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温室气体(指 CO_2、CH_4、N_2O、O_3、氯氟烃等共约30多种)在大气底层中不断增加,使地表热外流受阻,从而造成温度升高,象在玻璃温室中的情形一样,故称温室效应。监测表明,近十年来,大气中 CO_2浓度增长幅度为25%,达350ppm,照现增长速度到21世纪末可达600ppm。(据统计,人为排放 CO_2量达200亿吨/年,主要是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和生物质能燃料如薪炭、秸秆、动物粪便的结果)。CO_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导气体,其增长后果是气温升高,这将使两极冰帽融化,海面  相似文献   

2.
地球的碳循环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热点,陆地植被是地球破循环中的一个重要贮存库。本文在分析秦皇岛市陆地植被状况的基础上,对CO_2排放量和吸收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陆地植被吸收CO_2的数量占排放量的79%。结合秦皇岛市的实际,提出有利于大气碳平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是近些年来的一个重大问题。特别是二氧化碳(CO_2)、氯氟烃类(CFC_3)、甲烷(CH_4)和一氧化二氮(N_2O)等温室效应气体在大气层中的升高而导致全球变暖被认为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引起大气环境变化的诸多因素有: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发展,人口增长带来的化石燃料的更大消耗和火山活动等。因此,减少CFC_3和CO_2的排放量一直是保护空气质量的主要问题。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态系统也是大气变化因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在家畜饲养业方面,牛、绵羊、山羊以及其它反刍家畜的消化系统能够产生甲烷,即一种温室效应气体。甲烷在空气中的浓度远少于二氧化碳的浓度,但每摩尔甲烷气体的温室效应却是二氧化碳的20倍,所以,甲烷在空气中增加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而,研究控制甲烷产生技术将是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到目前为止,已经散发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约为每平方厘米地球表面5×10~4克。大多数CO_2溶解在海洋里,其中多数又作碳酸钙从海洋里沉淀出来。只有约0.45克/Cm~2CO_2存留于大气之中。平均每平方厘米地球表面有27克CO_2溶解在海洋之中。溶解在海洋中的CO_2是存留于大气中的CO_2的60倍。海洋和岩石矿物为  相似文献   

5.
室内适量的养花不仅能使环境幽美,而且还能防污染、健身体、防疾病。有些人认为室内养花会增加CO_2影响人体的健康,其实相反,室内的盆花与大气进行气体交换的方式:一种是光合作用,就是吸收空气中的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城市区域近地面CO_2浓度变化特征,于2016年1月—12月对济南城市大气中CO_2浓度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CO_2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其中春、夏、秋季存在一峰一谷的现象,而冬季只有一峰。CO_2浓度随季节变化明显,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冬季1月份,最低值出现在夏季6月份。CO_2与SO2相关性较高,说明二者都来源于燃煤贡献。CO_2浓度与风速和气温呈负相关关系,而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研究北京城市道路移动源CO_2和大气污染物(CO、NO_x、PM_(2.5))的协同减排效应。本文以2016年为基准年,建立CO_2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LEAP模型,设计三种政策情景,预测到2060年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并通过减排效应坐标系分析和减排弹性系数法研究不同措施下CO_2和大气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效应。结果显示,综合政策情景的减排作用最好,且协同减排效应最显著,但在2060年无法实现碳中和目标;单一措施情景下,严格排放标准措施的协同减排效果有限,但对各污染物的减排协同性最优,推广公共交通减排协同性次之,发展新能源车辆措施具有较好的协同减排效果,但对CO_2—CO和CO_2—PM_(2.5)的减排协同度较差。对此,本文提出应加快推动交通能源结构转型,在新能源车取代燃油类机动车的同时,要不断减少天然气类车型的比例,尽可能实现"电能+新能源汽车"的零排放能源结构;还要加严机动车排放标准限值以加强CO_2和大气污染物的减排协同度;制定相应的机动车CO_2和大气污染物协同排放限值标准目标,构建CO_2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管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凯利尔(Khalil)先生和赖斯穆森(Rasmussen)先生是美国俄勒冈研究生中心化学、生物和环境科学系的两位教授,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和美国能源部有关二氧化碳与气候变化合作研究计划的工作。为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研究成果,本刊以原文发表他们对大气中甲烷研究的论文。他们的研究表明:近年来大气中甲烷的浓度每年约以1%的速率在不断增加,比一、二百年前大气中甲烷的浓度高出一倍多。甲烷增加的原因是人类各种活动、稻田排放和沼气发生器等的泄漏,另方面大气中氢氧根浓度的降低减少了对甲烷的去除量。这样,在20—100年后,随着大气中甲烷浓度的增加,将对全球的环境产生多种长时期的影响。首先将加速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其次使对流层和同温层臭氧的浓度增加,同时使一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并导致氢氧根浓度降低。这些干扰将直接影响地球能量的平衡和气候。虽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过一旦发生,要使其在短期内逆转是不可能的。文章中还记载了两位教授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四川省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的协助下,今年四月底在灌县农村秧田和沼气池采样的结果。稻田和沼气池甲烷的排放和泄漏在四川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有关采样和分析还在继续进行中。  相似文献   

