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然保护区除了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功能,还具有开展科学研究、资源持续利用示范、开展宣传教育等多方面的功能效应。本文针对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目标,阐述了该保护区为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功能区划分,进而揭示了该保护区在现有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所发挥出的综合功能效应,可为全国同类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分区边界是管理部门开展日常管护和监督执法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于未界定范围和功能区边界的自然保护区,在实践中无法对其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起到真正有效的保护。通过研究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界定现状,对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面积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全国约有40%的自然保护区范围边界不清,而在已界定范围边界的自然保护区中约有20%的自然保护区未划分功能分区。因此,目前全国自然保护区统计名录中的保护区数量与面积数据并不能完全真实反映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现状,需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并尽快完善保护区范围界定工作。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分布特点,分析了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与意义,并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就功能区的划分,资源保护与管理,科学研究,资源的适度开发利用等具体方面,对保护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分布特点,分析了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与意义,并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就功能区的划分、资源保护与管理、科学研究、资源的适度开发利用等具体方面,对保护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背景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现状,提出保护区级别划分应遵循的原则,如以定性方法为主,与现行行政体制相一致等。根据这些原则,研究制定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的标准。该标准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并对其标准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定义。此外,本文还对保护区级别划分的依据和确定保护区重要性的评价指标进行了阐述和讨论。此标准的研究对于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与生态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拟建济晋高速公路工程对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负面生态影响,提出了保护区功能区调整方案,进而分析了功能区调整对保护区的正面生态影响,并就生态保护与补偿措施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基础状况,从客观条件、人员机构、经费与设施3个方面,选取范围与功能区划、保护区内人口密度、保护区拥有使用权属证的土地面积、管理机构类型、管理机构级别、人员编制、事业经费、生态保护资金和基础设施9个代表性指标,构建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定量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浙江省所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基础状况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浙江省自然保护区平均得分为64.82,表明该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状况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国家级和大部分省级自然保护区得分较高,而县级自然保护区得分极低,表明其管理基础较为薄弱.该模型可有效地定量评价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状况,有助于保护区管理部门找出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8.
秦岭保护区群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秦岭保护区群的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管理现状,提出了加强保护区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促进保护区发展的对策,其主要措施为:一、合理划分和调整功能区;二、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巡护、监测;三、协调周边社区关系,积极开展社区共管工作;四、加强对外合作,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五、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六、开展资源适度开发利用,增强自养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模式及分类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斟海洋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保护区已有的功能分区模式已不能满足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的分析探讨,提出不同类型的保护区应采用不同的功能分区模式进行管理。另外,以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为例,在分析其功能分区和种群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不设核心区模式。最后,提出在保护区高速发展的同时,应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本身的研究,应加强保护区的分类及功能分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与生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拟建济晋高速公路工程对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负面生态影响,提出了保护区功能区调整方案,进而分析了功能区调整对保护区的正面生态影响,并就生态保护与补偿措施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根据秦岭保护区群的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管理现状 ,提出了加强保护区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促进保护区发展的对策 ,其主要措施为 :一、合理划分和调整功能区 ;二、强化内部管理 ,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巡护、监测 ;三、协调周边社区关系 ,积极开展社区共管工作 ;四、加强对外合作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五、开展环境教育 ,提高全民保护意识 ;六、开展资源适度开发利用 ,增强自养能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速度较快但管理水平较低的现状,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制定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标准的必要性,并详细阐述了在保护区管理条件、管理措施、科研基础和管理成效等四个方面的评价内容,提出13项评价指标,进而作了详细的评分等级划分,提出一套评价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的指标体系,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监督检查提供了一套简便适用、易于操作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3.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15年调整了功能区范围,为了解蝴蝶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完善物种名录,研究采用样线网捕法,于2019年4—8月对松山保护区进行了蝴蝶资源调查。结果共记录5科61属82种蝶类,其中8种为保护区新纪录。结合以往资料,整理得到松山自然保护区132种蝴蝶,发现不同时期的蝶类组成具有较大差异,可能与气候变化有一定联系。区系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9年间记录的132种蝴蝶以广布种为主,有67种,占50.8%,其次为古北种,占47.7%,东洋种则占比很小,说明松山的蝶类区系具有广布种与古北种混杂的特征。本次调查为松山保护区变更功能区后提供了蝴蝶种类本底资料,有助于后期开展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然保护区经费政策探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通过资料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投资和创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认为保护区的投资远不能满足保护区的需要,而保护区的创收极其有限,因此增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资是解决保护区经费短缺矛盾的基本措施。国家财政应设立经常性科目用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应积极拓展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资金渠道,发展保护区产业,完善和实施生态环境补偿费政策,制定有利的税收政策,实行优惠扶贫政策,并加强自然保护区经费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国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同时由于人口众多、环境压力巨大等因素,我国保护区也面临了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而合理地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则是解决保护区发展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通过详细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概念、功能、特点及开展方式,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6.
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建立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为主的保护区,建立于1984年9月,重点保护桫椤和小黄花茶。作者较为详尽地介绍了该自然保护区的基本特点、经营管理的主要经验、发展远景,以及提出了有效管理该保护区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已知分布有39种两栖爬行动物,本文对在该地区海拔700-2600m的地段划分为19个小带,并对其物种多样性的分布特点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栖爬行动物在保护区内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现象,海拔900-1099m过渡带和2100-2299m过渡带是该地物种保护的关键地区,该区域具有物种丰富、区系复杂和生态脆弱等特点;因此,在规划建设和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避免对该区域的影响,同时保护区的规划应遵循物种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合理设计保护区的空间格局,初步提出了多核心、多层次的保护区新型式.图5表2参16  相似文献   

18.
从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系统因素出发,确定了区域主体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状态空间理论的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综合方法。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该方法进行了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结果表明:除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散布在各地级市外,属于省级重点开发或优化开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限制开发区则集中在西部地区。应用状况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主体功能区划,能较好地反映区域的整体承载状况,为优化区域空间结构与布局,统筹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决策依据,并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提供理论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然保护区经费政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资料调研和问卷调查 ,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投资和创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认为保护区的投资远不能满足保护区的需要 ,而保护区的创收极其有限 ,因此增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资是解决保护区经费短缺矛盾的根本措施。国家财政应设立经常性科目用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应积极拓展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资金渠道 ,发展保护区产业 ,完善和实施生态环境补偿费政策 ,制定有利的税收政策 ,实行优惠扶贫政策 ,并加强自然保护区经费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网络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原有丹顶鹤保护区规划缺乏系统设计思想,保护区面lf缶严重的生境安全这一问题,根据维持生态系统地域完整性和生态过程完整性的原则,采用迭代法和整数规划2种方法,以高、中适宜性湿地面积占各自湿地类型总面积70%和60%为保护目标,研究了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网络设计,提出了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网络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