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小记者证号:HJZJ0133现在是个提倡节约用水的时代,大家也在积极的配合中,可在校园的某些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些水龙头仍在无奈地哭泣着……我不清楚,我们的校园内一天得用多少水,但是我可以肯定,那个数字,一定大得惊人。而且其中一部分水是被我们活生生地浪费掉的。看,这些低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洗个手时间长达3分钟!就算他们年纪还小,我们勉强原谅他们,那些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就  相似文献   

2.
正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植物,世界将会变成一片沙漠;没有水,动物也会死去;没有水,我们人类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没有水就没有绿色,没有水就不能生存。可是我们身边,还是有许多人不懂得如何珍惜水。像是在校园里,有人洗完手后,忘了关水龙头;在家里,许多人洗头洗澡就要花掉近一个小时。如果是淋浴的话,那该流掉、浪费多少水啊,还有,有人挤洗手液的时候也将水龙头开到最大,让一些水白白地流走了。  相似文献   

3.
在上周的星期六,由于我没有把水龙头关紧被妈妈发现了,妈妈狠狠教育了我一顿:"孩子,你要节约水资源呀。就算这水是公家的,我们也不能浪费!"我感到很内疚,默默地走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静静地思考着。过了一会儿,妈妈敲了敲门,进来又说:"以后不要这样浪费水了,下不为例!"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都去上操了,我因感冒而独自一人留在安静的教室里。没有了同学们的喧闹,空旷的教学楼顿时显得异常安静,偶尔响起的铃声也显得那样刺耳。我独守着这份无边的宁静,不忍心打破它,就在这时,我隐约听到了什么声音。循着声音走出去,已经听得异常清楚:是哗哗地流水声。难道水龙头又坏了?带  相似文献   

5.
哲夫 《环境教育》2013,(Z1):117-118
定西最渴时,洗脸便完全成了一种奢侈,让人活命都不够的那一点点可怜的雨水把去洗脸,那可是连想也不敢想的事。这十几年,我走遍大江南北,撰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所为只是一个字:水。我们总是习惯于说,鱼儿离不开水,其实人更离不了水,充斥人体的80%是水。人类是择水而居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缺水是可怕的,我在书中曾描写过缺水的情形:曾经的定西干渴到了非夷所思的地步,定西人  相似文献   

6.
<正>每当我听见水从水龙头里流出来时,看见一望无际的大海时,总会忍不住的遐想: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会是什么样?没有水的地球,就没有了潺潺流淌的小溪,也没有了烟波浩瀚的大海;植物们都奄奄一息,更别说能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了。村路边的野花都  相似文献   

7.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们学校举行了节水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知道了水的重要性。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也是整个世界都不可以缺少的东西。凡是生物,都需要水,没有水就无法生存。可是仍然有许多人不珍惜水,浪费水。  相似文献   

8.
我在高校工作,也曾经是高校中的一名学生。在宿舍卫生间,开着水龙头泡脏衣服,冲凉西瓜;在开水房,用开水冲洗饭盒;在浴室,肆意的尽情的冲洗。上述这些现象在今天的高校可以经常看到。是我们的水多?还是我们没有更好的节水办法?都不是,关键是我们的节水意识还有待提高。现代的大学生们有的是来自边远地区,家乡的贫困落后,使他们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他们对所拥有的一切都十分珍惜。从城市来的孩子,有的由于生活的顺利,从来没有过忧患意识,对于水,就更没有想过。现今的社会是个价值社会,所以我想,在高校节水,从学生角度,是…  相似文献   

9.
我有一个勤劳又节约的奶奶。每次去奶奶家,跨进大门总感觉黑乎乎的,因为奶奶不舍得开灯,我们责怪她太节约,她却笑呵呵地说"一个人,开那么多灯干吗?"上完厕所,奶奶很少用水箱里的水来冲,而是拎着水桶去井边打水,我觉得奇怪,便问奶奶":您干吗这样,累不累?"奶奶摸摸我的头说:"一点点小便,就用满满一箱水,太浪费了!"每当我洗完手,不拧紧水龙头时,奶奶更会严肃地批评我:"你太不  相似文献   

10.
生命之源     
正树因水而变得粗壮、茂盛;花因水而变得鲜艳、芳香;草因水而变得碧绿、娇嫩。水是生命之源,所以,我们必须用实际行动去节约每一滴水。当你看见水龙头正哗哗流着水而不屑一顾时,你可曾知道,有许多鲜活的生命正因缺水而消逝?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然而,懂得珍惜水的人却并不多。每天下午,在打扫卫生时,大家用水洗抹布、洗拖布时,打开的水龙头不停喷涌出清澈甘凉的水来,半桶水就可以洗干净的抹布、拖布却用了两桶水。甚至有的同学直接在水龙头下冲洗,洗完之后,一走了之,任由水龙  相似文献   

11.
闲田     
小时候爱去舅家,妈做了啥好吃的,喊我:给你舅家送些。我挎个小竹篮就上路了。舅家离我们村不远,也就五六里地吧,可村子分属猗氏、安邑两个县。走大路,要拐一个死弯儿,而我经常“踩斜”,这是当地的说法,意思是大路横平竖直,如果没带多少东西,你没必要走大路,从地里斜走过去,好似不走直角走了个斜边。野地里一脚深一脚浅,不好走,可路肯定近多了。人一般还是好“踩斜”,走斜路。踩斜经过的地块,一般种得都不  相似文献   

