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深圳市盐田区植被格局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选取斑块形状指数,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分维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相对丰富度、优势度等指标,对深圳盐田区的植被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城乡发展过程中,盐田区植被景观保存较好,类型丰富;植被景观总体上呈现出符合其生境特征的规则分布;群落景观异质性较高,拥有南亚热带的沟谷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红树林等特色植被景观;沟谷雨林和季风常绿林是本区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应积极加以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公园植被景观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GIS技术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选取植被景观构成、斑块密度、边缘密度、聚集度指数、蔓延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景观连接度指数等景观格局分析指标,从植物群落角度对上海市建成区范围内的5个公园进行植被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在所调查的五个公园中,植被基本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其次是落叶阔叶林,存在物种多样性较低、群落结构简单的问题;(2)研究区内的景观主要受到少数几种植被类型控制.且优势斑块空间分布较为集中,不同植被类型连续性较好,在功能和生态过程上联系紧密;同一类型的植被邻近程度较高.除优势斑块外,其他景观类型分布较为均匀,空间异质性程度较大,物种的空间配置比较多样化;(3)有些公园因为存在大面积的人工建筑使得相同类型的植被在空间上被分割,从而出现破碎化程度较高、景观边缘密度较大、蔓延度较低等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景观格局是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形成的一系列大小、形状各异、排列不同的景观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利用2005年3月份MODIS卫星数据,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得到江苏省景观图,利用决策数分类法将研究区分为5种景观类型:耕地、城镇用地、水体、自然植被、其它用地;选取斑块数、斑块密度、破碎度、斑块分维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聚集度、分离度等景观指数,从斑块、斑块类型和景观3个层次上对研究区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景观斑块共57030块,总面积为1018,4275万km2;在5种景观类型中,耕地和城镇用地是主要景观类型,占全省总面积的68.6451%;江苏省景观多样性程度不高,且斑块空间形状较简单。  相似文献   

