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扎龙湿地水环境质量分析与净化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扎龙湿地是我国第一个以鹤类等大型水禽为主体的湿地生态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具有宝贵的动植物资源,对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以扎龙湿地水环境为切入点,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了扎龙湿地的水质状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扎龙湿地的净化水质功能进行了研究.这对于改善湿地水环境,更好地维持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生产生活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扎龙湿地是我国最大的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但近年来因诸多原因,湿地生态功能日渐退化,保护扎龙湿地已刻不容缓。我国湿地类型众多、资源丰富,湿地面积居于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扎龙湿地是我国最大的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北方同纬度地区保留最完整、最原始、最开阔的湿地生态系统,原生态的湿地美景、丰富的鸟类资源、世界闻名的丹顶鹤等已为世人瞩目,2005年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沼泽湿地之一,除具有一般湿地的生态  相似文献   

3.
生态修复是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和改善的重要活动。目前环境科学领域研究过程中不断将生态修复与其他相近概念进行混用,造成生态修复研究的主题不明确,难以将其研究成果直接运用或指导法学领域的研究。生态修复仅仅停留于自然科学研究层面,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法学理论研究,生态修复的法治建设也相对落后。这并不利于生态修复研究的发展,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生态修复的法治建设必须首先确立生态修复的法律定义。本文一方面以区别生态修复及其相近概念为主要切入点.深入剖析生态修复的本质,以期得出正确的生态修复含义;另一方面从实证角度选取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为考察对象,研究实践中生态修复的具体模式和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生态修复是指在人工主导下生态环境破坏方对生态环境本身予以修复,并且对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受损方环境权益以及生存和发展权予以赔偿和补偿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浅析生态修复的法律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修复是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和改善的重要活动。目前环境科学领域研究过程中不断将生态修复与其他相近概念进行混用,造成生态修复研究的主题不明确,难以将其研究成果直接运用或指导法学领域的研究。生态修复仅仅停留于自然科学研究层面,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法学理论研究,生态修复的法治建设也相对落后。这并不利于生态修复研究的发展,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生态修复的法治建设必须首先确立生态修复的法律定义。本文一方面以区别生态修复及其相近概念为主要切入点,深入剖析生态修复的本质,以期得出正确的生态修复含义;另一方面从实证角度选取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为考察对象,研究实践中生态修复的具体模式和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生态修复是指在人工主导下生态环境破坏方对生态环境本身予以修复,并且对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受损方环境权益以及生存和发展权予以赔偿和补偿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面向长江保护修复的环境管理需求,梳理了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长江经济带涉矿问题,探讨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协同治理对策。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有8个省份发现涉矿生态环境问题,涉及石英砂矿、稀土矿、磷矿、锡矿、石灰石矿和石煤矿;有3个省份出现保护地采矿生态破坏严重问题,涉及自然保护区内违规设置的采矿权、探矿权和违法生产,以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以治理地质灾害之名开采磷矿。(2)11个省市中均发现了涉保护地违规管理问题,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湖滨湿地、长江岸线和重要湿地、海洋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矿山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对策包括:(1)科学制定矿山生态修复目标;(2)定期开展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3)提高矿山生态环境监管执行力。  相似文献   

6.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滨海湿地是地球上一类重要的生态系统,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众多的生态服务功能。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大量滨海湿地退化甚至消失。针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严峻问题,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湿地生态修复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本文综述了基于微生物和植物的滨海湿地有机、无机污染生态修复研究进展,探讨了这些技术措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张海鹰 《环境保护》2004,(2):29-31,63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扎龙湿地的生态资源面临严重的威胁。本文就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恢复和重建湿地,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湿地的形成、湿地的生态环境、生态效益、水环境、保护措施等六方面论述了扎龙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它的成因、发展、变化等过程,提出了扎龙湿地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乌梁素海湿地生态修复为目标,在分析区域经济结构、流域生态环境与乌粱素海物理形态演变的基础上,明确了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提出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的措施.结果显示:巴彦淖尔市第二产业中一些污染较重的行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例;黄河过境可支配取水量不足;乌梁素海水体面积呈现溃缩状态且水质较差;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修复应从区域产业结构转型、生态补水、区域农业、工业污染源削减及加强流域生态管理五个角度考虑.  相似文献   

