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姜晓满  郑少奎  姜娜  王然 《环境化学》2013,32(4):537-548
精神病类药物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破坏神经内分泌信号,其在环境中的积累将给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城市污水是其最重要的环境排放源.本文介绍了精神病类药物的分类、使用情况及生物毒性,总结了环境水样中精神病类药物分析检测方法,综述了世界各地城市污水中精神病类药物分布情况,比较了不同类型污水处理技术对精神病药物的去除效率,为促进我国城市污水中精神病类药物排放控制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湿地对水中磷素净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潘继花  何岩  邓伟  严登华  郭跃东  宋新山 《生态环境》2004,13(1):102-104,108
随着对湿地功能认识的加强,湿地科学研究从资源考察开始向湿地过程研究转变,尤其是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使得湿地对营养物质的截留功能倍受关注。磷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元素之一,又是导致湿地及下游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研究湿地对水中磷素的净化作用是湿地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和流域水环境保护研究的重要环节。文章综述了湿地系统各因子(土壤、植被、水文、微生物)及其它环境因子(如温度、CO2浓度、污染物负荷)对磷的净化作用的影响以及湿地中磷的动态模型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在研究手段、方法和内容方面的不足,强调今后研究应注重长期连续的湿地动态监测,湿地净化功能模型和净化能力阈值以及景观生态学在湿地净化功能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植物修复理论为基础,探寻对含苯废水具有较强耐受能力和较好净化效果的植物种类,为城市污水净化和河道绿化提供新型的植物材料。利用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和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L.)4种耐水湿观赏植物为修复材料去除水体的苯,对其净化苯的效果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同时从生长状况和生理指标方面探讨了4种植物在苯胁迫下的抗性响应,包括生长量、细胞伤害指标、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和光合作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30 d后4种植物对1.75 g·L~(-1)苯的去除能力大小顺序为红蓼(78.22%)菊芋(59.83%)旋覆花(26.94%)千屈菜(21.14%)。此外,苯胁迫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植物可以通过体内保护酶体系和渗透调节能力来抵御苯的胁迫,使其保持或恢复正常的叶绿素水平、光合能力,防止细胞因膜质过氧化程度加剧而受到伤害,4种植物对苯的耐受能力顺序为红蓼菊芋千屈菜旋覆花;抵御苯胁迫时酶体系保护能力强弱顺序为红蓼菊芋千屈菜旋覆花;通过渗透调节来抵御苯胁迫的能力大小为菊芋红蓼千屈菜旋覆花;在苯胁迫下保持和恢复光合作用能力的大小顺序为红蓼菊芋旋覆花千屈菜。总之,4种植物均对水体中的苯毒物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和明显的净化效果,在现代城市污水综合治理及污水河道绿化中具有应用潜力,可以在水体环境工程实践中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汉沽生物稳定塘建于1993年.它由10级池塘组成,AT75hm2,用于处理城市污水(主要是化工废水).根据2年试运行期间化学和生物学资料,分析了稳定塘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该稳定塘净化效能较好.主要污染物BOD5、CODCr、NH3N和PO4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2%、70.1%、60.3%和67.5%;平均年去除BOD54297.8t、CODCr6179.8t、NH3N154.6t和PO4P81.9t.但由于有机物负荷量过高,使出水水质较差.文中提出若干改善出水水质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植物净化室内甲醛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淑娟  黄耀棠 《生态环境》2010,19(12):3006-3013
室内甲醛污染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室内空气环境问题,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大量的植物净化甲醛研究表明,利用观赏植物净化室内甲醛污染是一种经济有效,并符合公众需要和心理的污染修复技术。文章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利用植物净化甲醛污染的机理及净化效果方面的研究进展。植物可以通过茎叶的气孔和保卫细胞的开启来吸收甲醛气体,其经过植物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扩散以及维管系统进行运输和分布,最终被植物代谢和转化,而甲醛脱氢酶和甲酸脱氢酶是植物体内代谢转化甲醛的关键酶。同时,根际微生物间的协同作用,以及更换吸附能力更强的基质或在植物叶面喷洒二氧化钛溶胶等方式也能有效地强化甲醛的去除效果。总结文献的植物筛选试验可以发现,五加科、唇形科、菊科、秋海棠科及蕨类的植物具有较好的去除甲醛效果。文章认为还需进一步加强筛选高效的净化植物、植物净化甲醛的动力学、提高植物净化甲醛能力的遗传操作以及开发联合修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生物技术解决城市景观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差和富营养化严重问题是生物技术重要方法之一,本实验从安徽农业大学小池塘底泥中选育出具有超强水质净化能力的3株菌株,并标记为p1、XLX1和XLY1,通过形态、生理生化试验和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分别鉴定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解糖假苍白杆菌(Pseudochrobactrum saccharolyticum)和热带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并将其与本实验室已获得乳酸菌,施氏假单胞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复配和净化效果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6株菌株之间无拮抗性,其最佳复配比例为p1∶HJ132∶XLY1∶XLX1∶HJ025∶HJ136=1.5∶0.5∶1∶1.5∶0.5∶1,复配后的水质净化菌剂在30℃,初始pH值为6.5,接种量为9%,培养时间为72 h,氮源为酵母膏+NH_4Cl,碳源为淀粉时净化效果最好,氨氮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7.3%和77.7%.  相似文献   

