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研究18CrNi4WA钢渗碳针阀体开裂失效原因。方法通过化学成分分析、断口扫描分析、金相组织分析、能谱分析等测试手段,对18CrNi4WA钢渗碳针阀体的断裂模式及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针阀体失效件原始材料符合针阀体制造要求,但渗碳淬火温度过高,未得到最优的渗碳层组织,燃油中存在的硫元素导致喷油孔位置产生严重腐蚀,燃油局部压力的变化导致针阀体表面产生空蚀损伤,裂纹起始于喷油孔圆周面,自裂纹源向外发散呈月牙状,为典型疲劳断裂特征。结论腐蚀与空蚀损伤的协同作用加快裂纹的萌生,使针阀体在热疲劳及机械振动等交变载荷的作用下产生疲劳开裂,使用寿命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2.
51CrV4弹簧钢环箍断裂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51Cr V4弹簧钢环箍出现断裂失效原因。方法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分析、断口扫描分析、显微组织分析及能谱分析测试手段,对51Cr V4弹簧钢环箍的断裂模式及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长时间处于拉应力状态,致使51Cr V4弹簧钢环箍内表面棱边萌生裂纹源;同时,在腐蚀介质和应力的协同作用下,S元素加速腐蚀进程,腐蚀产物积累,加快腐蚀微裂纹的扩展,最终导致应力腐蚀断裂失效的发生。结论通过合理的选材、结构设计和防护工艺,严格控制原材料成分,降低应力水平和环境严苛度,使应力腐蚀出现概率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汽车用后稳定杆断裂失效原因。方法通过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分析、材质分析、电镜扫描分析测试手段,对汽车用后稳定杆断裂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断裂的车用后稳定杆裂纹源处表面存在原始轧制折叠缺陷,在台架试验过程中引起应力集中,为疲劳裂纹的萌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短时间内疲劳断裂。结论通过提高原材料线材入厂采购质量,加强轧制工艺过程控制,加大探伤排查力度,提前控制排除缺陷产品,有效杜绝了后稳定杆断裂失效情况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4.
汽车铸造铝合金缸盖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某汽车公司的铸造铝合金缸盖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开裂,需寻找缸盖发生失效的原因。方法通过应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缸盖断口形貌、金相显微镜观察断口金相组织、纤维硬度仪检测缸盖芯部硬度、化学成分分析和低倍针孔度测试方法,对铝合金缸盖的失效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结果铝合金缸盖样品化学成分和硬度满足技术要求,金相组织未发现异常,低倍针孔度控制良好。分型线凹槽过深造成应力集中较大,是缸盖失效的主要原因。结论建议在缸盖的生产过程中需进一步控制分型线凹槽深度,以避免失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车辆差速器螺栓失效原因。方法在化学成分、非金属夹杂物、力学性能、金相组织、断口形貌等检测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车辆差速器螺栓的失效行为,推断失效原因。结果差速器螺栓化学成分、氢含量、心部硬度及金相组织、材料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等均未见明显异常,断口有明显的疲劳断裂特征,螺纹表层存在脱碳现象,脱碳层深度约为0.07 mm。裂纹起始于螺纹根部,裂纹两侧无脱碳现象,螺纹表面及裂纹内部均未见腐蚀产物。结论由于表面脱碳使得差速器螺栓表面硬度及疲劳强度降低,而螺纹根部存在的应力集中使早期裂纹在螺纹根部产生,并在交变载荷作用下进一步扩展,进而最终导致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西部某气田天然气管路球阀发生开裂泄漏事故的原因。方法对球阀的化学成分、断口、金相组织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球阀裂纹起源于阀体内表面,裂纹沿晶界扩展,晶界未发现贫铬现象,不存在晶间腐蚀;阀体材料存在沿晶铸造缺陷和枝晶露头,水淬激冷过程中形成沿晶微裂纹,承压状态下裂纹沿晶扩展;球阀螺纹根部最薄且应力集中,裂纹由内向外扩展,最终沿螺纹根部环向断裂,断口形貌为沿晶断裂。结论导气球阀失效原因是螺纹根部存在应力集中和铸造阀体存在缺陷。在两者共同作用下,导致阀体承压状态下沿晶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7.
通过宏观观察、微观断口分析、成分分析、金相分析和磁粉探伤等方法对靶试后出现开裂的某小口径弹药药筒进行了失效分析.该药筒的裂纹处有明显的压痕,断口微观形貌韧性特征明显,药筒钢材的化学成分、夹杂物含量和显微组织均符合规定的要求,磁粉探伤表明其表面、近表面无缺陷.认为药筒表面的压痕是导致药筒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汽车用钢板弹簧断裂失效原因.方法 通过宏观分析、金相检验、力学性能分析、材质分析、断口电镜扫描及能谱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汽车用钢板弹簧的断裂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汽车用钢板弹簧的失效模式为疲劳裂纹源于表面腐蚀坑处的高周腐蚀疲劳断裂.首先,板簧表面存在异常磨损,导致防护漆层局部脱落,裸露的金属基体在腐蚀环境下出现表面腐蚀坑,外界拉应力作用及腐蚀坑底部应力集中叠加导致早期疲劳裂纹在腐蚀坑底部萌生并扩展.其次,板簧表面存在脱碳现象,导致板簧表面硬度及强度降低,表面耐腐蚀性能下降,为早期疲劳裂纹的萌生创造了条件.结论 控制热处理质量,避免表面脱碳;做好定期维护保养,在簧片间加石墨润滑剂,防止长时间干磨或挤压碰撞导致漆层早期脱落;及时清理附着的泥水,减小腐蚀几率;对存在隐患的在用板簧及时更换.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发动机凸轮轴和螺栓的失效原因。方法在化学成分、硬度、金相组织、断口形貌等检测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凸轮轴和螺栓的失效行为,推断整个失效过程的起因件,并分析导致其失效的原因。结果凸轮轴金相组织、表面和心部硬度无明显异常,断口表面有明显的疲劳断裂特征,裂纹起源于凸轮轴的螺栓孔壁,此处为凸轮轴热处理过程中的感应淬火和非感应淬火的交界处。结论凸轮轴顶端螺栓孔在感应淬火过程中产生尖角效应,导致螺栓孔壁被淬透,材料脆性增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导致凸轮轴顶端疲劳断裂,进而导致连接螺栓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10.