4.
澜沧江下游景观破碎化时空动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景观破碎化深刻影响着景观格局和过程。以澜沧江下游城市——景洪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00、2005和2010年的景观类型数据与对应的SPOT-NDVI遥感数据,对比了移动窗口法和空间自相关法在指示景观破碎化时的精确性和可应用性。采用300 m的移动窗口边长,选取蔓延度指数(CONTAG)、景观形状指数(LSI)、斑块密度(PD)、边缘密度(ED)、最大斑块指数(LPI)和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利用移动窗口法将景观指数空间可视化以指示景观破碎化特征。研究表明,不同景观类型的NDVI值均在0.6以上;2000年、2005年和2010年,Moran’s I值均在0.78以上;进一步分析了NDVI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结果表明NDVI呈"高—高"自相关的地区大多为常绿阔叶林地带,而NDVI呈"低—低"自相关的地区大多为建筑用地和耕地分布广泛的区域。统计各景观类型的景观指数和空间自相关指数后发现,对于常绿阔叶林和未利用地等景观类型,局部自相关指数高的区域,CONTAG值也高,而LSI值较低,这表明该类景观类型斑块较少且完整,破碎化不明显。通过比较不同景观类型的景观指数和空间自相关系数,发现两种方法在指示景观破碎化上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同时,提取了海拔、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和地面粗糙度等地形因子,分析了NDVI和地形因子之间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分布在一定的程度上由海拔、坡度、地形起伏度和地面粗糙度所决定。本研究为综合景观指数与空间统计分析揭示景观格局变化和空间异质性提供了参考,并通过景观格局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解释了景观格局变化与环境变化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RS和GIS的嫩江下游土地沙漠化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4、2008年的MODIS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在ArcGIS 9.0、ERDAS IMAGE 9.0等软件支持下,利用FRAGSTATS软件分析土地沙漠化的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沙漠化土地以轻度和中度沙漠化土地为主;各景观要素的边缘密度和斑块密度呈现一致性的减少,表明斑块形状趋向简单,景观整体破碎化程度降低,边缘效应影响减小;除水域景观外,其他景观要素的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都呈现一致性的下降,表明整体景观的形状都向着简单化和稳定性方向发展,各景观要素的散布与并列指数和聚集度指数都呈现一致性的增加,反映出各要素斑块趋向大型化发展,景观整体连接度增强,破碎化程度降低,景观相互作用和空间关系增强.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环城林带为对象,采用美景度评判法进行不同植被类型的景观评价,评价分为林内景观和林外景观2个空间层次,分别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进行。结果表明,林内景观平均值和林外景观的美景度都表现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在不同植被类型的林内景观中,落叶针叶林在不同季节均表现出最高的美景度,竹林的美景度最低;针叶林中,常绿针叶林的美景度四季均低于落叶针叶林;阔叶林中,落叶阔叶林的美景度在春季和夏季高于常绿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在秋季和冬季高于落叶阔叶林;混交林中,除秋季外,针阔混交林的美景度均高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莲塘村风水林群落特征及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风水林是极具南方地域特色的植被景观与物种储存库,是接近地带性植被特性的一种群落类型.研究风水林,对丰富和发展环境科学、生态科学、林业科学和园林科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广州市莲塘村村后风水林设立了样带、标准地和样方,对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进行详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共有植物73种,隶属于33个科57个属.其植物种类丰富,以茜草科、樟科、大戟科、壳斗科、莎草科、桃金娘科植物占优势.该群落具有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的典型群落结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明显,层次清晰.文章对树种丰富度、Shannon-Winner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种间相遇机率以及均匀度等多样性指标的研究表明:该群落具有较大的物种丰富度,植物多样性较高,物种分布均匀,不同种之间相遇几率较大,其生物多样性各项指标远远大于尾叶桉人工纯林.该风水林群落是目前广州市保存较完好的具有典型地带特色的少数自然林之一,它的研究成果对以后生态公益林造林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本底格局的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S技术支持下构建了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本底格局,并以本底格局为参照,分别对1989年和2005年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湿地本底格局可作为强度开发环境下湿地景观格局破碎化评价的参照依据.与本底格局相比,鸭绿江口湿地景观格局呈持续破碎化趋势,1989年和2005年湿地景观整体自然度分别为89.373%和86.691%.在不同自然湿地景观类型中,芦苇沼泽、滩涂和潮沟面积萎缩幅度较大,2005年其自然度分别为69.94%、71.49%和78.42%;各湿地类型的斑块密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大,其中芦苇沼泽和滩涂增大最明显,2005年斑块相对密度分别达18.507和6.879;滩涂斑块形状趋于复杂,2005年斑块相对形状指数为1.085,其他湿地类型斑块形状则持续简化;各时期不同自然湿地类型斑块聚集度指数均较高,反映出鸭绿江口各湿地类型多呈聚集分布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
景观格局对植物多样性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格局对植物多样性有重要影响,植物多样性包括α、β、γ多样性。从景观斑块面积、形状、配置方式、景观类型和尺度效应等方面对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综述。景观斑块面积能对物种产生质量效应,除部分热带植物外,大部分植物在一定范围内,其物种丰富度与斑块面积呈正相关关系,随着斑块面积的增加,斑块内部种比边缘种数量增加快;但是随着景观破碎化严重,小斑块为物种提供主要栖息地,所以对小斑块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形状复杂的景观斑块能够保持较高的植物多样性,不同植物类群的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景观斑块复杂的边缘,植物物种多样性较高,多为适应性强的边缘种。景观异质性与物种丰富度、β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景观多样性以及景观斑块之间的连通性与植物多样性呈正相关关系。不同景观类型的合理配置,特别是生态交错区,有利于保持植物多样性。研究发现隔离度对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具有消极影响,主要是由质量效应和邻近效应产生的影响,因为这可以为更多的物种提供更广阔的栖息地,并且有利于种子的传播,从而提高植物的生存率。文章还总结了全球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包括农业用地、草地、森林,多种土地利用类型相结合有助于提高植物多样性,尤其是群落交错区的存在。景观格局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存在空间尺度效应,空间尺度效应对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可以从空间的幅度和粒度中的小尺度、中尺度、大尺度对物种的影响进行研究。景观格局指数高度浓缩了景观格局信息,是反映景观结构和配置等方面特征的简单量化指标,目前应用广泛。未来可从优化景观格局、尺度阈值及影响机制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姚强  赵成章  郝青  董小刚 《生态环境》2010,19(4):849-852
采用TWINSPAN和DCA对旱泉沟流域次生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将植物群系划分为不同的群落类型,显示出植被群落的分布格局。在此基础上,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研究不同植被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通过各种指数对比,得出以下结论:①植被被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代表了植被恢复的不同阶段;②对于特定的研究区域茶树沟,制约植被群落类型、植物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和热量;③从阶段Ⅰ到阶段Ⅶ,Simpson优势度指数,乔木、灌木、草本基本持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乔木〈灌木〈草本,Pielou均匀度指数,乔木〉草本〉灌木,物种丰富度逐渐升高。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逐渐复杂化,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79、1987和2002年3个时期的土地覆盖类型图,从斑块面积、形状、空间关系3方面着手,利用斑块面积百分比、面积变异系数、分维数3个景观格局指数对内蒙古皇甫川五分地沟小流域的土地覆盖格局及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以流域为尺度,测算土地覆盖破碎度、多样性指数、分维数、合理性指数4个指标随时间变化的持续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覆盖现状呈现各类型相对较均衡的镶嵌状分布格局,土地覆盖类型较稳定,斑块形状较简单,受人类干扰较大。土地覆盖特征指数的持续性分析结果与对应的指标分析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79、1987和2002年3个时期的土地覆盖类型图,从斑块面积、形状、空间关系3方面着手。利用斑块面积百分比、面积变异系数、分维数3个景观格局指数对内蒙古皇甫川五分地沟小流域的土地覆盖格局及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以流域为尺度,测算土地覆盖破碎度、多样性指数、分维数、合理性指数4个指标随时间变化的持续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覆盖现状呈现各类型相对较均衡的镶嵌状分布格局,土地覆盖类型较稳定,斑块形状较简单,受人类干扰较大。土地覆盖特征指数的持续性分析结果与对应的指标分析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要素斑块特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针对近年来开展生态旅游等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给风景区带来巨大生态影响的问题,在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类型划分的基础上,从景观要素斑块特征的角度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格局及破碎化进行初步的研究,以期为今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生态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中,马尾松林、茶园与农田是风景区中3个主要景观类型,三者面积与周长之和分别占全区的84.581%和81.669%;景观要素的面积、周长、斑块数的分布极不平衡,尤其在3类主要景观类型中,在斑块面积、周长方面差异显著;各景观要素面积与周长的分布极为相似,而斑块数的分布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景观要素面积、周长、斑块数等斑块特征分析表明,茶园、居住地、经济林等人工或半人工经营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高,而马尾松各天然林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低,从而证明了人类经营活动的干扰是导致自然风景区景观破碎的主要因素之一.表3参18  相似文献   