9.
管道输送作为所捕集的CO_2与利用封存场地的纽带,在碳捕集、驱油与封存项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我国CO_2长输管道的设计标准和规范处于空白,文章对挪威船级社于2006年和2010年的管道泄漏实验进行归纳总结,介绍了工业规模泄放实验的研究目的、实验装置、恒压及泄压释放的操作流程、管道内对压力和温度的监测布点以及大气中对CO_2浓度监测的布点方式等。这为我国研究人员开展CO_2管道泄放的实验设计及研究方法提供了参考借鉴,有助于加快我国CO_2管道输送安全性研究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1985年3月至11月末,即从生长季初持续到休眠时期,我们在美国新英格兰的落叶混交林里,对地表以上0.05、0.2、3至12m的CO_2浓度,进行了有计划的、系统的连续观测。数据经过了与处在北半球而代表全球大气CO_2水平的夏威夷冒纳罗亚地区对比。结果表明,林内所有测点CO_2浓度的季节变化与日变化剧烈。在生长季节,林内CO_2的平均水平,一般高于冒纳罗亚的空间。CO_2最高水平在林内底层附近12m处水平最低。休眠季节,林内每天的CO_2水平,在每天的所有时间和所有测点高度上,均基本相同和稳定少变。然而在生长季节则每天的中午时期CO_2浓度最低,特别是在12m的高处。因此,这一研究证明,林内的CO_2浓度与空间大气相比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而幼苗、幼树、以及成年树木由于它们对光合作用,生长和水分的利用可有不同的反应,故可经受不同的CO_2环境。而且,单株树木在伸向冠层生长时,同样可以经受这不同的CO_2环境,它的各个不同组成部位也可生长在不同的CO_2大气层中。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美国NOAA/CMDL提供的MAKS材样品在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观象台进行长期连续的现场实际空气采样,并对NOAA/CMDL反馈的1991~2016年空气样品中的大气本底浓度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瓦里关地区大气中CO_2浓度明显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14×10~(-6)~(a-1),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大气中CH4年平均浓度除个别年份外也呈线性增长趋势;大气中CO浓度的年平均值增长趋势不太明显,且波动较大,其中年平均浓度的高值分别出现在2004年、2005年、2007年、2010年,在1993年、2008年平均浓度则较低。  相似文献   

12.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氧化硫是使用最早的一种化学药剂,4,000年前就把它用作漂白剂和杀虫剂。现在生产的SO_2超过100,000吨,大约有6千万吨连同4千亿吨的CO_2,由于煤和油的燃烧而进入大气。  相似文献   

13.
近来,全球范围的环境问题已作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到了各国的议事日程上。其中,CO_2等大气中的微量物质引起气候变化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大气中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氯氟碳化物类(或称氟利昂气)以及臭氧等物质,它们具有在地表附近,阻碍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后的热量散发出去的作用,这就是“温室效应”,而这些气体则称为温室气体(GHGS)。这些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至今仍然非常低,但确有增加的趋势(见表1),造成地表和围绕着地球的大气下部变暖。其结果将给未来的气候变化带来较大影响。有关“温室气体”引起气候变化的科学的最新  相似文献   

14.
大气CO2浓度不断增加将以两种方式影响作物的代谢、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一是通过温室效应“加热”气候,改变降水类型,进而影响作物;二是浓度变化本身对作物生理过程的影响。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在与CO2浓度有关的作物生理实验方面取得的进展及其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烟气CO_2捕集药剂的筛选主要集中在药剂成本、药剂对CO_2的吸收、解析性能、碳捕集技术的再生能耗等方面,忽略了药剂在重复连续使用过程中的降解以及降解产物的环境安全性这一情况,对365t/d的CO_2捕集工况进行了一乙醇胺(MEA)降解产物亚硝胺的大气扩散及健康风险分析。为完善碳捕集的安全性评价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气候变化治理的关键目标,CO_2排放峰值问题备受研究者关注。在比较分析世界主要发达国家CO_2排放历史趋势、达峰时间与达峰时各国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对我国整体和部分省市的CO_2排放达峰情况进行了研判,梳理总结了有关研究成果。研究发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CO_2排放峰值分为3种类型,我国CO_2排放可能会经历波动型峰值,达峰时间将在2030年前出现;理论界已使用了至少16种峰值预测方法,对CO_2排放影响因素的不同理解构成了这些方法的主要差异;我国学术界对CO_2排放峰值的研究大致以2014年国家明确达峰目标这一事件为界分成两个阶段;基于不同省份的多项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各省市CO_2排放达峰时间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7.
前言雨水与大气中CO_2平衡时,其pH值为5.6。故PH 5.6可视为确定酸雨的临界值。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化石燃料燃烧量猛增,大气中二氧化硫(SO_2)和氮氧化物(NO_x)的浓度不断升高,导致酸雨污染问题日益发展。在西欧、北美、日本等地,雨水的pH值多半在4.0—4.5,个别的曾达到2.1。我国也有不少地区降落酸雨,最严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使用H_2O_2和Na_2CO_3·1.5H_2O_2所形成的两种类Fenton试剂对原油污染的土壤进行氧化修复,在比较两种试剂氧化效果的基础上,采用16s rDNA技术对氧化后土壤中土著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基因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a_2CO_3·1.5H_2O_2所形成的类Fenton试剂对原油的降解效果较好,原油降解率达到50.48%;两种试剂氧化后土壤中的优势菌种均发生变化,由原来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同时氧化后土壤中的总功能基因含量下降,由原来的58 093 193个分别下降到36 282 211个和32 355 524个,而各种通路基因在总基因的占比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9.
大气自然沉积物亦称降尘。通常以专用玻璃降尘缸(保持300—500毫升水),采样器在3—20米高度范围内,在自然沉积条件下,以一个月为一采样周期进行采样。对降尘中的非水溶性及水溶性降沉量、用重量法测定,其值以:吨/平方公里·月表示。降尘所吸附或凝聚大气中的SO_2、NO_2含量常用比色法进行测定,其检测限分别为:SO_2—0.025mg/m~3、NO_2—0.04mg/m~3。降尘中以无机盐形成存在的阴离子(如SO_4~(2-)、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我国出口增长对环境(CO_2)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的增长并没有带来人均CO_2排放量的大量增加,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却减少了人均CO_2的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