铝合金框开裂的失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某型铝合金框使用不久后,在其表面发现裂纹.通过对铝合金框裂纹断口进行宏微观观察、能谱分析以及显微材料的组织分析,确定了其开裂的性质和原因.结果表明,裂纹断口上存在大量呈泥纹花样的氧化物和氯化物的腐蚀产物,铝合金框的开裂为应力腐蚀开裂.由于铝合金框内表面局部区域涂漆较薄或缺乏保护,使得该框在工作应力和外界介质的协同作用下...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镉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镉污染严重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基础呼吸、土壤酶活性以及种群结构,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的正常组成区系,抑制了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降低了土壤微生物活性,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威胁到人类生活健康。近二十年来,研究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重金属污染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国内外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而镉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活性、群落结构影响研究也已取得一定进展,可为镉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蒸汽发生器管束外表面的应力腐蚀破裂规律(续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某核动力系统蒸汽发生器,因管束的应力腐蚀破裂而发生严重泄漏事故的原因和规律.采用肉眼宏观检查、着色探伤、超声波探伤和单管泵压试验等方法探明了蒸汽发生器的应力腐蚀破裂特点和在管束表面上的立体分布规律;采用电子探针、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等微观分析技术查明了产生应力腐蚀破裂的原因和文中所述分布规律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办法.不仅为后来的蒸汽发生器的设计、制造和运行提供了依据,而且也为应力腐蚀破裂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际资料.展示了众多在蒸汽发生器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应力腐蚀破裂形貌的照片,并列出了形成各种规律的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某核动力系统蒸汽发生器,因管束的应力腐蚀破裂而发生严重泄漏事故的原因和规律.采用肉眼宏观检查、着色探伤、超声波探伤和单管泵压试验等方法探明了蒸汽发生器的应力腐蚀破裂特点和在管束表面上的立体分布规律;采用电子探针、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等微观分析技术查明了产生应力腐蚀破裂的原因和文中所述分布规律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办法.不仅为后来的蒸汽发生器的设计、制造和运行提供了依据,而且也为应力腐蚀破裂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际资料.展示了众多在蒸汽发生器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应力腐蚀破裂形貌的照片,并列出了形成各种规律的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某核动力系统蒸汽发生器,因管束的应力腐蚀破裂而发生严重泄漏事故的原因和规律。采用肉眼宏观检查、着色探伤、超声波探伤和单管泵压试验等方法探明了蒸汽发生器的应力腐蚀破裂特点和在管束表面上的立体分布规律。采用电子探针、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等微观分析技术查明了产生应力腐蚀破裂的原因和文中所述分布规律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办法。不仅为后来的蒸汽发生器的设计、制造和运行提供了依据,而且在科学上也为应力腐蚀破裂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际资料。展示了众多在蒸汽发生器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应力腐蚀破裂形貌的照片,并列出了形成各种规律的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组成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距离的影响,以龙口市北部平原作为典型研究区域,系统采集55个表层土壤样品并对w(Pb)、w(Cd)进行了测定;通过建立基于土壤样区的梯度缓冲区,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组成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距离的影响;通过热点分析和空间插值方法,探究研究区内对Pb、Cd富集贡献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结果表明:①龙口市北部平原土壤中Pb、Cd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区域差异明显,w(Pb)、w(Cd)平均值均超过了山东省土壤相应背景值,其中,w(Pb)超过背景值的样品比例达到96.36%,研究区西部富集现象明显.②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对Pb、Cd的污染距离各异.其中,交通用地面积占比对Pb、Cd的污染距离大约在2 000、500 m处,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对二者的污染距离分别在1 000、200 m处左右,而耕地及园地面积占比对二者的污染距离较小,均在50 m处左右.③w(Pb)、w(Cd)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整体表现为西高东低.④研究区内对Pb、Cd富集贡献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其次是交通和建设用地.研究显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重金属污染距离的差异性是实际存在的,因此在进行重金属污染治理时,对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要根据其对重金属污染距离的差异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军当前装甲车辆鉴定定型试验中,沙漠戈壁地区适应性试验考核试验覆盖度较低、考核强度不足、试验标准老旧等问题,导致作战效能大幅下降,甚至无法满足作战使用要求。在参照当前传统的严寒、湿热、高原地区适应试验组织方法基础上,结合当前复杂环境试验及边界条件考核要求,分析了沙漠戈壁地区敏感环境因素,提出了2种新型试验方法,一是“基础+复杂”组合的沙漠戈壁地区适应性试验方法,二是基于作战使用任务剖面循环的试验方法,进一步提升试验考核强度及深度,为装甲车辆沙漠戈壁地区适应性试验开展提供了设计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