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两大战略之一,可持续发展的进程需要相应的指标体系来加以衡量。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已经在中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概念出发,介绍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及国内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情况。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环境可持续发展上,本文重点介绍了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中国的应用情况,并根据研究与应用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建立上海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中,提出建立多目标的指标体系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阐述了建立上海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5项基本原则是系统性、层次性、主要性、可比性、操作性。据此设计了包括4个领域60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框架。阐明了从原计划指标体系滚动式过渡到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从第10个五年计划开始,3个五年计划分3步建立并完善指标体系与国际接轨和建立综合评价指数来表征可持续发展状况等实施可持续发展指  相似文献   

3.
对建立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标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的发展指标体系存在着忽视环境的问题,导致经济与环境不能协调发展,因此建立一个能评价与测度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几种方法,并分析了各个方法的优点与缺点。针对我国实际,我们认为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动态规划过程,应基于在关键自然实物量核算的基础上,从物理性指标向货币性指标过渡,将无量纲方法与有量纲方法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筛选和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一部分。在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支持系统理论下,结合云南的区域特点:构建了可持续发展5个支持系统下的指标体系,每个支持系统选取3个指标,指标数据经相应的数学计算,从而得出云南省16个地、州、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并对研究结果予以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对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这一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从国家层次到地方层次,指标集和高度合并的指数货币化方法及非货币化等方面,详细分析国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英国2009年发表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美国可持续社区指标指南为例,比较了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列举了各指标体系的大类和分项,从指标体系的选择和评价方法的确定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以期为制定和完善中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多目标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岳超源  李浒 《环境保护》1998,(12):28-30,47
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给出区域的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状太怕定量分析结果,本文探讨了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成,给出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讨论了多目标评价的具体并对评价的可能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理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28,自引:0,他引:128  
探讨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指标筛选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了一种主客观判断相结合的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分析,分析了区域发展特征和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常州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满足了指标设置的各项原则。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工具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前可持续性科学的研究热点。在阐明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一般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指出以下几个方面有望成为今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发展方向:可持续性科学内涵和外延的拓展研究;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规范分析研究;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对综合指数的影响研究;探讨评估综合指数可应用性、透明度和测度准确性的一般方法;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对英国可持续发展进程,国家及地方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以及地方21世纪议程编制的内容及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可以用来衡量城市或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性。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对国外发展指标与国内进行了对比,具体包括城市发展指标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可以对国内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上海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能凸显都市农业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用以层次分析法与信息熵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为核心的数学模型与方法,从时间尺度上对1993年上海自开展都市农业实践以来的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定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人口子系统已逐步成为阻碍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经济子系统逐渐成为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贡献因子,社会子系统对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农地资源短缺且持续减少,制约着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农业生产自身污染负荷较重,影响着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②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R-D综合指数不高,下降趋势明显,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压力较大且持续增加,E-D综合指数较低,变化幅度不大,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压力大但趋向稳定;③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经过前期波浪式增减后持续稳步攀升,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态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以2012~2015年江苏省潮间带风电产业数据为基础,结合江苏省潮间带风电产业实际发展情况,建立了江苏省潮间带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潮间带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总体评价。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从投入-产出视角来衡量潮间带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效率。得出如下结论:2012~2015年,江苏省潮间带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指数从0.345上升至0.605;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916,整体效率处在较高水平。在2012~2013年,存在可持续发展无效、投入过剩和产出不足的情况,2014年后可持续发展效率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根据投入指标的影响力分析,可知经济投入指标对投入产出效率影响最大,而科技创新投入指标影响力最小,还需进一步加强科技投入与人才吸引。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的突变评判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次将系统新三论之一的突变理论应用于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中。介绍了突变评判法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步骤,并以发展度指标、支撑度指标为准则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基本要素进行分类,构建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以该指标体系为基础,运用突变评判法对天津市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教育评价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规范化的保证。中国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评价机制并不太完善,本文通过确定评价指标的科学依据和设置基本原则,构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评价体系,包括环境指标、社会指标和学分指标三类指标,并对此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16.
针对朝阳开发区造纸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朝阳开发区造纸工业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为朝阳开发区造纸工业园建设环境决策的科学性提供技术依据。朝阳开发区造纸工业园区域发展规划实施后,规划各期区域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均为Ⅲ级,即可持续发展水平为中等。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各期逐渐下降,而环境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各期呈上升趋势。这说明,随着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其环境效益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17.
基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UN-SDGs),融入生态系统服务,建立了面向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村落和农牧户尺度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西藏典型易地扶贫搬迁迁入村——白朗村及村内农牧户在搬迁前后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状况变化。结果表明:在村落尺度,易地扶贫搬迁实施后迁入村在消除贫困(SDG 1)、能源可持续(SDG 7)和可持续住区(SDG 11)三项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数值较搬迁前显著增加,但可持续发展指数总分降低2.91%;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直接影响的农牧户收入、用水和交通等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可持续发展指数贡献率从49.4%增加至54.23%,但政策间接影响的生态系统相关的指标,其可持续发展指数贡献率由50.6%降低至45.77%;在农牧户尺度,易地扶贫搬迁显著促进了搬迁农牧户消除贫困(SDG 1)和体面工作(SDG 8)目标的实现,且在村落资源总量有限、大量人口迁入的情况下原住农牧户各项可持续发展指标依然稳定增长。研究为白朗村搬迁后的管理和投入工作提供方向,并为未来其他地区搬迁工作中的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和迁入人口数量的确定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宝应县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宝应县经济系统呈可持续发展趋势,生态环境系统呈非可持续发展态势,经济与生态环境处于非协调发展中,指出从系统整体优化的视角,构建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协调发展的措施,是推进宝应县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