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南充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人后环境的定义,并根据全面性、以人为本、可操作性、相对独立性的原则选取评价指标和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和子系统赋予不同的权重,利用综合加权求和的方法得出该生态示范区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以及人居环境在1999年和2000年的综合评价指教,对比人居环境1999年和2000年的评价指数,从而得出南克城市人居环境的指教在增大,状况是在不断改善,并从不同的角度给南克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投资方式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布局,改善能源结构,加大环境治理投资,改善生态环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城市可持续管理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搞好城市人居环境的规则和设计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人居环境的定义,并根据全面性、以人为本、可操作性、相对独立性的原则选取评价指标和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和子系统赋予不同的权重,利用综合加权求和的方法得出该生态示范区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以及人居环境在1999年和2000年的综合评价指数,对比人居环境1999年和2000年的评价指数,从而得出南充城市人居环境的指数在增大,状况是在不断改善,并从不同的角度给南充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园地制宜,采用多种投资方式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布局,改善能源结构,加大环境治理投资,改善生态环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城市可持续管理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搞好城市人居环境的规划和设计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居环境系统理论,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个包含四个一级子系统、九个二级子系统和三十六个基层指标的珠三角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997年、2000年和2002年三个时间断面对珠三角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人居环境系统工业化中期阶段特征明显,人居环境建设开始进入软环境主导时代,但发展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明显较差.同时人居环境的改善还面临着区域产业整合带来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4.
基于人居环境系统理论,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珠三角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997、2000和2002年3个时间段对珠三角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测算。评估表明,珠三角城市人居环境系统工业化中期阶段特征明显,人居环境建设开始进入软环境主导时代,但发展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明显较差,同时人居环境的改善还面临着区域产业整合带来的严峻挑战。文章还对珠三角城市人居环境提出了一些相关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人居环境相关研究进行了阐述,并就城市人居环境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人居环境质量主客观评价结合模型,其中指标体系包括四个一级指标和18个单项指标,并依据我国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区内14个县级城市2007年的调查统计资料,对人居环境客观建设水平和居民满意度进行了对比评价。运用因子分析法处理指标数据,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满意度评价。评价结果科学可行,并揭示出影响县级城市人居环境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6.
呼和浩特因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致使人居环境建设相对滞后。本文在室内大量查阅资料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呼和浩特城市人居环境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呼和浩特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的评价方法,对呼和浩特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以期为环保、城建、城管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评价研究——以临沂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首先建立了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两个子系统,继而下面又分了8个评价因子和38个评价指标。另外根据目前我国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有关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标准以及相关文献等对指标体系进行了等级划分,即分为5个等级,并制定了评判标准。同时引入BP神经网络模型,以临沂市为例,采用1998~2006年间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该模型可为量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之间的差距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南充市人居环境现状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论述了人居环境研究的发展和中国城市人居环境的现状.发展了张仁开先生总结的人居环境评价体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基础资料.对南充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并与长沙市做简要对比.最后得出南充人居环境发展的结论和建议:协调规划城市发展,注重川东北特色城市人居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贵阳市生态城市人居环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贵阳市作为全国首个循环经济型生态示范城市,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方面取得一些进展,文章通过建立城市人居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贵阳市在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人居环境发展现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的主要指标体系,并从评价的尺度、内容、目标、普适性和环境友好性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评论.分析得出,现存的指标体系尚有诸多缺陷,不能科学的指导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因而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建构出科学的、具有普适性的、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能指导城市建设实践的完备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焦涛 《环境科技》2006,19(Z2):121-123
解决好圩区建设问题,有利于减轻洪涝灾害,促进水环境保护,实现水生态恢复。分析圩区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圩区建设的原则和策略,防洪规划和水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统筹兼顾,圩区建设工程与水环境建设工程应该相互利用,在提高全市防洪能力同时,保护好圩内水质和生态环境,改善城市水环境。  相似文献   

12.
昆山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通过对昆山市1990~2006年城市化水平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昆山的城市化相对水平在研究年份内不断提高,从1990年的0.18上升到2004年的0.60;用价值量表征的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在研究年份的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相对水平与城市化相对水平之间的关系呈不规则的"U"型特征,二者的关系可以用方程式y=-2.5873x4+5.2542x3+0.4227x+0.98(R2=0.89)较好的表征。  相似文献   

13.
郑之奇 《环境科技》2005,18(4):64-65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同时也带来了资源与环境问题。在此,针对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变化特点,以昆山市为例,分析制定了符合生态经济规律的小城镇规划。以加强土地管理和环境管理,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实施乡镇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众多的光污染事件也随之产生。由于目前对光污染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研究,使得光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研究光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更具体的了解目前中国城镇的光污染状况,选择了苏南地区较典型的城镇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文章对昆山市巴城镇的室外光环境状况和人们的光环境意识进行了实地的测量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巴城镇的光污染状况并不十分严重,然而人们的光环境意识急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城市人居环境定量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是描述、评价城市居住地域是否安全、舒适、和谐、方便的一套可感知的参数集合,是评价居住地域可居性、持续性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城市人居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主成分和因子分析、聚类和判别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江苏省地区城市人居环境的质量,把江苏省在苏南、苏中、苏北的9个城市分为几个大类,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981~2010年昆山市灰霾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昆山市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昆山地区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气象条件等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灰霾和酸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0年来昆山灰霾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灰霾在冬季(12月)最多,夏季(9月)最少;2005年以前灰霾持续时间较短,而2006年后,灰霾持续时间迅速增加;静...  相似文献   

17.
以昆山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从土地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研究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约束,并提出如何提高土地效益、保护水源地、控制水环境污染、建立严格的环境管治、控制人口增长、提升劳动力素质和进行投资转型的发展策略,以此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环境监测网络是环境质量监测的基础,要准确全面反映地域环境质量必须要建设好的环境监测网络。近年来,昆山的环境现状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环境现状的改变,相应的监测网络和点位的功能也不断发生变化,现有的监测网络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通过对昆山市现有环境监测网络的分析,找出了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监测网络和布点调整的构想。指出只有依托现有环境分布状况和发展规律,通过合理的规划,不断进行调整,才能建设具有典型意义的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