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分析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具有不同的知识论基础,这根源于二者之间不同的哲学范式——分析哲学与唯物史观。"塔克-伍德"命题的提出以分析哲学"语言转向"作为其知识论基础,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则建立在唯物史观"实践转向"的理论基础之上。因此在探讨这一命题之前,必须认真对待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之间的这一差异。  相似文献   

2.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精髓,也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根本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一脉相承的就是实事求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这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相似文献   

3.
<正>主题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阐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赵建军教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赵建军教授指出,发展战略、发展方式、发展目标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内涵的三维架构。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下的表现,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的科学引领。他认为,生态环境是公共产品,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也恰恰是生态文明的本质所在,因此只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来思考和分析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将会进一步廓清我们对这条道路的认识,从而更自觉地在实践中探索它、发展它。本文对此进行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来思考和分析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将会进一步廓清我们对这条道路的认识,从而更自觉地在实践中探索它、发展它。本文对此进行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来思考和分析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将会进一步廓清我们对这条道路的认识,从而更自觉地在实践中探索它、发展它.本文对此进行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7.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语出《韩非子》,比喻小的隐患不除,就会造成大的灾祸。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其解释为“量变引起质变”,即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突破事物承受的度时,就会产生质变。这一理论规律对石化企业抓好安全工作有着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出发,阐述了邓小平以“四有”新人为主要内容的青年全 面发展理论,并进一步探讨了江泽民针对国际国内形势和时代特征对邓小平这一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来思考和分析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将会进一步廓清我们对这条道路的认识,从而更自觉地在实践中探索它、发展它.本文对此进行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0.
从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出发,阐述了邓小平以“四有”新人为主要内容的青年全面发展理论。并进一步探讨了江泽民针对国际国内形势和时代特征对邓小平这一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自然观独特的理论视角,马克思深入探讨了自然性质的对象性关系和社会性质的对象性关系.这一理论不仅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指导人类选择科学发展模式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新程 《环境保护》2005,(11):17-22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今天,有必要梳理一下国家环保总局在对传统环保理论扬弃的基础上.以研究当代中国环境保护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中心,积极探索以循环经济为核心内容的环保实践,并从哲学角度思考循环经济的理论贡献。本文从探究循环经济的理论渊源及历史背景着眼,阐明循环经济是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形成的环保理论,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客观需要而进行的理论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实践,又使得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焕发了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环境通报》2021,(3):107-113
左翼时期,国共双方均非常重视文艺理论建设,但理论建设效果却截然不同。从宏观层面看,具有深厚历史哲学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因其卓越的思辨力量以及对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三民主义则因充满歧义与裂隙的思想、超越性精神价值的缺失,以及趋于保守的文化价值取向,显示出理论疲态;从微观层面看,一方面,双方的起点不同,中共主导下的文艺理论以国外蓬勃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起点,其发展是一个从"有"到"好"的过程。三民主义文艺的发展则是从"无"到"有";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内涵单一,有很强的理论凝聚力且发展具有连续性,国民党的文艺理论则因三民主义内部的模糊与歧义而增加了其开展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环境通报》2020,(2):106-1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植根于中国实际和特定时代,具有广阔的时空场域,从不同维度审视,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真理层面是指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论武器,在逻辑层面遵循了"继承——借鉴——创新"的发展进路,在结构层面是熔铸"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严密整体,在品质层面体现了"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耦合互嵌,在学科层面实现了"哲学——政经——科社"整合同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多维度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构、功能、机理和特质,从而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5.
共享发展理念有其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逻辑,在横向上表现为内在结构的体系性和外部关联的整体性,在纵向上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共享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共享发展理念的历史逻辑是社会主义共享发展思想和实践的历史演进过程与历史必然性。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相统一的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共享发展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性和与时俱进的实践性,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国情,是引领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共享发展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最著名的哲学文章。在内容上,其哲学思想成就巨大,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熟和系统化。在文风即行文形式和风格上,它们通俗易懂、简明扼要。这二篇文章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话语特点。我们应该学习这种行文形式和风格。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需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行文方式和风格,在一定意义上,只有这种文风的大众化,才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让人看不懂的文章,既不具有解释世界,也不具有改造世界的作用。现在,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章写得晦涩难懂,这不仅仅是所谓的"哲学思维"的问题,还有着其它原因。解决这个文风问题,需要社会和政府支持。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派驻环保系统纪检监察部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为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9.
井冈山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井冈山精神是对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又为长征的胜利及长征精神的孕育提供了宝贵的革命经验。井冈山精神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是中国革命史上宝贵的精神遗产,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井冈山精神的理论逻辑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井冈山精神的现实逻辑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井冈山精神的实践逻辑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井冈山精神的历史逻辑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因此,井冈山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凝炼概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蕴含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发展观,是处理好新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依据,也为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走出一条区域经济特征与资源禀赋相适应的、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经济之路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本文从生态哲学的视角追本溯源,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及其对发展生态经济的指导意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甘肃省的实际,对如何更好地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