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油页岩废渣为原料,通过酸浸法浸取油页岩灰渣中的铝酸钠溶液.采用焙烧活化方法将废渣中含铝的低活性晶体物质活化为高活性半晶体或非晶体物质,利用酸浸法浸取焙烧后的高活性含铝废渣,得到铝液;依据试验分析了影响酸浸法浸取铝酸钠溶液的主要影响因紊为焐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取酸浓度和浸取温度;得出酸浸法的最佳工艺参教:活化温度850℃,活化时间3 h,选用酸浓度40%,浸取温度60℃,此时油页岩废渣铝浸取率为75%.  相似文献   

2.
电厂粉煤灰中主要含有SiO2和Al2O3,且含有一定量的残炭。采用粉煤灰和铝土矿等为主要原料进行了高温下制备硅铝铁合金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电厂粉煤灰和铝土矿为主要原料,配加赤铁矿、硅石和添加剂CaF2,在1 880℃时经碳热还原可以制备硅铝铁合金,提高粉煤灰的利用价值,减少其环境污染。在1 750℃时,还原反应进行不完全,得不到硅铝铁合金。在1 880℃时还原出的合金主要成分为Si,Al和Fe,其平均含量分别为27.69%,8.75%和58.81%,合金的主要物相为Al0.3Fe3Si0.7,SiC,FeSi和FeC。  相似文献   

3.
硅微粉是在矿热电炉内生产含硅量在75%以上的硅铁合金和工业硅时,产生大量挥发性很强的SiO2和Si气体与空气迅速氧化并冷凝而成的.硅微粉由于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能,广泛用于建筑、冶金、化工等行业.介绍了硅微粉的循环利用现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硅微粉循环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普及和通用机械的大力发展,市场对再生铝硅系合金产品的刚需日益增长,因此催生了一大批以进口切片废铝和国内废铝为原料的再生铝硅系合金铸造企业,其产量参差不齐,从年产几千吨到几十万吨,然而,不同规模的企业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废料的前处理、废铝灰和废旧进口原料中垃圾的终端处理问题,这已经成为了整个再生铝硅系合金产业链急需解决的  相似文献   

5.
氨碱法纯碱生产过程中要排出大量的废液废渣,每生产一吨纯碱约排出10立方米的废液废渣,其中,固渣含量因原料石灰石和盐的质量不同而异,大约在200—300公斤。按此计算,一个年产30万吨的氨碱厂每天就要排出1万立方米废液,200—300吨废渣,全年将排出300多万立方米废液和6—9万吨废渣,数量甚为可观,这些废液废渣主要是碳化过滤母液蒸氨过程中排出的蒸馏废液(含固渣的悬浮液),其次还包括盐水精制过程的一、二次泥(钙镁泥)及洗涤废水等。蒸馏废液的液相组成主要是氯化钙和氯化钠(每升清液约含85—100克氯化钙、50—55克氯化钠)固相组成主要是碳酸钙、氢氧化镁、氧化钙、二氧化硅、硫酸钙、铁铝氧化物等。这些组份均系原料中未被利用的元素。  相似文献   

6.
1.概述新产品 SE 型分散染料工艺产生两种有机废渣。一种是回收溶剂硝基苯时的蒸馏残渣,主要成分是2-氰基-4-硝基苯胺、5-硝基靛红-β-肟及它们的高分子聚合物。另一种是重氮液过滤出来的重氮物残渣。我们对这两种废渣进行了焚烧处理的试验,以初步探讨焚烧法处理的可能性。2.焚烧试验方法焚烧试验的主要设备是串联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矾泥制备铵明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效钊  王雄  陈敏  茅伟 《化工环保》2002,22(5):280-283
采用酸熔法分离矾泥中的铝与硅,不仅克服了碱浸工艺脱硅的复杂过程和铝回收率低的不足,而且解决了酸浸工艺中产品纯度低和设备材质要求高等问题,通过试验确定了酸熔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00℃,时间30min,酸铝比1.18,活性铝的回收率为96.69%,铵明矾的纯度在99.5%以上。  相似文献   

8.
煤化工的废渣很多,主要是煤气化后所产生的炉渣及随煤气带出的带出物。由于煤的种类、燃烧方式或气化方法的不同,产生的废渣(粉煤灰和煤渣)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均有差异。由于废渣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由硅、铝、镁、铁、钙的化合物等组成,并都含有少量钛,钾、钠、磷等化合物和微量氰化物,因此,利用途径不低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粉煤灰和煤渣已经作为资源被加以利用,主要用途有:用作建筑材料,提取空心微珠、制取分子筛以及从中提取稀有金属等。  相似文献   

9.
非高温法提取粉煤灰中铝和硅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杰明 《电力环境保护》2002,18(2):28-29,54
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常湿法提取粉煤灰中铝和硅的工艺流程,基本解决了目前国内外用相近方法提取煤灰中铝和硅,但浸出率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炼油企业废白土排放污染环境问题,在实验室中利用溶剂进行脱油处理,其脱油率及脱油废渣活性度都较高,但再生后的脱油废渣仍难以重复利用.而利用废白土作型砂添加剂的试验研究,其工业试验结果较为理想,且能彻底解决废渣的污染问题,实现其环保利用.  相似文献   

