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概率积分法预计高速公路采空区地表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是路基路面及桥梁工程的严重隐患。本文采用概率积分法通过实例对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地表移动与变形值进行预计,绘制出采空区主断面上的变形曲线,并根据预计的变形曲线,进而对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实例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平变形、地表倾斜和曲率均超过变形控制指标,采空区欠稳定;同时在预计结果的基础上设计了经济、技术可行的采空区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老采空区治理技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空区覆岩破坏规律及采空区稳定性评价研究、治理技术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老采空区治理技术现状。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老采空区治理技术发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矿产资源被开采,形成了采空区,破坏了地下水资源、造成地表塌陷,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为合理使用资源,需对采空区进行胶结充填处理。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采空区治理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贵州煤矿酸性废水“被动处理”技术的新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在综述国内外有关酸性矿山废水治理的现行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围绕贵州煤矿废水排放的现状及特点,把贵州煤矿废水归纳为两种主要类型,并针对性地提出两种预防和治理矿山酸性排水的方法:对正在开采矿山实行碳酸盐岩充填采空区技术,避免酸性矿山水外排;对废弃矿山排水采取坑口"(有氧/缺氧)垂向折流式反应池"技术,对酸性废水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现状,在分析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类型及特点的基础上,从人、车、路和环境、管理四个方面采用事故树方法分析了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建立了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事故树,并提出了预防和控制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安全的对策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路面降雨径流污染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路面径流污染控制措施研究进展,从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目前高速公路路面降雨径流污染治理措施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为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交通环境保护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祥荣  吴云 《交通环保》2003,24(Z1):152-157
结合重庆市的社会经济和地理特点以及交通发展现状,阐述了交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对重庆市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污染源作了简要的分析,并针对高速公路修建中的水土保持和环境敏感点的保护提出了对策.同时从综合交通的角度简要地介绍了重庆市三峡库区船舶污染治理的一些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8.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山区自然环境特征及高速公路的建设特点,从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地表植被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构成生态环境的几个主要要素,分析了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探讨了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先是对高速公路噪声污染做了概述,包括主要高速公路的噪声源、高速公路噪声的特点、高速公路噪声的危害性;接着阐述了高速公路噪声污染监测的必要性及监测的方法;最后针对高速公路噪声污染详细提出了几点防治举措,包括设立声屏障及绿化带、加强路面改善、科学合理规划等,以期能为有关单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努力让高速公路的噪声污染问题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岩溶以覆盖型为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穿越浙西北岩溶地区,由于岩溶地质灾害的隐蔽性和突发性,出现了一系列工程技术难题,给高速公路的勘察、施工与运营管理带来了较多困难。以浙西北在建杭长高速公路为例,在对线路穿越段基础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调查认知、勘察成果资料收集整理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公路工程建设对岩溶地质环境扰动的特殊性,构建了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模型,对在建杭长高速公路的岩溶塌陷易发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路段全长30.42km,累计分别有1.978 3km、0.404 0km和0.382 4km穿越岩溶塌陷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需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进一步的预防及治理工程措施。本研究成果可为浙江省及临近省份覆盖型岩溶区高速公路工程的规划、建设与防灾减灾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阜新市煤矸石山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淑芝 《能源环境保护》2003,17(2):35-37,40
分析了煤矸石山对空气、水、土壤等环境的影响。针对阜新矿区煤矸石山的现状,介绍了煤矸石山自燃治理、煤矸石综合利用途径和煤矸石山造林绿化的有效方法,提出了对阜新市煤矸石山综合治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沈阳市细河是以城市下水为主体的人工河流,经近10年的综合整治,消除了水体黑臭,水质得到较大的改善,本文对细河的污染现状、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现有重点问题研讨了未来细河生态修复的重点任务和途径,其中包括污水的收集与效果处理、生态河道建设与自净功能改善和监控体系建设与强化等。  相似文献   

13.
李霄  都基众  张哲  王晓光  崔健  柴璐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11):1162-1170
为研究有机组分在地下水中的运移规律及影响因素,并预测水质的破坏程度,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浑河中游区域特征有机污染组分1,2-DCA(1,2-二氯乙烷)的溶质运移模型,分析1,2-DCA在浑河中游地下水中的运移规律,并预测了其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细河与浑河中1,2-DCA的补给浓度(以ρ计)分别为4.50和6.40μg/L,预测期为10a,在运移模型中考虑弥散、吸附、降解作用的影响. 模拟结果显示,预测期内1,2-DCA在细河污染区的最大影响面积为1.80km2,峰值浓度(以ρ计)为3.50μg/L,污染物向北西方向运移;在浑河污染区的最大影响面积为3.78km2,峰值浓度为5.00μg/L,污染物向西南方向运移,表明污染物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程度较低. 预测初期的200d内,吸附及生物降解的共同作用使细河、浑河污染晕中心的ρ(1,2-DCA)分别下降了0.12、0.10μg/L;随后,对流-弥散作用成为溶质运移的主要驱动力,并且使1,2-DCA的污染程度持续增强;黏土对1,2-DCA的运移具有阻滞作用,1,2-DCA在细河污染晕的扩散幅度略低于浑河.   相似文献   

