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我国城市燃气风险管理水平,帮助风险管理者科学地分配维护资源,探讨提出了我国城市燃气事故生命损失风险可接受标准;采用AIR指标法确定了个人风险可接受标准范围为(2.397 3×10-7,4.794 7×10-7);运用F-N曲线法结合ALARP原则,确定了社会风险可接受标准,最大可接受风险的截距为4.794 7×10-7,可忽略风险的截距为4.794 7×10-8;利用生活质量指数推导模型,计算了达到城市燃气事故可忽略风险水平的最优安全投入成本;基于风险动态原则,分析提出了风险可接受标准的更新办法。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低于煤矿、大坝、化工等危险行业的可接受风险水平;虽然我国城市燃气事故死亡率逐年降低,但要达到可忽略的风险水平,每年还需大量安全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2.
为响应我国“十四五”规划中对清洁能源提出的要求,使我国城镇燃气管道安全管理水平适应发展的需求,从生命风险的角度研讨城镇燃气管道风险可接受标准。首先采用平均个人风险(AIR)法和最低合理可行(ALARP)准则相结合的方法,统计2012—2021年的事故数据;然后以5年为一周期进行对比分析,以上一个5年周期的风险可接受标准预测下一个5年周期的风险可接受标准参考值,并得出2022—2026年个人风险可接受标准的参考值;最后依照在个人风险可接受标准5年周期预测法,采用累计频率-死亡人数(F-N)曲线法,统计2017—2021年每起事故死亡数及年管道长度,并确定社会风险可接受标准。研究表明:以风险水平1.017 13×10-7作为个人风险不可接受风险区与ALARP区分界线,2.034 27×10-7作为ALARP区与可接受风险区的划分边界;同时确定了社会风险最大可接受风险曲线和可忽略风险曲线,并结合ALARP准则划分出风险区域。  相似文献   

3.
大坝安全评价的可接受风险研究与评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评述了国内外安全领域可接受风险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根据事故后果对风险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风险给出风险定量表示方法,针对不同的风险定量表示方法,应用F-N曲线和ALARP准则研究相应的可接受风险确定方法,并就其在大坝安全风险评价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基于风险的重大危险源选址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重大危险源选址中普遍采用的安全距离方法的一些缺点,研究提出了基于风险的重大危险源选址规划方法.介绍了基于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的选址规划指标,给出了推荐的风险可接受标准,以及风险计算的一般程序.该方法在某天然气工程的选址规划中进行了实际应用,计算给出了该工程的个人风险等值线分布图和社会风险(F-N)曲线.结果表明,工程的5×10-5、1×10-5、5×10-6每年的个人风险的安全距离均能够得到满足;工程的F-N曲线落入了推荐标准的ALARP区,基本满足要求,但还应在设计阶段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5.
为更加深入了解煤矿的风险状况,辅助行业风险决策,探讨和确定我国煤矿可接受风险标准。采用平均个人风险值法(AIR),以5 a为周期分别研究2003—2007年和2008—2012年煤矿的个人死亡率,进而确定2013—2017年的煤矿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参考范围。通过事故累计概率-死亡人数(FN曲线)曲线确定可供参考的煤矿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并基于生活质量指数(LQI)的社会可接受风险评价准则计算降低煤矿可接受风险标准的最优安全投入。结果表明,我国煤矿的个人风险水平远高于国内外其他行业,煤矿社会风险仍处于不可接受风险区,制定煤矿可接受风险标准值对行业风险管理实施具有较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多米诺效应的特点,提出了针对多米诺场景和效应后果的定量风险分析方法.首先辨识多米诺效应的事故场景,针对场景的复杂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运用数学模型和概率分析手段对主要事故场景进行分析; 其次根据初始事故的影响,运用设备损坏概率模型计算二次目标设备的损坏概率和场景的后果; 最后,运用人体脆弱性模型对效应后果进行分析,量化多米诺效应的风险,结合风险分析方法和理论得到直观的个人风险和F-N社会风险曲线.多米诺分析流程及计算的结果表明,多米诺效应对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都造成了显著的变化,加强多米诺效应分析有利于工厂规划布局和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7.
基于风险预警预控理论,依据SMART原则,设计了机电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风险分级预警预控方法;根据风险评价分级原理,建立了起重机机械断裂事故、游乐设施机械断裂事故、客运索道突停事故、电梯溜车事故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伤人事故5种典型事故风险分级预警模型,提出基于科学与高效原则的风险预警预控"匹配"原理,实例验证了风险分级预警预控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机电类特种设备使用过程典型事故风险分级预警和预控提供科学的理论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黄晓虎 《劳动保护》2014,(12):94-95
<正>近年来,我国网络和电子工业及自动化技术发展迅速,很多产业化高新科技应用基本与世界保持同步,尤其是特种设备行业的电梯、起重机械等机电类设备制造业,已经拥有世界一流制造和控制技术。物联网是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监管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特种设备物联网"(简称"特联网")建设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信息化工作的新制高点,一个运行稳定、安全、有效的"特联网"必将大幅降低特种设备事故风险,减少特种设备事故造成的灾害,使特种  相似文献   

