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把低碳生态城市考虑成一个包含众多相互耦合的组元的非线性复杂系统,建立起一个评价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的最大信息熵(MIE)模型,计算了ξ参量及系统演化动力学方程,其中,ξ参量是低碳生态城市系统组元间相互耦合形成的结构模式,表征系统发展水平的高低.同时,对2007—2011年间天津市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7—2011年天津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逐渐提高,而以ξ值来度量的环比增长速度在2008年达到最大值6.96%.ξ值各分量的雷达图表明,交通系统的完善、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增大是5年间这一低碳生态城市系统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ξ-xi的拟合结果显示,指标的实际值与理论预测值间的误差比较小,证实了MIE模型可以用于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的预测;与灰色预测法的比较表明,MIE模型可以更准确地对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本文最后讨论了MIE模型在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评价上的特点及优势.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当前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角度出发,参考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基于DPSIR模型的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与主成份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与评价分值,对广东省低碳试点城市江门市辖区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还就江门低碳城市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国际热点,而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则是低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在对低碳城市理论和内涵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从城市碳源/汇角度出发,以定量评价城市能源利用和土地利用造成的碳排放为目标,构建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了工业低碳指数、交通低碳指数、建筑低碳指数和土地碳汇指数4个二级指标及28个三级指标,并相应地设计了评价模型对各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方法简单直观,并且可以根据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而调整权重,进而保证了评价不同类型城市时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4.
借鉴"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理论内涵,构建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了低碳城市定量评价方法,并应用于对2012年福建省9个城市进行低碳城市建设水平的评价。结果表明,厦门市已达到低碳城市建设成熟阶段,福州、泉州、漳州、宁德、莆田5个城市处于建设中期,龙岩、三明和南平3个城市尚停留在建设初期,福建省没有建设滞后的城市,低碳城市建设水平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5.
霍震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4):65-67,81
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根据低碳发展理念与目标,结合广东省的低碳发展路径,选取与低碳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14个基础指标,构建广东省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广东省低碳城市评价较好的城市主要有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等。(2)参与评价的城市得分均较高,整体上具备良好发展势头。(3)排名越靠后的城市,制约指标越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比例是广东省低碳发展最受制约的指标。(4)单位土地面积碳排放量指标各城市间的反差最大,主要是由于各城市的市域面积不一,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不平均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效应评估方法构建及在深圳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背景下,低碳生态城市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转型的必然趋势.为了指导实现城市有序健康的发展,初步提出了一种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效应评估模型.在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综合评估模型、系统动力学模拟模型和调控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现状水平和未来演变趋势相结合的认知框架,综合考虑当地自然资源安全,定量表达社会活动、低碳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确定指标调控方向和潜力.最后,基于该模型对深圳市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评估指数从2009年"IV级:较低"提升到2013年"III级:中等",在维持现状规模和高速发展速度下,2020年达到"II级:较高"水平(61.7),尽管保持增长趋势,但呈现增长缓慢甚至"饱和"状态.因此,依旧有必要优化调控深圳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模式,进一步落实和强化深圳市低碳生态产业结构调整和"海洋强市"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首先,分析了低碳城市的概念和内涵;其次,在对已有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评述的基础上,基于系统科学的观点,提出了比较全面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从建设实践的角度,讨论了低碳城市发展的综合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8.
低碳城市建设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低碳城市的概念内涵和目前东北部城市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选取哈尔滨、大庆、长春、沈阳、鞍山、大连5个城市,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得出影响东北部低碳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计算东北部各低碳城市的综合因子得分。结果表明,能源因子、绿色因子、投资因子、宣传因子是决定东北部低碳城市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东北部各城市综合因子得分为:大连1.059 2、哈尔滨-0.058 38、长春-0.134 6、沈阳-0.403 0、鞍山-0.327 6、大庆-0.403 0,总体来看,大连、哈尔滨综合排名在前2位,重工业城市鞍山、大庆排名最后2位,东北部旅游城市在各个方面的低碳发展都优于重工业城市。东北部低碳城市发展对我国其他地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低碳产业、低威城市的名称都是与碳有关的新名词。所谓低碳产业或低碳城市就是在产业发展或城市经济高速度发展的基础上,尽量保持最低的能源消耗和最小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以减少产业发展或城市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本文从低碳产业、低碳城市的含义着手,分析了低碳产业发展的紧迫性、低碳产业发展的注意问题,提出发展低碳产业,建设新型低碳城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选择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开展低碳试点工作,极大鼓舞了中国低碳城市的建设.一时间,各地纷纷提出要建设低碳城市,有的甚至喊出了“零碳城市”的目标.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精神虽可嘉,却缺了点科学探索的精神.但凡科学探索,当是边实践、边总结,循序渐进,而非口号式,运动式的大干快上.所以,城市主政者要建设低碳城市,首先要搞明白何谓低碳城市?实现途径怎样?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适时出版了《中国城市低碳发展2011》一书,为低碳城市谋篇布局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指引,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1.
