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糊综合评判在淮河安徽段干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将模糊综合评判应用于淮河安徽段干流水质评价中,模糊综合评判根据影响环境质量的各主要因素的权重和隶属度,确定环境质量级别,对污染指标加以综合评判,可以有效地客观地描述水质级别归属时的亦此亦彼性。论文将模糊综合评判结果与单因子评价结论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在确定水环境质量级别,开展水域管理工作时,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水质评价的结果能提供比较客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四种水质评价方法的特点分析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省部分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资料为基础,对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水质指数法四种水质评价法的水质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了各评价方法的特点.经过分析,四种水质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但特点各有不同,单因子评价法能确保水体安全,综合污染指数法能判断水体污染状况,模糊综合评价法适用于科学研究,不宜用于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水质指数法与单因子评价法结果一致,能在不同水体不同时期进行对比,,既能判定水质类别,又能找出最大污染因子,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环境尤其是水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水质问题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之一。水质是诸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所以在水质评价中需要综合考虑模糊因素。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松花江流域八个断面水质进行评价,引入数学隶属度的概念,针对多种评价因子指标值大小表示的污染程度不同,采用两种隶属度计算公式,且客观定量地确定各污染因子的权重,从而确定水质类别。  相似文献   

4.
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及其修订说明中水质评价建议选用的参数,采用污染指数法建立河流水质评价的数学模型,并以河流水质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与标准类别的综合特征值比较,确立断面水质类别。  相似文献   

5.
渭河是陕西省的第一大河流,准确的水质评价是治理渭河水体污染的重要前提。本文采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渭河潼关吊桥断面2012年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该断面春、夏、秋、冬四个季度的水质污染级别分别为:Ⅴ类(严重污染)、Ⅰ类(未污染)、Ⅳ类(重污染)和Ⅴ类(严重污染),主要污染物为NH3-N。与传统的单因子评价法相比,该方法能更全面合理地反映水质情况。  相似文献   

6.
双台子河流域综合水质评价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双台子河2011年枯、丰、平水期的22个水文监测断面数据,并借助主成份分析法,确定主要污染因子和超标断面。分别采用综合标识指数、单因子、模糊评判、灰色关联四种评价法,选取DO、COD、NH3-N、TP、TN、BOD 6个评价因子,对河流水污染特性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以Bartlett球度检验,主成份因子负荷值较高的NH3-N、TP、BOD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91.97%,主要污染因子;超标断面的污染因子判别应考虑周边污染源的类型和河流上游的排放物浓度。模糊评判、灰色关联评价结果中均没有劣V类,两者的水质类别累积频率均在V类到达100%;考虑到单因子法在同一水质类别中不能判定多项因子共同对水体的综合影响,本文采用标识指数法为最佳评价方法。从枯、丰、平水期的劣V类和V类断面比重分析,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从劣V类和V类数量与分布来看,盘锦市辖区控制单元的污染程度,比大洼县和盘山县污染较重。  相似文献   

7.
界河(黑龙江)水质质量监测及水质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俄界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全面开展了枯、平、丰水期的河流水环境现状调查,覆盖黑龙江、乌苏里江干流及主要的一级支流。基于现状水质调查结果以及已有的历史长序列水质监测资料,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环境现状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黑龙江干流全年以Ⅳ类水质为主,乌苏里江干流全年以Ⅲ、Ⅳ类水质为主。部分水域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浓度偏高;支流松花江水质污染严重,以有机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8.
基于实例的模糊聚类法在地面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模糊聚类法,并运用此方法对福建漳州地面水环境水质指标和水质监测断面分别进行了评价和聚类分析。在24个水质评价指标中污染最严重的是氨氮.其次是石油类。在14个监测断面中.受污染最严重的断面位于九龙江经漳州市区的下游方向,此断面中,氨氮的污染指数达到4.45.污染严重超标。聚类分析结果与实际污染情况相吻合.能客观地反映多因子共同作用下的地面水环境质量状况,这为制定水环境宏观决策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饮马河2014年汛期七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饮马河水质进行了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单因子评价方法、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饮马河流域上游水质明显优于下游水质,其中,靠山屯断面处水质已达Ⅳ类水质标准,应着重进行治理.三种评价方法的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保持与单因子、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正相关的基础上,既避免了单因子水质评价方法对于水质过于片面评价的弊端,又克服了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难以评价水质因子之间重要程度的缺点,得出的水质评价结果,体现了水体水质的变化情况,更切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松花江吉林市段布设了14个监测断面,对各监测断面BOD5、CODMn、氨氮、总磷及溶解氧等水质因子进行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水质监测,运用单项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单项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水质为Ⅳ类,BOD5、CODMn为主要污染因子;平水期为Ⅴ类,BOD5为首要污染因子;丰水期水质Ⅳ类,首要污染物为BOD5、CODMn。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仅有F、I、L三个监测断面水质超过Ⅲ类水标准,且均隶属于Ⅳ类;平水期出现I、L两个隶属于Ⅳ类水的监测断面和一个隶属于Ⅴ类水的监测断面J;丰水期水质均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标准。对比两种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更适于松花江吉林市段的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11.
采用内梅罗水质评价法、数理统计法以及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沈阳市境内浑河干流3个断面2017~2018年上半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3个断面的水质综合评价结果、描述性统计特征及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该河流污染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空间上,从上游到下游3个断面水质总体为由差变好再变差;时间上,从2017~2018年上半年沈阳市境内浑河干流各断面水质均呈现恶化的趋势,其中东陵大桥和于家房断面水质恶化趋势更明显;浑河干流污染严重的因子主要有3项分别为COD、氨氮和TP,尤其在于家房断面,以上3项指标均已达到劣V类标准;浑河干流污染源主要为上游抚顺段排入浑河的"三产"废水、浑河沿岸农业面源污染以及沈阳市本地生活和工业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尾水。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巴东段水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对2002年和2004年长江三峡库区巴东段的七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结果,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P值法)对各监测断面、城区江段以及其总体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巴东段2002年水质状况属于中度污染,2004年水质状况属于轻度污染,主要污染区域为长江干流巴东段和神农溪;主要污染物是粪大肠菌群、氨氮、总氮、总磷和石油类。  相似文献   

