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高梯度磁分离技术处理糖蜜酒精废水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用投磁种的方法进行强化,高梯度磁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用于处理有机工业废水,废水经处理后其浊度、色度和COD都大大降低.系统地研究了这一新方法应用于处理糖蜜酒精废水以及磁种再生的全过程,探讨了磁种的活性、处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废水磁种强化磁分离处理过程主要是一个pH控制过程,最佳处理pH值为5左右,磁种再生pH值为11左右.  相似文献   

2.
磁分离法水处理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分离法水处理及其新发展沈晓鲤湖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磁分离法较早应用于钢铁废水的处理,去除水中磁性悬浮物。其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施加磁场,使磁性颗粒磁化、凝聚,形成易于分离的絮凝体;另一种是直接用磁分离器除去水中磁性悬浮物。高梯度磁过滤器(HGMF)...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对含非磁性重金属离子Ni~(++)的电镀废水采用加入NaOH或Na_2CO_3调节pH在9~9.5,使其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并与预先加入的磁种混凝生成“矾花”,借助于高磁分离加以去除的中间试验。去除率平均达到95%。通过对反应器沉降污泥的处理,可从每立方米废水中回收含NiSO_4·7H_2O 250g/L的电镀槽液230ml,通过分离酸洗后的磁种也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4.
磁种和磁处理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综述了微细粒磁性颗粒(磁种)在水中对许多污染物具有吸附和絮凝作用,用一些物理和化学方法可使其作用范围扩大。吸附剂与磁咱结合细菌吸附磁性离子等手段可实现加种,磁种作用与磁处理工艺相结合,扩大了磁场处理废水的范围,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转炉钢厂除尘废水常用的净化法是重力沉降法或絮凝-沉降法,效率低。复合絮凝-磁滤分离法考虑了除尘废水中固体悬浮物的粒度和磁性特点,促进SS的凝聚性,强化了固液分离过程。本文研究了磁分离净化规律以及沉降分离与磁分离过程的分离模型。  相似文献   

6.
高梯度磁分离,简称(HGMS)技术,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速高效废水处理技术。它是利用高梯度磁场的磁力作用来捕捉废水中磁性污染物而进行瞬间分离的废水处理方法。 HGMS技术不但可以处理含铁磁性物的废水,对含非铁磁性物的废水可借助磁种进行预处理,同样获得满意的效果。国外,六十年代未开始对HGMS理论、装置和应用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七十年代初,美  相似文献   

7.
针对关于水处理磁分离技术应用与研究问题,在磁分离技术的特点中,主要介绍了磁分离技术的高效作用、磁分离技术具有高的节能作用和磁分离技术具有较少的占地面积,探讨了磁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工艺应用,主要探讨了磁场直接分离技术的应用、磁絮凝分离技术的应用和磁种催化分离技术的应用,并提出了水处理磁分离技术应用范围,处理富含磁性污染物污水的应用,处理非磁性或弱磁性污染物污水的应用,为解决环境污染,保证中国的青山绿水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磁在混凝处理废水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磁强化混凝处理废水的净化方法进行研究,用地面水、印染废水和含油废水分别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磁处理可以提高混凝去除浊度和非溶解性COD的效果,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磁絮凝法强化煤制油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煤制油废水投加磁粉、聚合硫酸铁和聚丙烯酰胺进行磁絮凝反应,考察了磁粉的投加量、投加顺序以及pH等条件参数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初探了磁絮凝处理煤制油废水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磁絮凝处理煤制油废水的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混凝,磁粉的加入可以缩短絮体沉降的时间,絮体形成快且大而密实。在最佳的试验条件下,COD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56.9%和99.7%。  相似文献   

10.
<正> 高磁分离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用于水处理很有发展前途,目前多数应用在钢铁工业废水的处理,其它方面的给水与废水处理的研究与应用也在进行。我们用这项技术对重金属离子废水进行处理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一、处理方法及其特点高磁分离是一种物理处理方法,不能直接分离水中的离子态重金属,必须籍助化学方法使重金属离子沉淀下来,然后用高磁分离去除。我们在试验中采取了以下几种化学沉淀方法: (一)投加磁种的化学沉淀法重金属的氢氧化物沉淀、硫化物沉淀、碳酸盐等等的沉淀都是非磁性的,不能直接用高磁分离去  相似文献   

11.
刘岩  马云麒 《环境工程》2000,18(6):30-30
引入分形几何学中的有限制的区域扩散凝聚模型 ,建立了水混凝沉淀过程中矾花生成的分形模型 ,该模型首次将矾花的生成过程定量化描述  相似文献   