7.
由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刘宪法工程师研制的“区域污染源总量控制规划微机软件”于一九九○年十二月在天津通过软件检测.该软件采用0—1整数规划和多目标规法方法,解决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汇水区内污染物总量优化分配问题.该软件对传统的隐枚举法进行了改进,将寻优速度提高了十几  相似文献   

8.
水生金针菜对食品废水的净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金针菜在水面上无土栽培技术和对食品废水的净化功能.试验结果证明,金针菜是净化食品废水的一种优良植物,其经济效益也很显著.  相似文献   

9.
大气化学污染的植物净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雪琴  卢桂宁  周康群  刘晖  党志 《生态环境》2007,16(5):1546-1550
大气污染是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植物除了可以监测大气的化学污染外,在近地表大气污染物的清除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植物净化大气化学污染是一种经济、有效、非破坏型的环境污染修复方式,植物净化污染大气的思想及其技术对城市园林绿化、环境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文章简要介绍了大气化学污染植物净化的机理,综述了近年来利用植物净化大气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植物净化化学性大气污染的主要过程是持留和去除:持留过程涉及植物截获、吸附和滞留等,去除过程包括植物吸收、降解、转化、同化和超同化等。利用生物学、化学、农学、土壤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筛选高效的净化植物、研究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转化机理和影响净化效果的因素、开发联合修复技术、培育转基因净化植物等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两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东莞运河污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合人工湿地系统是将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相组合,充分发挥各类型湿地特长,实现优势瓦补的一种更有效的污水净化系统.研究采用复合垂直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复合垂直下行流人工湿地两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东莞运河的河道污水进行处理,分别监测了两套不同复合人工湿地系统第一、二级湿地单元的出水情况,研究了不同时间段和一定的水力负荷下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河道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的二级湿地单元出水各指标明显优于一级湿地单元,复合垂直流-水平潜流湿地对东莞运河污水COD、BOD_5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0.52%、69.21%和55.56%;复合垂直下行流湿地系统对TP的净化尤其突出,平均去除率达到72.62%,二级出水的质量浓度在0.10~0.60 mg·L~(-1)之间,对COD和BOD_5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74%和60.63%.两种复合系统的出水浓度均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由此可见,两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各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湿地系统,且更具稳定性和耐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11.
啤酒废水的生物净化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啤酒废水为主的城市污水,通过多级模拟生物净化系统,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得到明显转换和去除. B O D5 、 C O Dcr、 N、 P等污染指标去除率在79 .45 % ~99 .70 % 之间.随水质的改变,藻类的种类、数量、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多样性指数不断上升,清洁种类逐渐增多.在净化后的污水中,鱼虾优质饵料生物—大型蚤数量n达234 L- 1 ,即平均有2 .67 mg L- 1 的 C、0 .62 mg L- 1 的 N、0 .09 mg L- 1 的 P转移到蚤体中.相关分析表明,大型蚤食量与加入藻的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剩余藻的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基质对于人工湿地净化磷素潜能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晏再生  王世和 《生态环境》2007,16(2):661-666
综述了不同基质对于人工湿地净化磷素的潜能的研究结果。总结了不同基质对磷素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以及基质在人工湿地运行中对磷素净化能力,探讨了影响基质对磷素吸附性能的几个主要因素,并对今后在人工湿地基质类型的选择方面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汇水区实行污染源总量控制,应该避免与城市污水处理厂重复治理.针对这个问题,提出难降解有机物控制的多目标准则指标,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4.
水葫芦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净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在室内模拟天津市南排污河水的流动状态和水质情况,研究水葫芦对污水的净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水葫芦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木质素、合成洗涤剂有很强的净化力;对有机氯农药(γ-六六六、p、p′-DDE)也有一定净化功效。其中木质素的净化效率为97.40%,净化负荷为0.749g/kg(干)·d(五天,静态)。洗涤剂的净化效率为83.94—92.59%,净化负荷为0.062—0.111g/kg(干)·d(4—5天,静态);而在动态情况下,净化效率为72.37—85.02%,净化负荷1.98—4.15g/kg(干)·d。  相似文献   