9.
以南京化工园区为例,通过对我国化工园区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管理的研究探讨,提出了我国化工园区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管理存在的各类问题。针对风险定量简单、缺乏参考价值的问题,引入了定性和定量两类风险隐患分析方法,使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的定量分析更具科学合理性;针对特种设备风险评价系统操作复杂、实用性差的问题,结合南京化工园区特种设备管理情况和设备的固有危险性原理合理定义了设备风险影响因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定量加权平均法完善了特种设备风险等级的科学划分;针对化工园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设备风险管理脱节的问题,引入法律中特种设备分类监管理念,设计了具备5级水平的分类监管模型,科学优化了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的管理模式。提出的化工园区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管理优化方法有助于工程实际应用,使得风险定量更加精确可行,突出了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重点,有利于政府、企业的风险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0.
应用灰色理论,借助于EXCEL及MATLAB软件工具,并以我国近年实际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十二五”期间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绝对死亡人数和万台设备死亡人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基于灰色理论的特种设备事故的死亡人数和万台设备死亡人数的模拟值和真实值较吻合,预测模型精度检验为好;预测指标可为特种设备安全政策制订和科学监管决策提供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风险分析理论,针对承压类特种设备使用运行过程的风险状态,建立了承压类特种设备运行过程的实时风险定性分级模型与定量分级模型;并应用AHP方法设计建立了设备风险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体系;最终结合风险可接受准则,依据设备运行的现实风险评价分级结果,可将承压类特种设备划分为风险高中低不同类型的设备,以采取相应的安全检验及监管措施,实现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科学分级分类,从而为提高安全监管效能提供技术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我国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死亡人数的一般规律,以2006~2015年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为分析对象,运用统计学和F-N关系对事故特征进行研究。首先,从时间和地域两个角度分别统计这些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的相关性;再者,采用F-N关系对事故的死亡人数进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5年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然而2009年死亡人数达到峰值,其中五月份发生的事故起数最多;事故主要发生在我国南部地区,最为显著事故发生地为贵州;3-10人死亡的事故起数最多,其累积概率曲线在对F-N坐标轴中的梯度是-0.6756。所以,据该类型事故发生特点,可为我国煤炭安全生产工作提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特种设备安全形势严峻,社会影响恶劣。我国现有特种设备责任保险,阻碍了责任保险功能的实现。本文在全面阐释特种设备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特种设备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具有转移特种设备相关单位的责任风险,及时、有效地使受害者获得赔付,预防事故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应当成为以市场化手段辅助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特种设备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设备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因事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特种设备的宏观风险带来影响。为寻找特种设备事故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摸清事故发生规律,本文以万台特种设备死亡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研分析,最终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结构和社会活动水平角度筛选出8个指标为观察对象,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影响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为:人均GDP和城市人口密度,并建立了回归模型。应用弹性系数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并推测万台设备死亡率将保持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2月24日)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会议,这是一次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一方面全面总结"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习贯彻中央精神,分析研判形势任务,明确"十三五"基本思路,做好今年的工作安排。总局党组一贯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树平局长对这次会议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十二五"期间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成效,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方面,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另一方面,让我们特种设备战线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国今后十年经济发展谱写了雄伟蓝图。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首启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领域要以实际行动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完成"十二五规划",特别是节能减排做出应有的贡献。认真学习、坚决贯彻《特种设备安全法》。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虽然历经半个多世纪,积累了许多实践与经验,但从法制社会的角度,法理基础仍不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法》的颁布,是贯彻落实党  相似文献   

17.
LPG在储存过程中,可能由于泄漏或灾难性破裂等原因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首先根据两类危险源理论,辨识与分析了LPG罐区的危险源及其危险性。然后,利用事件树方法,建立了瞬时泄漏和连续泄漏后果模型。通过研究典型的事故后果计算与模拟分析方法、风险确定与表示方法,借助PHAST和LEAK系统模拟分析与计算了某LPG罐区发生泄漏后的事故后果及其影响,并绘制了个人风险等值线和社会风险F-N曲线。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多项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现有研究多从微观角度关注特种设备本身、特种设备生产及使用单位的风险,而缺少从政府监管视角出发探索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的研究。为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理论,评估我国各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等级,在提出并界定"基于监管视角的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概念的基础上,基于扎根理论(GT)的分析方法识别出宏观安全风险要素,构建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ANP-CM的风险预警模型,并对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宏观安全风险等级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所构建的GT-ANP-CM模型适合于基于监管视角的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预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该方法的提出可为监管机构测算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等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电梯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通报数据为样本,基于人因分类与分析系统(HFACS)和层次分析法(AHP)开展电梯事故人因分析,构建改进型电梯设备人因风险监管体系,辨识出电梯设备使用与管理过程中4大人因风险类别及20项人因风险因素,并对风险监管内容进行细化;运用层次分析法求解20项人因风险因素权重,确定相应风险等级,并阐明各人因风险因素在使用与管理环节中的安全监管内容。结果表明:安全装置缺陷及日常的维护保养中人因风险等级最高,需重点监控,最后通过建立"三位一体"安全监管模式,以保障电梯使用和管理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基于大数据的特种设备事故推演和预防技术及平台的研发与应用,本文研究了特种设备事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出特种设备安全共性风险,设计和完善了事故响应、控制、预防等应急处置方案与应急救援体系,并进行了实例验证.同时,本文还对在应急处置平台系统上的部署和应用提出了期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