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umuC测试水中遗传毒性效应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umuC实验是用于检测物质致癌、致突变性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将化学物质暴露阶段的温度细化为37℃,获得最佳灵敏度.以北方某自来水厂的自来水为对象,研究前处理方法对遗传毒性诱导效应的影响,发现以Oasis HLB固相萃取柱为浓缩柱,丙酮为洗脱溶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显示出最高的遗传毒性诱导效应.对上述自来水厂不同工艺过程出水的遗传毒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氯消毒过程促进遗传毒性的诱导.  相似文献   

2.
用成组生物效应标记方法定量评价饮用水健康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用水安全性密切关系着民众的健康,因此相关的水质评价方法也日益受到关注.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水质分析主要采用化学分析的方法,但该方法不能提供未知污染物的浓度及其所引起的健康影响,而生物效应标记测试则能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本研究应用一组生物效应标记方法评价自来水水质,包括利用SOS/umu测试评价遗传毒性,利用重组基因酵母测试评价类雌激素效应,利用鼠肝癌细胞(H4IIE)EROD诱导测试评价芳烃(Ah)受体效应或类二噁英物质总体水平,同时对这些生物毒性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价.用上述方法评价了北方某市9个水厂不同季节原水和出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该市主要自来水厂原水和出水中的直接和间接遗传毒性物质、类雌激素效应物质和芳烃受体效应物质浓度水平总体较低,风险在可接受水平;从处理效率来看,水厂现有工艺对类雌激素物质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而对于Ah受体效应类物质由于其总体浓度偏低而去除效果不很明显,少数水厂处理后由于消毒副产物的产生等原因,遗传毒性略有升高.曲此可见,应用生物效应标记方法能够对水厂的水源污染和水厂处理效果做出综合评价,该方法可以作为饮用水安全性评价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3.
摇蚊幼虫的水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综述了国外对摇蚊幼虫的水生态毒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生物检测、生物积累和遗传毒理研究等几方面.国外的研究表明摇蚊幼虫可以作为常用试验生物(鱼类和蚤类)的补充,用于有毒化学品的急、慢性毒性生物检测和遗传毒性研究,以及生物积累试验,以评价化学品的生态效应,并对污染物进行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自然光和紫外光(UV)对二级处理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及其毒性效应的削减特性,研究了在自然光和UV两种不同光源的辐照条件下,二级处理出水中DOM的光谱特性、遗传毒性和植物毒性变化,阐明了毒性效应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相比于自然光照,UV辐照可以明显降低二级处理出水的UV254,并达到21%矿化.自然光和UV均可降低二级处理出水中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DOM),但去除的组分有所差异.同时,自然光照与UV辐照均可降低二级处理出水的遗传毒性,其削减率分别达到92%和61%.遗传毒性的变化与CDOM荧光强度变化有显著相关性.UV辐照可降低二级处理出水的植物毒性,削减率达到81%,而自然光照对二级处理出水植物毒性的削减率仅为19%,削减效果较差.利用UPLC-MS检测二级出水中的除草剂,发现植物毒性削减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自然光照下二级处理出水中的阿特拉津降解缓慢,表观降解速率常数为0.0033h-1;但是UV辐照下二级处理出水中的阿特拉津可快速降解,其表观速率常数为0.2225h-1.这为污水厂排放水毒性效应控制及生态安全保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太湖周边典型区域水体污染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SOS/umu法对太湖周边12个典型区域水体的遗传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水样的遗传毒性诱导率IR与提取物的水样体积呈较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T1、T2、T3、T7、T8、T9、T10水样提取物有遗传毒性效应;各区域水体遗传毒性随水情期大小排序为:汛前期>汛期,对于污染源较稳定的区域,水体遗传毒性在各水期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6.
发光细菌暗变种对土地处理的工业废渣的致突变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实验分离到的明亮发光杆菌暗变种T9171菌株对三种戒严废渣在土地处理前后呈现不同的致突变效应。与Ames试验结果的趋势相象,大部分工业废渣样品在土地处理衙遗传毒性降低,T9171菌株的致突为阳性应减弱或消失呈阴性,明亮发光杆菌暗变种试验比传统Ames试验检测致突变物的灵敏度高而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推断,工业废渣在土地处理后遗传毒性下降的主导因素可能在于其所含主要非极性有机化学物的降低,土地处理后,  相似文献   

7.
