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卫星 《四川环境》1998,17(4):58-59
氯离子浓度高于500mg/L时,对CODcr的测定呈混浊干扰,通过加入HgSO4络合氯离子,可消除氯离子含量达2000mg/L的干扰,过量的HgSO4对CODcr结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示波极谱法对酚类化合物进行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在3.0×10 ̄(-5)~8.0×10 ̄(-3)mg/L之间,最低检出限为6.0×10 ̄(-6)mg/L,浓度为0.26×10 ̄(-2)~0.52mg/L时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8%~4.0%,浓度为0.3×10 ̄(-2)~0.51mg/L时的回收率为95.0%~102.1%,其结果与4-氨基胺替比林分光光度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系统植物床内CODcr动态变化规律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系统植物床内各监测点的上、下层 C O Dcr值虽有一定的差别,但经过成对平均数比较分析发现这种差别并未形成明显的趋势。污水在植物床基质中流动时,随着迁移距离的延长,其中的 C O Dcr的降解速率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根据形成的动态变化曲线,建立了 C O Dcr在植物床内沿程动态变化模型: C L= Coexp(4629×10- 5 L2- 001567 L,0≤ L≤100)。经验证,模型预测值与实际监测值呈非常显著相关(df= 4,r≥09946> r00005(4),r00005(4)= 09741)。  相似文献   

4.
采用新型载体的好氧流化床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稀释的味精废水为基质,对采用新型载体LSAR的好氧生物流化床进行动力学研究,求得动力学参数分别为γmax=8.81(gCOD/gvs.d),Ks=0289(gCOD/L),Kd=0.046d^-1,Y=0.16(gvs/gCOD)。其值基本处于文献的报导之内,说明以LSAR为载体的好氧微生物膜具有较好的活性,LSAR作为好氧流化床载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UASB-Fe装置处理城市污水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当厌氧HRT3-4小时,进水浓度总CODcr为241.2-402.3mg/l,溶BOD5为80.6-136.8mg/l,SS为170.8-189.8mg/l时,其平均去除率依次为42.1-56.6%,64.0-39.8%和72.9-65.4%。讨论了厌氧HRT,进水浓度,温度等因子对厌氧处理效果的影响情况。浅析了铁填料层在城市污水处理中  相似文献   

6.
COD分光光度法与标准方法对比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Dcr分光光度快速测定法具有简便,快速,节能,省试剂等优点。其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之间有良好的可比性,最低检测限为5.0mg/l 。  相似文献   

7.
川东气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硫化物,且色度深、浊度大。为测定废水中的S2-含量,实验探索了将S2-氧化成SO2-4后用离子色谱测定的方法。进行了S2-的转化率实验,结果表明:S2-含量在0~2.7mg/L范围内可以被完全氧化成SO2-4,转化率为98.8%~108.0%。同时进行了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验,并与碘量法进行了对比,对同一标样和实际样品的测定两种方法的结果吻合较好,该方法测定钻井废水中的S2-含量,可以避免色度、浊度的干扰,且简便、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8.
陈玉谷  李艳 《四川环境》1993,12(4):17-21
本试验采中中温UASB反应器处理酒精废液,通过启动、运行、颗粒污泥不同时期形成过程的探索,成功地培养出了颗粒污泥,取得了有机负荷高达13-22gCOD/l.d,HRT15.6-22.3hr,CODcr去除率达83.9-92.2%,沼气产气率5.1-8.71/l.d,CH4含量55-72%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UASB—接触氧化工艺对沤麻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系统启动两个月后达到稳定的处理效果,厌氧段进水COD浓度为700mg/1,有机负荷为9.25kgCOD/m3·d,停留时间为24小时,COD去除率可达到89.3%,好氧段接触氧化池的有机负荷为2.IkgCOD/m3·d,处理时间为10小时,整个系统总的COD去除率可达到97%,该工艺是处理高浓度沤麻废水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快速监测油田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Cr,因此采用TL-1(A)型污水CODCr速测仪进行加热催化消解,然后再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CODCr,实验中进行了方法的准确度、精确度及Cl-影响实验,并与标准的重铬酸钾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说明分光光度法简单快速、重现性较好、准确度较高,对同一产品的测定结果与重铬酸钾法非常一致。因此,本方法可用于油田废水中的CODCr监测。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重铬酸钾褪色法和硫酸铬显色法直接比色测定CODcr的方法,重铬酸钾褪色法测定范围10-700mg/L,检出限7.0mg/L,三次平行测定CODcr值为417mg/L样品,标准差为2.6mg/L,回收率为96.6%;硫酸铬显色法的测定范围30-1200mg/L,检出限为23.0mg/L,三次平行测定CODcr值为987mg/L,标准差为22.3mg/L,回收率为96.3%,两种方法都优于HJ/T399-2007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实验以处理金属表面所产生的磷化废水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在新型混凝剂的使用过程中,pH值、温度、石灰投入量、沉降时间、助剂A等因素对脱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磷量为18mg/L、COD为300mg/L、SS为150mg/L、pH值为5.7~6.5的废水,石灰投入量为300mg/L、沉降时间为10min左右、温度为25℃、pH值调节至9.0、加入5mL助剂A处理后,废水中磷含量为0.25~0.35mg/L、COD为80mg/L、SS为60mg/L,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以某污水厂的高氯低COD生化出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硫酸汞加入量、K2Cr2O7溶液浓度、反应酸度、取水样量等参数对COD测定的影响,探讨消除该厂Cl-干扰最简单有效方法,结果表明:控制硫酸汞与氯离子比为15∶1(质量比)、K2Cr2O7浓度为0.18 mol/L、水样稀释0.75倍、Ag2SO4-H2SO4加入量为28mL,皆可有效减少氯离子的干扰。该方法相对氯气校正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对化学需氧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进行合理评定,应充分考虑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建立了重铬酸钾法测定水样中化学需氧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对组成化学需氧量的各个因子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计算,得出了本次样品CODCr的测定结果为72.2mg/L,扩展不确定度为3.8mg/L。  相似文献   