以杭州作为我国第一批低碳城市试点为契机,研究了杭州低碳城市建设的背景、基本原则、目标,重点分析了低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杭州市低碳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基本任务和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2.
何燕 《云南环境科学》2010,29(4):25-27,31
介绍了国外低碳城市的发展现状、国内低碳城市的发展探索,同时分析了云南省构建低碳城市的途径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提高碳排放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度了2003—2018年中国68个低碳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效率在时间上整体呈上升趋势,效率值从0.169上升至0.423,年均增长率为6.31%,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2)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呈先缩小后逐渐扩大趋势,空间上呈现“东中西”递减分布格局;从城市等级规模来看呈现“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特征。(3)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绿色技术创新与试点城市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外资强度与碳排放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各影响因素对三大地区和不同规模城市的作用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创新投入、产业结构和区域差异化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对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发展需要探索出一条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新道路。杭州市确立了环境立市战略,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推行低碳经济,实践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本文基于杭州低碳城市建设现状、特点,从组织领导、完善政策、建立激励调控机制、完善碳信息、研发低碳技术、培养低碳人才、产业与能源结构调整、环境综合整治、低碳生活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的关系是低碳城市建设的理论依据。基于WOS和CNKI数据库,采用CiteSpace软件对1991—2022年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从发文趋势、合作网络、突现词探测、关键词分析等角度,分析了该领域的发展动态、研究热点,并通过关键词聚类对文献相关内容进行综合解析。结果表明:(1)1991—2022年该领域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国际重要事件节点上,发文量有大幅上升。(2)中国是该领域发文最多的国家,发文量达34.03%,美国发文中心性最高,为0.48,且国家、机构合作紧密。(3)关键词共现表明探究城市形态对碳排放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突现词探测表明研究重心逐渐从与交通碳排放相关的城市空气质量转移到与城市形态和碳排放有关的内容上来。(4)从关键词聚类标签来看,国内外将城市碳排放测算作为重中之重,并通过指标量化城市空间形态分析城市形态对碳排放的驱动作用;通过建立模型定量探讨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的关系是未来的研究趋势。未来应编制规范的城市层面碳排放清单以提高测算精度、拓宽城市形态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尺度、深入挖掘三维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侯纲 《环境工程》2012,30(4):114-117,109
研究的目的是找到目前条件下切实可行、效果显著而又成本低廉的碳减排方法。通过整理和论证,从建材的低碳生产、建材的节约使用、建筑的低碳、交通的低碳、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城市碳汇等方面总结出了一些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措施。同时也分析了我国的现状,指出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逐渐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风险。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近50年来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显著变化,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挑战。城市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高排放区,推进基于城市尺度的温室气体减排研究,加强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低碳城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以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从提高产业活动能效、开发可再生能源、生活垃圾资源化3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为推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了近代产业革命推动人类从经典低碳经济农牧业生产,走上以化石高碳能源为基础的高碳经济和传统工业化道路,高碳经济和传统工业化道路促进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但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和气候变暖生态文明三项负效应;文章阐述了美国和前苏联建成人类第一座规模化水电站和第一座原子能电站开辟低碳能源的历史贡献,以及英国创建低碳经济、日本建设低碳社会和联合国环境署实施绿色低碳发展主题行动对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刻影响,归纳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征,最后论述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对中国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城市酒店业的碳排放核算及低碳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者之一,酒店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并缺乏相关的评价标准.本文建立了生命周期的酒店业碳排放核算框架和低碳指标,并以宁波市为案例城市,对其3种类型的酒店进行碳排放核算和低碳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是酒店业最大的碳排放源,占93.5%~94.1%;各类酒店的碳排放量在2013—2015年间有约8.2%~9.2%的减少;从低碳指标看,五星级酒店的单位建筑面积的碳排放最小,单位出租间天数和单位旅客的碳排放最大,而四星级酒店的单位营业额碳排放最小.优化区域电力碳排放水平和酒店的软硬件设施是减少酒店碳排放的有效措施,碳标签是有效的酒店业低碳管理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