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测定水面油膜厚度有两类方法;光学方法和非光学方法(1)由于后者不受海洋物理因素变化的影响,故测定准确度较高。我们提出的增厚法(2),可用于测定厚度为1-50μm的水而油膜,但该方法使用的测量装置适合在静态水域或海况良好时使用,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满足海上实际测定需要,我们设计了OF-1型水面油膜厚度测定装置,实验表明,该装置在3级海况下,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议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在测量船上测量水面油膜厚度的方法。该方法在于从水域表面选取污水试样并利用玻璃漏斗型装置中液体的不可压缩性来增加试样中油膜的厚度。在油膜厚度为0.2微米至10毫米的范围内,所建议的装置在90%的情况下都可无故障地进行工作。每次测量所需时间低于5分钟。该方法既适用于暗色石油产品,又适用于有光亮的石油产品。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一种检测水面油膜厚度的装置,该装置有三个测量器,可直接测量污油油膜体积(重量). 本文描述了测量器,采样器及其在非静态水面进行试验的结果. 现场应用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光幅射透射油膜的强度与油膜厚度、石油产品种类以及幅射波波长等之间的关系。描述了一个能够在原体条件下测量各个分散点的油膜厚度的装置。厚度的测量范围在若干微米之间。  相似文献   

5.
一、序 言 水面油膜厚度的测定是海洋管理必不可少的测定项目之一。海洋油类污染的监视、监测、非法排油的执法处理和溢油治理方法的选择都需油膜厚度数据。 非光学方法测定水面油膜厚度具有经济、灵便和准确度较高的优点。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非光学方法能在各种气象海况条件下,对不同油种的不同厚度油膜都可进行测定。继“增厚法” (包括OF-1装置) 、“聚集增厚法”之后, 研究了“吸留法”(Occlusion Method)。主要用以测原油、重油的厚油膜(200μm**至1cm)厚,以扩大所研究的非光学方法对不同油种、不同厚度油膜测定的适应性。大于0.1m m油膜厚度的测定对海洋溢油量的估算和治理方法的选择具有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本工作是受水面溢油航空监视部门的委托而开设的。要求用非光学方法测定水面簿油膜的厚度,测定范围一至几十微米,初步设定的油种是零号轻柴油。 测定水面油膜厚度对水圈油类污染的环境监测和治理都有重要意义。当海面、湖面溢油面积已知或河流流速等已知的情况下,测得油膜厚度及其分布就可以估计总污染量。正确测  相似文献   

7.
针对海上油膜厚度的实时动态测量,提出一种海上油膜厚度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海上溢油样本采集装置、油膜厚度检测装置、MCU(Micro Control Unit微控制器单元)数据处理装置、nRF905无线数据传输装置和计算机。系统采用电子检测技术对海上油膜厚度进行测量,根据系统的测量原理开发出计算油膜厚度的数据处理算法,利用系统对不同油膜厚度的原油油膜和轻柴油油膜进行了实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实现不同油种和不同厚度的油膜实时、动态、快速准确的测量,可用于海上油膜厚度的测量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连科  李速 《海洋环境科学》1997,16(1):67-71,78
本文描述了3级以上海况(3 ̄5级)海面油膜厚度测定的非光学装置,该装置由敝开一封闭式油膜采样器和降集增厚器组成。为适应恶劣海况情况下采集油膜,保证数据的可靠性,该装置增加了防止油膜外溢的机构及原始平行样采样管,海上现场试验分别以零号轻柴油、海军燃料油、混合油为对象,测定厚度为100 ̄1000μm的油膜。并对多次采样的测定值进行了数理统计。该装置现场测定的相对误差≤±24.5%。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在海面溢油的定量分析研究中,采用光学和非光学方法在国内外均有报道,象雷达探测、被动式微波辐射探测、热红外辐射、紫外辐射及美国海军实验室用吸油材料进行油污染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等,但至今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准确测定漂浮在海上的各种油品从薄到厚的油膜厚度,在国内用非光学方法对油污染进行定量分析的有关报导也很少。因此,建立一种较之光学方法更简便易行、准确可靠,适用于各种油品从薄到厚油膜测定的非光学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苗绿田 《环境科学》1990,11(6):58-61
本文对风引起海面油膜的漂移速度的关系,通过水面紊动剪切应力的平衡理论,推导出风系数的近似计算公式。结合有关现场观测资料和风洞模拟试验结果,确定油膜的风漂移速度与风速之比的经验系数为1.6—3.5%。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风引起海面油膜的漂移速度与风速的关系作了综合讨论,根据水面紊动剪切应力的平衡理论,推导出风系数的近似计算公式。结合有关现场观测资料和风洞模拟试验结果,确定油膜的风漂流速度与风速之比的经验系数为1.6~3.5%,可供溢油事故发生时,制定拦油、收油计划时使用。  相似文献   