14.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GIS技术和Fragstats软件,选取了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的指数对泰安城区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绿地景观结构比较单一,绿地空间布局不均衡,破碎度较高;景观指数主成分分析表明,斑块特征指数和空间结构指数为第一主成分指标,LPI和D为第二主成分指标,各类型绿地的综合评价得分,以附属...  相似文献   

15.
Quantifying landscape pattern and its change is essential for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urbanization. Using the GIS-based land-use data for 2002, we combined moving window analysis along an urban-rural gradient and around the urban centre with landscape metrics to quantify the spatial pattern of urbanization in Beijing. The results of moving window analysis along the urban-rural gradient indicated that, for class-level metric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urbanization could be quantified using landscape metrics, different land-use types exhibited distinctive spatial signatures, and, for landscape-level metrics, the increase in urbanization in the metropolitan Beijing region has resulted in dramatic increases in patch density (PD), edge density (ED), and patch and landscape shape complexity, and sharp decreases in the largest and mean patch size (MPS), agriculture land-use type, and landscape connectivity. The results of moving window analysis around the urban centre showed that the direction of urbanization could be quantified using the class-level metrics, and landscape-level metrics indicated similar results to gradient analysis. In general, moving window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creasingly urbanized landscape became compositionally more diverse, geometrically more complex, and ecologically more fragmented.  相似文献   

16.
广州东进扩张下的萝岗区土地利用与景观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研究区1979年MSS1、990年LandsatTM、2000年LandsatETM以及2006年Aster 4个时段的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运用RS与GIS技术手段,结合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对萝岗区近30年来的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未利用土地、园地及耕地面积大幅减少,林地与城镇用地面积显著增加。1979—2006年期间,2000年是一个分水岭,2000年前景观的连接度下降,破碎程度增加,景观斑块的形状趋于复杂化,景观结构组成的复杂性也趋于增加。2000年后各指数呈现了逆转的趋势,表明萝岗区为建设成为国际化生态型新城区,在后期的城市化进程中特别重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建设。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森林景观的格局变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软件ARC/INFO 8.01、ARCVIEW 3.2和基于ARC/INFO的FRAGSTATS 3.0软件,处理了1896年、1949年和1981年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分布图,并用所得到的斑块总面积、平均斑块大小、斑块密度、斑块大小变异系数、平均斑块分数维和平均形状指数对黑龙江省森林景观格局变化和各个斑块类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1896年到1981年黑龙江省森林景观的总面积急剧减少,斑块数量增多,斑块密度加大,平均斑块大小减少,斑块间的毗连程度减弱,但是斑块的形状逐渐趋于相对规则,斑块的边界趋于简单化,所有这些表明,森林景观逐渐趋于破碎化,其中以红松的破碎化最为严重.整个森林的景观多样性和景观类型分布的均匀性逐渐降低.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另一原因是近一个世纪的气候变化及森林群落的自身演替,但是同人类的干扰作用相比,作用很微弱.图5表2参19  相似文献   

18.
张慧霞  娄全胜 《生态环境》2010,19(7):1593-1598
以信息熵和分形理论为指导,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构建绿地空间结构熵模型,以番禺区为例对广州市边缘区绿地结构在空间上的分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II梯度区得益于良好的水资源及地形等自然条件,斑块平均面积最大、边缘密度最低、斑块结合度指数最高,生境破碎化程度最小,熵值最高,为-12524,稳定性最好;II梯度区熵值最低,为-62553,主要由于受游移多变且支流众多的水系胁迫导致绿地空间结构被切割破碎,稳定性最差;而I梯度区熵值为-36819,处于II、III梯度区之间,但由于距城市最近受人为干扰最强烈,连通性最差、生境破碎化程度最高,其稳定性很大程度取决于人为干扰活动的剧烈程度和政府行为对用地结构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