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河北省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计算河北省2010年省级生物丰度和植被覆盖指数归一化系数,并对各县市的归一化系数进行分析和研究,绘制2010年河北省生物丰度和植被覆盖指数等级图,清晰反映出全省的区域分布特征,为河北省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地震造成灾区尤其极重灾区严重的生态破坏。论文以都江堰市为例,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手段对震害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变化进行监测,对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得到都江堰市地震生态受损及灾后两年生态恢复信息,并结合DEM对变化信息进行空间分析,研究灾害发生、生态恢复与坡度的相关关系,从而为灾区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和保障生态安全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伊犁河谷水土资源开发使得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这一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重要因素处在变化之中,由此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在解析2000和2005年伊犁河谷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基础上,分析、探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现状和动态变化及其特征,揭示生态环境问题。为了防止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使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协调发展,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草业、设计生态用水、实行环境保护工作“一把手”负责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15),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以县域为评价单元,选取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胁迫指数及污染负荷指数,对2010年、2015年和2018年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2015年和2018年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状况以"良"为主,期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无明显变化,生态环境状况保持稳定,呈稳中向好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回顾鄂尔多斯盆地某地区石油开发以来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分析研究区目前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石油开发等经济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最大值合成法(MVC)对研究区1989—2010年植被覆盖度遥感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数据进行解译。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油开发以来,生态环境的变化特征能够反映出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以及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对研究区制定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政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新疆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目前我国现有的矿产开发中经济补偿的相关法律制度,提出生态保护及生态补偿的要求,建议新疆今后对矿产资源开发应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基金制度、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和矿区(矿业城市)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恢复补偿统筹考虑,针对不同区域制订不同的补偿办法.  相似文献   

7.
以1987年和2000年TM影像为数据源,在ENVI 4.4平台下提取淮北市(相山建成区)1987-2000年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信息,利用FRAGSTATS 3.3软件提取研究区的斑块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破碎度、分维度及形状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标,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是生态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它的变化是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直接反映和结果,它是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运用RS/GIS技术,采用土地利用类型覆盖率作为评价因子,参考国际和国内各省的土地利用类型覆盖率制定评价标准,对伊犁河谷生态环境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出伊犁河谷生态环境质量属"优"的面积覆盖率占伊犁河谷总面积的73.2%;生态环境质量为"良"的县市面积覆盖率占伊犁河谷的26.3%。伊犁河谷生态环境总体较好,局部较差。伊犁河谷各县市的耕地面积覆盖率、建设用地覆盖率和草地面积覆盖率是各县市生态环境状况差异的主要原因。该方法与其他方法比较,所得的评价结果比较一致,结论符合实际状况,且有计算简便快捷等优点,方法可行,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遥感数据和地面数据为基础,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对医巫闾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2010年生态系统功能进行研究,为能更好地保护风景名胜区的环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医巫闾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土地利用基本无明显变化;水源涵养能力和土壤保持能力有少量增强,主要是由于植被覆盖度的增加;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有所下降,10年间下降5.27%;生物多样性有少量提高。总体来说,10年间,医巫闾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功能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表明现有的管理条例有效地保护了区域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0.
张婷婷  徐媛  李万花 《青海环境》2007,17(2):98-100
青海是一个矿产资源大省,拥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本文简述了青海省矿山生态环境现状、矿山地质灾害及潜在环境地质问题、矿山环境问题的治理及保护现状和打造“绿色矿山”,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随着矿山开采规模、强度的不断扩大,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危害越来越严重,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已成为社会关注和忧虑的热点问题。建设绿色矿山旨在治理保护矿区生态环境,促使矿业可持续发展,以达到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利用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山东省临朐县2011—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同时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对生态环境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5年临朐县的生态环境状况为"良",生态环境质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曹露  李丽珍  王磊 《四川环境》2014,33(5):40-44
利用大同煤田地区1987年9月10日、2000年9月2日和2010年9月6日的TM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法反演了植被覆盖度,获取了该地区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等级图,定量分析了该地区在大规模煤炭开采影响下的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987年~2010年近24年以来,大同煤田地区植被覆盖度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植被退化较严重.  相似文献   

13.
以湖北宜昌三峡翻坝运输江南公路沿线环境为研究对象,使用数据来源于卫星遥感图片,采用GPS、RS和GIS相结合的空间信息技术完成植被类型图、土地利用图。依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有关要求,计算出区域生态环境各项指数:生物丰度指数98.29、植被覆盖指数88.28、水网密度指数72.40、土地退化指数19.06、环境质量指数为93.53、生态环境状况指数74.55,评价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生物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环境小卫星遥感数据,可以计算特定区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进而定量分析其植被覆盖情况。以"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选取下载了相应区域2009年和2015年的环境小卫星遥感数据,经过辐射定标、图像校准等预处理后,计算得到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通过对植被覆盖度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2015年植被覆盖度比2009年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海湾区域的土地利用/覆盖空间变化特征,探析其变化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作用,本文以海南八门湾为研究区域,以RS与GIS为技术手段,提取了1988年、1998年和2009年3年的土地利用/覆盖空间格局信息,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并估算了这些变化所产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影响。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八门湾地区养殖水面、水田和果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而红树林、天然林和旱作耕地则呈现大面积的减少。红树林、河流水面和滩涂湿地是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主要影响土地类型,可为海湾地区土地利用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后向轨迹模式计算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以攀枝花市为起始点的后向轨迹,并结合攀枝花市PM_(2.5)的实测浓度数据,通过聚类分析法、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研究不同来源区域对攀枝花市PM_(2.5)浓度的贡献影响。结果表明:攀枝花市的西南区域与云南省的交界地区最有可能是攀枝花市PM_(2.5)的贡献源区。攀枝花市西南区域本地排放的PM_(2.5)污染物及其前体物和来自攀枝花市西南方向的气团对攀枝花市的PM_(2.5)浓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应用遥感技术,利用长时间序列的SPOT VEGETATION NDVI数据集,结合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对豫西山区1998年、2003年和2008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豫西山区植被覆盖总体上略有上升,局部地区植被覆盖度有所下降。高海拔区域植被覆盖相对稳定,退化概率较低;低海拔区域植被退化和恢复的概率都相对较高;坡度小的区域植被退化和修复的概率都较高;坡度较大的区域植被轻微退化概率增大,坡度越大,植被覆盖修复的概率越低;南坡和北坡植被覆盖度相对较高,东坡和西坡植被覆盖度较低;西南坡向的植被退化相对严重,东南坡向植被退化概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即3S技术,在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能够快速获取动态变化信息,并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比传统方法更具优越性。通过论述基于3S技术的生态安全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对秦皇岛市的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包括土地利用、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等,评价结果比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9.
何光宝  周沁  张军  姚建 《四川环境》2009,28(6):97-100
在引入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基础上,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表,尝试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评价指标定量评价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都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将从1996年的115.0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5.99亿元,净增加值为0.93亿元.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价值呈上升趋势,表明该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基本是合理的,其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5月下旬起到9月,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将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查处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违法案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域性生态破坏问题,为建设生态保护型社会创造条件。此次检查的重点包括: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生态环境敏感区等禁止采矿的地区,违法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据国家环保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对在禁采区开矿的企业,无证开采的应取缔关闭,有证开采的要限期关闭或补偿后予以关闭;对不符合安全生产基本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