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依据地质构造块体的不同,将安徽及其周边地区分为华北、黄海和华南三个地震区.利用马尔可夫模型对三个地震区的中小地震活动水平进行统计预测,结果显示,一年之内华北地震区一般会发生Ms≥3.0级地震,有可能发生Ms≥3.5级地震,而发生Ms≥4.0级地震的可能性却不大.黄海地震区一年内一般会发生Ms≥3.5级地震,有可能发生Ms≥4.0级地震,发生Ms≥4.5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华南地震区一年内一般会发生Ms≥2.5级地震,有可能发生Ms≥3.0级地震,但发生Ms≥3.5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常熟地震台的地倾斜连续四年的观测资料,经分析发现:在两次南黄海地震前(1984年5月21日Ms=6.2级地震和1987年2月17日 Ms=5.1级地震)存在着明显的中、短期趋势性异常和短临突变性异常.最后讨论了地倾斜异常特征与地震之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疆乌恰县城为例,对1985年8月23日乌恰7.4级(Ms)地震后,当地政府和各级地震部门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对策及其效果进行了论述。并对地震中反映出来的几个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试对江苏地区及其邻近海域的地震活动趋势进行预测,认为黄海海域下一次Ms≥4.5级地震将在1990年前后发生;江苏地区及其近海下一次Ms≥5.0级地震将在1992年前后发生。  相似文献   

5.
1939年1月8日山东省乳山县发生一次破坏性地震.1980年宏观考察后定为Ms5.5级.本文根据近几年搜集到的当时的仪器记录图纸的实测资料、辅以震害和宏观调查情况,经理论计算,将其地震的震级修正为Ms5.2级,震源深度10km,金牛山断裂是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6.
<正> 1990年2月10日01时57分,在江苏省常熟市和太仓县交界处发生Ms5.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损失。本文给出了这次地震的参数和序列、地震前兆和预报情况以及震后现场监测预报工作概况,并对这一次地震的监测预报过程进行了回顾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电磁辐射异常应用于200公里的中强地震短临预报并取得成功的一个典型实例总结。重点介绍1991年5月30日唐山陡河Ms5.2级地震短临预报意见的上报、地震三要素判据和预报效果。并对电磁辐射异常在中强地震前后的发展特点和预报时机的选择,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正> 1984年5月11日北京时间23时37分,南黄海海域发生6.2级地震(Ms,下同),仪器测定震中在北纬32.7°,东经121.7°,即江苏省如东县东海域河豚沙附近。震前54秒,曾有一5.6级直接前震,截止1984年6月10日,震源区共发生1.0级以上地震356次,最大震级为4.6级。地震没有对沿海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亦没有人畜直接伤亡。由于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  相似文献   

9.
1992年1月23日5时41分在黄海(北纬35°12′,东经120°04′)发生了Ms5.3级地震,地震前距震中230km的江苏省大丰县地震台电磁辐射观测仪记录到十分明显的电磁辐射异常.本文对地震前50天,震后10天的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清理总结,提出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
1998年1月5日陕西泾阳Ms4.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平 《灾害学》1998,13(1):66-66
1998年1月5日09时36分,在陕西省泾阳县发生了Ms4.8级地震。经陕西省地震监测台网测定,该次地震的基本参数为北纬34°25′,东经108°57′,震源深度14km。震后我们收集了陕西及邻近地区23个记录地震台站的初动P波符号,求出了该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图1)。与地震考察结果对比,初步认为1节面为断层面,错动方位约72°,仰角17°,是以水平剪切为主的左旋走滑运动。本文得到丁用玉研究员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图1径阳4.8级地震断层面解的赤极投影图(震源球上半球投影)1998年1月5日陕西泾阳Ms4.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王平$陕西省地震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分析了菏泽5.9(Ms)级地震前b值随时间的变化,并进行了统计检验,指出,该次地震前b值确实存在着一个统计上可信的低值异常,且主震发生在低值异常的回升阶段,但并未观测到低值异常前的高值异常。文中对菏泽5.9(Ms)级地震前b值上述变化的物理机制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电磁波观测台的实测资料,对宁蒗Ms5.1级、会泽Ms4.4级地震前电磁波异常信号特征、干扰排除、异常判别进行研究,分析了震前电磁波信号图象和异常时空特征,得出电磁波主信号异常出现在主震前20天左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正> 根据江苏省地震台网速报资料,1986年5月23日04时25分39秒(北京夏令时)在南黄海海域北纬32°44′、东经121°39′发生了Ms=4.7级地震。这次地震在陆地没有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和人员直接死亡。兹将此次地震宏观调查结果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14.
<正> 1990年2月10日凌晨,江苏省常熟市和太仓县之间发生了Ms5.1级地震。这次地震具有前震少,余震小而少的特点,而且又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江苏省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一室编目组对全省31个区域台网和传输台网资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前言我们曾对孕震区地震波传播的一些理论问题作过探讨。其初步结果表明,当地震波通过用两相介质模型所模拟的孕震区时,不仅传播速度要发生变化,而且波的振幅与形态(频潜或周期)都可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将讨论孕震区地震波动力学特性变化的一个实例:1979年7月9日江苏省溧阳6级(Ms)地震。文中利用溧阳台记到的安徽省马鞍山铁矿近几年内上百次爆破的地震图记录资料对溧阳6级(Ms)地震前地震波动力学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韦布尔(Weibull)分布λ_(t)=λ_0t~(P-1)出发,推导了表示地震时间序列特征的W参数,并对华北地区1966年邢台(Ms)6.8级,1975年海城(Ms)7.3级和1976年唐山(Ms)7.8级地震的序列资料进行了处理:当W值低于平均水平时可认为是强余震前兆信息的开始;当W值接近或低于警界线σ_时,很可能有强余震发生。W-t曲线与强余震对应结果较好。邢台、海城及唐山强余震的对应结果监定评分分别为:R=0.680,R=0.517及R=0.532,表明用W参数预测华北几次大震的强余震效果是比较显著的。  相似文献   

17.
1990年2月10日江苏常熟—太仑—带发生了(Ms)5.1级地震,这次地震震级不大,烈度不高,然而却对江南民居造成普遍的损坏。本文就这一主题,分析了江南民居震灾加重的原因,并呼吁要重视江南民居抗震性能的研究;建议从行政渠道对江南民居的新建工程进行技术上的干预。  相似文献   

18.
赣南及邻区,历史上曾发生过 M≥4.8级地震19次,尤其是1987年8月寻乌 Ms 5.5级震群型地震,对赣南及邻区影响极大,造成经济损失达3700万元,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收集整理了1971年以来地震台网观测和地震调查等有关资料,并将近期发生的5次影响面较大的地震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江苏省连云港台电磁信息观测在江苏及邻近地区发生的Ms≥3.0级地震前出现的电磁辐射异常信号为例,通过对信息出现的时间及波形特征的分析,认为距震中300km左右,Ms≥3.0级的地震,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电磁信息观测可能成为一种有较好应用前景的短临预报手段。  相似文献   

20.
<正> 1970年10月29日14时32分49秒,金湖县卞塘乡一带(北纬32°54’,东经119°06’),发生了(Ms)4.2级地震,震源深度15公里,震中区位于金湖凹陷南部,这是苏中地区现代发生的一次较大地震。时隔20年,为弥补这次地震有关资料的空白,笔者组织了对这次地震的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