环境遗传毒性研究中的生物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标记分析是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毒性物质对生物体产生毒性效应的方法,正成为生态毒理学和环境风险评价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该方法对检测并定量分析各类混合毒性物质所引发的遗传毒性,具有积极的意义,包括以蛋白质特性为基础的蛋白质标记,检测亚细胞毒性水平遗传毒性的生理性标记,及以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多态性为特征的分子标记等。该方法具有测定灵敏、快速的特性,在遗传毒性的研究中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石油化工废水遗传毒性,并利用污染指数进行毒性等级的划分,各排口废水均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毒性效应。评价其废水的处理效果,经F检验结果表明,处理前后MCN‰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复杂体系的二级处理出水在UV光解及UV/TiO_2光催化反应过程中生物效应的变化,本文探究了反应前后发光细菌的荧光抑制毒性、SOS/umu遗传毒性、小球藻光合抑制效应3种生物效应的变化,并分析了物化指标的变化与生物效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UV光降解过程并不能高效削减二级处理出水的荧光抑制毒性,但可以高效削减遗传毒性和光合抑制效应,其削减率分别达到61%和81%;在低辐照强度下,UV/TiO_2光催化过程对3种生物效应的削减率分别为38%、84%和80%.增大辐照强度后,3种生物效应的削减率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荧光抑制毒性,其削减率可提高至62%.在UV光降解条件下,二级处理出水的遗传毒性、光合抑制效应与荧光强度、UV_(254)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在UV/TiO_2光催化条件下,二级处理出水的3种生物效应都与荧光强度、UV_(254)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这为二级处理出水生物效应的控制及生态安全的保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umu遗传毒性测试方法考察了二氧化氯和氯消毒对几种城市污水生物处理出水遗传毒性的影响,发现当二氧化氯消毒剂从0 mg/L增加到30 mg/L时,几种污水的遗传毒性均先迅速降低后趋于稳定,而当氯消毒剂从0 mg/L增加到30 mg/L时,几种污水的遗传毒性的变化规律不同.进一步研究氨氮对污水消毒过程中遗传毒性变化的影响,发现氨氮对污水二氧化氯消毒过程中遗传毒性的变化规律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污水氯消毒过程中遗传毒性的变化规律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氨氮含量较小(<10~20 mg/L)时,污水氯消毒后的遗传毒性小于消毒前;当氨氮含量较大时(>10~20 mg/L),污水氯消毒后的遗传毒性大于消毒前.  相似文献   

11.
天津地区土壤中遗传毒性物质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SOS/umu试验测试了天津地区41个土壤样品有机提取物的遗传毒性,研究了该地区土壤中遗传毒性物质污染水平及区域生态风险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所研究区域中,遗传毒性的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天津市和塘沽、汉沽两个区.其中,汉沽区土壤有机组分遗传毒性值最高,其次为塘沽区和市区.与有限的文献报道数据相比,天津地区土壤有机组分的遗传毒性较高,且与该地区土壤中多环芳烃浓度的分布规律相似.研究结果表明,遗传毒性的生物效应标记方法可以用于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来快速筛选和甄别遗传毒性物质污染的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垃圾渗滤液和再生水生物毒性检测方面的主要体外试验模型和检测方法,并整理了这些模型和方法在生物毒性评价中的应用.目前常用的体外试验模型包括人源细胞系、其他哺乳动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相比较而言,人源细胞系在检测结果外推至人体时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因而其应用最为广泛.体外检测方法可概括为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内分泌干扰效应检测三个方面,其中内分泌干扰效应的研究较多集中于雌激素效应.最后,本文提出开发三维体外细胞模型、体外试验与化学分析相结合、全面分析内分泌干扰效应和建立成组体外试验体系是渗滤液和再生水生物毒性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妊娠小鼠子宫对2,3,7,8-四氯苯二噁英毒性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妊娠早期小鼠用不同剂量的TCDD进行处理,妊娠第9天采集血清、肝、肾、脑、脂肪、子宫和胎儿等样品,利用酵母报道基因系统进行组织中TCDD含量检测,结果发现脂肪中TCDD含量最高,其次是肝脏、子宫和胎儿.由于TCDD的毒性需通过体内包括细胞色素P4501A2在内的代谢酶的活化,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TCDD诱导的该酶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发现肝脏和子宫的阳性反应最强,并且所需剂量很低,肾脏和脂肪组织在较高剂量出现阳性反应,而脑组织则仅在更大剂量时出现微弱的阳性信号.此现象说明子宫和肝脏一样,可以通过芳香烃类受体诱导细胞色素P4501A2酶的产生,活化TCDD,引起对细胞的毒性并产生对胚胎的毒性.在低剂量时观察到的强烈的生殖毒性应该和TCDD在子宫的蓄积和子宫内敏感的细胞色素P4501A诱导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水源水微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和水质标准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水处理技术面临严峻挑战。膜处理是目前饮用水深度处理的有效手段。选择UMU方法对常规工艺的出水及膜处理工艺出水进行遗传毒性评价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正己烷+二氯甲烷+甲醇对水样中的遗传毒性物质进行洗脱效果更为明显;对于常规处理工艺来说,混凝可以部分去除水源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和非溶解性色度以及部分遗传毒性前体物质;针对不同工艺段的出水,氯化可明显增加水样的遗传毒性;不论消毒与否,仅从遗传毒性指标来看,膜工艺均优于常规工艺出水,但考虑到水样的区域特性,膜法处理是否在遗传毒性指标方面比常规处理更有优势,仍需进一步的资料或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甲基叔丁基醚毒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国内外有关甲基叔丁基醚毒性的研究结果作了综述。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个体之间对MTBE及其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和轻微的生殖毒性;可诱导肝细胞色素P-450活性的升高;多数试验显示,MTBE具有动物致癌效应;不同学者对于长期低浓度接触情况下,MTBE对人体健康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16.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石油化工废水遗传毒性,并利用污染指数进行毒性等级的划分,各排口废水均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毒性效应.评价其废水的处理效果,经F检验结果表明,处理前后MCN‰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试验检测饮用水水质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试验对无锡充山水厂、中桥水厂,常州西石桥水厂进出水及金坛市拟用水源地长荡湖湖心水样的生物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水样的有机浓集物均可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存在一定的遗传毒性.试验结果与各水样水质污染状况基本一致.同时,季节变化以及常规水处理过程对水样的生物毒性也有影响.研究表明,彗星试验可有效地用于检测饮用水质有机浓集物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8.
