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活性絮凝剂产生菌群的构建、培养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从筛选到的絮凝剂产生菌中构建出能比单一菌群产生更高絮凝活性的复合菌群——复合菌群1(BAFRT4+CYGS1).为降低复合菌群1的培养成本,尝试用啤酒废水替代葡萄糖作为培养基中的碳源和能源并获得成功.在优化培养条件下,复合菌群1所产MBF的絮凝活性达96.8%.复合菌群1所产MBF对靛蓝印染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最大CODCr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达79.2%和87.6%.  相似文献   

2.
固定化微生物絮凝菌在废水脱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一萍 《环境工程》2009,27(2):65-68
从筛选到的微生物絮凝菌中构建出比单一菌群产生更高絮凝活性絮凝剂的复合菌群,并对其进行固定化,将固定化后的细胞应用于染料废水的处理。研究发现,利用海藻酸钙包埋絮凝菌能较长时间保持细胞高的活性,且固定化菌群对染料废水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连续生产絮凝剂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经过分离驯化筛选,从渤海湾海边土壤中获得一株能够生产微生物絮凝剂的SY-Z5菌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agaterium),该生物絮凝剂与生产γ-聚谷氨酸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Y-ND发酵液复配使用具良好絮凝效果,采用单因素筛选及正交试验对使用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絮凝100 m L 40%高岭土悬浮液时,最佳使用条件为1%Ca Cl21.0 m L,产絮菌SY-Z5发酵液1.5 m L,SY-ND发酵液0.5 m L,调pH为9。在此条件下处理焦化废水,悬浮物去除率达65.5%,说明微生物絮凝剂SYZ5与SY-ND菌株复配能够有效去除悬浮物,作为絮凝剂应用具有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程彬彬  林波 《环境工程》2008,26(6):17-19
从印染污水排放口污泥中筛选出3株具有高絮凝率和降解能力的菌株,将3株菌株进行复合,得到复合菌群JFFH-124。实验表明:复合菌群JFFH-124的絮凝能力和降解COD能力都比单菌株强。经过JFFH-124的絮凝和降解处理,印染废水的色度从150降低到23,脱色率达84.5%;COD从530 mg/L降低到96 mg/L,去除率达81.9%。  相似文献   

