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主要工业废水排放行业的污染特征与行业治理重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於方  张强  过孝民 《环境保护》2003,(10):38-43,53
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是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两大污染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工业废水的成分非常复杂,而且性质也千差万别。而我国长期以来对工业废水的宏观分析只停留为简单的总量统计,缺乏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废水排放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因此给制订废水治理规划方案和废水的宏观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工业废水的排放趋势,并根据2000年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污染数据的分析结果,从行业类别的角度对重点工业废水排放行业的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污染治理重点和措施。文中的分析方法与分析指标的建立也为完善与提高我国废水的宏观统计分析工作提供了探索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业废水污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基于我国“九五”和“十五”期间全国工业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探讨了工业废水排放变化规律,对工业行业结构、工业经济规模增长速度、工业水重复利用率以及环境治理投资的年度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并进一步利用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工业废水排放量影响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改进工艺技术、提高水重复利用率至关重要,就如何减轻工业废水的污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工业行业的推动力,但是,工业行业的发展又会给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比如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给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也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工业污染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降低甚至消除工业废水给环境造成的污染,我国环境监测部门的责任重大,相关工业行业更是要加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提高,保证工业废水排放充分符合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为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美国工业废水预处理制度对工业废水间接排放管控成效显著,主要特点包括:明确划分各实施主体的责任,形成全过程有效监管机制;预处理标准以基于技术和基于水质为双重约束;对工业用户实施重点分类管理,细化工业用户合规要求;授权公共污水处理厂直接管控工业用户,提高制度执行效率;注重污染源头控制,鼓励废水和污泥回收利用。对我国启示如下:健全我国工业废水预处理制度体系,强化纳管企业主体责任;在污水处理厂规划设计阶段,开展工业废水来源调查,编制纳管企业名单;在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阶段,开展进水水质跟踪评估,建立污染负荷溯源机制;加大对工业废水间接排放的监督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5.
加强工业废水间接排放管控对打赢碧水保卫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并总结了美国在工业废水间接排放管控方面的管理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工业废水间接排放管控的对策建议。具体建议包括:完善工业废水间接排放管理体系,健全工业废水间接排放污染物管控的标准体系,加强污水集中处理厂对工业废水间接排放的管控,强化排污企业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工业废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高效处理工业废水是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绿色生产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工业废水的分类入手,分析了工业废水处理的主要方法,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业废水污染控制战略的审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我国废水排放发展趋势 ,认为在我国控制工业废水污染必须以行政命令的手段为主导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提高环保工业整体水平 ;利用市场经济手段 ;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积极运用公共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8.
工业废水监测的质量保证李贤翼,周建文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430015工业废水是流量和浓度都随时间变化的非稳态流体,组成复杂,存在基体干扰。、为了掌握水污染物排放状况,控$帅F放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必须开展工业污染源废水监测。工业废水的监...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废水的排放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采取生产工艺减排、废水循环利用、废水处理系统优化以及环保知识宣传等措施,打牢工业废水污染防治的群众基础,共同做好工业废水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东北三省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针对改革开放和产业结构大调整前后的4个典型年份,从工业污染源空间特征出发分析了东北三省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的变化趋势,并详细讨论了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工业污染源主要分布在哈大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以及辽宁省中部及沿海地区,且有不断集中的趋势;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都呈不断减少的趋势;东北三省主要污染物为挥发酚,CODCr,石油类及汞;有机污染物排放量高于无机污染物,其中挥发酚、石油类的主要排放区域变化很大,污染物排放区域转移趋势明显;CODCr和汞的主要排放区域变化不大,有新污染城市出现; 20年间东北三省废水排放量比例变化不大,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排名却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11.
<正> 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测量,是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基础工作,是环境保护规划和污染治理计划的重要依据,其测定数据的准确与否,是实现排放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关键.长期以来,工业废水排放最多根据工业用水总量估算、用自制  相似文献   

12.
