典型降水过程分时段采样,分别测定了pH值、电导率,并分析了其中水溶性大气污染成分SO42-、NO3-、NH4+等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H加权平均值在降水初期为5.70±0.73,为非酸雨;平缓期为4.35±0.56,呈酸雨特征.pH、电导率和各离子浓度随降水时间的持续而迅速下降,10~45 min后进入平缓期,各污染离子随之下降率为50%~90%.来自北京西北方向云团的降水(8月1日)pH值较高、污染物浓度较低,SO42-、NO3-和NH4+分别为65.4、23.9和117.3μeq/L;而来自偏南云团降水(8月6日)pH值较低、污染物浓度较高,SO42-、NO3-和NH4+浓度分别为310.8、95.7和249.8μeq/L.北京夏季二次粒子浓度升高,将使降水酸化加剧.  相似文献   

14.
酸雨作为一个严重的污染现象,不仅破坏生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危害人类生存的条件。利用气候倾向率及相关分析方法研究1993-201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佳木斯市和嫩江县酸雨变化特征和出现频率。结果表明:年平均pH值均呈升高趋势0.040~0.470/10 a,黑龙江省酸雨酸性整体呈下降趋势。月平均pH值在6.14~6.90之间,与电导率呈明显正相关。不论强弱酸雨出现的频率都以黑龙江省中部哈尔滨最高,北部嫩江次之,东部佳木斯最低。月平均pH值倾向率1月、3~10月呈升高趋势,春季、夏季、秋季平均pH值倾向率也呈升高趋势,冬季呈下降趋势。1月和4月没有酸雨发生,9、10、11月酸雨发生频率最高,黑龙江省酸雨发生的频率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季降水出现酸雨频率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  相似文献   

15.
依据“十三五”期间泰安市2个大气降水监测点位的数据,从pH、电导率及主要阴离子(SO42-、NO3-、Cl-、F-)等组分浓度出发,研究泰安市大气降水变化趋势及阴离子特征,具体分析了泰安市大气降水的阴离子组分特征及污染类型。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泰安市未出现酸雨,其大气降水pH在5.95~6.29,均高于酸雨的限值5.6。降水量加权平均值为2844.4 mm,电导率范围为21.8~187μS/cm,泰安市大气降水中各阴离子浓度SO42->Cl->NO3->F-,占比分别为63.4%、18.6%、16.5%和1.5%;2016年和2020年,泰安市大气降水中存在氯离子浓度高于硝酸根离子的情况,有异于内陆城市,说明当地的盐矿和盐化工企业对降水中的Cl-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降水中SO...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重庆市黔江区"十二五"期间320个降水样品的pH值和化学组成成分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年间黔江区降水pH范围为4.71~7.81,电导率范围为21.8~42.5 μS/cm-1,平均值33.4 μS/cm-1.降水pH和电导率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检验表明,pH的rs为正值,电导率的rs为负值,五年期间大气降水中总离子当量浓度有所下降,降水酸雨环境得到有效控制.SO2-4是降水中主要阴离子,占阴离子总量的74.3%,Ca2+是降水中主要阳离子,占阳离子总量的31.4%.黔江区酸雨为硫酸型或燃煤型酸雨,SO2-4/NO-3浓度比均值为7.13,SO2-4/NO-3比值在2013年达最大值,之后呈现减小趋势,黔江区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的NOx对降水的影响在变大.在99.0%的置信水平下,降水离子浓度总和与电导率线性相关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降水中SO2-4、NH+4、Ca2+、Mg2+、F-主要来自煤燃烧.Mg2+、Na+与Cl-即来源于地壳源又来自于海洋远源传输,人类活动对黔江区降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酸雨严重危害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利用气候倾向率及相关系数方法统计分析1994-2012年山西省南部侯马和中部太原;2006-2012年北部五台山、大同、南部长治这5站酸雨观测资料,分析山西省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4-2012年侯马和太原酸雨年平均pH值范围在5.01~6.40,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为-0.310/10 a,尤以南部侯马降低最为明显。在秋季下降最为明显为-0.953/10 a,从10年尺度来看,21世纪前10年与20世纪90年代pH值下降了0.39,山西省酸雨酸性呈上升趋势。不同等级降水酸雨发生频率差别大,在降水量5~10 mm时酸雨发生频率最大,当降水量超过15 mm以后酸雨发生的频率就大大减小。酸雨发生的频率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夏季发生的频率最大,降水酸性也最强。酸雨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山西省南部和西北部酸雨比其他地区污染严重,侯马出现的频率最大,为29.94%;大同出现的频率最小,为0.63%。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大气降水化学组分变化趋势及来源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01—2013年对天津市降水样品进行了采集,分析了p H、电导率(EC)、主要离子浓度(SO2-4、NO-3、Cl-、F-、NH+4、Ca2+、Mg2+、Na+、K+).结果表明:2001—2013年,降水的雨量加权平均p H、EC分别为5.48、87μS·cm-1.降雨的p H、EC及总离子当量浓度呈现上升趋势,酸雨频率呈现下降趋势.降水中各离子雨量加权平均当量浓度排列顺序为:SO2-4Ca2+NH+4NO-3Cl-Mg2+Na+F-K+,SO2-4、Ca2+、NH+4和NO-3是降水中的主要离子,占离子总量的84.8%.SO2-4雨量加权平均当量浓度表现为先轻微上升,后显著下降趋势.NO-3、Ca2+雨量加权平均当量浓度表现为明显上升趋势.NH+4雨量加权平均当量浓度显示为下降趋势.F-、Cl-、K+、Mg2+、Na+等雨量加权平均当量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保持平稳.SO2-4对总阴离子的分担率、NH+4总阳离子的分担率均呈现下降趋势.NO-3对总阴离子的分担率、Ca2+对总阳离子的分担率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NO-3]/[SO2-4]、[Ca2+]/[NH+4]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富集因子计算结果表明:Ca2+主要来自地壳.Mg2+和K+部分来自海源输入,但绝大部分来自地壳.大部分Cl-来自海源的输入,其余小部分来自地壳和人为排放.降水中SO2-4、NO-3主要来自人为活动.  相似文献   