11.
以铟置换液和工业水玻璃为原料,以盐酸为活化剂和调节剂制备聚硅酸氯化铝絮凝剂。考察了聚硅酸氯化铝制备过程中各因素对印染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铝硅比(铝与硅的质量比)为1、聚合pH为1.6、聚合时间为12h、聚合温度为25℃。用在此条件下制备出的聚硅酸氯化铝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印染废水脱色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高体中 《化工环保》1989,9(1):36-39
楚雄州磷肥厂,几年来在东郊乡、吕合村进行钙镁磷肥废渣的田间试验。试验表明,田间合理施用一定量的废渣,既可增产粮食,又不会造成氟的二次污染,还可改善土壤和谷物的含硒量。水稻田每平方米施渣2.1公斤,可增产粮食16.25%,土壤含硒量由0.2ppm增至0.31ppm,大米含硒量由0.009ppm增至0.029ppm,为防治克山病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新路子,也为钙镁废渣的利用找到了经济合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李倩  陈小芳 《化工环保》2014,35(3):272-275
以湖北省某化工企业含砷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硫化砷废渣为研究对象,采用氧化碱浸—沉淀工艺制备砷酸铜。考察了沉淀反应液pH、沉淀反应温度、搅拌转速对砷沉淀效果的影响。采用XRD和SEM技术对砷酸铜的物相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废渣在氧化碱浸过程的砷浸出率为96.53%;沉淀反应时间为30 min时,沉淀步骤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沉淀反应液pH 5.0、搅拌转速500 r/min、沉淀反应温度50 ℃。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该工艺条件下,砷沉淀率均达93.96%以上。SEM表征结果显示,砷酸铜产品为颗粒状,粒径约为500 nm。XRD表征结果显示,砷酸铜产品中主要含有Cu3As2O8,Cu4O(AsO42,Cu4(As2O7)O2。该方法工艺简单、无二次污染,为废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以含铝废泥和工业盐酸为原料制备聚合氯化铝的生产工艺,通过对物料配比和反应条件的考察,成功制得了有效含量(以Al2O3计)8%,盐基度50%的符合GB/T 22627—2014《水处理剂聚氯化铝》标准的聚合氯化铝产品。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产条件,在传统一步法、两步法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对利用含铝废泥和工业盐酸制备聚合氯化铝的生产工艺加以优化,使得改进后的聚合氯化铝生产工艺,既能实现含铝废泥中铝资源的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可实现含铝废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保护生态环境,因此,是一种具有实际生产改良意义的聚合氯化铝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5.
山西晋城凤凰化工厂是乙基麦芽酚专业生产厂,年产乙基麦芽酚50r,同时产生约500t的碱式溴化镁废渣。该废渣中含碱式溴化镁质量分数约为45%,含水质量分数约为50%,另有少量有机溶剂和高分子聚合物。建厂初期,这些废渣堆放在废渣场,占用场地,严重污染周围环境。1995年该厂建成利用碱式溴化镁废渣生产溴乙烷和氯化镁的装置,几年来运行良好,生产出的溴乙烷供乙基麦芽酚生产使用,氯化镁质量达到GB8453-87普通氯化镁一级品技术指标,不仅解决了碱式溴化镁占用场地和污染环境的问题,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微量氰化物的快速测定法。在 pH6.5—7.5的缓冲液中,以少量吡啶及乙醇作溶剂,以一定比例相混合的吡唑啉酮及双吡唑酮作显色剂,显色15分钟颜色迅速稳定。铁、铜、硫化物等重金属离子对测定干扰少,即使有干扰也可用1%的 EDTA 作掩蔽剂而予以消除。采用本法分析一般含氰样品(含 SCN~-的除外)无需进行蒸馏。对于电镀废水中微量氰化物的测定,本方法较为实用,分析速度快。  相似文献   

17.
厦门电化厂“含铜废酸水的治理和铜的回收中试”在厦门科技局主持下,于今年6月19日通过技术鉴定。与会专家确认:这项技术是科学的、合理的。它利用本厂的废渣——钙镁泥为处理剂,处理含铜废水,使厂总排放口废水的含铜量从原来的550毫克/升左右下降至1毫克/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又进一步回收含铜废渣制成氯化铜,回收率达95%  相似文献   

18.
纪柱 《化工环保》1994,14(4):230-234
将铬酐废渣与铬酸钠碱性液同时投入盛有前次反应底液和少量磷酸的混合液中,使废渣中的三价铬与碱性液中的三价铝在晶种作用下形成致密易滤洗的磷酸盐沉淀而去除。这一新技术不但使铬渣回用于红矾钠生产,并使每吨铬酐产品增益1000多元。该技术业已工业化。  相似文献   

19.
富含重金属的工业固废对生态环境存在较大的威胁,亟需合理的处置。低铝市政污泥焚烧灰渣是否可为这些潜在重金属的稳定化处置提供重要基体,仍需深入研究。以市政污泥焚烧灰渣作为微晶玻璃的前驱体,探讨了不同温度(600~850℃)烧结玻璃产品的物相变化规律及其对铅、锌和铜的共稳定机制和效果。结果表明,高温下铅倾向与铝和硅结合形成铅长石(PbAl2Si2O8),而锌和铜最终结合成尖晶石固溶体结构(ZnxCu1-xFeyAl2-yO4)。尽管三种重金属的浸出行为不同,但烧结温度越高则越有利于提高它们的稳定性。因此,为了实现重金属稳定化和固废资源化的双重目标,提出了一种利用低铝市政污泥焚烧灰渣制备微晶玻璃产品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采用Fenton试剂处理青霉素发酵废渣,考察了青霉素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均匀设计试验优化了反应条件。结果表明,采用Fenton法处理青霉素废渣的最优条件为:pH=2.0,反应温度为69℃,反应时间为119min,氧化剂用量为0.6 mL/g。在此条件下,废渣中青霉素的去除率达99.77%以上,并且处理后废渣中大部分营养成分得到保留,为青霉素废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