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藻蓝蛋白色素(phycocyanin,PC)存在于蓝藻中,由于这种色素在620 nm处有较强的吸收,可以用来作为检测蓝藻含量的指标.利用2009年9月19~20日在滇池实地采样获得的实测光谱数据和水质参数数据,结合前人提出的半分析嵌套模型,建立了适用于滇池的藻蓝蛋白色素浓度反演的半分析模型;建立了620 nm波长处的藻...  相似文献   

2.
光合细菌净水剂清除滇池草海蓝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合细菌净水剂对也草海蓝藻清除有较好效果,在滇池草海约800m^3围栏水域的现场试验中,叶绿素-a去除率在75%以上,藻量去除率在90%以上,平均透明度从0.3m增加到1.06m,基本上已达到试验验期目标,且有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产物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基于气浮原理开发了规模化清除蓝藻藻华方法(专利号:200810058076.4)和藻水分离技术(专利号:200710065795.4、200710066435.6、200710066251.X),使蓝藻藻华清除率〉95%,实际应用于滇池和太湖大规模清除蓝藻藻华,为蓝藻藻华的治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滇池水体中主要藻种毒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滇池的优势藻种,蓝藻“水华”含有毒素,微囊藻毒素分子量为904,实验中可使小白鼠肝脏充血肿大致死。滇池外虽然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但水体中藻毒素含量还比低,尚不会对动物及体产生大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改变不同的实验条件,研究从蓝藻中提取藻蓝蛋白的最佳条件,以实现蓝藻的资源化利用。以宣城水体的新鲜秋季蓝藻水华为研究对象,利用液氮和50℃恒温水浴,通过反复冻融法提取藻蓝蛋白。以光谱吸收特征和浓度值为评价指标,研究和比较了不同冻融介质(磷酸盐缓冲液和乙醇溶液)和不同稀释比例(0.4,0.5,0.67,1)对藻蓝蛋白的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1mol/l磷酸盐缓冲液作提取剂的藻蓝蛋白提取效果比100%乙醇好;稀释比例对藻蓝蛋白的提取效果的影响与提取介质有关。  相似文献   

6.
用杀藻剂抑制湖泊蓝藻水华的尝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霖  陈劲 《环境工程》1999,17(4):75-77
近 年来,各 种污染 导 致滇 池 水 体的 水 质呈 现 严 重的 富 营养 化 状 态, 蓝藻 泛 滥, 水 面 藻如 浮油。在一般 区 域 内, 藻 量 5 000 ~7 000 万 个/ L、叶 绿 素 - a 400 m g/ m 3 、 C O D Cr18 m g/ L、 B O D516m g/ L、透明 度32c m 。在藻类 滋生的严 重的水域 ,藻量高 达12 000 万 个/ L, 水体 透明 度为 零。1998年5 月至 6 月在云 南省昆明 市 滇池 外 海及 草海 ,采 用 B C 655 杀藻 剂 进行 了现 场 杀藻 试 验。 试验结果表 明,在藻 类繁殖最 严重的区 域投加 杀藻 剂6 m g/ L 时杀 藻率 达78 % 以 上; 投加 量 15 m g/ L 时杀藻率 达90 % 以上 ;用絮凝剂 除去部 分蓝藻后 ,只需投 加3 m g/ L,杀藻率即 可达到 99 % 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水华暴发的新鲜蓝藻为处理对象,采取冻融破壁的方式获取藻蓝蛋白的粗提液。在一步盐析与二步盐析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基于正交试验综合考虑盐析时间、藻蓝蛋白的浓度、p H和(NH4)2SO4饱和度对纯化藻蓝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步盐析中最优工艺条件是,(NH4)2SO4饱和度为17%、藻蓝蛋白粗提液浓度为1.45 gL、p H为6.4、盐析时间为15 min;二步盐析中最优工艺条件是,(NH4)2SO4饱和度为35%、p H为4.0、盐析时间为15min。最终能得到纯度为2.04的藻蓝蛋白,有利于藻蓝蛋白的进一步纯化。  相似文献   

8.
利用化学杀藻剂控制滇池蓝藻水华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滇池外草海约为1.0km^2的开放性水域内,利用化学杀藻剂BC-655开展了蓝藻清除试验,为期一个月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试验水域透明度由投药前的0.29m上升至0.68m(最主达1.11m),叶绿素-a由投药前的250.73mg/m^3下降至164.25mg/m^3(最低达20.78mg/m^3),且试验水域水质总体优于未投药水域参照点水质,基本消除湖面水华现象。  相似文献   

