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程强  郑同健 《灾害学》2014,(1):131-135
芦山7.0级地震诱发公路沿线大量地质灾害,通过调查掌握了350 km灾区公路沿线158处崩塌及滑坡灾害点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庐山地震区高陡边坡崩塌落石问题突出,陡坡硬岩段是地震崩塌灾害高发区。芦山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白垩系-第三系巨厚层状砾岩,二叠系、泥盆系灰岩,以及澄江-晋宁期闪长岩、花岗岩边坡上。实测剖面统计表明边坡失稳区坡度在40°以上的占总数量的95.3%。根据震后崩塌对公路通行的危害程度,划分了严重、大、中、小四个危害等级,考虑崩塌灾害发生可能性、崩塌失稳形式及规模、坡高、坡面形态及坡度、公路位置及构造物形式,进行震后崩塌灾害危害评估。  相似文献   

2.
针对露天矿开采破坏了岩体结构,原岩的应力平衡状态被打破,围岩支承能力大大降低,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存在发生滑坡、崩塌、沉陷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利用预应力锚索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理论,通过主动监测岩体内应力的变化情况来获取边坡变形和滑移的相关信息,实现了边坡监测的自动化、智能化。经过海州露天矿边坡监测的现场实践发现,海州露天矿边坡暂时处于稳定状态。该技术能够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对边坡滑坡灾害防治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崩塌体运动的全过程模拟及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颗粒流程序,建立颗粒-颗粒之间和颗粒-墙体之间线性接触刚度模型、滑动模型和带滞后阻尼性质的接触模型,对危岩体崩塌各个运动过程进行数值实验,得出一种比较理想的模拟方法和参数选取方法,对于研究含有多种运动形式的危岩体崩塌复合运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结合工程实例,模拟危岩体自脱离边坡坡面到运动终止的全过程,并说明模拟方法的有效性,预测危岩崩塌体的滑落距离和任意位置处的速度,为选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对南京地区已发生的滑坡与崩塌区进行调查。用园弧法计算滑坡前的安全系数在考虑在地震力作用下,用静力法对边坡稳定性作定量分析。以期对本区地震滑坡与崩塌危险区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公路边坡危险性评估大多侧重于判断危险等级,很少深入研究其中具体危险点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HP-Fuzzy和激光点云数据的公路边坡危险性综合评估方法。该文先根据地质条件将公路边坡划分为若干路段,再采用AHP-Fuzzy评价法对各路段边坡进行整体评估,确定危险边坡;然后利用车载LiDAR系统获取各危险边坡两期激光点云数据,构建DEM模型,并使用色谱分析法对两期模型进行局部评估,找出具体的危险点;最后结合专家意见,定性判断危险路段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以重庆市某公路为例,采用新方法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4、8、10号路段危险性较大,易发生滑坡、崩塌灾害,建议采取及时的防治措施。与传统方相比,该方法既能确定危险边坡,又能找出其中的具体危险点,为公路边坡防灾减灾研究开辟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边坡滚石运动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边坡滚石是在山区基本建设中常遇到的一种工程灾害,其防护结构的设计依据主要是边坡滚石的运动轨迹,因而要对这种灾害进行防治,首先要确定滚石的运动轨迹。分析了几种主要形式的边坡滚石运动,考虑控制滚石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工程的角度建立了一套计算边坡滚石运动轨迹的计算公式,并对影响滚石运动的碰撞恢复系数、滚动摩擦系数等重要参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镇江市边坡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镇江市边坡地质灾害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在分析该市边坡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基本特征 的基础上,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镇江市边坡地质灾害是各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原则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边坡系统时刻与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导致其失稳演化过程具有典型的非线性、非连续性特征,这是边坡工程稳定性难以准确评估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非线性突变理论,以势函数为响应变量,破裂区长度为控制变量,构建边坡突变失稳分析模型,对边坡力学机制及突变模型特征进行分析,获得边坡发生突变失稳时的破裂区临界长度,量化边坡稳定状态判定依据,为边坡的稳定性评估提供一种新的可选路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所述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间误差在工程上是可以接受的,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边坡稳定性研究对于重大地质灾害防治极其重要,但由于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具有非线性、多样性以及模糊性等特征,边坡稳定性分析一直是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热难点问题。已有研究表明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可有效应用边坡稳定性分析,但同时存在预测精度低、鲁棒性差、收敛速度慢等缺点。为改善上述问题,在粒子群算法优化的 BP 神经网络(简称 PSO?BP 神经网络)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该模型以容重、内聚力、内摩擦角、边坡角、高度、孔隙压力比作为输入参数,以安全系数作为输出参数。通过借鉴遗传算法中的变异思想来提升模型全局寻优的能力,利用能量函数负梯度下降原理提高模型的收敛速度。将所收集到百余条边坡数据进行数据清洗,最终得到 80 条高质量边坡数据,随机选取其中的 50 条边坡数据作为模型的试验数据。最后采用十折交叉验证的方法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并在多维度与其余边坡稳定性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该模型相比于其余模型收敛速度、准确率、鲁棒性均有明显提高;②将 K 折交叉验证应用在小样本数据下的边坡稳定性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可有效避免结果的偶然性。③该模型的预测误差仅为 4.31%,满足工程精度需求,可在实际工程中为边坡稳定性分析与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寒区公路土质路堑边坡滑塌原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寒区路堑土质边坡滑塌现象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寒区路堑边坡滑塌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尤其对“水线”的概念、成因、分布特征以及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寒区路堑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力学模型。