12.
正"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近年来,随着一部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片广为人知,这句话逐渐流行起来,人们对动物的伤害也有所减少。同样,我们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应爱护身边的环境。对于家乡的环境我是再熟悉不过了。离家不远有一条河,我和哥哥每次到河边玩都能看到一些小鱼小虾在水底游来游去。上学路上也常常直接捧起路边的泉水喝几口再走。可是现在,河面上每隔一  相似文献   

13.
袁德雨 《绿色视野》2012,(10):60-62
十一期间,我与几位大学好友结伴去了趟云南,到的地方不多,也难以免俗地去了丽江一虎跳峡一香格里拉三地。大学时代的出游大抵是这样的:邀上三五同窗好友,自己拾掇行李,应付诸多杂事,挑拣尽量简便些的方式去旅行。当然,能够出门,就是好的。正因为如此,我们从成都过去时没有选择直飞到丽江,而是倒尽了各色交通工具,历经火车、大巴、出租车,一波三折杀向丽江。  相似文献   

14.
镇里的小河     
正遥远的小镇,住着一群朴实的农民。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没有繁华的街道,没有车水马龙,甚至平凡到没有山可依,没有水可傍,但这一切并没有使他们不去热爱这里的生活,他们渴望富足,他们从破旧的草房搬到新的瓦房,又到耸立的楼房。一开始他们只知道耕田播种,辛苦地劳作,后来他们开始到外面的世界,拧螺丝,搬水泥……没有文化的他们只能做些苦力活。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一条小河,那里的水很清,天很蓝,从河的这面到河的那面,他们卷起裤脚就可以走过去,孩子们更是无法自拔地爱上这片嬉戏的乐土,因为这河里面的沙踩  相似文献   

15.
说起我们住的小区真是漂亮极了。宽敞的水泥路,五彩的人行道,还有如茵的草坪和漂亮的喷水池……每天傍晚都有很多人喜欢出来散散步,享受这美好的景色。一天,我和妈妈吃好晚饭也来到了小区中心广场。只见池塘中一群色彩斑斓的金鱼摇头摆尾地在觅食,林间小道上几位老婆婆慢慢地踱着步,宛如地毯般的草地上几个小孩子嬉笑着在捉迷藏。我不禁也想加入他们的行列。我刚走了几步,突然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有  相似文献   

16.
<正>水龙头,家家必备的物件。什么是好的水龙头?不生锈,不漏水,大部分消费者基于这两点来判断水龙头的好坏。今天来重新认识下水龙头,从安全角度出发,如果使用劣质水龙头,隔夜水中含铅量有可能会超标,会对人体大脑神经带来伤害,特别是婴幼儿和儿童,有可能造成他们的身体、智力发育迟缓,神经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17.
蘑菇圈     
《绿叶》2017,(5)
正第二件事,阿妈斯炯的哥哥回来了。他一出现在家里,斯炯就抱着他身子猛烈摇晃,我在山上喊破了嗓子,你倒是答应一声啊!斯炯她哥哥虚弱地说,山上?我什么时候在山上?我被关起来了。原来,这个烧火和尚并没跑到山上去。那天,他已经收拾好东西了,准备回家了。整顿寺庙工作组的一个人给他和另几个和尚一封信,叫他送到县里去。他说,可是,我要回家了。工作组的  相似文献   

18.
顾余 《环境教育》2014,(4):80-81
正3月23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学校的同学利用双休日参加了森林防火宣传活动。我和几位同学一起来到虞山脚下。我们的任务是向游人发倡议书和公开信。这事听着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我平时最怕和陌生人交流了,可为了完成任务我只能豁出去了。我想好了一句"台词"就和同学出发了。万事开头难,第一张我不知道该发给谁。看看这个正在放风筝,一定没空跟我交谈;看看那个,低头正在专心地看着手机,还是不要打扰了;看看草坪上,三三两两谈笑风生,我也插不上话呀……最后我好不容易瞅准了一位迎面走过来的面带微笑的阿  相似文献   

19.
当我正在重新阅读英国动物学家莫里斯那本震世骇俗的生物学名著《裸猿》,又一次为世界珍稀动物的快速灭绝感到痛惜和忧虑时,一只小蝇子悄无声息地落在我的书本上。看着这个东西一动不动的沉稳之状,我忽然生出这样的感想来——人类对地球上其他生命的选择如今竟是这样一种荒唐的局面:我们能够消灭大动物。但对付不了小动物;我们能够消灭远处的动物,但我们不能对付身边的小生命;我们善于消灭有益的动物,但不善于消灭无益的害虫! 你看,狮子、大象、老虎等大型动物本是人类最难以对付的动物,但没想到他们会如此不堪一击,在动物世界里他们好像灭绝得比谁都快,而我们对身边的苍蝇却没有办法。比如我家,既有堵得严严的窗纱、门帘和苍蝇拍,又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高科技“枪手”,可就是不能根绝这个小东西。  相似文献   

20.
环保小能手     
<正>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杨村,到了杨村,我们一起散步,妈妈开始了日常操作——唠叨,唠叨我的不认真、不仔细,我听着、走着,注意力却被走在前面道路上的两个小姐姐夺了过去。前面的两个小姐姐穿着时髦,连辫子都在起舞,兴高采烈地并排走着,突然,其中一个红衣服小姐姐张开手掌,一些被撕碎的纸屑随风飞去,在路边的小草上落了下来,星星点点的好不惹眼。"你在看什么?"妈妈注意到了我的失神,朝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