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甘肃省作物布局演变及其对区域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甘肃省1985-2005年的气候资料和同时期主要作物播种面积等统计资料,利用快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甘肃省主要作物的种植格局和种植界限演变情况。结果表明:过去20 a里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河西地区,玉米和棉花播种范围扩张趋势明显,种植面积比重显著增加,春小麦种植面积比重快速降低,种植范围大幅向祁连山浅山区退缩,种植结构的这种调整使玉米和棉花逐渐取代小麦成为河西主要作物,并最终导致该区主要作物种植格局从以小麦为主转变为以玉米和棉花为主;在中部地区,春小麦面积逐年缩小,冬小麦和杂粮种植扩张,玉米的种植比例逐年上升,马铃薯种植逐渐形成规模,形成了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的种植格局;在东南部地区,春小麦和冬小麦面积逐年缩小,玉米、冬油菜和其他喜温的经济作物种植比例逐年上升。相关分析表明,上述作物种植格局的变化与气候变暖带来的积温增加及积温带北移东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过去20年粮食作物种植格局变化及其气候背景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根据黑龙江省1980~1999年的气候资料和1980~2000年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等统计资料,利用快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格局和种植界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过去20年里,全省主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变化显著。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水稻播种范围向北向东扩张趋势明显,种植面积比重显著增加;小麦种植面积比重快速降低,种植范围大幅向北退缩;玉米则在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向北部和东部伸展。粮食种植结构的这种调整使水稻逐渐取代小麦成为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并最终导致该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格局从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转变为以玉米和水稻为主。上述粮食作物种植格局的变化与气候变暖带来的积温增加及积温带北移东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美国环保局最近发布种植转基因玉米(Bt玉米)的新导则.采取此项措施旨在防止对Bt毒素有抗性的昆虫出现并保护橙褐色蝴蝶幼虫和其他生物.每一个Bt玉米细胞(包括花粉)会产生杀死玉米害虫的毒素.去年5月康乃尔大学动物学家JohnE.Losey的实验室研究表明,Bt玉米花粉会杀死橙褐色蝴蝶,以致环境保护主义者要求环境保护局(EPA)采措施保护橙色蝴蝶,但迄今Bt玉米花粉是否在野外有害于橙褐色蝴蝶尚无定论.EPA说Bt玉米种子生产商和销售商必须对农民有合同要求,否则在2001年不予再登记.导则要求至少有20%玉米地种植传统非处玉米在…  相似文献   

4.
环球     
《环境保护》2014,(16):9
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共同影响全球食品供应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表示,全球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对粮食生产带来交互作用,并建议政府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时应将全球变暖和空气污染问题一同纳入考量。这项研究详细分析了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的情况,这四种全球最主要的粮食作  相似文献   

5.
1.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人类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气温升高。就21世纪而言,较乐观的设想,预计全球气温将升高1.4℃,最悲观的设想则认为,全球气温将上升近6℃。绿色和平组织负责人扬尼克·雅多认为,“在法国,气温还会更高,因为一个世纪以来,我们经受了气温升高1℃的冲击,而全球气温平均上升幅度为0.6%,如果这样下去,气候变暖将给法国带来很大影响。山上滑雪站将没有雪,因而将难以创收。”1906-2001年,法国沙莫尼冰海冰川已减少了1500米。  相似文献   

6.
齐齐哈尔市园林树木害虫调查及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园林树木害虫进行了详细调查,查清齐市地区园林树木害虫共有6个目,23个科,55种.其中烟角树蜂、杨潜叶跳象、毛翅夜蛾为我市新记录种.并将园林树木害虫分为食叶害虫、蛀干害虫、地下害虫三大类,提出无公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人类助长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到达“压点”,一项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即使马上停止温室气体的排放,气候仍将继续变暖。  相似文献   

8.
《环境》2005,(3):61-61
一项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委托完成的研究报告显示,气候变化的危险水平将在20年内达到。若没有任何补救措施,地球温度将比工业化之前的水平升高2℃,而这一变化将出现在2026-2060年的时间内。这意味着北极夏季的海冰将完全消失,北极动物和一些苔原类植物将受到影响,而对于因纽特人和其他北极地区居民来说,他们的基本生活方式也将面临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9.
吕明德 《福建环境》1994,11(1):32-32
美国环保局研究的一项成果表明,只有在2000年那个时候,进入世界范围内废弃的碳,可把全球上升2℃的温度推迟到2055年。从背景分析中得出的这一结论,被那些仅从经济和政治上考虑的这种废弃看成是不可能发生的人们所怀疑。必须强调指出的是,特别是在其他温室气体增长率中孕育着的危险性,却可以把二氧化碳加热2℃的时间,延迟15年。 美国科学院的研究发表了一篇当前值得重视的详细概述。以前科学院的供词认为,估计气候模拟计算不会产生系统误差。后来,当全球变暧达到1.5℃~4.5℃时,才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将二氧化碳的增加作为当前评价的主要因素。此外,其他气体的影响,如CH_4,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施药方法,探讨了林丹在小麦、玉米中的残留水平。结果表明,林丹在作物中的残留量随施药量的增加而递增。采用喷雾,4(a.i.)g/亩,林丹在小麦中的残留为0.0073ppm;土壤处理,100(a.i.)g/亩,林丹在小麦中的残留为0.0134ppm;撒颗粒剂,0.015(a.i.)g/株,林丹在玉米中的残留为0.0600ppm.林丹在土壤中消解很快,当土壤处理[200(a.i.)g/亩],林丹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3.7~25.2d,消解99%需160d左右。作者认为,在我国部分害虫防治中起用林丹不可能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世界的气温在不断上升,有的专家发现100年以来,气温最高的4年都在80年代.例如1987年是全球有记录可查的最热的一年.那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暖的冬天,作物提前开花,农作物生育期提前.同时世界许多地方还出现了大范围的干旱和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突变性天气.人们认为这就是"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的一部分表现."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许多国家的政府、首脑都从不同角度表示了对这个问题的关切和忧虑.挪威首相布朗特声称:全球气侯变暖对于人类来说"将是一次仅次于  相似文献   