14.
细河流域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19,自引:12,他引:7  
分别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和沈阳市土壤环境背景值作为参比值, 调查沈阳市细河流域表层(0~20 cm)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富集情况,对细河流域重金属富集系数和超标率进行探讨,并结合Müller地累积指数法和H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污染情况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细河流域土壤w(Hg), w(Cd), w(Pb)和w(Zn)差异显著,4种重金属含量显著正相关.流域内土壤中w(Cd)严重超出土壤环境标准值,超标样品数量占67.88%;其次为Zn和Hg,超标样品数量分别占4.87%和3.41%, Pb未超标. 4种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土壤背景值,表现出明显的累积效应,重金属的富集顺序为Cd>Hg>Pb>Zn;细河流域土壤中Hg, Cd, Pb和Zn具有不同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 Pb除在细河上游流域局部污染区土壤中具有高风险外,其余均为一般风险; Zn在全流域污染区均属于一般风险; Hg和Cd在全流域污染区均为极高风险.   相似文献   

15.
采空区地面塌陷危险性两级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门城镇采空区实地勘查资料,采用两级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地面塌陷危险性评判模型及评判指标,对采空区地面塌陷危险性进行了分区预测,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可作为该区的开发建设规划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万玲  项颂  牛勇  黄天寅  王涌涛  庞燕 《环境工程》2021,39(1):174-180
以牛谷河沿河及西河入牛谷河口布置的36个采样点为研究对象,采用SMT法、元素分析仪法、重铬酸钾法和筛析法对表层沉积物总磷(TP)、总氮(TN)、有机质(OM)和粒度进行监测,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及TN、TP、OM的相关性,并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对牛谷河表层沉积物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牛谷河表层沉积物中TN、TP、OM的均值分别为697.18,920.31 mg/kg和4.47%,TN、OM空间上表现为中游高于上下游(A、B段>C、D段),TP则为中下游高于上游(A、B、D段>C段);各段表层沉积物中C/N表明:C、A、D段有机质主要来自外源,B段内外源基本平衡;综合污染指数和有机污染指数均值分别为1.38和0.19,2种评价结果均显示牛谷河表层沉积物为轻度污染状况,其中TP的污染指数(STP)均值达到1.36,为重度污染;指标间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TN、TP、OM三者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7.
孙可明  李凯  韩亮  秦健 《环境工程》2010,28(5):17-19
通过实测阜新新邱长营子桥段5个连续排污口处污染物浓度,采用水平二维水质迁移模型对细河城市段排污口排出的生活废水及1 500 m长的细河河段进行模拟分析,计算出多排污口在耦合叠加作用下,河段内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和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征。模拟分析得出:第1、2、3年污染物在3个监测断面处的横向迁移距离和纵向迁移距离,污染物最大浓度所在的位置以及岸边处污染物浓度的分布规律曲线,为城市污水治理和城市规划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沈阳地区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及沿岸土壤中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沈阳地区主要地表水(浑河、细河、蒲河、沈抚灌渠)及其沿岸地下水和土壤中苯系物(BTEX)的污染特点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河和沈抚灌渠地表水中BTEX检出率较高(33%~67%),苯和甲苯是该区域的主要污染物,ρ(苯)和ρ(甲苯)分别为<0.30~24.90和<0.30~354.00 μg/L;地表水检出的BTEX均未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限值(1 510 μg/L). 细河两岸的浅层地下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BTEX的污染,苯和甲苯的检出率分别为25%~33%和13%~25%,二甲苯和乙苯检出率较低(0~20%). 彰驿镇19个监测井中有2个浅层地下水监测井中的ρ(苯)超过GB5749—2006限值(10 μg/L),夏季ρ(苯)最大值为236.00 μg/L. 沿岸附近土壤中5种BTEX全部被检出,检出率均高于相应的河水. 研究区包气带土壤层虽具有良好的防污性能,但也具有储存和阻碍BTEX挥发和降解的负面效应,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9.
细河污泥含重金属和复杂有机污染物,填埋处理后产生的渗滤液会含一定量污染物质,对渗滤液的污染水平和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对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和筛选,从而为渗滤液的最终无害化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沈阳市水环境容量测算及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水环境容量测算程序、方法 ,建立了河流水质数学模型和容量模型 ,采取段末逐段推算法测算了浑河、细河COD、BOD5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