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中硫的监测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方之 《环境保护》1999,(12):18-19
本文介绍被SO2污染的植物硫含量的监测方法,通过对植物硫含量与大气中SO2含量两者之间的比照分析,了解植物及环境被SO2污染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佛山市抗大气污染应用植物规划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佛山市大气污染及不同污染区应用植物受污染状况和有关研究成果,分析应用植物叶片大气F含量与大气HF及降尘PM10之间的关系、交通环境与行道树叶片铅含量之间的关系,认为该市应用植物生长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工业大气污染和交通污染。提出了佛山市抗大气污染应用植物规划的原则和实施建议,旨在为更好地发挥应用植物的环境功能、合理规划佛山市应用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用植物清除金属污染秦皇岛市环境监理中心站夏秦海众所周知,植物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防治噪声和生物污染中均发挥相当大的作用。不仅如此,植物在治理金属污染中也成效显著。科学家们通过潜心研究,决心请植物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某些植物因具有叶面粗糙、多皱,有绒...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环境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矿业活动是环境中重金属的最主要来源。植物修复技术具有物理、化学修复方法所无法比拟的费用低廉、不破坏场地结构、不造成地下水的二次污染等优点。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因此易于被社会所接受,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修复技术。本文从植物稳定、植物提取和植物-微生物以及动物的协同修复等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矿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土壤汞污染及其治理是当前汞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与传统物理和化学修复技术相比,植物修复技术对环境扰动小,修复成本低,是目前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主要热点方向。本文主要从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原理和应用两方面入手,总结了土壤汞污染特点、植物修复技术原理及过程、修复植物与潜在修复植物种类、植物修复强化措施。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对植物修复汞污染土壤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应用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沿海环境》2001,(3):29-29
通常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是从叶片上的气孔闯入植物体内的,叶片受到侵害后, 首当其冲表现出的是肉眼看得见的各种伤斑。不同气体引起的伤斑并不一样。二氧化硫引起的伤斑出现在叶脉间,呈点状或块状。氟引起的伤斑大多集中在叶子尖 端和叶片边缘,呈环状或带状。植物不但能告诉我们大气中是否存在污染物质,而 且能粗略地反映大气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不同植物对不同污染物质的敏感度是不 同的,对某一种污染物质特别敏感的植物就可以作为这一种污染物质的报警器。有 不少优良的敏感植物可以作为各种大气污染物质的指示植物。唐菖蒲可用于监测 …  相似文献   

7.
文中介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概念,探讨了处理重金属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措施,研究了重金属铅、砷、锌、铜和镉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技术发展现状,并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了展望,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整治及其生态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植物叶片中氯、硫含量与叶龄和季节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植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净化大气,减少和防止污染,而且也可以用来作为监测环境污染、评价环境质量好坏的有效手段之一。植物受污染后,体内的生理指标及化学成分含量也会随之改变,进而会从形态上表现出不同的受害症状。分析叶片污染质含量借以监测环境和评选抗污植物等在国内外已有许多报导。虽然叶片污染质含量是受许多因素影响,但相对来讲,植物叶片的污染质含量比空气中污染质的浓度稳定。植物对环境中各种  相似文献   

9.
植物组织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进程造成的重金属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以及社会对良好环境的需求,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环境修复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植物修复的方法因其具有治理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原位修复等特点成为了研究热点。对植物修复而言,植物组织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的修复研究是植物修复研究的基础。目前愈伤组织、细胞悬液、毛状根、畸状茎等多种植物组织类型已被作为植物系统的模型应用于植物修复的研究中。利用体外培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作为植物修复的研究工具有很多优势:可将所需植物离体大量繁殖且不受季节限制、培育周期短、不携带病毒、易于诱导分化成所需器官如根或芽等。文章综述了目前植物组织在修复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植物组织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修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植物修复定义为利用绿色植物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或使其无害化的生物技术。针对目前植物修复技术的不足,文章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的强化措施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绿色简讯     
日本用植物净化环境 日本太平洋水泥公司的科研人员发现,颠茄这种植物有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质多氯化联苯的能力,并已着手用它来发展一种应用广泛的技术,国际上称为“植物修复环境技术”,是首先在美国兴起的,日本紧跟其后,也加紧研究开发这种技术。太平洋水泥公司的科研人员对大约3000种植物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颠茄有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质多氯化联苯的能力,他们便用转基因技术把加速根部生长的基因插入颠茄的细胞中,培育出了生长快速、根部发达的转基因颠茄,从而大大提高了颠茄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质的能力。严重超标的工厂废水经其…  相似文献   