13.
模糊贴近度在海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海水水质评价的模糊贴近度法,并对大连湾海域16个监测站位的9种污染因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比,本法是一种平均型的综合评价方法,而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种强调极值型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农芸  代俊峰  周作旺 《环境工程》2014,32(10):129-132
基于北海市2007—2009年地下水水源地、水库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使用目前现行的几种简易评价方法进行水质评价,并比较了所用评价方法的优缺点。评价结果表明:北海市水源地水质良好,使用综合评价法对地下水水源地进行水质评价,其结果可表明水质的整体类别,真实地反映水质状况;使用水质指数评价法对水库水源地进行水质评价,可以确定水质类别,了解水质污染程度,获取首要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15.
摘要:本文将模糊综合评判理论与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相结合,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法用于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步骤,利用抚顺市浑河水质污染的实测数据,对城区三个主要监测断面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的地表水水质评价方法能较完善地反映地表水污染程度,是一种实用且精确的评价方法,且易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两阶段模糊法在海河水系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将两阶段模糊法用于海河水系监测断面的水质评价.与传统模糊聚类法不同,该方法首先将国家地表水指标转化为等级打分,再构造模糊隶属函数,确定评价对象对标准水质水平的隶属度;之后运用改进的模糊c-均值法(FCM法)选取适当模糊指标和先验类中心,对评价对象进行聚类,得到替代原观测值的一个全局水质指标,数值在0~100之间,以利于直观评价.计算了海河水系2004~2006年4个断面的432个数据,考察了季节波动规律和不同年度变化的情况,并对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两阶段模糊法对水质评价综合指标有较好的分类能力,能够得到十分科学的评价结果,且计算过程相对FCM法简便,可以运用于河流水质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海拉尔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质评价是水环境治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水质综合标识指数法涵盖了综合水质类别、定量污染程度、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等信息,是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能够对综合水质做出合理的解释,不会因个别指标导致过分评价.研究将海拉尔河划分为3个控制单元,根据2003年-2012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识别各控制单元主要污染因子,并分析海拉尔河水质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海拉尔河从上游至下游综合水质标识指数逐渐升高,上游水质较好,中游和下游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和COD.2003年-2012年,海拉尔河高锰酸钾指数、BOD5、氨氮和总磷的污染减轻,化学需氧量污染略微减轻但仍存在超标风险.  相似文献   

18.
IPSO-BP神经网络在渭河天水段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质评价是进行水环境容量计算和实施水污染控制规划的重要基础,能为改善河流水资源污染程度,保护河流水资源提供方向性、原则性的方案和依据。文章通过改进的PSO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获得最优权值和阈值后建立IPSO-BP神经网络水质评价模型,针对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天水段地表水质,利用2003-2009年渭河天水段4个控制断面的监测数据,选取BOD5、DO、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5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了污染现状及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进的PSO-BP神经网络泛化能力强,评价更客观;7年间水质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总体变化不大,水质类别主要为Ⅱ类和Ⅲ类,其中北道桥断面污染最为严重。研究旨在有效控制渭河流域天水段污染,为渭河水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永定河怀来段枯水期支干流进行4次采样,对11个指标进行监测,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对水质污染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确定了流域主要污染因子及区域水质空间变化特征,对不同支干流污染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永定河怀来段12个监测断面均未达到Ⅲ类水体标准限值,仅p H、DO指标达标,且氮磷超标最为严重,干流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最高为5.554,支流ZL8最高为7.254。COD、TN和NO_3~--N为第一主成分,TP、PO_4~(3-)-P和NO_2~--N为第二主成分,DO和TOC为第三主成分。永定河干流水质优于东沙河水质。对各监测断面聚类分析后,将永定河怀来段水域根据水质大致划分为2个区域,其中干流监测断面都在同一类,湿地水质与干流水质有明显差异。在二级支流中,冬季农田退水依次进入鱼塘湿地、芦苇湿地和芦苇沟后,TN、NO_3~--N和NO_2~--N的去除效率分别为51.11%、42.27%和72.88%,而NH_3-N、TP有所增加。永定河流域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面源污染、污水处理厂出水点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等。  相似文献   

20.
孟州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孟州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运用F值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在评价地下水水质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模糊综合评价法为主,结合F值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现状评价的方法。依据相关的地下水质量标准对研究区采集的不同监测井的地下水样品进行了评价。孟州地下水达到Ⅲ类水质量标准的监测点位有16个,占总监测点位的42%。水质评价分析表明,远离重污染区或是井深较深的监测点位水质较好,而接近重污染区、靠近污染程度较重的河道以及井深较浅的监测点位水质较差。并且分析了地下水的污染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