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经实地考察分析 ,对芜湖火力发电厂灰渣场地理化性质和植物生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芜湖发电厂灰渣场地自然定居的植物仅 30种 ,大部分定居物种是适于风力传播的繁殖体 ,它和渣场周边的植物繁殖体源有重要关系。灰渣场地物理性质不良、养分不平衡而贫瘠和重金属浓度过高是限制植物定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利用蜂窝煤灰渣和磷肥结合稳定铅污染贫磷(Olsen-P=2.50mg·kg-1)潮土中铅的可行性.采用盆栽试验,设置0和500mg·kg-1两个Pb用量,灰渣用量分别为干土质量的0%和2%,P:Pb分别为0和4.种植黑麦草,植物生长85d后收获,测定植物产量、土壤DTPA-Pb、Olsen-P含量、pH值和电导率(EC).结果表明,在两个Pb用量及两个P:Pb比例下,加入灰渣后,土壤的DTPA-Pb含量均降低,平均降低5.61%.其中加铅未加磷处理灰渣效果达到0.05的显著水平,各加Pb处理中,同时加入磷肥和灰渣处理土壤的DTPA-Pb含量最低;加入灰渣后处理土壤中的Olsen-P含量均增加,平均增加了2.71mg·kg-1,各处理土壤pH值上升约0.1个单位,加入灰渣也导致各处理土壤的EC增加.各处理条件下加入灰渣后植物产量均减小.在未加磷土壤中加入Pb后,土壤Olsen-P含量显著增加(p<0.05),表明高铅有效性下,植物可能通过根系分泌物增加了土壤磷的有效性.以上结果表明,蜂窝煤灰渣有可能用于降低污染土壤中铅的有效性,但其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需要克服.  相似文献   

3.
生境破碎化会导致种群变小、密度降低,影响植物的繁殖成功,威胁植物种群的生存和维持,因此了解种群大小和密度对植物生殖成功的影响对物种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探讨了王朗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星叶草35个种群的大小和密度对其繁殖成功的影响以及2个种群中最近邻体距离和局部密度(0.1 m半径的个体数)对其繁殖成功的影响.结果显示:星叶草种群面积和密度对个体果实(种子)数和结实(结籽)率没有影响(P0.05).个体果实数不受最近邻体距离的影响(P=0.447),但个体结实率随最近邻体距离的增加而增加(P=0.032).个体果实数(P=0.001)和结实率(P0.001)均与0.1 m半径范围的个体数成负相关.本研究表明,星叶草的繁殖成功随个体局部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生境破碎化对星叶草繁殖成功的影响可能取决于取样的尺度.  相似文献   

4.
油页岩废渣场植林修复过程中的土壤微生物生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广东茂名油页岩工业固体废物堆置场裸露灰渣地与植林1年和16年灰渣地试验区的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生化活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植林16年的试验区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总数比裸地对照提高了约20倍,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以及土壤呼吸速率都明显增强,土壤理化性质也有所改善;但植林1年的试验区与裸地对照相差不大,在营林改造中,大叶相思对土壤改良效果要比桉树好。表2参11。  相似文献   

