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危险源控制是安全工作的中心任务。为了有效地控制危险源,首先必须辨识危险源,评价其导致事故的危险性,寻求其控制方法和措施。本大提出了两类危险源的概念,并以某乙烯厂B罐区为例,探讨两类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直接危险源控制理论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事故预防中直接危险源控制系统的完备性和有效性问题,以能量意外转移理论为基础,根据现代安全科学的观点及危险源定义,深入分析各种直接危险源的能量特征,将直接危险源分为显性直接危险源和隐性直接危险源,并分别研究两类直接危险源的控制系统的组成.研究结果表明,两类直接危险源的事故发生机理明显不同,隐性直接危险源的能量必须转化为事故能量后才能导致事故发生,因此两类直接危险源的控制系统组成也不一样,显性直接危险源的控制系统由3个子系统组成,而隐性直接危险源的控制系统由4个子系统组成.通过相关实例验证,直接危险源控制理论对企业事故预防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危险源的概念辨析   总被引:4,自引:10,他引:4  
在现代安全科学理论中,危险源是人们认识事故形成机理的重要因素。但在学术研究领域,目前对于危险源的描述和表达并不统一。这不利于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应用危险源理论开展事故预防工作。虽然危险源的一些主流概念和分类方法,从不同侧面阐明了危险源的特征和本质,却仍有其局限性。主流的危险源分类方法包括根源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固有型危险源和触发型危险源、固有危险源和变动危险源、物质性危险源和非物质性危险源等。基本型危险源和控制型危险源是在传统危险源概念和分类方法基础上,对于危险源本质和特征的新的认识。基本型危险源的本质是能量或危险物质,而控制型危险源导致了前者的约束机制失效。从本质上讲,无论是约束机制自身还是约束机制失效,都是一个控制问题和系统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建筑施工中,由于忽视危险源而引发的血案屡见不鲜。危险源主要分为两类:施工生活用危险化学品及压力容器是第一类危险源,  相似文献   

5.
在建筑施工中,由于忽视危险源而引发的血案屡见不鲜。危险源主要分为两类:施工生活用危险化学品及压力容器是第一类危险源,人的不安全行为、料机工艺的不安全状态和不良环境条件为第二类危险源。建筑工地绝大部分危险和有害因素属第二类危险源。  相似文献   

6.
从三类危险源理论看煤矿事故的频发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笔者运用现代安全科学的观点及事故致因理论,简述了危险源的概念、系统结构和两类危险源理论,提出了第三类危险源研究,根据事故案例调研的结果,探讨了三类危险源之间的关系及其事故致因机理模型;进一步深入分析了煤矿事故的三类危险源,阐述了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及对策,认为应加强危险源基础理论的研究,尤其要加强对煤矿第三类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研究,这对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立我国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建立我国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探讨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吴宗之引言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为人类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另一面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又由此隐藏着严重的危险,以致重大工业事故屡见不鲜。重大工业事故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安全风险预控的水平和有效性,探讨危险源的事故致因机理及其两极化管理思路。将危险源划分为3类,即根源危险源、理论状态危险源和实际状态危险源,其中理论状态危险源又可细分为已辨识状态危险源和未辨识状态危险源。构建危险源的事故致因机理模型,模型表明:控制失效的实际状态危险源和未辨识状态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2个主要致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危险源的两极化管理思路,构建危险源两极化管理的实施流程。研究结论表明:企业应从两方面实施安全风险预控,即加强对实际状态危险源的控制,使其演变为事故致因的概率极小化;加强对根源危险源和理论状态危险源的辨识,做到辨识极大化。  相似文献   

