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海洋监测系统和环保监测系统面临着监测数据公开需求,溶解氧是环境监测的常规测项,其监测结果需要进行科学的规范性表达。有效数字能够体现测量值的可信程度,有效数字位数是测试结果规范表达的重要指标。本文详细分析"GB17378.4-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中第31章溶解氧"中的测定步骤中影响因素,对溶解氧测定结果的有效位数进行科学推断。分析表明,硫代硫酸钠浓度、硫代硫酸钠消耗体积、水样体积是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硫代硫酸钠浓度有效位数3位,硫代硫酸钠使用体积有效位数3位或4位,水样体积有效位数5位;溶解氧碘量法测定结果的有效位数,通常为3位。  相似文献   

2.
姜令萍  宋英 《山东环境》1998,(4):17-17,19
前言:溶解氧(简称DO)是存在于水中的游离氧。水中溶解氧与气象要素及环境要素都有着密切关系。在溶解氧测定中,影响测定因素很多,如:样品采集、方法选择、酸化及滴定、操作不当,都会给分析结果带来误差。本文针对溶解氧测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研...  相似文献   

3.
电极法溶解氧监测仪,具有在线自动监测的优点,在水质自动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极法测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大气压、含盐量和样品流速等。本文从溶解氧测定原理以及仪器本身原因入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且提出了日常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4.
水质采样是水质分析、监测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对水质监测结果的影响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水质采样各道环节的阐述,指出采样中存在的影响因素,提出水质采样质量控制,使所采集的水样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完整性,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环境空气中铅测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在实际监测工作中必须加强质量控制。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并结合多年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经验,从基础条件、采样、样品前处理与分析过程、数据记录与审核等几个环节对环境空气中铅监测的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做好环境空气中铅监测工作的具体办法,以为环境监测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提高数据质量的基本途径,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灵魂;在监测分析过程中影响结果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采样误差是对结果影响极大的误差,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加强固定源废气现场监测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干片采样法在海滩大气氯离子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针对海南海滩大气氯离子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饱和现象,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制定监测方案的应对措施,以及测试结果的表征方法。结果 A地区的1号、2号采样点和万宁站海洋平台采样时间为7天、19天的氯离子监测存在饱和现象,3号采样点3个采样周期的监测都没有出现饱和现象。结论海滩大气环境中,海浪高度与空气中氯离子的沉降速率有较强的关联性。缩短采样时间,增加采样次数,适当增加平行样数量和监测点的数量,可降低饱和现象监测结果的影响。A地区海滩氯离子的沉降速率为7.61 mg/(100 cm~2·d),万宁站海滨的氯离子的沉降速率可确定为大于5.99 mg/(100 cm~2.d)。  相似文献   

8.
在测定环境空气的臭气浓度过程中,就三点比较臭袋法的采样、配气、嗅辨和数据处理等环节可能影响监测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环境空气中臭气浓度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测定环境空气的臭气浓度过程中,就三点比较臭袋法的采样、配气、嗅辨和数据处理等环节可能影响监测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烟尘测试中选择采样断面及确定测点数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毓丹  姚俊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2):147-148
在进行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时,采样断面的选择和采样点数目的确定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测定烟气流量和采取尘粒样品时,应尽可能将采样位置放在烟囱或管道气流平稳的管段中.这是选择采样断面的基本原则。关于测点数的确定,目前的国家标准方法C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和GB168—9l锅炉烟尘测试方法都有规定,但二者并不相同,目前对测点数难于作出严格统一的规定。本文结合实际监测工作,对采样断面和测点的确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底泥耗氧速率的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立坤  徐祖信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5):294-297,301
在对实验室法和现场法测定底泥耗氧速度(SOD)的步骤和操作参数综述中,对于实验室测定法。从底泥采样,测定容器,实验底泥厚度,上覆水,测定培养条件,溶解氧测定方法,溶解氧测定时间和测定间隔,空白样的测定以及SOD的计算等方面作了介绍;对于现场测定法,从测定容器,测定水力条件,溶解氧测定方法,空白水样的测定,溶解氧测定时间和测定间隔,SOD的计算方法等方面作了介绍,最后在原理,技术和费用上对以上2种方法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口,海洋环境变化对水生生物种群的分布和数量波动都会有重要影响。但在目前该水域的综合监测调查中,多数监测项目缺少采样优化设计的过程。为评价不同采样设计对长江口海洋环境监测结果的影响,本研究使用普通克里金法(ordinary Kriging,OK)对不同海洋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进行插值,在此基础上比较定点采样(stationary sampling,SS)、简单随机采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SRS)和分层随机采样(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StRS)3种调查站点设计对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水域的水温、盐度、溶解氧及化学需氧量(COD)等要素的采样效果,结果显示:(1)各环境要素插值结果与实际调查值相近,普通克里金插值能够较好地模拟研究区域的海洋环境状况;(2)3种采样设计的平均采样效果(design effect,DE)为分层随机采样>定点采样>简单随机采样;(3)分层随机采样对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的采样效果最好,而对COD的采样效果差别较小。由于长江口水域盐度要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因此,建议在今后的监测设计中,优先采用分层随机采样的方法,以同时满足多数要素的监测需要。  相似文献   