12.
磁絮凝分离法处理含油废水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磁絮凝分离法处理含油废水,确定适宜的磁粉和絮凝剂、助凝剂的加入量,以及加料顺序和搅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并进行了普通絮凝和磁絮凝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废水含油量为100~200mg/L时,反应最佳工艺参数:磁粉加入量为280mg/L,PFC和PAM加入量分别为25、0.5mg/L,磁粉和PFC同时先于PAM投加,且投加时搅拌速度以250r/min为宜。  相似文献   

13.
陈宇  张明  王周  谢丽  周琪 《环境工程》2017,35(5):11-15
将纳米Fe_3O_4颗粒与无机混凝剂FeCl_3复配,用于木薯酒精废水的强化混凝处理;探索了磁复配前后混凝剂的除浊、除有机物和脱色效果,并对絮体和出水分别进行了红外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FeCl_3,磁复配混凝剂的浊度去除率达98.5%,除浊效果有明显提高;而溶解性有机物和致色物质的去除主要依赖于FeCl_3的作用,由于木薯酒精好氧处理出水存在木质素分解产物和类黑精,大量羟基和酰胺键易与Fe~(3+)形成金属配位键。  相似文献   

14.
铁氧体法处理含Zn~(2+)、Ni~(2+)废水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实验研究了铁氧体法处理含锌、镍混合废水的工艺条件。在 p H=8.0~ 1 0 .0 ,2≤ Fe2 + :M2 +≤ 8(M2 +以废水中总离子含量计 ) ,外加磁场强度为 2 0 0 T的条件下 ,锌、镍离子能够同时去除 ,其去除率可达 99%以上 ,沉渣沉降时间可缩短为1 0 mi  相似文献   

15.
磁技术在污废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不断地向工艺流程简单、处理费用低和处理效果好的方向发展。磁技术在该领域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磁场具有生物效应,可增强微生物活性。磁粉能与活性污泥絮体紧密结合,形成具有特殊分离性能并能抑制剩余污泥产生的磁化活性污泥。磁化活性污泥法在日本的污水处理厂有未排泥连续运行2年的成功先例。近年来微生物的磁效应在废/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引起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者的注意,磁技术与其他水处理技术之间的结合是比较热门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重金属废水的来源及危害,简要概述了当前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技术,着重阐述了磁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指出磁分离技术具有高效、短时、占地少、成本低、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及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是一项极具发展前景的技术。最后还指出了磁分离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展望了磁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的三个主要研究趋势,一是制备高效、可再生磁种;二是开发磁回收工艺;三是研究磁种与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磁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磁分离技术具有分离速率快、效率高、无二次污染、占地少、投资低、操作方便等优点,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随着超导高梯度磁分离技术以及磁分离器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其在水处理领域极具潜能.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分析和总结了目前主要磁分离技术(例如,磁场直接应用、磁絮凝-磁分离、磁吸附-磁分离、磁催化-磁分离及磁分离耦合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近年来磁分离技术在国内水处理行业中的研究与实际工程应用推广现状,分析了磁分离技术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的优势和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限制,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虽然磁分离技术目前已经成为水处理领域一项广泛应用的分离技术,但在机理研究、特异性磁种制备、磁体技术与磁分离器设计、磁分离工艺优化及实际的工程应用推广上仍存在一定的滞后,需要进一步的开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环烷酸钠是导致炼油废水不能达标排放的主要原因,文章采用絮凝磁分离技术处理环烷酸钠废水,研究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处理条件,并对实际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去除炼油废水中的CODcr。  相似文献   

19.
对比选用有机巯基类高分子螯合剂(DDTC)、无机硫(Na_2S)和氢氧化钠(Na OH)作为电镀Ni的捕集剂,对模拟电镀废水中的络合Ni进行深度处理,重点考察了反应p H值、药剂投加量、反应时间以及絮凝剂种类等因素对Ni的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去除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对于高浓度络合Ni模拟废水ρ(Ni)=300mg/L,在p H9.0,Na_2S与DDTC投加比为ρ(Na_2S)/ρ(DDTC)=10,其中ρ(Na_2S)=600mg/L,ρ(DDTC)=60mg/L,反应时间t=6.0min,PAM投加量1.0mg/L时,Ni_2+的残余浓度为0.064mg/L,低于0.1mg/L达到废水排放标准;此外对Na_2S-DDTC与Ni反应生成的沉淀的溶出试验表明,在自然状态下该沉渣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会形成二次污染;通过粒径分布统计分析以及SEM表面形态观察分析可知Na_2S-DDTC复配药剂对Ni的捕集作用主要为有絮凝-共沉淀的协同作用.通过本研究,可以为Na_2S-DDTC处理高浓度含络合Ni电镀废水工艺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