12.
害虫和疾病传播媒介对农业增产、人类健康和幸福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在发展中国家,农业减产和疾病的发生往往与害虫有着关联,但由于技术水平和财力的限制,使控制害虫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控制节肢动物类害虫和疾病媒介,主要依赖于大量使用广谱化学农药。用于抑制植物病原体的农药已有数百种之多。据报道,1979年整个西方世界的农药产量已达200万吨。这些化合物能够进入陆地和海洋水体.以及土壤中.并沉积下来。这将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包括环境污染、各种害虫抗药性的增强,同时通过水体和植物等生态系统,潜在地威胁着人类及动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丁峰  杨教 《环境》2002,(6):6-7
在美丽的南太平洋上镶嵌着许多风景绮丽的岛国。在这串珍珠之中,位于斐济以北的图瓦卢便是其中亮丽的一颗。然而,去年11月,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并宣布他们将放弃自己的家园,举国移民新西兰。图瓦卢将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大约在50年以后,这个美丽的岛国将沉没于大洋之中,在世界地图上人们再也找不到这个国家的位置。图瓦卢总面积只有26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人,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一年四季风景如画。人们将构成这个国家的九个环状珊瑚小岛称为太平洋上的  相似文献   

14.
2011年的美国东部,尽管岁末已至,却仍少见寒意,是一个暖冬,气候明显反常。其实,整个2011年全球各地反常气候现象频现,气候变暖趋势显露无遗,但盘点全年全球在应对反常气候上的进展,却令人感到丝丝寒意,人类社会不作为或有限作为的结果是:“气候”将死。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将沈阳大辛垃圾填埋场作为研究对象,以玉米为例,对其周边不同范围内植物的重金属含量及其环境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田与大辛垃圾场距离在70米以内的作物玉米污染较重,而80米以外的作物玉米则污染较轻或无污染现象。在2#田距离垃圾场100米的测量范围内,作物玉米金属污染严重,不宜种植作物玉米。大辛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周边作物玉米的主要污染物为镉和铅。  相似文献   

16.
爱莲  赖斯 《世界环境》2007,(4):94-94
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本周召开的八国首脑会议上保证,日本将率先与全球气候变暖作斗争时,日本在星期二提出了工业节能标准的想法,并鼓励日本家庭尽力而为。  相似文献   

17.
现状 2009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在哥本哈根召开,届时与会各国将缔结一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协议,并从2012年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18.
全球变暖     
1变化着的大气层来自太阳的能量驱动地球的天气和气候 ,并且加热地球表面 ;地球又把能量辐射回宇宙空间。大气层的温室气体(水蒸汽、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捕集一些逸出的能量 ,保留热量有点像温室的玻璃板。没有这个自然界的温室效应 ,温度将比现在的温度低得多 ,并且像今天所知道的生命生存将是不可能的。相反 ,感谢温室气体 ,地球平均温度是更易接受的60 。自从工业革命开始以来 ,大气层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已经增加了将近30 % ,甲烷的浓度已经增加到两倍多 ,而氮氧化物的浓度已经大约提高了15 % ,同时提高了大气层的热捕集能力。硫…  相似文献   

19.
北方沼泽地水位下降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最后一次冰川消退以来,北方沼泽地(3.46亿hm^2)积存了300-500Pg了300-500Pg碳。这些沼泽地在分离二氧化碳(CO2)的同时,释放了相当数量的甲烷(CH4)到大气中,正如对高纬地区预报的那样,如果夏季变得更热,更干,未来沼泽地温室气体的平衡将发生变化,随之而来CH4排放将减少,而CO2和N2O的排放将增加。北部沼泽地水位下降预计将增强温室效应的影响。我们分别在不同营养水平的水  相似文献   

20.
玉米生产环境成本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在把玉米生产省(区)按生产能力划分为三类产区的基础上,纳入环境成本,系统分析了2004—2014年各地区玉米生产的环境成本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变化,并明确了三类产区在未来玉米产量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玉米生产环境成本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降趋势,生产方式整体仍属于粗放型,同时玉米生产正转向劳动节约型和环境可持续型;2)第一主产区具有产量和环境可持续性优势,未来仍将是我国玉米供给主要产区,第二主产区和其他产区在要素管理和技术水平以及环境可持续性方面仍有待提高,能够为未来玉米需求提供更高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