9.
以正在实施中的"江苏省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为背景,提出江苏省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的宏观框架建设构想;根据我国在安全生产领域强化重大危险源监管的总体要求,从深化、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建设出发,将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划分为两大体系,即基于网络化的固定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和基于GIS,GPS的移动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以及配套的重大危险源装置检测与预警系统、事故原因鉴证与仿真系统、重大事故隐患整治系统;同时需要有相应的技术基础研究与重大危险源基础数据与重大事故隐患评估整治数据系统作为技术支持。该项研究与实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技术来支撑安全生产监管成效的重大举措,必将对江苏省和全国的安全生产事业产生积极影响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面向对象思想在民用机场危险源辨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代安全科学的观点,提出基于认知程度的危险源分类方法,即未知危险源、已知有效管控危险源、已知未有效管控危险源。针对民用机场风险管理过程中,辨识的方法标准不统一、辨识对象的主体单一、辨识的结果口径内容泛失科学性等问题,借鉴面向对象思想的分析思路,试图解决危险源辨识工作不易把握的问题,并在具体实现上进行相应的论述,完成面向对象的危险源辨识模板类的构建。实证结果,验证了面向对象思路的可行性,为民用机场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神经网络的重大危险源动态分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动态分级研究,介绍了神经网络的模式聚类即分级法的自组织学习过程和算法,克服了以往危险源分级方法的某些局限性。在计算机上进行的模拟计算表明: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的重大危险源动态分级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煤矿危险源分类分级与预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关于危险源概念目前尚无准确的理论界定,为此,笔者试图阐明危险源分为固有型危险源和触发型危险源的新观点,提出并说明了对不同类型危险源应采用的不同的辩识与分级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了危险源预警思想和模块设计方法。所有这些,对完善安全管理理论,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风险预控原理,指出煤矿企业应当正确区分隐患和危险源,遵循危险源辨识-监测-控制的基本思路,建立了煤矿风险预控的流程,并界定了危险源辨识、危险源监测和危险源控制的内容。在风险预控理论的基础上,从制度保证和体制支撑两个方面设计了煤矿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分析认为:为保障煤矿的长治久安,应从理顺安全管理体制,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实施危险源闭环管理;加强安全培训,实施安全管理人员准入制度;健全安全考核制度,实行奖惩激励四个方面加强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4.
基于SPA模型的煤矿瓦斯危险源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危险源理论和三类危险源的观点,采用集对分析(SPA)方法,进行了安全一事故集对的同异反分析,指出应采取措施控制不确定项,尤其要控制其中的第二类、第三类危险源才能使系统趋于安全状态;同时建立了煤矿瓦斯危险源风险评价模型,通过联系度的计算得出煤矿瓦斯的安全等级.研究表明,将集对分析方法应用于某煤矿瓦斯危险源风险评价,计算简单,结果较为精确、可靠,为不确定系统的评价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危险源辩识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阚绪之 《安全》1996,17(4):15-19
探讨了危险源的含义和重大危险源标准的制定。介绍了几种实用性较强的辩识危险源的方法,强调辩识危险源应从实际出发,力戒繁琐、空洞的运算。  相似文献   

16.
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必须依靠信息化技术,但我国缺乏相关的标准规范,各级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互不兼容,形成信息孤岛。本文研究了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的内容和需求,提出目前最急迫的是数据标准类规范。通过对安全监管政务的工作流程和内容的分析,应用全程一体化精细建模方法基于重大危险源政务模型提取了基础数据元,并研究了基础数据元与基于XML的数据交换规范的编制。  相似文献   

17.
王凯全 《劳动保护》2011,(5):110-111
本期讲座介绍了学习安全工程应掌握的重点: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两类危险源;行业安全工程;以及安全工程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建设工程危险源与事故隐患辨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危险源与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隐患是4个重要但又不相同的术语.为此,介绍了危险源与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隐患的定义和分类,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的重大危险源针对的只是危险物质,建设行业重大事故隐患辨识标准也尚未制定.为此,提出了对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和建设工程重大事故隐患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重大危险源及其监管越来越受到关注,历经十多年,重大危险源的表述及其基本定义并没有取得共识而完全统一,现在开始实施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制度,涉及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分级等大量的具体工作,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应用比较复杂。笔者就有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重大危险源分级不仅是一项技术方法,而且是一项政策性行为,标准的制定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有利推动安全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20.
探讨危险源评价分级、控制和管理,提出了企业危险源应按轻重缓急原则进行整治和控制管理、阐明了加强危险源动态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