10.
湿地作为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改善水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湿地生态环境现状,探索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建设的策略,旨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ICP-MS)测定了扎龙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评价了其潜在生态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金属污染来源及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扎龙湿地沉积物Hg、Cd、As、Cu、Pb、Zn和Cr的平均值分别0.065、0.155、10.26、18.20、21.35、52.08和46.47 mg.kg-1,均超过松嫩平原土壤背景值,含量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从空间分布上看,重金属含量北部高于南部,东部高于西部,核心区含量低,其中东部重金属含量最高,尤其是Hg和Cd分别为整个区域最小值的20.8、32.4倍,存在明显的累积性.②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单个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顺序为Hg>Cd>As>Pb>Cu>Cr>Zn;整个研究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介于76.9~473.5,平均值171.9,属于中等生态危害,并以东部潜在危害程度最大,将作为今后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③除Hg和Pb之外,各重金属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这些元素污染具有同源性.④有机质是扎龙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但目前扎龙湿地盐碱化加剧,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风险加大,应该引起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龙湖中重金属污染情况,测定了龙湖中9个取样点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并从中选取Mn、Cu、Pb、As 4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水质评价。通过灰色关联评价分析,所采集的9个样点中有8个样点都属于Ⅴ类水质、1个样点属于Ⅳ水质。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龙湖沉积物进行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分析,4种重金属的潜在风险顺序为Cu>As>Pb>Mn,其中每个样点的Cu元素都达到了极强的潜在生态危害,As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都达到了强度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3.
扎龙湿地芦苇叶片结构与生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别对扎龙湿地不同生境芦苇叶片的上、下表皮及横切面结构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中的芦苇表现出不同的适应其生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表皮细胞大小、气孔大小、数量、气孔在叶表面的覆盖面积以及表皮毛的有无上。芦苇在进化过程中为适应不同的生境形成了不同的叶片显微结构。  相似文献   

14.
唐山南湖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在发挥重大生态服务价值的同时,其生态环境保护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在对唐山南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分析的基础上,思考唐山南湖湿地资源利用的外部性问题内化路径,探索采取市场化补偿途径,构建政府主导型、合理利用型的南湖湿地生态补偿机制.从而有效理顺生态建设者和受益者间的利益关系,实现唐山南湖湿地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扎龙湿地价值货币化评价   总被引:71,自引:5,他引:71  
针对湿地特点,把湿地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两大类,并提出了目前非使用价值的概念。在分析了扎龙湿地价值类型后,采用市场价值法、费用支出法、旅行费用法、影子价格法等不同的方法,对扎龙湿地的使用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并将CVM法用于湿地经济价值研究,用WTP调查的方法探索了扎龙湿地非使用价值(包括备选、半备选价值)。评估结果表明扎龙湿地的总价值达1564676.96×104元,其中,使用价值1126576.96×104元,非使用价值438100×104元,目前非使用类价值合计493400×104元。这是一种尝试性、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扎龙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扎龙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经初步鉴定,共发现浮游植物60个分类单位,分别隶属于8门、10纲、14目、24科、41属、60种。浮游植物组成和生物量均显示扎龙湿地浮游植物为蓝绿藻型,多样性的分布具有时空差异,从Shannon-Weaver指数分布可以看出,扎龙湿地处于中营养状态,水质状况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  相似文献   