13.
固定污染源监测中现场采样的科学规范是监测结果的准确的前提,现场采样中采样断面的选择和采样点数目的确定是现场采样工作的基础。在测定烟气流量和采取尘粒样品时,应尽可能将采样位置放在烟囱或管道气流平稳的管段中,这是选择采样断面的基本原则。本文结合实际监测工作,对采样断面和测点的确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河流溶解氧时空分布的基本方程出发,分别叙述和探讨了一些影响溶解氧浓度的因素以及估算它们的方法,从而提出河流溶解氧时空分布的一维数学模型。该模型可用来确定相应的现场数据采集和监测程序,确定废水处理的技术要求及天然或人工环境变化的影响,对流域的经济分析和环境规划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监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综合了实验室分析、现场采样及生产工艺等因素,是环保管理部门监控、考核企业污染物是否排放达标的重要因子之一。本文从滤筒的选择、实验室称量、采样仪器、采样点位置、运行工况等几方面提出了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实验室湿度和滤筒烘烤温度对滤筒称重的影响进行了测定,得出实验室的湿度应控制在两次称量土5%范围之内,同时应根据排气筒类型不同,选择不同的温度烘烤滤筒,否则会直接影响滤筒称量的准确度。只有做好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监测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获得科学、准确的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16.
控制现场水质采样的质量对于水质监测的准确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影响水质采样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控制现场水质采样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大气中氯化氢常以气体或盐酸雾状态存在,氯化氢气体和大气中的水蒸气作用形成盐酸雾,具有强酸性,能刺激上呼吸粘膜,可引起气管炎,出现咳嗽、胸闷、头晕等症状。在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氯化氢时,其方法灵敏、简便,但选择性差,影响因素较多,本文通过对氯化氢测定中硫氰酸汞浓度、试剂配制的方法、全程序空白测定及操作方法、采样过程等因素进行总结、探讨和分析,确定适合的测定条件,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18.
溶解氧指的是水体与大气之间经过氧气交换之后或者经过各种化学生物反应之后,溶解在水中的氧。天然水和废水中的溶解氧的浓度是不相同的,其浓度取决于水体的各种性质,比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对水中溶解氧进行测定,是水污染控制以及废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措施,对水中溶解氧进行测定,也是水体污染程度的衡量指标。测量水中溶解氧十分重要。本文浅述水中溶解氧测定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采用有效容积为240 L的中试Carrousel氧化沟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研究了溶解氧对氧化沟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和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氧的变化对系统中有机物的去除影响不显著;过高或过低的溶解氧均会降低系统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溶解氧控制在1.0~1.5 mg/L,系统可获得较高的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当溶解氧为1.5 mg/L时,总磷去除率达最高,为71.00%;溶解氧对污泥沉降性能影响显著,低溶解氧运行易引起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24 h 连续例行监测外场采样质量控制的方法.着重从仪器流量校对、现场平行样采集、现场加标回收率测定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采用二氧化硫标准片剂对例行监测进行全程序质量控制,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