19.
典型酸雨城市降水、降尘中阴阳离子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都匀市2013年3月—2014年2月降水和降尘样品的p H值及主要阴阳离子(NH+4、K+、Ca2+、Na+、Mg2+、F-、Cl-、NO-3、SO2-4)进行测定,分析其分布规律及相应离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降水和降尘水溶液p H的加权平均值分别是5.47、5.06.Ca2+、SO2-4是降水和降尘的主要离子,均值分别是141.29μeq·L-1、191.67μeq·L-1,52022.33 mg·kg-1、87590.52 mg·kg-1.降水和降尘中的总离子浓度、[SO2-4]/[NO-3]、[SO2-4+NO-3]/[Ca2++NH+4]以及NH+4、K+、Na+、F-、NO-3、SO2-4浓度在冬季达到最大,且其[SO2-4]/[NO-3]均都大于3,表明都匀市酸雨类型仍为燃煤型.从季节的变化上看,降水和降尘中的NH+4、K+、Na+、F-、SO2-4、Ca2+、Mg2+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70.降水和降尘中[SO2-4+NO-3]/[Ca2++NH+4]表现出相似的季节变化规律,[SO2-4+NO-3]/[Ca2++NH+4]与p H相关系数|r|﹥0.80,与降雨量、污染物来源、能源使用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酸雨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于2016年1月~2017年4月在重庆缙云山三峡库区针阔混交林内选取3块样地,设置了断根与不断根两组处理,每组处理设置p H为4.5(对照)、4.0、3.25和2.5共4个梯度的模拟酸雨处理。试验观测模拟酸雨下土壤总呼吸与异养呼吸变化特征及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同时采集土样,研究土壤p H、碳氮比及细根生物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总呼吸与异养呼吸均表现出了季节变异趋势。不断根样方的CK、T4.0、T3.25和T2.5处理的年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1.89、1.88、1.75和1.74μmol·(m2·s)-1,断根样方的RCCK、RCT4.0、RCT3.25和RCT2.5处理的年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1.37、1.32、1.19和1.08μmol·(m2·s)-1。季度平均土壤总呼吸与异养呼吸在2016年7月前差异不显著(P0.05),2016年10月后差异均显著(P0.01)并呈现对照p H4.0p H3.25p H2.5。2016年的累积土壤呼吸量T4.0、T3.25和T2.5处理相比对照分别降低3.89%、9.64%和11.24%,RCT4.0、RCT3.25和RCT2.5处理相比对照分别降低6.79%、13.23%和25.56%。与对照相比,模拟酸雨处理降低了异养呼吸占比,降低程度随着酸雨p H增加而加强,说明了酸雨对于异养呼吸的抑制超过了自养呼吸。模拟酸雨处理虽然增加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但是对土壤温度与湿度无显著影响(P0.05);2016年10月之后相比对照模拟酸雨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碳氮比、降低了细根生物量。土壤呼吸与细根生物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碳氮比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温度与水分对模拟酸雨下土壤呼吸的差异贡献不大,细根生物量与碳氮比是酸雨处理下呼吸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