9.
混凝法在滇池蓝藻暴发期净水除藻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精制硫酸铝为混凝剂,L93^4正交法安排滇池蓝藻暴发期混凝沉降除藻除净水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剂种类、水样pH值对蓝藻去除率有很大影响。研究确定了混凝剂除藻最佳操作条件,为混凝法去除蓝藻的工业化提供了理论和实际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比滇池湿地中的11种水生植物对滇池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总磷、总氮、氨氮的净化能力,兼顾考虑它们对滇池蓝藻中的主要种类:微囊藻、鱼腥藻、束丝藻的克藻作用以及它们的经济价值,探讨改善滇池水生生态环境的合适植物种类搭配。  相似文献   

11.
滇池草海蓝藻清除应急药剂筛选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滇池草海开展的蓝灌清除应急措施药剂筛选试验中,对国内外14种药剂进行了试验研究,综合净水效果、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等几方面因素,从中优选出3种微生物制剂、1种混凝剂和2种杀藻剂,为实施蓝灌清除应急措施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滇池水藻类含量很高,现已属重富营养化水体。本实验选用国外一种新型除藻剂一去藻247来研究治理滇池水藻类污染,通过投加三个不同浓度的除藻剂,检测得出叶绿素α和总磷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u^2+的残留浓度也没有超标,其中当叶绿素的含量为1000mg/L时,除藻剂的最佳投加量为10mg/L。并用线性回归方程对滇池水体中叶绿素α和总磷的相关性进行了拟合。  相似文献   

13.
滇池富营养化与藻类资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前滇池外海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藻类以蓝藻和绿藻为优势类群,蓝藻生物量占明显优势。据预测,到2005年外海的水质和富化状况将比目前有较大改善,但仍处于富营养状态,局部水域在夏秋季节仍会发生“水华”现象,直接收获蓝藻一终端控制污染途径,其资源化利用有一定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4.
对滇池水葫芦大面积种植区域开展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细胞丰度变化的调查研究,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水葫芦大面积种植对水体浮游植物种群种类组成影响不显著,但对蓝藻生长具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绿藻和硅藻可能具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滇池近代富营养化加剧过程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认识滇池内源污染特性在湖泊环境演变过程中的变化,采集滇池北部和中心2根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TOC(总有机碳)、TN(总氮)、BSi(生物硅)及磷形态含量剖面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其与滇池富营养化历史的关系. 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中w(TOC)与w(TN)自20世纪50年代后增加显著.n(TOC)/n(TN)介于7.0~13.5之间,表明滇池内源藻类和细菌等对沉积物中有机质贡献大. 滇池沉积物中w(TP)剖面变化规律反映了滇池由中营养化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过程. 沉积物中w(TP)与w(TOC)呈显著相关(R=0.91,P<0.01),表明滇池外源磷的输入与生物量的增长以及蓝藻水华暴发的一致性和外源磷污染控制的必要性. 滇池不同区域w(BSi)剖面变化及其与w(TOC)、w(TP)的关系表明,滇池在长期演变中,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了变化. 滇池北部近年来富营养化加剧,蓝藻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群而导致生物群落结构单一化;而中部等地区硅藻仍保持大量增长趋势,表明藻类在该区域处于大量增长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前置库在滇池非点污染源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前置库控制滇池富营养化的非点源负荷进行了典型研究,结果表明:仅需投资386万元对明通河,宝象河流域现有水库,水塘和洼地进行改造,即可建设总有效库容为133.3万立方米的三个前置库,每年可拦截总磷11~19吨,总氮96~160吨,悬浮物150000吨,拦截的地表污水还可灌溉周围的农田9000多亩,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世博会期间滇池草海蓝藻清除应急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确保世博会期间滇池草海水体及旅游景观得到明显改善,对滇池敏感水域实施蓝藻清除应急措施。该项目在水资源调控措施、其他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及行政管理措施的协同作用下,针对各应急区不同的污染特征,采用多种药剂净化、机械除藻、水域围隔、凤眼莲景观化等各种应急措施,以确保达到世博会期间滇池草海及外海北部敏感水域水体及旅游景观明显改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