5.
一株Pseudomonas sp.的分离鉴定与所产絮凝剂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絮凝剂产生菌,命名为C-2,通过nPCR扩增试剂盒鉴定得出这株絮凝剂产生菌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絮凝性能实验表明:生物絮凝剂(命名为PS-2)在碱性条件下,以CaCl2作为助凝剂处理高岭土悬浊液时,用量仅为20mL/L,搅拌强度要求不高,能够使高岭土的絮凝率达到98%以上,絮体形成快,矾花大,沉降速度快,且温度的影响不大;将PS-2应用于多种高浊度废水的处理中,结果表明其对多种废水均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成分分析表明PS-2是一种多糖和核酸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6.
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活性及失活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涓  倪晓宇 《中国环境科学》2008,28(12):1088-1093
为考察生物絮凝剂MBF2 的絮凝活性,采用正交实验对其产生菌C2 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主要成分的最适加入量分别为葡萄糖5g/L,(NH4)2SO4 0.5g/L,尿素5.0g/L,最适pH 值为8.0. Molish 反应和茚三酮显色反应表明,该絮凝剂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是由微生物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的具有絮凝活性的代谢产物.发酵液的絮凝活性与细胞生长量均在培养48h 时达最大.该絮凝剂的絮凝活性受pH 值的影响较为显著,在pH6.0~8.0 范围内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其中pH7.0 时絮凝率最高为83.7%.热稳定性实验显示,该絮凝剂在25~40℃范围内比较稳定,但在40℃以上时,絮凝活性显著下降.为了研究生物絮凝剂MBF2 的失活动力学,建立了该絮凝剂的受热失活一级动力学方程,失活活化能为11.86kJ/mol.絮凝剂MBF2 对可溶性色素次甲基蓝的脱色率高达98.6%.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单菌M-3和M-2共同培养,获取生物絮凝剂,进行提取生物絮凝剂粗品,处理某纸箱厂废水。对生物絮凝剂投加量、Ca2+离子浓度、pH值的影响条件进行较系统的研究,绘制出单一因素对生物絮凝剂处理效果影响的曲线,确定生物絮凝剂处理纸箱厂废水的最适条件,进行正交实验。实验表明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对纸箱厂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单菌微生物絮凝剂絮凝率在92%以上,COD去除率接近55%,氨氮去除率也达到89%。复合型生物絮凝剂在更少的药剂下能获得比单菌絮凝剂更好的处理效果。絮凝率可达93%,COD去除率达到74%,氨氮去除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8.
生物絮凝剂在纸箱废水处理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单菌M-3和M-2共同培养,获取生物絮凝剂,进行提取生物絮凝剂粗品,处理某纸箱厂废水。对生物絮凝剂投加量、Ca^2+离子浓度、pH值的影响条件进行较系统的研究,绘制出单一因素对生物絮凝剂处理效果影响的曲线,确定生物絮凝剂处理纸箱厂废水的最适条件,进行正交实验。实验表明单菌微生物絮凝剂絮凝率在92%以上,COD去除率接近55%,氨氮去除率也达到89%。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用常规的分离、纯化方法,从长沙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5株产絮凝剂的菌株,复筛得到1株絮凝活性较高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编号为N11。以菌株N11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得到该菌产絮凝剂的适宜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如下:蔗糖20g、酵母膏0.5g、脲0.5g、硫酸胺0.2g、NaCl 5g、水1000mL、pH值7,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70r/min,培养时间72h。在最适培养条件下其对高岭土悬浊液、土壤悬浊液的絮凝实验取得良好效果,絮凝率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具有絮凝作用较高的两株假单胞菌属产絮菌(Pseudomonas)对马铃薯淀粉废水进行絮凝处理,考察了絮凝剂投加量、废水p H值、温度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在淀粉废水处于自然p H值5.8时,絮凝剂投加量分别为4%和2%,少量助剂Mg2+的作用下,温度均为15℃,处理时间分别为20和40 min时,这2株产絮菌对淀粉废水的絮凝处理可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实验采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与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对糖蜜发酵废水进行处理.重点考察了组合工艺对发酵废水的处理效能,包括甲烷的产生效率、污染物(COD、NH4+-N和TN)的去除效能.实验结果表明:控温条件下[(35±1)℃]、进水COD约为2250mg/L、pH在为6.0左右时,EGSB对发酵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75.6%,甲烷的容积产气速率为0.48m3/(m3·d).MBR在溶解氧(DO)为1~2mg/L左右时,采用曝气-搅拌交替运行方式处理EGSB出水,可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并且在曝气3h-搅拌1h交替运行条件下,NH4+-N、TN去除率分别为85.13%、58.57%,而最终COD去除率达到85%.  相似文献   

12.
对气动絮凝动力学机理进行进一步探讨,并在设定的絮凝条件下,进行试验室小试,分析气动絮凝对浊度、COD等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和提高溶解氧的意义,并简单比较了其气动絮凝与机械絮凝的差异。通过机理探讨和试验效果分析,展望气动絮凝方式进行污水强化一级处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改性木质素磺酸盐絮凝处理含镍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改性木质素磺酸盐絮凝处理含镍电镀废水,此法处理含镍废水效果明显。实验表明:当在室温条件下,单体用量为1.5mol/L,反应时间为48h时,可得到分子量较大、絮凝效果较好的改性木质素磺酸盐。用这种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处理含镍废水,当其用量为100mg/L,pH值控制在7,接触反应时间为70min,在室温的条件下,可使含镍废水中的Ni2+,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0%和80.0%以上。  相似文献   