1992—2008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变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废水排放使我国水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为剖析工业废水排放变化驱动机制,应用LMDI(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将其分解为规模、结构和技术3种效应. 结果表明:1992—2008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整体上呈先降后升的二次抛物线趋势. 其中,1992—2002年工业废水减排498583×104t,由工业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产生的贡献值分别为1829988×104、206807×104和-2535378×104t;2002—2008年工业废水排放增加了333826×104t,相应地,3种效应的贡献值分别为1470045×104、-66094×104、-1070126×104t. 规模效应是造成工业废水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效应是工业废水排放减少的关键因素,结构效应多表现为绝对值较小的负值,表明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倾向于减小污染但贡献不大. 规模效应的主要影响行业是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食品、烟草及饮料制造业,为减少这些部门的废水排放,可通过政策减缓经济规模的扩张趋势;结构效应的主要影响行业是电气、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业和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可通过鼓励重组促使产业结构升级,达到减排工业废水的目标;技术效应的主要影响行业是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为实现工业废水减排,应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工业废水污染防治的战略、对策与费用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忠祥 《环境科学》1996,17(4):75-79
扼要阐述了当前我国工业废水排放和污染现状,提出了从本世纪末到2020年的控制目标和任务,及为达此目标而采取的战略与对策,措施,燕进行了初步的费用效益分析,文章突出强调,我国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与污染负荷遵循从正增长率-零增长率-负增长率的发展模式;实施以清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全过程控制的重要措施以及加强集中处理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95年全省重点工业污染源工业废水等标污染负荷的区域行业分布特点,以及年际变化规律,探讨了工业废水治理存在的问题和控制工业废水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废水排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工业废水不仅对城市的经济活动以及城市的现代化建设造成影响,还会对城市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工业废水的治理。在实际生产当中,须加强对各类工业废水的监测,并针对性地采取处理措施,有效处理废水,使其达到排放标准,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全区重点工业污染源工业废水区域及行业排放情况进行了详细论述,为今后工业污染源的监督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参考文献的调研,对化工厂工业废水排放与监管体系的完善机制进行了相关分析。首先对工业废水常用的技术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比如生物活性炭吸收技术、微生物代写分解技术等,并结合印染行业的工业废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其次作者探讨了如何做好工业废水排放的监控和管理工作,具体措施包括首先加强控制化工厂污染物总量的排放,做好现场调查工作;其次提高工业废水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做好仪器设备的更新工作;最后进一步完善废水排放的质量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指导下,工业用水效率和重复利用率显著提升,但目前的废水排放总量仍不容忽视。工业废水零排放是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但处理过程中会形成废盐和高浓度废盐水。现阶段我国对于废盐的处置率低,并且几乎未进行资源化利用,已成为了制约工业废水零排放的重要瓶颈之一。以工业废盐作为原料回用于氯碱工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废盐消纳渠道,但进料中含有的杂质组分多,利用废盐的离子膜氯碱工业将面临以膜污染为代表的新挑战。系统性介绍了离子膜氯碱工业中废盐资源化原理与工艺流程,讨论了阴阳离子与溶解性有机质致离子膜污染的过程机制与表征手段,并从进料控制、膜清洗、运行工况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应对策略,最终对未来关于进料水质参数优选与高性能阳离子交换膜研发提出展望,以期促进工业废水零排放过程中废盐资源化技术研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铭  费伟良  刘兆香  孔德  林臻 《环境保护》2020,48(15):68-71
工业园区依托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工业废水时存在环境风险。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依托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工业废水的调研分析,针对污染排放底数不清、废水混管输送、处理工艺难以满足部分工业废水处理需求等问题,提出加强对重点行业工业废水的分类收集处理和监测、优化工业废水排放管控、改造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等整治策略,并提出编制城镇污水处理厂收纳园区工业废水可行性评估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开展典型案例征集、加强对技术薄弱地区的帮扶指导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废水排放量的逐步增多对我国环境保护构成严重威胁,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平衡,防治工业污染成为我国国民日益关注的话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多样化的膜技术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并对其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方面的可行性进行进一步探讨与研究,以期为我国工业发展与环保节能工程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