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广民  何琪  李津愚 《安全》2002,23(4):34-36
1安全生产检查 企业的任何生产过程都会伴随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危险因素).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就必须预测可能发生事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危险因素),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制订安全保护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安全与不安全是相对的概念。如果把安全描述为平静、正常、没有事故,那么,发生了事故一定是不安全的。因此,事故与安全生产也就是相对的事件了。这里所述的事故是指发生在生产过程中,违背人们意愿且又失去控制的事件.具体到生产活动中,事故总是要构成人体伤害或造成财产损失的。虽然人们并不希望发生任何事故,但是事故却总是在人们对危险因素控制不力、危险趋势不可遏制后而突然发生的。从事生产活动,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接触到多方面的危险因素.一旦对危险因素失去控制,必将导致事故。因此,本从对人和管理两方面去探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揭示事故发生的规律。提出防范事故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安全事故?安全事故就是生产、生活中违反客观规律发生的火灾现象。没有事故不等于安全,隐患就是危险”、“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通俗地说就是人、机、环境,这包括我们的安全思想、安全意识、安全行为,机器、设备的运行环境、安全状态……”,一大早,在例行安全讲话时,警消队队长沈荣又开始唠叨了。  相似文献   

4.
<正>推行检修安全风险预评估制度用于安全生产管理,对控制、消除设备检修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有着积极的作用。即面对一项作业活动,组织人员辨识出其尽可能多的危险因素,然后根据危险性的大小,危险发生的频次(可能性),人员暴露在危险区域的时间,做出定量或者定性的分析,对诸多的危险因素做出风险评价,然后选择最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高危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安全生产法》的重点规范对象。高危企业主要是指从事矿产资源开采,建筑施工和危险物品生产活动的生产企业。高危企业的特点是在生产条件比较恶劣、具有较大危险因素、容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条件下从事作业,其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明显高于其他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危险性极大。在高危企业生产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如果得不到及时预防和有效监控,随时都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可能。目前全国高危企业数量很大,有180多  相似文献   

6.
《安全生产法》第 45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这就是说在安全法律法规方面 ,国家有明文规定 :从业人员应该享有足够的“知情权”。纵观发生事故的类别 ,不外乎有违章冒险作业、麻痹大意、安全设施不完善等等 ,但也有个别地点存在危险因素 ,从业人员在不了解危险因素的情况下 ,发生了人身伤害事故。例如 :某厂一名职工在洗刷车辆的时候 ,发生触电事故 ,当即死亡。该厂分析这起事故的原因是 :冲刷车辆的高压水泵有一接线头漏电 ,该水泵又无漏电保护装置 ,该职…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引水系统混凝土脚手架施工项目的作业环境、施工过程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其发生的条件和危害后果,对辨识出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规范的符合性,预测潜在危险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用于指导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人、机、料、环、法等诸多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的管控和管理缺陷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伐木作业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生产中 ,伐木作业是最危险工种之一 ,这不仅是由于伐木作业要求伐木工技术熟练、身体素质好、反应灵敏 ,还与自然环境、季节、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 ,伐木作业危险性大 ,隐蔽性强 ,易出事故。就伐木作业中的潜在危险性及气候条件对安全的影响应采取安全对策 :1 伐木作业潜在危险性  伐木作业是连续进行的 ,一环紧扣一环 ,各步骤都存在着危险性 ,而且都具有隐蔽性。因此 ,在伐木作业中 ,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通过对伐木作业进行安全分析 (见下表 ) ,采取正确操作方法 ,才能避免事故发生。基本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安全生产理论与实践中基本概念不统一导致双重预防机制不完善、安全管理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在理论研究与生产经营单位试点的基础上,首先明晰了危险有害因素、事故隐患、危险源、安全生产风险等基本概念的内涵,分析了危险有害因素与事故隐患、危险源的关系,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固有危险有害因素和派生危险有害因素两类,明确了事故隐患就是派生危险有害因素,结合固有危险有害因素重新定义了危险源。其次,在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完善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最后,提出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辨识标准化数字化体系建设等4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安全检查的目的在于发现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防止或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要达到安全检查应有的效果,就必须在“精”“活”“细”“严”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各类生产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与该生产过程相关的各要素(人物环境和管理)在一定条件下不相匹配而相互冲突的结果。这种冲突现象可分解为形形色色的不安全因素例如人物作业环境管理等不安全因素。具体表现形态随作业人员、工作内容和工作条件的差异而不同。关  相似文献   

12.
建筑业是国发经济的支柱产业,亦是作业危险系数相对较高的行业之一,恶劣的作业环境、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以及随机潜在的不测因素,均构成对施工现场人身财产安全的威胁.无论是从工人施工作业的过程看,还是从安全事故的具体案例去分析,祸手不外乎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这两种最常见的主要异氰酸酯的生产工艺技术概况;分析其生产过程中异氰酸酯、光气、氯气泄漏事故和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出异氰酸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为毒性危害、火灾、爆炸危险等;提出相应的国际5层次安全防护措施,即选择合适的工艺路线、采用严格的设计条件、增加快速高效的在线监测、切实可行的监控和减缓措施、组织机构和安全管理措施,提出异氰酸酯生产和生产装置设计应严格遵守《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安全规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危险作业越来越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过程中最最关注的点,在众多的事故统计和分析中,危险作业往往也是事故多发和易发点。由于危险作业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容易发生事故,而且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对作业人员和设备设施造成比较大的伤害,因此,《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的规定。将危险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变成了一种法律的强制要求。而相关法律法规对危险作业并没有具体细化,本文结合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对危险作业监控管理的做法,探讨如何强化危险作业的监督管理,预防其作业过程中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实现安全化作业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从广义上讲,一是预测人类活动中各个领域里存在的危险,进一步采取措施,使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不受到伤害和职业病的危害;二是制订各种规程、规定和消除危害因素所采取和各种办法,  相似文献   

16.
金属焊接切割作业属于特种作业,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具体讲,焊割作业时因操作不当可能引发的工伤事故主要有火灾、爆炸、触电、灼烫、高空坠落、急性中毒和机械性伤害等,其中火灾、爆炸和触电是损失最大、伤亡人数最多、影响最恶劣的焊割作业事故。有效控制火灾、爆炸和触电三大危险因素,避免事故发生是焊割作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以往血的教训中总结出了发生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如果焊工能正确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事故可减少90%以上,对实现安全生产将起到非常好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煤矿隐患排查易被忽视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行为和危险因素,它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以及管理上的缺陷等。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隐患是客观存在的,它随煤矿生产活动的进行而产生、发展。隐患虽然不是事故,但它可以导致事故,  相似文献   

18.
郭文光 《安全》2018,39(10)
地质勘探行业野外作业高度流动、分散,条件艰险,安全生产工作十分特殊,各种工程事故频发。本文通过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揭示系统内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规律,以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9.
将影响现场安全状况的系统划分为人、机、料、法、环五个因素,通过对这五个因素的分析,识别出现场存在或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再判断所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否能控制这些危险、有害因素,进而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达到控制危险、有害因素、消除违章、避免事故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安全是企业生产的永恒主题,它关系到企业的建设、发展和稳定,是企业的"生命线"。而宣传教育工作却是安全生产的"生命线"。事前,安全宣传教育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是预防事故发生最直接、最实际、最有效的平台和载体;事中,不安全的因素在生产中是始终存在的,但是不安全因素造成事故却不是必然的,及时对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查处情况进行宣传,做到查处一起,教育一片;事后,通过长期"警钟长鸣"的宣传,对职工进行"警世"教育,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达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