14.
马耀华  谭小艳  张世军  张丽娜 《环境工程》2012,(Z2):123-126,170
以黄泔水为廉价培养基,对絮凝剂产生菌B-12进行发酵培养,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试验,考察了培养基条件对絮凝剂产生菌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B-12的优化培养条件为:黄泔水体积分数为12.5%,硫酸铵为0.5g/L,温度为28℃,初始培养pH为6.5。在此条件下所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絮凝率高达81.2%。利用黄泔水生产的微生物絮凝剂B-12对化粪池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土壤悬浊液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4株产微生物絮凝剂的菌株,将4株菌进行相互复合培养后,发现1号和2号菌株构建的复合菌群(XL1)所产MBF的絮凝率达到65.5%。优化XLI的培养条件及其所产MBF的絮凝条件后,发现XL1在培养温度为35℃、摇床转速为160rpm、培养基初始pH为8.0、菌液用量为15ml/L、种子液接种量为10ml/L、1%CaCl,溶液用量为40ml/L、高岭土悬浮液pH为4.5、静沉时间为12min等的条件下絮凝率可达到92.5%。16S rDNA测序鉴定1号菌属于沙雷菌属(Serratia),2号菌属于芽孢杆菌菌属(Bacillus)。  相似文献   

16.
高效产絮凝剂荧光假单胞菌C-2培养条件优化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筛选出的一株高效产絮凝剂荧光假单胞菌C-2为菌种,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确定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黄豆饼粉。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该菌产絮凝剂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是碳源为葡萄糖(20.0g/L),氮源为黄豆饼粉(4.0g/L),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初始pH值为8.0,通气量为160r/min,在此培养条件下,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达93.52%。最佳培养条件下产生的絮凝剂用于多种实际废水的净化,其中对色度和浊度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对COD的去除率为52.67%~85.22%。  相似文献   

17.
铁炭微电解法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英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12):109-112,89
采用铁炭微电解法对印染废水进行顸处理,对影响铁炭微电解效率及LCOD、色度去除率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炭微电解法预处理印染废水的最佳初始pH值为3,最佳混凝pH值为7.5,最佳铁炭比为1:1.1,铁屑的最佳投加浓度为10.8g/L,适宜的反应时间为30min,COD去除率最高可达38.2%,色度的去除率大于95%;通过铁炭微电解预处理后的印染废水其可生化性明显提高,BOD/COD比由0.16提高到0.45,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絮凝-厌氧-好氧处理抗菌素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血清瓶毒性实验表明,抗菌素废水对厌氧消化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废水经过絮凝处理,可以降低废水的毒性.筛选到一种混凝剂(试剂B),可以去除废水COD50%.预处理后的废水经过厌氧污泥床(UASB)的处理,可以去除60%的COD,处理系统内形成了颗粒污泥.厌氧处理后的出水,再通过两级好氧处理,出水COD可降至300mg/L以下,达到生物制药废水行业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传统厌氧发酵处理养猪废水存在效率低、周期长以及环境要求严苛等局限,无法实现高效运行。基于自主设计的种养废弃物综合资源化利用技术,利用玉米秸秆过滤养猪废水中的悬浮性固体,对比研究废水过滤前后性质,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厌氧发酵过程中过滤养猪废水的细菌与古菌群落组成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厌氧发酵过程由多种微生物菌群协同作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过滤养猪废水中的主要细菌类群是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除接种物外,其他3个样本中均检测到螺旋菌门的存在。此外,废水中主要古菌类群为广古菌门,主要作用菌为产甲烷菌。水力停留时间变化对古菌群落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导致产甲烷的差异性。微生物群落和废水指标变化表明种养废弃物综合资源化利用技术降低了处理成本,对促进养猪废水资源循环利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酒糟生产饲料蛋白的菌种选育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为了提高酒糟蛋白质的含量和粗纤维的降解,本研究选菌种30株,以白酒糟为原料筛选出优质饲料蛋白菌株8502,8503和8505三株。用微生物液体发酵法,经研究发现,以8503和8505组成的多菌发酵体系,使酒糟初始蛋白含量由2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