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如何寻求资源开发利用和人口增长之间的合理关系,使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已成为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特别是土地资源既是人类的生存基础。也是人类的劳动对象.其到底能承载多少人口,如何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和保护政策,协调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198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的协助下,对发展中国家的土地潜在人口支持能力进行  相似文献   

2.
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等四大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当代国际社会公认的,影响广泛、牵动全局的最重大的战略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已被国家做为一项基本闷策。本文试图从新疆环境特点出发,在深入分析新疆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围绕新疆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  相似文献   

3.
人口、环境、资源带来的危机,愈来愈引起世界诸多国家的关注,特别是我国近十几年来随着人口的骤增,环境危机、资源短缺矛盾十分突出,而地处祖国的大西北生态环境保护更是任重而道远。早在1987年,西北五省区部分领导及有关部门会聚北戴河,由西北地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到约束发展的各项因子的关系,针对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森林覆盖率低、土地沙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城市污染突出等主要环境问题,确定了以生态理论为指导,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经济发展战略。1988年我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西宁南北两山生态绿化工程,为实现其战略目标打响了第一炮。今年省科协、中国生  相似文献   

4.
强化对环境的监督管理,是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个原则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和具体国情提出的。几年的环境保护实践证明,它符合我国人口多,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5.
曲晴 《环境教育》2006,(5):28-29
城市是人类社会人口密集、工业集中、经济活动频繁,资源、环境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尤其中国的城市,自50年代以来,重生产、轻生活,过分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格局,致使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突出。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环境优化、城市发展的双重突破,成为环境保护最高主管部门的头等大  相似文献   

6.
贫困地区生态经济环境恶劣,人地关系矛盾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不协调是贫困地区致贫的主要根源。要使贫困地区脱贫,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进行人口迁移,减少人口压力,使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发展相适宜。通过对云南省贫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适宜性分析,根据云南省贫困地区的地理区位提出了人口迁移的空间定位构想。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粮食、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已危及人类生存。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土壤退化,资源短缺,环境质量趋于恶化。这些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资源环境问题中,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粮食生产最为重要。所以研究世界水资源主要是研究陆地水资源的状况、贮量与变化,预测全球水资源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改善世界水资源状况,合理利用和调控水资源。它在缓解人口、资源、粮食和环境危机中将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贫困地区生态经济环境恶劣,人地关系矛盾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不协调是贫困地区致贫的主要根源。要使贫困地区脱贫,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进行人口迁移,减少人口压力,使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发展相适宜。通过对云南省贫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适宜性分析,根据云南省贫困地区的地理区位提出了人口迁移的空间定位构想。  相似文献   

9.
严正德 《青海环境》2000,10(3):97-102,121
1 落实基本国策 ,切实抓好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与资源本为一体化的概念 ,是人类赖以生存及其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因此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把人口、资源、环境这 3件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 ,确定为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并在全国人代会期间 ,连续 4次召开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当今社会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加大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问题日趋严重。以青海省的情况来看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的形势还是十分严峻的。工业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 ;城市环…  相似文献   

10.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和法律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向可持续发展过渡,是摆在每一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前的共同任务。中国在环发大会之后,根据《对世纪议程》精神和要求,立即制定了忡国对世纪议程》,这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是指导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的一种正确选择。目前,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我国面临著严峻形势,存在着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倘若解决不好,就有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影响“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从现在起,按照《中国对世纪议程》的要求,转变传统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一、需要深入研究人地(自然)关系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的污染与生态破坏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负影响,是当今地球面貌的新特征。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虽是同源的,却是互为影响的两类环境问题,因此研究人──地(自然)系统协调发展的机制,即研究人口赝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变化的一般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及其科学基础,是十分关键的。实际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人文过程的表现,就当今和21世纪而言,人类主要应集中在探索和寻求解决地表人类环境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城市是由人口、资源、环境、经济(PREE)组成的复合系统。本文从生态文明城市的概念和内涵入手,具体分析了其创建的基本原则。并以温州市为例,从生态经济建设、人口—社会系统建设、资源环境建设及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对策和意见。  相似文献   

13.
蓬安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嘉陵江中游。全县幅员面积1334.02km2,总人口6698万人,人口密度为502人/km2,人均耕地0.07ha,是四川省的农业大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太地矛盾突出,因此必须加强对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改善生态环境,缓解人地矛盾。1后备土地资源现状1.1后备土地资源的构成蓬安县后备土地资源主要有本利用地、河滩地和低产地。据调查表明,该县未利用土地2.3万ha、河滩地0.sl万ha、低产地2.22万ha、后备上地资源总量达5.l万ha,占幅员面积的朋.24%。l·2后备土地资源的特点蓬安县后备土地资源的特…  相似文献   

14.
氟是地壳上分布广泛的元素。它对人体健康有重大影响,人体对其吸收累积过多或过少都能罹致病患。我国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氟危害问题,特别是由环境巾氟过量引起的危害更为突出。首先,我国有面积广大的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流行区域人口达几千万,是我国至今仍存在着的重要地方病之一。其次,由工业生产引起的氟污染也极其严重,突出的例子是包头地区,其氟污染面积达上百平方公里,引起对畜牧业、农业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突破能源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改善生态环境,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要根据我国自然资源和环境禀赋条件,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发,力争在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开发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段勇  郑爽  李鱼  李海生  崔勇  王德秋 《四川环境》2005,24(1):98-101
本文通过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的方式,初步总结了我国开发区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根据开发区环境评价现状以及我国现行的开发区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政策,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解决目前突出的开发区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山西素称煤铁之乡,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随着大规模的开发和建设,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不仅制约着基地建设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发展与环境的尖锐矛盾,已成为这个能源基地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战略问题。山西省的宏观环境问题主要有三,即主要城市大气污染严重;主要河流水体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失调。虽然这是全国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但对山西省来说又有着自己的特点。总的看来,在“六五”期间,我省环境  相似文献   

18.
彭珂珊 《四川环境》1995,14(2):10-14
人口是人口,资源与环境系统中最根本的主导因素,人口增长过快,将直接加大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并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根据我国人口庞大的基数,过快的增长速度,独特的人口结构和较低的文化素质现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生态环境和全面发展国发经济的对策,以保证跨世纪人口,资源,环境呈现协调,持续,健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一、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据各部门多年环境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我国的环境问题既有自然生态破坏引起的自然环境问题,又有工业“三废”造成的人为环境污染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 (一)城市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工业“三废”依然是城市人民面临的实际问题,并且开始向农村蔓延,这是我国环境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农村能源紧张,消耗大量生物能源,是土质下降,农业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这是我国农业环境中需要认真解决的长远问题。 (三)氟污染、汞污染、“酸雨”污染和苯并芘的污染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地区性尖  相似文献   

20.
曹明德 《绿叶》2011,(8):29-37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存在着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缺乏对环境资源的市场机制的构建,环境管理机构设置重叠、空缺,立法体系不完善,立法内容交叉矛盾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和完善,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立法上应体现全过程控制思想,对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进行重大修正,引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环境资源,解决环境管理机构设置重叠、空缺的问题,完善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