12.
根际微生物在污染水体植物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生植物根际微生物在污染水体和湿地修复中的作用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植物修复的机理。指出水生植物对污染环境的修复主要依赖环境、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以及三者之间的联合作用,植物和微生物的耦合作用是水生植物应用于水体修复的重要机制。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主要通过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途径;根际微生物和植物的联合作用可以改变磷的存在形态,从而加速磷的去除;在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环境中,根际微生物通过增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促进污染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13.
环境中氟化物的迁移和转化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本文对环境中氟化物的迁移和转化及其对人体、动物、植物的污染生态效应作一简要的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环境中氟化物的来源及其地球化学特征;2.土-水-气-食物链中氟化物的迁移和积累与地方性氟流行病;3.土-水-气中氟的迁移和积累与植物氟毒效应;4.土-水-气中氟的迁移和积累与蚕桑氟化物污染;5.环境中氟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一直是国际难题。植物修复,利用绿色植物吸附、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或使其无害化。与传统环境修复技术相比,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治理成本的低廉性,环境美学的兼容性,治理过程的原位性。本文主要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研究现状与作用机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污染生态学的新发展—污染进化生态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污染胁迫的最显著效应是消除敏感物种或个体,导致植物居群进化。突变是进化的原料,选择是进化的手段,隔离是进化的条件,控制抗性性状的基因因物种及污染物的种类不同而异,但也会出现植物同时具有对某两种或几种污染物的抗性,即所谓协同抗性;污染除使植物衰退外,还可能导致一些遗传信息丧失,使抗性种群内物种单一,降低其适合度,对其它环境胁迫因素的抵抗力下降,即所谓适应代价。  相似文献   

16.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恶化,严重危害居民生活和作物、畜牧安全,影响经济发展,对重金属污染农田的治理成为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与传统的理化方法相比,植物修复技术因其环保、经济、安全、环境扰动小等特点而备受关注。介绍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危害,简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的概念和分类,并针对各种植物修复技术的修复原理、适用情况和研究实例进行详细阐述。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可用于提高植物修复效率的方法措施,指出了当前植物修复技术存在的修复周期及修复效果的局限性。最后,在现有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今后土壤重金属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展望,以期为今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土壤污染的类型及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污染是全球三大环境要素(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问题之一。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影响与危害在于它可导致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累积,并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以至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污染的最大特点是,一旦土壤受到污染,特别是受到重金属或有机农药的污染后,其污染物是很难消除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防止重金属等污染物质污染土壤。我国加入WTO以后,绿色贸易壁垒纷争迭起,全国各地出口农贸产品因环境质量问题屡屡受阻,农业环境保护问题也就急剧凸现,…  相似文献   

18.
氟化氢对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人工熏气方法研究HF污染条件下大豆和菜豆叶片中4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它们对氟的敏感性差异很大:超氧化物歧化酶最为敏感,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非特异性过氧化物酶次之,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基本无变化,就两种供试植物而言,大豆的抗氧化酶对氟更为敏感;就植物生长阶段而言,开花期的抗氧化酶对氟的敏感性较苗期为大。在此基础上提出,氟污染环境中植物SOD、A-POD和N-POD的活性受抑与植物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9.
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行为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董瑞斌  许东风 《环境与开发》1999,14(4):10-11,45
多环芳烃(PAHs)由于其致癌性和致突变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文中介绍了多不玉烃在环境中的来源,分布和去向,环境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植物合成和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往的研究表明多环芳烃在大气,土壤和植物中的浓度分别为1-610μg/m^3,10^3~10^6μg/kg和20~1000μg/kg,实验室研究表明某些植物要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并在植物体内移植,淋洗方法不能有效地除多环芳烃对蔬菜的污染,然而,环  相似文献   

20.
土壤污染是全球三大环境要素(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问题之一。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影响与危害在于它可导致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累积,并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以至危害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