5.
长江上游不同植物篱系统土壤抗冲、抗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长江上游现有植物篱-坡耕地系统中土壤抗冲、抗蚀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的基础上,对坡耕地-植物篱系统抗冲性和抗蚀性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种不同植物篱带内土壤抗蚀性和抗冲性指数得到显著改善,土壤抗蚀性在植物篱系统中、植物篱带上、带内、带下和植物篱带间坡耕地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2)土壤抗冲性与总孔隙度、土壤体积含水量、饱和导水率、水稳性团聚体、土壤粘粒含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土壤抗蚀指数等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利用回归方法建立了土壤抗冲性(即土壤抗冲性指数)模型,土壤抗冲性指数与土壤性质各指标的模型具有极显(P〈0.01)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土壤中的铝及其植物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应小芳  刘鹏  徐根娣 《生态环境》2003,12(2):237-239
概述了铝的性质,土壤中铝的存在形式、铝的流失、铝毒与酸雨的关系,植物对铝的吸收,铝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以及植物对铝毒胁迫的反应,为进一步开展铝及其植物效应的研究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天山报春高寒湿地种群的花期资源分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青藏高原东部海北高寒湿地植物天山报春的花期资源分配.有性繁殖的天山报春根系投资较低(22.6%),地上投资大约是地下投资的4倍,花期繁殖投资占20.8%,具有相对较大的地上投资.天山报春对繁殖、茎叶和根系的绝对投资和相对投资均具有极为明显的个体效应,绝对投资和茎叶的相对投资均随着个体大小线性增加,而繁殖和根系的相对投资线性降低.天山报春各器官间资源的绝对投资均表现为相关生长,相对资源分配均为负相关,在繁殖和营养、繁殖和根系以及繁殖和茎叶器官间都表现为权衡关系,但在茎叶和根系间不为权衡关系.和资源分配一致,天山报春的繁殖适合度存在明显的个体大小依赖性.结合影响植物资源分配的各因素,探讨了个体效应在解释资源分配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苏潮滩湿地不同生境互花米草形态与生物量分配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江苏潮滩湿地不同生境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种群生境特征、形态与生物量分配特征的分析,研究籽实成熟期互花米草形态与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江苏潮滩湿地自海向陆不同生境间互花米草单株地上生物量、各形态指标、叶生物量比、繁殖分配Ⅰ和繁殖分配Ⅱ差异均显著(P<0.05),且与形态指标及其他生物量分配指标相比,繁殖分配的变异系数最大.(2)互花米草发生地米草生长时间最长,各形态指标(除种子数外)及单株地上生物量均最高;定居时间为1 a的米草各形态指标及单株地上生物量均最低.互花米草单株地上生物量及各形态指标分别与种群定居时间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单株地上生物量、茎长、叶长、叶宽、茎直径和种子数与种群定居时间均在α=0.01或α=0.0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3)互花米草各形态指标(除种子数外)与土壤有机质、土壤总氮间均在α=0.01或α=0.0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与总氮是引起互花米草形态特征差异的重要因素.(4)互花米草各生物量分配指标与种群定居时间及土壤环境因子间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关不显著,在特定的生境中互花米草特殊的生物量分配特征可能是其适应并成功入侵江苏潮滩湿地不同生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以城市垃圾焚烧后的残渣为研究对象,着重地介绍城市垃焚烧炉中灰渣的形成,结构,组成等基本性质,同时借鉴燃煤技术初步探讨了城市垃圾焚烧过程中结渣的形成,对垃圾焚烧炉的正常运行提供科学的保护,对残渣的管理及综合利用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物量分配是整个植株净碳获取的重要驱动因子,对植物未来的生长与繁殖具有直接的影响;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丰富、物种多样性高,研究高寒草甸不同类型植物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对理解植物生活史对策有重要意义.对川西北高寒草甸中天然草地、干扰草地和冬季返青草地等3类样地中不同功能型和生活型的植物共72个物种进行调查,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SMA)和异速生长分析(Allometric scaling analysis)的方法,比较研究不同植物类群的生物量分配对策.结果显示:(1)不同功能型植物各构件生物量百分比差异显著,禾草的茎生物量百分比最高(60.60%±3.07%),莎草的根生物量百分比较高(37.49%±11.86%),杂草类植物(Forb)的叶生物量百分比更高(26.37%±1.64%),各构件生物量之间的异速生长斜率在各功能型间无显著差异且均呈显著的同速生长关系;(2)生活型影响植物各构件生物量百分比大小,一年生植物对茎和繁殖构件投入的生物量比例相对更高,多年生植物则将更多生物量投资到根部;(3)样地类型对杂草类植物各构件的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天然草地植物和返青植物的叶片与繁殖分配比更高,而干扰草地植物的茎生物量分配比更高.本研究表明植物功能型和生活型决定植物各构件生物量分配固有的异速生长关系,而人为干扰则显著影响植物的生物量大小,这对加强草地应对人类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以及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都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植物根系吸收土壤水分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水分运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入手,对植物根系吸收土壤水分的影响因素,植物根系吸收土壤水分的微观模型及植物根系吸收土壤水分的宏观模型等,进行了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2.
食物和繁殖对蓝尾石龙子储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常温条件下 ,测定了蓝尾石龙子禁食雄体、喂食雄体、繁殖雌体及非繁殖雌体去尾躯干、尾、肝脏和腹脂肪体内的脂肪储存量 .结果是 :喂食雄体各储能部位脂肪能量显著高于禁食雄体 ,其中 ,腹脂肪体和尾脂肪能量差异尤为显著 ,喂食雄体腹脂肪体和尾脂肪储存量分别为禁食雄体的 11.4倍和 6 .4倍 ;非繁殖雌体各储能部位能量显著高于繁殖雌体 ,差异最大的部位是腹脂肪体和尾 ,非繁殖雌体腹脂肪体和尾贮存脂肪分别为繁殖雌体的 5 .5倍和3.3倍 .这些结果表明 :尾和腹脂肪体是蓝尾石龙子的主要储能部位 ;食物条件能显著影响体内能量储存量 ;尾和腹脂肪体内储存能量对雌体繁殖具有重要作用 .图 2表 2参 2 0  相似文献   

