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共青生态小区雨水资源化系统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共青数字生态城中生态小区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设计规划过程。以B小区为例,对该小区的雨水截污措施、屋面雨水收集、道路雨水收集、绿地收集及雨水处理、雨水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说明。将雨水作为一种资源再生后加以利用,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在城市雨水资源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淡水资源如何有效利用,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收集处理城市雨水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大规模的收集雨水难度较大,为有效合理地利用雨水资源,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本文介绍了利用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处理分散式的城市雨水并结合实际工程加以讨论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滇池流域属水资源贫乏地区,城市雨水综合利用不失为缓解缺水、减免内涝的一个好途径。城市雨水利用条件已经成熟,通过尽快制定城市雨水利用规划和一系列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必将推动滇池流域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的快速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4.
滇池流域属水资源贫乏地区,城市雨水综合利用不失为缓解缺水、减免内涝的一个好途径.城市雨水利用条件已经成熟,通过尽快制定城市雨水利用规划和一系列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必将推动滇池流域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的快速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系统地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生态健康基础、生态文明伦理,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研究提出了以下结论:(1)生态健康基础是"平衡";(2)可持续发展核心是"发展",精髓是"持续",实质是"共存";(3)生态文明伦理为"和谐"。生态健康是生态文明之本,可持续发展为生态健康和生态文明提供必要条件,是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下城市复合生态管理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以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该研究正是基于生态文明的理念下,从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资源政策、环境承载力以及公众参与等5个方面对城市生态管理模式进行了多维性思考,指出只有坚持规划先行、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的政策调控、增强环保意识、探索多元化的公众参与模式,才是实现我国城市生态建设协调健康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指出城市复合生态管理才是我国未来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城市生态管理模式发展的现实需求。该研究期望能够正确把握生态文明下城市生态管理的本质内涵,为日益市场化的城市提供高水平的城市生态管理范本,也为实现长久、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北京新机场施工期,人为扰动地表强烈,若不采取防治措施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尤其是对生态破坏和雨洪资源的影响突出。通过生态恢复分析和降雨径流、雨水利用计算,探讨了机场工程生态修复和雨水利用技术。生态恢复及雨水利用技术主要包括:1)施工前采取表土剥离,加以保护利用;重建地表水系;恢复耕地;恢复植被,重建植被生态系统;做好施工期临时防护措施,加强施工管理;提高工程区域林草覆盖率及生态景观,修复生态;2)收集降水,调蓄地表径流,雨水回用。通过布设调蓄水池、排水明渠、地埋式储水模块、渗透铺装、下凹式绿地、回用设施等收集降水,调蓄地表径流,使雨水主要用于绿地浇洒、道路洒水、水面景观用水、冲厕等,达到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外排流量,节约用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城市内涝是全世界亟需解决的共同问题,雨水的有效收集和利用是缓解城市内涝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从雨水资源利用的角度对城市的内涝防治进行分析,提出内涝的治理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的时候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利用。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实现雨水资源在城市中的利用。生态文明建设中,节能环保是一个核心,而"海绵城市"的理念正是契合了这样的核心。我国计划3年内投资865亿元,建设16个"海绵城市"试点,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海南岛文昌市水泥屋顶和水泥路面上的雨水径流特征,建立了岛屿地区不同硬化集水面的雨水弃流方案和分质收集策略.在降雨初期,水泥路面和水泥屋顶均发生明显的冲刷效应,水泥路面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远高于水泥屋顶,且不同硬化集水面上前30%雨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均高于后70%的雨水.通过与相关水质指标对比得出,水泥屋顶雨水径流可作为饮用水水源,水泥路面雨水径流经处理可作为城市杂用水使用.通过建立雨水径流污染物累积-冲刷经验模型,可计算不同硬化集水面的弃流雨量,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弃流方案.以两种典型硬质化集水面径流污染物传输特征、水质特征和弃流方案为基础,分别提出了屋顶雨水收集方案和多种生态方法协同作用的路面雨水收集方案,可为岛屿地区的雨水收集利用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沣西新城为例,介绍了沣西新城为建设海绵城市采取的综合举措,分析了沣西新城暴雨管理和雨水综合利用的LID设施,得出雨水花园、生态滤沟、植生滞留槽、下凹式绿地、集料蓄水沟、中心绿廊等形成的四级雨水利用系统可有效削减雨水径流量、净化污染物、充分利用雨水。在满足绿地生态、景观、游憩和其他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建设沣西新城成为西北首个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12.
住宅小区雨水资源化利用与中水回用是建设节水型城市,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小区的雨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将雨水收集、雨水分散处理、雨水集中利用、雨水渗透等技术进行集成优化,具有处理效果好、雨水利用率高、管理方便的优点。住宅小区中水回用属于封闭式污水再生回用系统,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作为小区中水回用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少、工艺流程短、处理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海绵城市"的重点是对雨水进行合理的利用,从而避免城市出现洪灾,减少污染出现的机率。西方很多发达国家都采用了这样的措施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不但避免了洪灾,还改善了生态环境。笔者从城市雨洪资源的角度分析了"海绵城市"的建设,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水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而水环境则是生态城建设所依托的生态基础设施之一。为了更合理地解决城市水资源的资源性短缺和利用性短缺等问题,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水资源节约利用为例,在对天津中新生态城水环境现状和水环境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再生水利用、雨水收集、海水淡化等方面入手,结合景观绿地及其灌溉系统、生态城各项规划导则以及梯度水价等管理措施探索性地研究了生态城节水的各项措施,为其他城市的水资源节约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无锡长江国际花园雨水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楠 《环境科技》2007,20(3):23-25
以无锡长江国际花园小区为例,阐述城市小区雨水利用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为了将雨水用于绿化浇灌、道路浇洒、洗车,详细研究雨水收集、处理和利用技术,并给出运行维护费用和年节水量.分析表明:雨水利用可以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低影响开发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必然要求,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是低影响发开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被浅沟、雨水生态湿地及透水路面等常见绿色雨水技术设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人工湿地在雨水处理与湖泊水质改善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泊是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但近年来我国城市湖泊污染严重,水质堪忧。面对城市人工湖泊的水质恶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我们对雨水、微污染湖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雨水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文中介绍了雨水利用的重要性、城市雨水污染现状及城市雨水的处理与利用方法和人工湿地净化雨水补充湖水、改善湖水水质的系统设计及湿地植物选择与景观配置。  相似文献   

18.
人工湿地在城市住宅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城市生态住区水资源利用特点,在生态住区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实现中水回用、湖水水质保持、雨水利用及面源污染治理等功能,为住区生态建设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根据城市生态住区水资源利用特点,在生态住区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实现中水回用、湖水水质保持、雨水利用及面源污染治理等功能,为住区生态建设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雨水收集系统,确切的讲应该叫做“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是指系统通过利用建筑物屋面、道路、广场等硬化地表汇集降雨,然后通过弃流装置、净化系统将雨水收集至储水设备,从而利用雨水为绿化、公益用水等提供水源,以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