15.
利用厌氧颗粒污泥对烟气中SO2吸收生成的硫酸盐或亚硫酸盐废水进行处理,考察起始SO4^2-质量浓度、初始COD/SO4^2-、初始pH、接种污泥质量、亚铁离子等限制性生态因子对硫酸盐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起始SO4^2-质量浓度800mg/L,初始COD/SO4^2-为3.0,pH值为7.0,接种污泥质量为31.10gVSS/L,添加亚铁离子的条件下,进行半连续试验,硫酸根去除率可迭70%。表明在COD/SO4^2-较低的条件下,各生态因子综合作用下,硫酸盐还原可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菌剂在酿酒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厌氧-好氧工艺,结合微生物菌剂对酿酒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进水CODCr浓度可达到8,456.3-22,442.0mg/L,BOD55,040.0-9.557.1mg/L,pH3-4,可不调pH,采用微生物菌剂接种可启动厌氧反应器,COD有机负荷最高达到10.2gCOD/Ld,COD去除率稳定在91-95%,BOD去除率90-94%,出水pH6.6-7.1,出水CODCr在2,000mg/L以下,BOD5800mg/L以下。厌氧污泥可全部颗粒化。好氧处理系统中接种微生物菌剂,曝气10-12小时,可保证出水中CODCr在230mg/L以下,甚至直接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微生物菌剂的应用是取得该处理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城区饮用水源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可  胡志锋  张勇  周丹  高群杰 《四川环境》2007,26(2):71-73,78
通过对重庆市8个饮用水源地枯水期水体中NH3-N、CN、As、Hg、Cr^+6、Pb、Cd、Cu、F和挥发酚的浓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重庆市饮用水源水中污染物引起的健康风险作了评价。结果表明,污染物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NH3-N:0.119—0.740mg/L,CN:0.002—0.004mg/L,As:0.001—0.007mg/L,Hg:0.000001—0.00005mg/L,Cr^+6:0.004—0.023mg/L.Pb:0.004—0.053mg/L.Cd:0.00035—0.005mg/L.Cu:0.0005—0.0254mg/L,F:0.140—0.335mg/L,挥发酚:0.001—0.0027mg/L。重庆市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非致癌健康风险中Pb的风险最大,F次之,两者风险水平在10^-8~10^-9/a;Cr^+6引起的致癌风险最大达到10^-4/a;以长江为饮用水源的人群总健康风险大于嘉陵江,其健康风险达到EPA要求,但高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以奇台太极华力食品有限公司番茄废水处理工程实例为依据,介绍了采用ABR厌氧+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工艺在处理番茄加工废水的设计、调试及运行情况。经过2年运行,其进水COD在700~1 500mg/L之间,最大处理水量达到4 000m3/d;出水COD在40~70mg/L之间,COD去除率达到97%。处理出水可以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ABR+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工艺具有启动快,调试时间短,工程造价低的优点,尤其适宜处理番茄等间歇时间长工作时间短的季节性生产污水。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测定污水中COD数据的准确性,分析了不同浓度氯离子对污水中COD测定的影响,并对不同浓度氯离子的消除方法进行了实验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当氯离子的质量浓度小于2000mg/L时,用国标法简单准确,当氯离子的质量浓度大于2000mg/L小于20000mg/L时,用氯气校正法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20.
COD_(Cr)测定中排除氯离子干扰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法[1],大多数情况下都存在Cl-干扰,其排除方法用HgSO4掩蔽,通过实验探讨不用剧毒药品HgSO4掩蔽Cl-的干扰,而用CODCr总量减去Cl-的量。实验结果表明:当测定化学需氧量较低而Cl-含量高的水样时,即使采用掩蔽Cl-也会产生较大的误差,而用测定值减去0.226[Cl-]之值更接近真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