天津典型河流沉积物潜在毒性的离体生物效应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成组离体生物效应标记方法,包括鼠肝癌细胞H4IIE 测试、双杂交酵母测试和SOS/umu 测试,对天津地区的北塘排污河、永定新河和大沽排污河沉积物样品进行潜在的生物毒性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3 条河流沉积物中芳烃受体效应以2,3,7,8-四氯代二毒性当量(TEQ)表示为19~1227ng/kg;类雌激素效应以17β-雌二醇当量表示为40~6203ng/kg;直接、间接遗传毒性以诱导率表示分别为1.1~3.7 和1.0~2.2.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比较发现,3 条河流均存在芳烃受体活性物质、类雌激素物质和遗传毒性类物质相当水平的累积,重点污染河段为北塘排污河出口闸、永定新河的唐津高速路桥河段、大沽排污河的巨葛庄和唐港桥2 个河段.同时,永定新河的上游和北塘排污河的上游分别存在较高的芳烃受体效应和类雌激素效应.  相似文献   

19.
张秋亚  马晓妍  王晓昌  游猛 《环境科学》2017,38(3):1084-1092
为了更加准确评估城市生活污水的综合生物毒性以及处理工艺对污水毒性的削减状况,本研究通过发光菌急性毒性、遗传毒性、雌激素活性检测方法对A~2/O工艺处理前后污水的毒性进行评价,同时通过斑马鱼暴露实验分析污水和回用水对水生生物内分泌干扰效应的作用模式.结果表明,污水厂进水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以及雌激素活性,水质较差.经二级生物处理后,上述毒性显著性降低,污水厂出水水质提高.但污水出水雌二醇当量为1.89 ng·L-1,仍可能会对受纳水体的水生生物产生潜在危害.浓缩2.5倍的水样导致雄性斑马鱼肝脏的卵黄原蛋白基因(vtg1)和雌激素受体基因(esr1)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由此可以得出污水可通过干扰目的基因的表达来调控水生生物的内分泌活动.而esr1基因在肝脏的表达被抑制说明污水可能具有抗雌激素作用,同时反映进行生物毒性效应分析时应从多个组织或器官考虑,以获得比较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垃圾渗滤液含有高浓度难降解毒性污染物及致癌、致诱变和致畸物质,其较为成熟的处理工艺主要有硝化反硝化(SND)、超滤(UF)和反渗透(RO)等.目前,关于SND/UF/RO技术对渗滤液处理前后的毒性降低情况尤其与细胞凋亡相关的研究较缺乏,故本文选用HepG2细胞为评价对象,研究经SND/UF/RO处理前后垃圾渗滤液的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细胞毒性结果表明,经SND/UF/RO处理后,暴露在浓度为30%渗滤液中HepG2细胞活力从38.3%上升至88.4%;同时,凋亡试验和细胞周期分析表明,经SND/UF/RO处理后的出水清液无法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但可将细胞阻滞在G2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畸变.这是由于出水清液对HepG2细胞有明显的氧化损伤,但渗滤液原液可诱导细胞凋亡且阻滞细胞停留在S期而影响其增殖.微核试验数据显示,出水清液的遗传毒性是阴性对照组的2倍,彗星实验佐证了出水清液对细胞内DNA有微弱损伤.实验表明,SND/UF/RO工艺可将垃圾渗滤液原液的毒性减少约95%,出水清液仍具有微弱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因此,需对经SND/UF/RO处理后的排放液毒性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