13.
生物量分配关系是植物生活史对策研究的核心内容,生境梯度对植物各组分生物量分配关系特别是营养与繁殖分配权衡具有重要影响.以集中分布于岷江上游的珍贵野生资源植物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为对象,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Standardized major axis estimation,SMA)和异速生长分析(Allometric scaling analysis)的方法,研究其各组分在海拔梯度上的分配比例及各组分之间的生物量分配关系.结果表明,岷江百合个体总生物量在数值上以中海拔较高(中海拔为100.45 g,高、低海拔分别为81.48 g,67.94 g),但各组分生物量百分比随着海拔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分配格局,总体上营养分配比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繁殖分配比例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植株各组分(除叶外)生物量之间均呈现成比例(同速,共同斜率为0.963-1.127,P为0.416-0.985)生长关系.岷江百合全株、地上和地下部分的营养与繁殖分配均为同速生长关系(共同斜率为0.856-0.891,P为0.403-0.873);在营养分配一定的情况下,高海拔植株的繁殖分配比例较低海拔高.植物叶片生物量与总生物量呈现不成比例的生长关系(斜率大于1,P=0.575),可能原因是叶面积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分配的"报酬递减效应".因此,与群落尺度上的研究类似,单个物种各组分之间的生物量分配同速生长关系是普遍存在的;生境压力相对较大的高海拔物种的生物量分配对策倾向于繁殖分配高于营养分配.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铜陵不同弃置堆放时间的铜矿尾矿的理化性质及植被定居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堆放时间的推移,表层尾矿的稳定性增加,基质结构改善,持水肥能力提高,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铜及水溶性盐类含量上升,pH值降低,有的甚至出现酸化现象。铜矿尾矿的植被定居状况与其堆放时间及理化性质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土壤中稀土元素的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稀土元素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有关土壤稀土元素生态毒性的研究进展,包括土壤稀土元素的主要来源途径,稀土元素对农田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高浓度的稀土元素会破坏植物细胞膜的性质和结构,影响植物的抗氧化系统,扰乱植物对矿质营养元素的正常吸收和利用,诱使植物细胞发育不良、染色体畸变等现象发生。稀土元素可影响动物的消化、呼吸、生殖、神经、血液和免疫系统等。稀土元素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种类、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等均有影响。探讨了土壤稀土元素的生态毒性诊断方法,目前常见的植物毒性诊断法、蚯蚓毒性诊断法、土壤微生物诊断法、生物标记物诊断法和遗传毒性诊断法等可用来诊断土壤中稀土元素的生态毒性。提出了以后开展土壤稀土元素生态毒性研究应加强的方面:在群落、个体和细胞水平上研究稀土元素对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加强稀土元素生态毒性诊断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探讨,进行稀土元素生物有效性与土壤因素关系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弄清垃圾灰渣的熔融特性对于保证生活垃圾的气化熔融与液态出渣具有重要作用。针对重庆生活垃圾灰与无烟煤灰形成的灰渣,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的燃料添加量及添加剂条件下灰渣的熔点与粘度,并结合炉温的变化,分析了不同条件对灰渣熔融及液态出渣的影响。结果表明,灰渣的熔点与粘度均随燃料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向燃料比为10%的灰渣中加入添加剂后,灰渣的熔点降低幅度较小,其粘度却随碱度的增加而增大以至熔渣流动性变差;燃料比为40%时,灰渣熔点与粘度均随添加剂的加入而显著降低,且向渣中加入CaO使得灰渣碱度为1.2时灰渣熔点较低且粘度较小,有利于其熔融与液态出渣。  相似文献   

17.
菌类污染,褐变现象和玻璃化现象,是植物离体快繁中的三大难题,现已严重影响植物离体培养与快繁体系的建立.本文较详细地论述了这三大难题出现的原因,进而提出预防及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隔河岩水电工程建筑废弃地初始生态恢复中人工构建植被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废弃地退化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的恢复对种植植物种类的生态响应。通过与周围未治理废弃地及自然次生林群落组成与结构的比较,研究了该废弃地植被的生态恢复进程。结果显示,苗木种植促进了本地植物种类在废弃地的扩散和定居,初步形成了具一定组成与结构的群落类型,是一种及时有效的生态恢复技术。但不同的苗木种类对废弃地植被初始生态恢复的效果不同,通过比较圆柏(Sabina chinensis)和湿地松(Pinuse elliottii)2种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与结构,认为圆柏林的初始生态恢复效果比湿地松林好。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河流域游牧定居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方  樊自立 《农村生态环境》1998,14(2):53-55,63
塔里木河干流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造成乱挖引水口,不仅水资源浪费很大,而且给环境治理来很大困难。进行游牧定居和实行农牧结合将会促进牧民脱贫致富和环境治理。区域实现游牧定居的有利条件是:光热资源丰富,宜农荒地面积大,沿河两岸草地质量较好,适于发展人工灌溉草场;水资源利用潜力大;定居人口数量不多。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水生单子叶植物水浮连(Pistia stratiotes Linn.)通过器官发生途径的体久高效再生与繁殖方法.采用叶、茎节和匍匐茎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只有茎节能够在添加2,4-D和6-BA的MS基本培养基上形成合愈伤组织,而叶和茎在含有不同组合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都不能够诱导愈伤产生.将愈伤组织转到添加6-BA和NAA的MS固体分化培养基可以在2wk内形成小苗,将小苗移至含NAA的MS固体生根培养基形成完整的植株.将生根苗转入无植物激素的不同基本液体培养基里比较其生长效果,其中含有2倍大量元素的SH培养基最适合其生长繁殖,在2wk内可由1个小苗每秒殖出10个新的植株.本研究是关于该植物体外再生的首次报道.水浮莲体外再生及繁殖系统的建立不公可以用于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基础生理生化研究,还可以用于该植物遗传达室转化系统的建立.由于该植物生长迅速且为无性繁殖,生产成本低,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表达外源基因将可以用于重组药用蛋白的生产及污染水体的转基因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