17.
扎龙湿地水体N,P营养物质空间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在2003年夏季采集了扎龙湿地地表水样,结合GIS技术及地统计学原理,分析了TN,NH4+-N,TP及PO43-在湿地水体中的空间变异特征.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发现,TN,NH4+-N,TP及PO43-均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小的块金值和较高的空间结构比例,表现出一定空间相关性变异特征,同时分形特征表明了其空间变异复杂性较低.应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绘制的含量分布图,反映出TN,NH4+-N,TP及PO43-具有一致的空间分布趋势,其与采样区水位变化显著的空间负相关性说明了水位空间变化是影响湿地N,P营养物质空间分异的结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借助Arc GIS与ENVI软件,以1998年、2006年和2014年遥感影像Landsat TM/OLI为数据源,得到3期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图.在空间尺度上将研究区分为3个特定研究单元来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并从景观格局和气候变化两个方面来进行生态环境效应研究.通过计算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生态风险指数,从而获得研究区生态安全指数,最终建立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对整体及局部地区进行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水域和其他(裸地和戈壁)是研究区内的优势景观类型.水域的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水域和其他(裸地和戈壁)的最大斑块指数较高,盐碱地和其他(裸地和戈壁)的分维度指数较高,水域和其他(裸地和戈壁)的聚集度指数较大,林草地空间分布离散,破碎化程度高,连通性差.1998—2014年期间多样性指数增加,说明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趋于均衡化,作为优势景观类型的湿地对整个景观的控制作用减小,景观异质性增加.1998—2014年间,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生态环境指数呈逐步升高趋势,但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恶化同时存在,并在特定研究单元上出现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盐碱地、其他(裸地和戈壁)向湿地及荒漠向其他(裸地和戈壁)的转化是环境改善的主导因素.湿地向水域和其他(裸地和戈壁)的转变是环境恶化的主导因素.据1998—2014年的气象资料,降水量呈下降趋势,降水减少使植物存活率降低,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从而影响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另外,在分析驱动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优选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在景观指数和年径流量中,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指数的变化与平均斑块面积和分维度指数均呈显著相关.该研究对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合理规划管理、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3S技术,利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解译数据,于2008年秋季对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现状进行野外核查,并结合对湿地进行的鸟类、鱼类、植被状况、空气、水体、土壤状况等调查,采用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自然性、稳定性和人类威胁等6项指标组成的湿地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凌河口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凌河口湿地生态环境处于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20.
宫兆宁  苏朔  杜博  关晖  张强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8):1964-1975
景观演变对野生动物栖息地质量和连接度造成的影响,一直是威胁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问题,开展扎龙湿地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繁殖栖息地选择及繁殖期生境间的扩散研究,对野生丹顶鹤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利用需要“出现点”的生态位MAXENT模型,进行适宜栖息地选择研究。从水源、食物、干扰、隐蔽物四个方面选择明水面距离、土壤湿度、NDVI、道路距离和居民地距离五个环境变量作为丹顶鹤繁殖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因子,预测扎龙保护区可供丹顶鹤进行营巢繁殖的栖息地分布,并分析各影响因子的反应曲线。结果显示:丹顶鹤易于选择远离道路和居民地干扰且靠近明水面的区域作为营巢栖息地,栖息地土壤湿度较高并且植被覆盖较多。从MAXENT模型中提取了38个适宜栖息地斑块,基于电路理论模拟丹顶鹤繁殖期失去飞行能力时的多路径扩散,最大电流密度图突出了可能的“夹点”,模拟出具有一定宽度范围的连接区域,可供丹顶鹤在繁殖期间进行扩散。累积电流密度图突出了在维持网络连通性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的斑块,并进行面积加权来评估适宜栖息地斑块的综合重要性。结果表明,在MAXENT模型预测出的适宜栖息地斑块基础上,考虑丹顶鹤繁殖期的迁移扩散行为,利用累积电流密度面积加权来评估适宜栖息地斑块的综合重要性,得到的适宜性等级更符合丹顶鹤真实巢址的分布。研究成果可为保护区丹顶鹤栖息繁殖生境的恢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