12.
X85 9703186三级以上海况海面油膜厚度测定装置的研制/李连科…(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海洋环境科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一1997,16(1)一67~71·环信X一14 描述了三级以上海况(三~五级)海面油膜厚度测定的非光学装置,该装置由敞开一封闭式油膜采样器和聚集增厚器组成。为适应恶劣海况情况下采集油膜,保证数据的可靠性,该装置增加了防止油膜外溢的机构及原始平行样采样管。海上现场试验分别以零号轻柴油、海军燃料油、混合油为对象,测定厚度为100~100如m的油膜。并对多次采样的测定值进行了数理统计。该装置现场测定的相对误差蕊士24.5%…  相似文献   

13.
青岛光明应用技术研究所和胜利石油管理局环境保护处,联合研制成功了水面溢油回收系统装置,为防治我国海洋、河湖水域的油污染提供了先进的系列装置。 这套系统装置的主要部分包括:可用于不同环境的充气式和固体浮子两个系列的围油栏;适用于溢油回收的转盘式和板输式两个系列的收油机及轻便式储油罐等。经过在胜利油田和青岛、深圳油码头等单位试用,证明该系统装置能够有效地回收水面溢油、防治水域油污染,具  相似文献   

14.
荷兰制造商正在销售一种称为撇油器的获得专利的设备.据说这种设备能有效地去除水面的油.它由一个装有数个扫除臂,一个撤沫装置,一个分离器和一个贮存装置的浮舟构成.据称,这种设备能有效地回收水面的油类,即使有诸如罐头壳、塑料废弃物、海草  相似文献   

15.
流入水体中的石油或油品可以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油膜覆盖在水面上,破坏正常的气体交换,对海洋中进行的生物水化学过程产生不良影响。溶解和乳化的石油烃甚至在很低的浓度下也会危害海洋生物。石油污染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影响人类文化活动。此外,漂浮在水面上的石油或油品又是大气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英国新近研制出一种新型除油船。今年四月,该船的样船曾在伦敦作过公开表演,引起了欧美及中东一些国家的重视。该样船长13米,在两个筏体之间装着两个旋转式污物回收装置,该装置能收集海上浮油和其它垃圾,并把这些污染物质输送到集污舱,在该去污船上装有一些大刮刀,在港口使用可清除油舱中流出的油污,也可用来打捞在水面下的重油以  相似文献   

17.
基于便携式地物波谱仪与岸基光谱成像仪数据,模拟获取了近岸海上油膜的反射率光谱数据与高光谱影像数据。通过对反射率数据及其一阶导数等的分析,提出了油膜区别于海水的光谱特征,利用基于端元波谱提取的光谱角度填充(SAM,spectral angle mapping)分类方法对高光谱影像数据进行了油膜提取。结果表明,海水、薄油膜、厚油膜在可见光-近红外范围内反射特征差异较大,在1000~2500 nm的近红外波段仅有厚油膜区分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世界各国研究的水面浮油回收装置很多。但专用的溢油回收装置的利用率很低,因为溢油不是经常发生的。为此,荷兰近年研制一种吸泥和回收浮油两用船,即在吸泥船上装备有回收水面石油的装置,并使吸泥装置兼有吸油的功能。这样,既使在不发生溢油的情况下,装置也不会闲置,而一旦发生溢油则可立即作为溢油回收船。  相似文献   

19.
针对溢油量较少或风浪较大情况下,收油机回收溢油含水率过高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准密闭结构的气浮式溢油分离装置,并以胜利油田某海上采油平台原油为研究对象,通过中试试验考察了溢油分离装置在无溶气、溶气和溶气加摇摆三种条件下,对厚度分别为1 mm、3 mm和5 mm油膜的回收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微气泡的引入均能提高溢油回收效率,特别是对厚度为1 mm薄油膜,三种条件下回收溢油的含油率分别为7.7%、94.3%和91.3%,溢油回收效率提高了约12倍,显示出该装置具有良好的油水分离效果和抗风浪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开阔海面上发现石油 在无风和水流作用的清洁海面,溢油以圆形污染面的形式相当快地向外扩散,例如,1立方米原油在10分钟内可扩散为平均油膜厚度为0.5毫米、直径为48米的圆形污染面,而100分钟后,圆形面则可增长至直径100米、膜厚0.1微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