15.
水生植物微生物强化系统对日本沼虾养殖水体的生物净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池塘水体中栽种以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为主的水生植物,并添加活菌含量>108 g-1的复合微生物制剂,构建了水生植物-微生物强化系统,研究该系统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养殖水体的生物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试验40 d时,所添加的1.0 mg.L-1活性微生物可充分依赖水体中水生植物的巨大表面积而形成固定化的生物膜,使得植物区及相邻水体中细菌和真菌数量提高25%~69%,强化水体的净化功能。水生植物-微生物强化系统可通过相互的协同作用,提高对氮、磷和有机物等的利用能力,在促进自身生长的同时,可大幅降低水体中NH4+-N、NO2--N、NO3--N、TP、PO43--P含量,抑制TN、高锰酸盐指数的快速升高,提高水体中溶解氧,竞争藻类生长的资源,使得水体中藻类的丰度有所下降,pH也趋于稳定。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微生物强化系统是一种良好的日本沼虾养殖水体生物净化系统,当水体中添加的微生物质量浓度为1.0 mg.L-1时,适宜的水生植物覆盖率为40%。  相似文献   

16.
以生态系统对环境净化的贡献为出发点,将滨海陆地生态系统净化功能价值界定为净化污染物功能价值与大气调节功能价值的总和,选取释放O2、固定CO2、净化硫化物、净化氮氧化物、净化氟化物和滞尘6大生态功能为评价指标,建立滨海陆地生态系统净化价值评估模型,以黄骅市为研究区,运用市场价值法和影子价格法对黄骅市农田、园地、草地和湿地等9类生态系统的净化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黄骅市滨海陆地生态系统净化环境价值较大,总价值约为163 454万元;单位面积土地各类净化功能价值由大到小依次为释放O2价值、固定CO2价值和净化污染物价值;从各生态系统类型的单位面积净化功能价值来看,农田、园地、草地和盐碱地的释放O2功能净化价值较高,约0.67元·m-2;盐田固定CO2功能的单位面积净化价值最低,为0.01元·m-2.  相似文献   

17.
凤眼莲净化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中的氮和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实验室小试及模拟河道中试情况,利用凤眼莲净化二级出水氮,磷,水力停留时间3~5日,TN、TP去除率分别可达40%和68%以上.凤眼莲净化TN负荷是密度及温度的函数.通过试验确定了凤眼莲在二级出水的Logistic增长计算参数r、k.  相似文献   

18.
烟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重金属汞(Hg)等污染物都能对人体健康及周围环境产生危害.本文综述了臭氧法应用于烟气净化的研究进展、工业应用及反应机理,探讨了臭氧同时脱硫脱硝脱汞的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臭氧发生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臭氧应用于烟气净化进行了经济性分析,认为臭氧法脱除烟气中的多种污染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水生植物对二级处理水中氮,磷的净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水生植物作为对二级处理水中氮、磷去除的方法,在静水中经过3d凤眼莲净化,全N的去除率为79—95%,P为58.9%;经红萍净化,全N的去除率为38.5—66.6%,P为0;水体自然净化(主要是自生的藻类),全N的去除率为9.4—55.1%,P为34%。在流动的水中经过5d风眼莲净化,全N去除率为90%以上,P为97.3%,pH为7.2(原为7.5),浊度为1.0(原为9.0以上).研究表明,水生植物有明显改善水质的功能.此法具有成本低,耗能少、操作管理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人工生态工程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技术.近年来,众多国内外研究者对湿地生物净化污水技术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对湿地生物食物链污水净化的报导尚不多见,还有待进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