通过对春融期处于饱和状态的不同坡度(1:1,1:1.5,1:1.75)土质路堑边坡土体稳定性进行验算,提出了宜排水固坡不宜削坡稳定的寒区路堑土质边坡稳定措施,即在边坡上挖设树型排水渗沟,采用自身具备反滤层功能的土工材料做下层排水,再利用网状土工格室上层固土并种植喜水根深的马莲草的综合边坡稳定防治技术,并在哈同公路路堑边坡滑塌地段进行了工程应用和实践,经过两个冻融循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风险管理技术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性管理技术。从滑坡的风险因索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滑坡风险防范措施等风险管理流程人手,对基于风险管理技术的边坡安全与滑坡预防思想进行了论述,指出应用风险管理技术是帮助管理者有准备地、理性地面对所可能遇见的风险,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最终减少或避免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预防手段。最后概括了滑坡灾害研究的进展和风险管理在滑坡灾害预防方面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青藏工程走廊整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加之青藏高原强烈的太阳辐射及大气透明度高,导致廊内路基工程存在显著的"阴阳坡"效应。在阴阳坡热效应作用下,路基阳坡路肩沉降变形普遍大于阴坡路肩,由此引发包括路基倾斜、边坡滑塌、纵向裂缝等一系列路基路面病害问题,严重影响了路基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大幅增加了工程后期运营维护成本。针对这一问题,从青藏工程走廊阴阳坡效应的成因、阴阳坡效应作用下路基体冻融过程及地基温度场分布、路基的横向差异沉降变形、阴阳坡效应相关路基路面病害以及防控措施5个方面系统论述了目前的研究和工程实践现状,并结合阴阳坡效应的量化研究、防治措施的有效性等方面就未来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青藏工程走廊内路基工程的建设与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三峡库区忠县-方斗山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选取坡度、坡向、坡高、岩土体类型、坡体结构、构造、水的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8个评价因子建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因子状态进行分级;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应用加权信息量模型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再者,利用迭代自组织聚类模型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进行分级区划;最后,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精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灾害发生的吻合度高、评价结果可靠、评价方法精度高、适用性强;岩土体类型、坡体结构、水的作用及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发育的最主要控制因素;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极高易发、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极低易发五个等级。建立的评价方法从权重确定和等级划分方面完善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理论体系,可为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某水电站是澜沧江中、下游梯级开发的关键工程,其进水口高边坡地质条件复杂。通过对该电站进水口边坡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以及边坡开挖等因素的综合分析研究,阐述了其变形机理,说明此高边坡存在如下变形破坏形式:①楔形体滑动破坏;②扩展式的平面型塌滑和滑移型崩塌破坏;③卸荷松弛变形破坏。采用三维块体分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这类边坡在开挖过程中的应力变形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可能引起的地貌灾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宝冲 《灾害学》1990,(2):23-28
城市化可能导致流水地貌过程系统的变化,加剧水土流失和洪水威胁;还可能导致重力地貌过程系统的变化,造成土滑、滑坡和崩塌等灾害;城区地下水、地下其它液体和固体物质的开采,可能引起地面沉降或坍陷。这一切会影响自然环境与人类环境,故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溜砂坡的成灾机理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溜砂坡足我国西部山区公路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由于对溜砂坡的形成发展机理认识不足,目前采用的治理措施不能很好地解决溜砂灾害,有些工程措施反而会加大灾害程度。通过对川藏公路沿线溜砂坡的调查研究,阐述了溜砂坡的最基本特性是其生长性,分析了溜砂坡的成灾机理和危害性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符合西部地区经济条件的溜砂坡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极端冰雪条件下的顺层岩质边坡滑移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了典型岩石边坡在极端冰雪条件下的滑移稳定系数的表达式;通过计算分析,揭示了岩石边坡滑移稳定系数随裂隙内水深、坡高、坡角、滑面倾角等因素变化的规律及与冻深的关系,并绘制岩石边坡滑移稳定系数与边坡几何要素之间的关系图.研究表明,当考虑极端冰雪灾害影响时,岩石边坡滑移稳定系数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随裂隙饱水程度、坡面角、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宝珠寺水库库区塌岸情况的现场调查及其典型塌岸区的工程地质测绘,查明了其塌岸主要发生在第四系残坡积及古滑坡堆积体库岸的规律;建立了库区塌岸的3种主要模式:冲刷塌岸型,蠕动-张裂变形,牵引式滑移-拉裂错落;重点剖析了各模式典型塌岸段的形成发展过程及机制,计算分析出不同水位下的典型滑坡的稳定性变化规律;统计得出冲刷塌岸后各类岸坡的水上稳定坡角、水下磨蚀坡角;最后,阐明了水库岸坡的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条件是塌岸发生的内因,而水库水位消落时岩体中排水不畅所形成的滞后的动水压力,是使滑坡及土体发生蠕动的外因。  相似文献   

19.
王健  王根龙  宋飞  赵法锁  王佳运  李树兴 《灾害学》2021,(1):207-211,222
志丹县的河流岸坡常表现为坡脚泥岩凹进、坡体砂岩凸出的悬臂梁形式,崩塌灾害时有发生。以志丹县“牛沟川河流塌岸”为对象,研究了近水平层状砂泥岩互层边坡悬臂梁崩塌的破坏机理。经现场调查,塌岸边坡破坏类型为悬臂梁式崩塌,悬臂梁危岩体的主要成因为河流的长期侧向侵蚀作用及砂泥岩互层的长期差异风化作用;在现场调查基础上,考虑自重、降水以及外部荷载作用,建立悬臂梁边坡数学-力学模型,利用悬臂梁最大弯曲应力计算理论,推导出岩腔极限深度计算公式和稳定性系数公式,其验算结果与野外调查一致;建立悬臂梁岸坡数值模型,利用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UDEC,分析并总结出悬臂梁崩塌的灾变过程为:悬臂形成-裂隙产生-裂隙贯通-悬臂折断,堆积坡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